作者:

第50章 惊魂初定(1)

  惊魂初定

  蒋氏到台后,最首要的任务是如何防守台湾。美国国务院三人小组认为,国民党已无希望,为免台湾被中共解放,于1949年11月11日议决由联合国接管台湾,国民党军队则迁驻海南岛。但这个决议一直未予实行。

  蒋首先对台岛的“匪谍”进行残酷镇压,重要的有三百多起,牵扯人数在千人以上。蒋介石经常一车车地屠杀“匪谍”其中也有因为“一言之失”而被判死刑或长期徒刑者;有敲诈不成而被判刑者。故以“匪谍”名义送入军人监狱、台东绿岛者,不知凡几。有人未经法律手续,而被丢人大海喂鱼。有人因为家有马克·吐温著的《汤姆历险记》一书,而被无故错押者,待查清误抓后,还要留一段时间,作“参考资料”。这位被押者事后谈及此事时,仍心有余悸,他说:“那里无需法律程序,随时可以枪毙人。”

  在蒋初到台岛的愤怒报复心和发泄心理支配下,彭孟缉的保安司令部及其附属保安处游查组,更以抓人破案为升官手段,甚而宁可错杀三千,决不留情一个。彭后来竞以此镇压之“功”,直线上升为参谋总长。由于这种大规模镇压,台岛一时形成五十年代大屠杀的恐怖局面。

  对于这种局面,蒋派人士认为这种镇压是必不可少的;开明派省主席吴国桢等则大不以为然。他指责这是肆意践踏民权,违反民主和自由的旗帜。以后吴不得不辞职去美,避居海外。

  中共方面,也决不允蒋介石安居台湾从事大屠杀,曾决定于1950年适宜的时候,进攻台岛,欲一举而克之。本年4月海南岛解放后,这种进攻台湾的准备就更加积极。这时中共有四百架飞机,三十个空军基地,同时又准备了大量登陆艇。到五、六月间,蒋氏最为担心,认为解放军进攻台岛不可避免。

  蒋接受海南岛教训,于5月中旬及早主动自舟山等沿海岛屿撤走十五万军队。于此连连溃败之中,蒋介石深感被动。现实状况如此之糟,怎么办呢?于是发表了一篇《军人魂》讲话。他于讲话中除重弹“不成功便成仁”的老调外,更荒唐地提出“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空头支票来鼓动士气。

  这时台湾防卫力量,大体情况如下:十九个机动步兵师,两坦克师、一个空降师、两海陆炮兵师、两火箭师、空军八万二干名、一千三百架现代化飞机,其中七百架F86、100、104型。海军三万五千人现代化军舰一百八十艘。总共约六十余万人。

  这时,台湾的“中央党部”举行“宣誓式”,宣布:“宣誓效死,确保台湾”。5月19日,蒋经国又秉承蒋介石意旨,在《中央日报》以复函形式,公开答复明丰先生。为舟山撤退辩护和斥责“失败主义者”。他说:

  “你还提到舟山的撤退,使得抱失败主义的人更加倾向于失败,动摇分子更加动摇。……最可耻的,就是这些拿不定主张,为了苟且偷安而出卖灵魂的人,他们将来的结局,恐怕将是最可惨的。”

  他接着又教训人们,要坚持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他说“总有一天,我们的战争将要胜利地结束,那时候一切自然都会水落石出的。总而言之,事在人为,今天的日子虽穷,生活虽苦,环境虽然险恶,人心虽然浮动,但是只要有志气有骨气的人,大家肯咬紧牙关,真正能够觉悟,并且体会到环境的危险和困难,一心一意来从事于反共抗俄的大业,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台湾会有新的胜利和乐观现象产生出来的”。

  这是蒋氏父子给台湾的军、政人员打的一支精神强心针,以免台湾出现精神崩溃的局面。

  在此台风来临之前,五十年代第一个年头的初夏时节,台湾处于最惊恐的时期,有一夕数惊之状。蒋介石甚至为此于日本请来了一批军事将校,其中包括前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根本博中将。

  《中央日报》于5月27日发社论指出,“台湾进入战时状态”。这时台湾在蒋氏父子导演下,处处充满悲壮气氛,由蒋经国主持的总政治部,发动各部纷纷举行“誓死效忠领袖”活动。并成立“反共敢死队”,以“成功成仁,誓为国死”为口号。《中央日报》于同日发表《发扬同舟共济的真精神》一文,号召台岛上的每一个人,忘掉个人私利,追求保卫台湾的共同目标。文章说:“我们国家实在已到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每个处在这个孤岛上的人已没有什么可以撤退和逃避的地方。每个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再也没有一个时候能比现在更加一致。”又说:“在这个目标下,我们首先要求每个人,把所有的私人利益完全克服下去。”

  于是台湾进入“战时生活”时期。至6月初,又成立“战时生活运动促进会”,其宗旨是“向奢侈者挑战,向腐化者开刀……人人生产,戒除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随后又杀害吴石、陈仪,公布“检查匪谍条例”。条例中强制机关、部队、学校实行连坐法,迫令告密检举。更加重了台岛的恐怖气氛。总之是以节俭、生产、总动员和大肃“匪谍”来过“战时生活”的。有的人说台湾只要七百五十万人一致行动,就可以取胜;有的人仍然老调重弹,说是有三民主义和蒋“总统”就可以胜利。实在也没有新东西可以拿出来。蒋介石也仍然是提倡“成仁取义”的陈腐哲学。

  这种备战,老实说是不成的,台湾如果真地于6月刮来战争台风,蒋介石是决无法抵挡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年(1950年)6月25日拂晓,战争风云突然降临到南北朝鲜之间。北朝鲜军队于南韩防御薄弱的情势下,突然攻击,迅速占领开城、春川等处,才遭遇到南方有力的抵抗。此时距南韩首都汉城仅二:十五英里。

  这个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正在用早餐,不禁为之一振,但情况仍不清楚。直到深夜10时,才接到邵毓麟大使首次报告,这时,蒋盼望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有了希望,自是分外欣喜。但不能溢于词表。邵氏的分析大体是符合实际情况和蒋的心情的。他说: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接着又说“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对于“韩战”的前途,他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今后韩战发展如有利于南韩,亦必有利于我国;如韩战演成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以由鸭绿江,由东北,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不幸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加紧援台,决不致任令国际共产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很显然,朝鲜战争的发生,是对蒋介石的援救,是使台湾转危为安的契机。朝鲜战争的爆发,或许是一个历史之迷。总之,它使美国对台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战争爆发后,美国鹰派主张以牙还牙,出兵朝鲜,杜鲁门也于6月25日急忙自密苏里家乡返回白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27日发表声明说,为了保卫太平洋地区安全和美国在该地区活动的部队,必须确保台湾,为此,他进一步说明:“本人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并且本人已请求台湾中同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一切海空活动。”

  两天以后,第七舰队已进抵台湾海峡。这个舰队共有六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一艘运输舰。舰队司令为史枢波。7月底,贾德纳少将派驻台湾,接着麦克阿瑟访台。由于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中国人民解放军自然必得推迟解放台湾的行动。从此之后,台湾的蒋介石,得以度过难关,起死回生,国民党或蒋政权的癌区终于被割除了。于是蒋介石有了一个安定的居地,甚至又产生了“收复失地”的幻想。毫无疑问,这一切均来自朝鲜战争。蒋介石也无疑是朝鲜战争的唯一受益者。

  汉城被北朝鲜占领后,蒋介石曾向麦克阿瑟提出台湾出兵朝鲜三万余人的建议,被美国拒绝了,原因是英国等国坚决反对。美国也怕问题复杂化。

  美国于7月28日派兰钦为驻台湾“公使”。麦克阿瑟又于8月4日派其副手福克斯少将率二十余军官到台,作为东京和台北间固定联络员。又有巴克准将也来台北,帮助改进台湾的交通系统。麦氏同时又派六架喷气式飞机,以加强台湾的空军。美国国会还通过拨款七千一百万美元援台。这又大大加强了台湾的“地位”。

  8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又发表对台政策声明四项:(一)美国并未侵犯中国领土,也未对中国采取侵略行为;(二)美国对台湾的行动,系出于对海峡两岸紧张局势的考虑;(三)美国之行动是中立的立场,同等对台湾与大陆双方的军队;(四)美国对台湾的未来政治解决并无成见。该岛的实际地位,因系“得自日本的领土”,“此正与此类其他领土一般,其法律上的地位,在国际行动尚无决定之时,是不能确定的。如果安全理事会有意研究台湾问题,吾人当支持而协助此项研究。”

  同一日,安理会接受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国在台湾驻有海空军的指控。这个动议是由印度代表劳氏所提出。美国为表示公允起见,也投票赞成此一动议。

  安理会于9月29日又决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于11月15日出席对台湾的讨论。当台湾代表蒋廷黻提出使用否决权时,美国也投了反对票,结果以九比一否决了蒋的提议。董显光在蒋传中说:“联合国此一行动使自由中国惊骇震动。对中共的被邀请,被视为接受“中共代表”以取代自由中国在联合国所占席位的初步。”这当然对蒋介石是一个阴影。但一时还未能出现实质性变化。

  至10月20日,美国和联合国军侵占北朝鲜的首都平壤。又过一个星期,竞侵抵鸭绿江边。这时北朝鲜军队尚余二万五千人左右,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

  这当然势必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兵援朝。中共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即于10月25日渡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本年11月底,经数次激战美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大败,将美军和联军驱逐出鸭绿江边,使其退到五十至一百英里处。11月24日,志愿军又从西路由两个装甲师为前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美军。26日收复平壤。这一仗,是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最大的惨败。

  中国代表伍修权于11月27日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严厉谴责了美国政府和“联合军”的侵朝行径。并强烈要求联合国制裁美国、和美军,“联合军”退出台湾和朝鲜。后由于美国的坚决反对,伍修权未获准在联大政委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演说。

  麦克阿瑟于1951年4月5日再一次提到关于台湾问题的信函,由众议院议员马丁在众议院宣读。其中有存中国大陆开辟第二战场的主张。他说:“如果进行全面战争,美国必须接受蒋介石元帅所提供的军队,并支持台湾在中国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并且又强调指出:“如果我们在亚洲反共之战失败了,则欧洲的沦陷是不可避免的。”从而批评欧洲第一主义者。麦氏显然把社会主义诸国的力量夸大的太离谱了,所以杜鲁门并不理会他。而且于4月10日突然宣布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以李治威继任,以避免把战火烧到中国大陆。杜鲁门所以绝对避免攻击中国大陆,是深恐苏联参战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杜鲁门必须同英国一道,以防卫欧洲为第一任务。因为他深知,如果苏联参战,英国不一定支持美国。

  此后,美国五十六名(过半数)参议员签名,发誓反对美国承认中共。美国政府又拨给台湾一笔美援。同时助理国务卿鲁克斯又转而支持蒋介石,认为蒋代表多数中国人意见。台湾不管如何,已渡过了台风时期,转向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了。

  到台后的工作、生活情况

  蒋到台湾后,以“不忘在莒”的田惮“复国”精神,坚抱“反攻复国”之“志”,不断总结教训和培养干部,工作量非常大。

  他兼任“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时,就亲自抽阅学员自传和作业,并对作业进行批改。学员一百五十人,受训期间至少被召见两次。

  这时,他虽已年近七十,仍精力过人,对军政大事,事必亲躬。所有军事演习也必亲自参加。对于军事干部,陆军团长以上,空军大队长或联队长以上,海军大型舰长以上,他都一一接见过。平常,客人也是络绎不绝。他在总统府见客时,由侍卫长和秘书陪同;在官邸见客,则大多由秘书陪同。并在接见客人时,十分注重进退礼节,每次均以客人身份、年龄、国籍等分别对待,一丝不苟。

  他在官邸设有新闻、言论秘书二人,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对他的新闻、言论秘书的工作要求有五项:(一)整理、搜集若干资料,供他写作时参考。或者笔录他的口述文件、讲稿,或交大纲与秘书,令其起稿。(二)陪见客人,笔录谈话要点。(三)处理一般新闻,划出每日新闻重点。(四)·联系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电视台等。(五)旁听各项会议,了解全貌。

  每年双十节、元旦、青年节,蒋均发布文告。他的文告一般是先由秘书记录他的讲话要点和大纲,然后根据这些记录写成讲稿,呈送他校阅。通常的文告要修改三、五次。而:“国庆”、元旦、青年节文告,则要副秘书长亲自起稿,并修改十次左右才成定稿。改稿时,蒋常常改得很多,有时纸上无一点空隙。为了怕出错,改后又念给秘书听。对于政策、关键性问题尤其注意反复交代说明,惟恐出错。

  会见客人时,蒋自己也有时亲自记录一些要点。但主要由秘书记录大纲、建议事项、或蒋的交代事项,供蒋参考。蒋会见政府最高层负责人时,秘书就自动退避。

  蒋的秘书长主要是把关和过滤两重任务。凡不重要的公文多由秘书长处理。重要公文要呈送蒋亲自处理。至于重要与否,则要由秘书长自己的方寸来作决定。如果掌握不准,就要受到责备。凡是有事要晋见总统的官员,也必须由秘书长安排。连蒋经国晋见,也要统一安排。而副秘书长则一般是蒋的文胆,都是深知蒋氏文气和意旨的人。

  蒋的秘书,大部分是湖南人,据其秘书楚崧秋说,可能是因为湖南人个性朴拙,或者是对湖南先贤曾国藩的钦仰,爱屋及乌,特对湖南子弟加以垂顾。

  对于看报,外界传言甚多,都以为蒋氏因日理万机,看报必然很少。也有好奇的人,关心蒋氏每天都看那些报纸?也有人认为他每天不过只看《中央日报》,哪还有时间看其他报纸!

  其实蒋氏每天看报至少有十份以上。如到外埠,因当地报纸出得早,就先看当地报纸。平时看报,先看哪一份后看哪一份,都有一定次序。蒋早晨起床,秘书人员最迟要在七点一刻把整理好的报纸呈送到书桌上。整理报纸时,先用红蓝铅笔划出当天的要闻。当蒋早餐时,由口齿清楚的武官读报。早餐罢,他又自己亲自翻阅,整份报纸他都看,连地方版、社会版也都看。例如某地警服不整,警察态度不好,或是民间疾苦、冤屈,他看后,就交代侍卫长或武官调查处理。

  下午如无重要公事时,蒋往往又把读报人找来,继续朗读,或重读重点新闻全文。每天下午3时许,他都要看香港报纸。对于中共或国际问反对他的消息,则从“中央通讯社”的《参考消息》上看到。蒋对这份参考报纸,更是逐日阅读,不稍遗漏。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拿破仑传 胡雪岩全传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往事并不如烟 天使在人间 林彪的这一生 傅雷家书 领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