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8章 精诚团结方能常胜不败 (2)

  嘉定失守之后,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疯狂反扑。几万大军将淮军四个营垒团团围困在四江口。根据李鸿章早前在军事会议上的部署,全军要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策略。其实这正是贯彻曾国藩“统一调度,唯令是从”的思想,因为曾国藩曾经说过,“不奉一将之令,兵多必败;能奉一将之令,兵少必强”。李鸿章对此心领神会,巧妙运用。程学启得知淮军四营危急,全力解围。在两天之内,其营官大部分负伤,竟有十三名将领阵亡,士兵伤亡不计其数。面对全军覆没的绝境,李鸿章大军疾驰而来。在两千名常胜军的配合下,湘淮联军展开反攻,太平军死伤一万多人,被迫退守昆山。

  此时,太平军已没有再攻上海的能力。因此,李鸿章听从恩师的指令,挥师直进江苏的苏常地区,彻底端掉了太平军的根据地。

  在天京战役之前,曾国藩培养了一支新军——淮军。此时,淮军与湘军全力配合。在曾国藩的统帅下,在李鸿章的统一指挥下,获得了在东面战场上的全面胜利。正是这些成功的战役,为湘军天京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它再次显示,战争中军令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就是“和文化”。在整个中国文明中,和文化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近代,曾国藩再次在军队管理中提出“和辑”论点。在湘军体系渐多的时候,曾国藩非常重视各军之间的彼此协调。所以他在曾氏军事管理理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辑”的重要性。其实,只要涉及社会关系,以及人与人的交流,我们都避不开“和辑”思想。人有向善的本性,社会有重“和”的特点。在战场中,我们要忘我拼杀,但这是硬能力。要想让军队整体作战系统高效运转,我们依然离不开互相协调,彼此融和的内部关系,这是一支军队优劣的直接证明。

  曾国藩常常在军事管理中用“和辑”思维处理军将关系。所谓“和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和谐的逻辑。望文生义,我们已经可以理解“和辑”的基本含义。也就是在处理事情时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共赢”的局面。我们不得不赞叹,这是一种极其高明了管理手段。在曾国藩那个以僚属关系维系起来的集团中,用和辑思维管理更能赢得和谐的属员关系,从而大大地提升湘军系统运作效率。

  今天,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其实现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和辑”过程。在主流思想的推动下,中国进步的企业开始大力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只要这一文化架构被成功地建立起来,那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日益强大。在巨大精神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现在正进入一个建设和谐文化战斗力的时代。

  企业的竞争力现在往往表现在和谐文化的成熟度上。这里的和谐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发展环境的外部两方面。这一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日两日可以造就的。不实施水滴石穿的持久战是万万不能打造出和谐文化竞争力的。企业的每个小动作、个人举止都要在范围之内。这一点,中国做得不错的企业当属扬子石化了。

  在这家企业内部,总经理在各种会议上声明,管理者要带头创造和谐文化。公司管理层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获得了众多和谐文化管理技巧。但企业老板依然不满意,最后制订了一个计划。就是在每个月底,工人都要在部门主任的带领下,讲述一个月以来的和谐管理故事。计划刚出出炉,全体员工就积极响应。在工作中,工人们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就是留意车间里或办公室里发生的新故事。到月底,这些故事全部被讲述出来。员工听得有味道,管理者则借机提升和谐企业的建设水平。员工在轻松的环境里工作效率一路攀升。

  在扬子石化贮运厂的油品车间里,有一个刚刚上班的精明小伙,工作几天之后,车间主任孙华光开始非常看好他。但有一天,孙主任视察车间时,他看到那小伙子没有通过规定路径向车床走去,而是从半米多高的管线上像踩独木桥一样走过去。小伙子刚刚跳下来就看到孙华光主任正盯着他看,小伙子沮丧起来:“完了,扣工资是免不了的了。”小伙子非常担心,因为他害怕自己的美好形象在领导心里打折。

  第二天,小伙子谨慎地走在规定的线路之内。当他走到昨天踩过的管线处时,发现下面砌了一个台阶,从管线旁边的高处走下来非常方便,不用再踩管线。小伙子非常感动,自言自语:“主任不责备我,竟然还在这里砌了台阶,真是好领导啊!”原来,孙华光主任看到小伙子的行为后,当场就考察了地形。他也觉得线路设计得不合理,让员工绕弯走了四五十米。当天晚上,他就请工匠砌了一个台阶,更没有责骂小伙子。

  过了几天,小伙子转正了。孙华光主任拍着小伙子的肩膀:“好好干,我们从来不轻易责罚员工,而是尽量褒奖。”小伙子听了这话,感觉到扬子石化的文化精神。这精神像花朵,绽放出来的芬芳深深地吸引了他。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虽然平淡,但却能看到里面的文化力量。只要我们能和谐地处世、和谐地工作,那和谐的企业文化必将爆发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和辑”是一种境界,它已是中国式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只要掌握它,困难不再可怕,竞争的道路会渐行渐宽。

  兵法管理学:一个集团内部,最完美的运作就是各个部分之间能熟练、精细的合作。它通用于所有的管理领域。在曾国藩的时代,湘军首先注重的是将领的情谊关系。当情谊转化成工作态度时,这支军队就无往而不胜。同样,在今天的商战中,我们一旦做到“内和”,必然就会有外强。两者道理相通,举一反三,“内和”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

  团队精神是堡垒

  一支强大的军队总是有两大素质。首先,在临战时能构筑起强大地面防御工事。但这绝对不是最强的获胜利因素。还有一点,那就是士兵内心中的精神力量。曾国藩在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三路大军出发时,一再嘱托,在外打仗忌讳孤军作战,一旦某部危急,同僚当鼎力相助,这样才能消除湘淮联军之间的陌生感。说得简单点,曾国藩就是要求各路军马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后来,李鸿章贯彻了曾国藩的这一主张。湘淮联军刚刚来到上海,程学启便在嘉定与李秀成发生激烈战斗。此时,如果没有李鸿章冒死前来援救,上海保卫战可能就是另一种景象了。之后,在太平军围攻四江口湘淮联军营垒、大军挥师苏常地区的大战役中,都展现出了湘军与淮军坚固而团结的作战关系。这正是曾国藩所渴望的局面。而这种团结的关系实在是了不起,让湘淮联军获得以后的一系列胜利。

  我们不得不说曾国藩治军是高明的。他每次任用将领时,总是会先找人商量,然后考量人员是否能在性格上磨合。他知道李鸿章有才,但没有独立打过仗,于是他便派熟悉太平军情况的程学启协同作战。用程学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程学启不随便发脾气,就算没有作战经验的李鸿章管理失当,他也不会抱怨,只会勤恳地作战。再加上黄翼升的水军配合,一个团结的作战系统就形成了。在高速运转中,湘淮联军基本上没有吃大亏。就算是打了小败仗,李鸿章也不惩罚将士。他总是以言相劝,使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战斗力。

  湘淮联军的领导们实在了不起。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的老板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多好啊!”确实,在今天的企业管理文化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这种“和辑”的氛围。

  上面说到的扬子石化集团员工的例子就告诉我们,和谐文化难打造,团结的精神更难长久维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和谐的内部环境,团结精神就无从谈起。精明的企业家往往为集体设立一个可行的目标,众人朝着统一的目标奋斗时,那“和辑”局面就会出现。同时,一个强硬的团结精神也会表现在企业外部,使企业在商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种团结精神在任何集体中都会产生强大的正面作用力。曾国藩将“和辑”用在官场上,所以他在经历一场场波谲云诡的政治变动后依然岿立;当“和辑”被运用到军事上时,湘军攻城拔寨如同探囊取物。而今天,精明的企业家将它嵌入到企业文化中,又造就了企业铁板一块的凝聚力,商战变得更容易掌握。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明朝一哥王阳明 金庸传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纳兰容若词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天使在人间 史蒂夫·乔布斯传 蒋介石传 随遇而安 野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