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8章 吴文英(十首)(2)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厓树,名娃金屋,残霸空城③。箭径酸风射眼④,腻水染花腥⑤。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⑥。宫里吴王沈醉⑦,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⑧。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⑨。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⑩。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仓库。幕:帐幕。本指将军所住的地方,后泛称官衙。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灵岩:今江苏吴县西三十里,天平山之南,上本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等古迹,见《吴郡志》。

  ②坠长星:指大星化而为石(灵岩)。这两句是写长空一色,渺远地延展到四边,脚下的灵岩山不知是那年从空中坠落下来的大星。

  ③幻:想象之意,总领下面三句。厓:同“崖”,山边。名娃:指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金屋:本指汉武帝要给表妹阿娇(即陈皇后)居住的宫室。见《汉武故事》。这里借指西施所住的馆娃宫。残霸:吴王夫差一度和晋国争霸中原,后被越国所灭,不能完成霸王之业,故称残霸。这三句是幻想远古时长星落下化作苍岩丛树。历史上吴王在此造下称霸不长的宫城,盖了给西施居住的宫室(这里暗示吴王功业不长是由于宴安佚乐)。

  ④箭径:灵岩山上有采香径,即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卷八:“采香泾(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翌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各箭泾。”酸风射眼:冷风吹过来使眼睛发酸。

  ⑤腻水: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花腥:花的气味。这句是指花朵上染了脂粉水的香味。

  ⑥鞭(sǎ洒):拖鞋。这里作动词用,即穿拖鞋。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溪。”双鸳:妇女的绣鞋。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响屧(木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空)而响,故名。”这两句是说现在听到叶落廊上的声音,仿佛是当年西施的木屐响。

  ⑦吴王沈醉:指夫差沉溺声色,如在醉梦之中。

  ⑧倩:请人代做。五湖倦客:指范蠡。赵晔《吴越春秋》记大夫范蠡辅佐越王灭吴后,“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韦昭注:“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灵岩山面临太湖)。独钓醒醒:指范蠡功成身退,乘舟垂钓湖上,十分清醒。《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指越王派范蠡灭吴,事成后范蠡不居功、不贪高官,保持清醒的头脑。

  ⑨这两句是说湖上苍茫的波涛不管世事沧桑,黯然无语。山色总是长青,无奈自己却是鬓发花白,年华老去。

  ⑩涵:沈浸。渔汀:水边捕鱼处。这三句是说站在高处的栏干边,但见空水漫漫,斜日下乱鸦纷纷飞向渔汀。

  琴台:在灵岩山上。这三句是说携酒上琴台遥望,但见秋云随着秋光舒展远去,一望无际。

  【简说】

  本词咏怀古迹,借吴王盛衰发抒对国事的感慨。上片凭吊吴宫旧迹,即夫差西施等游宴之地。下片斥责夫差因沉溺声色而亡国,赞许范蠡能功成身退。借此暗示北宋失国之痛、南宋偏安之岌岌可危,同时还反映了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末句“秋与云平”与“空烟四远”相呼应。写来气魄雄浑,语言凝炼、流畅。

  踏莎行

  润玉笼绡①,檀樱倚扇②。绣圈③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④,艾枝应压愁鬟乱⑤。午梦千山⑥,窗阴一箭⑦。香瘢新褪红丝腕⑧。隔江人在雨声中⑨,晚风菰叶生秋怨⑩。

  【注释】

  ①润玉;光润如玉的肌肤。笼绡:笼罩着薄纱,即穿着薄纱舞衣。

  ②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这句是指将歌扇轻掩住樱桃小口。

  ③绣圈:绣花妆饰。

  ④这句形容歌伎的红色舞裙,上面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⑤艾枝:端午节将艾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楚岁时记》。这句是写歌伎舞罢艾枝斜插、发鬟散乱的情态。

  ⑥这句写梦醒楼空,两人已远隔千山。

  ⑦这句以窗前日影移动表示光阴似箭,两人分别已久。

  ⑧香瘢(bān班):指手腕的印痕。红丝腕: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这句是指端午节手腕上所系的红丝新近褪下,说明消瘦情况。

  ⑨隔江:为江水所阻隔。与上面两人远隔千山意思这句相同。这句是说闻雨声而怀远人。

  ⑩端午非秋,但菰叶是端午景物。菰叶摇动于晚风之中,非秋而又似秋,这句是写触景怀人,怨情极深。

  【简说】

  本词上片描绘端午节所梦歌伎的姿貌、装饰、形容,细腻入微。换头写午后梦回,自繁华跌入凄凉,暗示事随人去,犹如一梦。而隔江雨声,菰叶晚风,意境又是何等悠远,词人愁思亦即在此曲曲传出。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③。燕辞归、客尚淹留④。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⑤。

  【注释】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下面四句从秋凉月明怕登楼点出惜别题意。

  ②飕(sōu搜)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年的情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客,作者自称。淹留:停留。这句是说雁归人犹未归。

  ⑤萦:旋绕。裙带:指别去的女子。这两句说柳丝系不住她,却徒然把客船系住。

  【简说】

  本词就眼前秋景,抒离别之情。全词接近民间小调,不用典故,通俗易懂。王士禛已看出这一特点:“与龙辅《闺怨》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花草蒙拾》)也即认为本词与南朝民歌有相似之处。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②。战舰东风悭借便③。梦断神州故里④。旋小筑、吴宫闲地⑤。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⑥。遨头小簇行春队⑦。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⑧。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⑨。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⑩,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

  ①履斋先生:即吴潜。沧浪:即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南。五代十国时,此处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北宋苏舜饮买得此地,筑亭其上,即沧浪亭,南宋时为韩世忠别墅。

  ②乔木:高大的树木。这里指韩世忠的故里。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这三句写来到韩世忠沧浪亭别墅,但见树木苍翠,烟霭缭绕,不禁怀想起韩的功业。

  ③悭:吝惜。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是指韩世忠率领八千兵士,驾海船在镇江截住金兵的退路,并用大钩搭住敌船,取得了黄天荡大捷。这里反用杜牧诗意,意为即使不得东风之助,韩世忠的战舰仍然获胜。

  ④此承上句,暗指战胜后未能乘胜收复中原。而中原故乡是将士们魂梦萦思之处。

  ⑤旋:随即。这句是说韩在前吴王贵臣的宫室、即苏舜钦的沧浪亭一带建起了别墅。

  ⑥华表:指设在宫殿、城垣等前面作为标志、装饰之用的大柱。《搜神后记》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后化鹤归辽,集郡城门华表柱……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去,空见塚垒垒’。”这四句是指韩世忠如能化鹤归来,也必叹息当年花竹繁茂而今日却冷落如此。眼前唯见疏梅之上清露滴滴,似在向人溅泪。

  ⑦遨头:太守称“遨头”,见《成都记》。吴潜这时知平江,故称之为“遨头”。这句是说来园行游的宾客们簇拥着吴潜一起观赏。

  ⑧这句是指大家踏上人迹不到的青苔小径,来到幽深的花坞,探看梅花开了没有。

  ⑨新度曲:新创制的曲调。这两句是说在梅树边一再唱新曲,催促那枝头因寒冷未开的花苞能冲寒怒放。

  ⑩东君:原指春神,这里即指吴潜。这两句是说两人对南宋国事的每况愈下看法相同。

  【简说】

  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在苏州曾与吴潜等人赴沧浪亭看梅,因作此词。《金缕歌》即《贺新郎》。

  上片先写沧浪亭。由于沧浪亭是韩世忠别墅,故从他在高宗建炎四年(1134)的黄天荡大捷说起,并写他虽于吴地置下别墅,而仍怀念着中原故乡。在此作者通过枝头清泪表达了对中兴英雄的悼念。

  下片先写赏梅,从赏梅转到“后不如今今非昔”,也即对南宋国势日趋危殆表示忧虑。这是向身为地方官(知平江)的吴潜表达了自己的慨恨。这首词寄托国事,慷慨悲凉。上片沧浪起,看梅结;下片看梅起,沧浪结,章法完整。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②,素娥临夜新梳洗③。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④。辇路重来⑤,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试灯:古代元宵节前先试点,犹如彩排。

  ②愁云:云层厚,令人愁。

  ③素娥:月宫仙女嫦娥。

  ④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脚步轻盈。

  ⑤辇路:辇,古代皇帝、皇后乘坐的车。辇路即京城里帝王常走的通车大道。

  【简说】

  此词做于元宵节前。上片写今。雨后初晴,月莹如洗,地润泥酥,纤尘不起,元宵节前有如此的好天气,应是令人欢快的,但对词人来说却不然。词的下片伤今怀昔。京城重游,张灯结彩,不减从前。对此,词人一点也不感兴趣,“情如水”,一片冰凉。原因是什么呢?词中未写,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实际上,南宋偏安政权此时已岌岌可危,词人如何提得起兴致呢?面对喧闹的醉生梦死的欢庆,词人只好躲进小楼,钻进被窝,远离那亡国的后庭之音。如此,则把作者忧国的心悲之痛含蓄但又深刻地写了出来。

  该词主旨是抒发作者忧国心痛之情,但写得清淡如水,风格清疏。艺术上用反衬手法。上片景物描写,创出清洁、恬静、空阔的意境,下片风情勾画,造出喧哗绮靡的氛围。这大好天气、这欢乐场面本应使人心情舒畅,兴高彩烈、流连忘返,实际上却恰恰截然相反。如此,匠心独运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①。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古诗词小说中常用以形容女子手指细长而灵巧,柔嫩而光滑。

  【简说】

  梦窗词向来被认为晦涩难懂。《四库提要》说:“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作,有不少迷离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长久回味,因而被认为是古代“朦胧诗”。《赌棋山庄词话》云:“短调要辞意惝恍。所谓“惝恍”即迷糊不清,亦即朦胧之意。此词可说是这种“朦胧词”的代表作之一。

  《海绡说词》指出:“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张诗《寄人》写道:‘别梦依依到澍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两首内容都是感梦怀人,《浣溪沙》上片先写回旧游之处,即张泌(子澄)诗中的“谢家”,但诗人的梦魂是入其家而徘徊于小廊曲栏,而词人梦中。却因“门隔”而不得入,遥望伊人所居,则是花繁枝茂,景深幽幽,杳无所见。“夕阳”两句,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描摹出词人的心理活动,“归燕”明指燕,实写人。他似乎看见伊人含愁登楼,也好像听见那纤纤玉手触动帘钩的声响。这是梦中,是幻觉,但词人心中的忆念是很深的。

  下片两句对仗工稳,辞藻密丽,但意蕴不露,全凭意会。“落絮”两句格式,使人联想起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所写究竟是什么?明是写景,实仍是写人。《海绡说词》云:“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以“春”和“月”比喻人,因落絮而引起人的堕泪,由行云念有人之害羞,大约是相隔不得相见引起的种种遐思驰想。末句“东风临夜冷于秋”,写自己而收结全词。夕阳西下,春宵寂寂,料峭春风,使词人感到比深秋还冷,由春写到秋,更添相思愁。冷风吹醒春梦,周围一片凄清,伊人天各一方,难以再见,令人感伤不已。《白雨斋词话》指出:“《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皆耐人寻味。”

www.xiabook.com.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孙子兵法 东游记 儒林外史 封神演义 王守仁全集 鬼谷子 资治通鉴 浮生六记 史记全译本 品花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