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六祖惠能简介

    禅宗六祖,俗姓卢,名惠能,又叫慧能(635—713),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父亲卢行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被流贬岭南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与新州姗寸李氏结婚,落籍新州夏卢村。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子时生下惠能。相传次日有两位外地和尚来访, 对卢行现兑:“听说你家昨晚生了个男孩,我们是专门来给他取名字的,就叫他惠能吧。”和尚说:“惠就是以佛法化度众生,能就是能做佛事”。说完后两位和尚离开他家,不知去向。据传说,惠能诞生时满天白亮,房里芬芳异常。婴孩时不饮母乳,其母亲常梦见天神来喂甘露。

    惠能三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贫困。年岁稍大,就上龙山砍柴割草,挑到县城去卖,奉养母亲。惠能刻苦耐劳,人品好,左邻右舍称赞他孝顺,有教养,顾客也喜欢买他的柴草。

    约在公元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克什米尔(古西域厨宾国)僧人昙摩耶舍航海到达广州,住白沙寺,在寺内建大雄宝殿,翻译并传授佛教。

    梁武帝普通八年(527),佛教初祖菩提达摩又从海路抵广州,在寺院里传授释迎牟尼佛法。自此,佛教在南粤生根开花。惠能自幼跟随母亲烧香拜佛,少年时对佛的言教就发生浓厚的兴趣。

    二十四岁(61)那年,有一天,他挑柴草到新州县城叫卖,路经金台寺(今广东新兴县人民医院内)前,听到有人诵《金刚经》,当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理解了经文的大意,心里立即开悟。惠能追问这是什么佛经,从哪里学来。

    客人告诉他是《金刚经》,在湖北薪州黄梅县东禅寺学来的。东禅寺主叫弘忍,禅宗第五代祖师,门徒弟子一千余人,我在那里听大师讲授过这部佛教经典。弘忍大师常对门徒说,只要按照《金刚经》所讲的来修行,就会慢慢理解佛法,顿悟成佛。惠能听了客人这番话,心中羡慕,萌发了去黄梅东禅寺跟弘忍大师学习佛教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佛教徒,见惠能资质非凡,便给了十两银子,资助他去东山拜师求法。据广东新州民间传说,螂村的母舅不同意惠能出家学佛,要他拜开村旁的一块巨石方能准其离开母亲。由于受惠能精诚所感动,巨石被拜开了。后人称这块裂开的石头为“拜母石”,此石至今仍保存在新兴县娜村。

    惠能安置好母亲后,辞别慈母,北上寻师。不久,到了韶州曲江曹溪,遇村人刘志略,其出家姑母比丘尼无尽藏尼持《涅梁经》来问字,惠能说:“我虽不识文字,但还能了解其字义” 。无尽藏尼闻其言非常惊异,知是一位奇人,遂告知乡里誊老前来礼敬,请他居住当地名刹宝林寺,称惠能为卢行者。住了不久,又至乐昌县西石窟,遇智远禅师,向他学习禅法。

    智远禅师发现这位憨厚朴实的山村青年具有很好的佛学素质,于是建议惠能到湖北黄梅东禅寺弘忍大师处深造。

    咸亨二年(672),惠能经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黄梅东山禅寺,见到了久盼的弘忍大师。弘忍问:“你是何处人,到‘我’处想得到什么?”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南海新州人,千里迢迢来到大师门下,只想成佛,不想要别的东西。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成佛呢?”慧能说:“人有南北之分,身体与大师不同,但是在同具佛性上,又有什么差别呢?”弘忍大师见惠能思想敏捷,悟性很高,能认识到人自有佛性的道理,求法又心切,心中大喜,弘忍大师见周围有许多僧众,打消了再谈的念头,于是对惠能说:“你想成佛很好,但是,按东禅寺的规矩,你得先到碓房干活,好好磨砺意志。”惠能随众僧在碓房劳动,劈柴做饭打杂,做一般的劳役工作。

    惠能不识文字,他不能像别的有文化的僧人一样每日诵经,只能在别人诵经时站在旁边默默听着。特别是遇到弘忍大师登堂说法,他更加细心听讲,思考微言大道,有时还沉浸在玄妙的禅理当中。惠能天资高,聪慧,记忆好,理解能力强,又能刻苦学导,长进很快。

    单纯的碓房生活不觉已八个多月,由于弘忍大师年岁已高,需在弟子中挑选一位禅悟最深的传付其衣钵,作自己的接班人。

    有一天,弘忍大师召集全寺七百多门人到禅堂,对弟子说:“世人最重要的事是生与死,而你们却只贪恋荣华富贵,不求如何使自己脱离生死之苦海,真是执迷不悟。

    你们现在都回去好好思考,根据自己对心性的认识,各作一偈呈交给我。如果有谁能彻悟心性,我打算传法与他,并把祖师传下来的法衣也传给他,让他做本法门的传人。”

    二天后,惠能在稚房舂米,有一童子从雄房经过,口中吟诵着神秀上座写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后,觉得神秀的偈语还没有领悟心性空寂。于是便走到廊上,作一偈语,请当时正好在场的江州别驾张日用将偈语写在墙上,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别驾张日用写完后,惠能又作一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神秀的偈语定肯自己身心的存在,认为只要不断修行,就能达到觉悟成佛。惠能的偈,认为自己的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空幻不实的,只有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表达了与神秀渐修的不同意境和顿悟修行方法。

    众僧看到不识字的惠能作出如此高深的偈语,都感到很惊奇,有的门徒感叹地说:“的确不可以貌看人。”弘忍大师看到了惠能的偈语且喜且忧。

    喜的是惠能的偈已悟解了佛法大意,把握了求佛精义,找到了一位对心性理解超出神秀的继承人。忧的是惠能的偈明显地针对神秀上座写的,而且作者又是一个寺中不识字的打杂的行者,担心有人伤害他。

    弘忍大师沉吟良久,便用鞋子把偈擦掉,对众僧说:“此偈也未见性” 。第二天,弘忍暗自跑到碓房,看见惠能背着坠腰石舂米,对他说:“求道人,为了法不顾自体,是这样的吗?”又问:“米巳舂好了吗?”惠能答曰:“米已舂好了,但要等待过筛。”弘忍大师用手杖敲打了礁头三下便走开了。惠能理解了大师的意图,是日晚上三更来到了丈室。弘忍大师见弟子已到,用袈裟遮住了窗子,关上门,取出一卷《金刚经》向他传授佛法。

    当大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明白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人的自我本性的道理,立即大悟。弘忍大师知道惠能已经彻底认识了本性,便对他说:“这是达摩大师从印度带来并代代传下来的法衣,是历代祖师以此为嫡传的凭证,你要好好保存。今传授给你,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师了。要记住,法衣只是传承的凭证,而不是佛法本身。佛法是以心传心传下去的,要靠人的自悟自解。

    自古以来,传授衣法是很危险的,常常引起各种争端。法衣传到你为止,以后再不往下传了。你现在如果继续留在东禅寺,恐怕会有人加害你,赶快离并这里,先避一避。”当夜,弘忍大师送惠能到九江渡口。临别时又叮嘱他回南方暂作隐居,待时行化,碰到有“会”字的地方就隐藏下来,碰到有“怀”字的地方就留住下来。惠能遵照弘忍大师的嘱咐,历尽艰险,回到岭南,隐遁于广东四会、怀集二县之间,在猎户中渡过了十六个春秋。

    时间久了,湖北东禅寺北宗门徒争夺衣钵、法统的风波已经平静,惠能确信出去传法不会再有生命危险,于唐朝仪凤元年(676)正月初八来到了广州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一天,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惠能听到二僧正在辩论关于风吹幡动问题,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动,争论不下。惠能走到二僧面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众僧听了惠能的讲解,认为理解深刻,有独到之处。印宗法师也觉得惠能非平凡之辈,便请他到禅堂,探问深义。惠能当即回答,言简理当,对答如流。印宗法师又问:“久闻黄梅衣法南传,莫非就是行者?”惠能出示衣钵,回答法师。

    印宗法师十分钦佩惠能对佛法的精深理解,也相信他是薪州弘忍大师的传人。于是印宗法师真诚地说:“以前我讲经犹如瓦砾,现在听你议论,却如真金。请你正式剃度,我愿拜你为师” 。

    唐武则天垂拱三年(687)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为扩大惠能的影响,邀请广州佛教大德和德高望重的各界人士参加惠能的剃发受戒仪式,并亲自在菩提树下为其剃发。

    又从西京长安请来著名律师智光和尚为惠能授具足戒。从此,惠能正式出家当了和尚,时年39岁。光孝寺住持僧法才,把惠能剃下的头发埋在菩提树下。惠能受戒后,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公开收徒授法,讲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同类推荐 荡寇志 鬼谷子 了凡四训 三国演义 浮生六记 纳兰词全编笺注 封神演义 红楼梦 贞观政要 庄子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