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7章 粉卷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3)

  在主题上看,这篇《长相思》与《菩萨蛮》是一致的。纳兰所作的边塞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在情感上较前人更为细腻和委婉,而且曲折有致,这也是其艺术特点上的独特吧。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①。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②。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③。

  【注解】

  ①长更:更,古时把夜用更来划分,比如一更天,二更天。长更就是长夜。

  ②蟾蜍:一种爬行动物,这里特指月亮。《后汉书·天文志上》上写“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为:“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后来便用蟾蜍代称月亮。

  ③玉琴:用玉石装饰或制做的琴。其意为精美的琴。

  【典评】

  在萧萧的风雨声中,窗外的秋叶已凋零破碎,而人却在屋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身在异乡,常年不能回家,那难抑的孤独使诗人在漫漫长夜里感到了阵阵痛楚。转身看到天空的秋月,那凄冷的光如水般沉静。

  从昏睡中醒来后,感到了夜里透骨的寒冷,桌上的灯烛在夜凉中摇晃不停,像是要熄灭的样子,细碎的灯花伴着泪水从脸颊上滑落下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无不勾连起心中的伤感,只能交于几上那被微尘覆盖的玉琴。

  一位远离家乡的离人,在深秋之夜,孤枕难眠而内心凄惶。

  词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凄冷而萧瑟的秋夜之图。秋天的色彩总令人感到凄凉。落叶、凉风、冷雨、“蟾蜍”,共同营造出了萧索的意境。词人用“蟾蜍”代指月亮,而在传说中“蟾”的名称来源于独自奔月的嫦娥,这样的比喻也给月亮增加更多的离别与相思的蕴意。在这个深秋的夜晚,离开家的人更为明白长夜的难熬。在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的孤寂带来阵阵的痛。“欹枕数秋天”,“数”字的运用比较传神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寂寞,无可寄托之处,只能遥对长空的半盏孤月,默数秋日。

  从上两句的“数秋天”一词到下两句的“夜寒惊被薄”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变化。这个变化来自于词人在无意识中昏然睡去和在深夜秋寒中突然醒来的凄凉境地。可以想像,一个人在深夜中被夜寒所“惊”,醒来后内心那种空虚孤独的心境。“寒”既是说天气寒凉,也说身体的寒凉。一个人常年在外,单身无助,连心也是充满了阵阵寒意啊!

  后两句是对情的抒发。虽然整首词并没有具体去描写“孤独”,但整体营造出的孤寂之感,却十分深刻。“汨与灯花落”,这是一句很独特词。灯光摇碎了夜晚,泪滴从脸上滑落。一个人独对孤灯,默默流落,整个夜晚也黯然伤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内心生出的伤感,这一声长长的叹息也收藏其中。因而感觉到无边无际的哀伤,寄与玉琴,却无知音。琴声起,惆怅生。孤独的色彩也就更加浓郁。。

  纳兰用流畅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凄凉却动人的深秋之境。从这方面来看,同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所描绘出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不相上下。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两首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这些,这首词从景到情的描绘过程也是渐渐进行的。最初,词人感觉到漫漫长夜的寂寞,难以入眠,后来又在不知不觉中睡去,当他忽然从秋寒中惊醒后,内心的忧郁才被惊动。伤心之中,独对孤灯,泪水忍不住悄然落下。写到这里,情感已达到了高峰,而后又写“玉琴”,更加令人思量。

  曾有人说过,“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纳兰的词中,有大量的“悼亡之吟”、“知己之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爱情的不幸,友情的不舍,亲情的怀念,都为他创作增加了凄婉的动人情怀。

  这是一首表达内心寂寞和孤独的词,也是纳兰以景抒情的代表之作。

  菩萨蛮

  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鴂花飞处①。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圆②照鬂丝③。

  【注解】

  ①啼鴂:即鹈,一名杜鹃。三月即鸣,至夏不止。常用来比喻春逝。

  ②团圆:指明亮而饱满的月亮,旧俗称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团圆节。

  ③鬓丝:鬓角的发丝。

  【典评】

  这首词是纳兰在月夜怀人时写下的。情景交融,悲凄苦痛之极。三更子夜之时鼓响,廊痕深处寂寞袅袅,酒醒梦回还是那般无法承受的伤痛,酒也无法麻痹彻夜无眠的身体。恰好这时又传来了杜鹃的悲鸣声,更加惹人悲痛了,涟涟清泪浸湿了罗衫,可恨却无处诉说这份情意。明月犹在当空,可却和从前不一样,如今映照着的只有一个孤单的影子。

  假如说,这词上片的写法实属一般,那么,下片就不一般。因为这里有遥寄相思的“当时月”了。《饮水词》本来就并非揽天括地的壮书,可从这里就能看出纳兰的心态、情绪的转化,二则如此狭小的题材范围里,竟可以写得这么精妙的词章,可见纳兰的才识当属旷世。

  我们把这两首合在一起再看,词境相同,都是追思从前的情爱,可在细微处就能看出纳兰心思的点滴差别。

  但是,“月也异当时”。这月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轮,尽管还是那么明亮,可他们二人两情相悦时月才完美,现在伊人己不在旧地,这份凄苦的相思只能断人愁肠,再加上那月亮竟然好像在笑话离人的孤独。更像纳兰另一首词写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块。到此,两种心境用月亮作对照,幽怨之情展露无遗。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①,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②。

  小屏山色远③,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④,透寒金缕鞋⑤。

  【注解】

  ①帘纤雨:如珠帘般的绵绵细雨。

  ②长条:长的枝条,特指柳枝。脉脉:犹默默。

  ③小屏:小屏风。

  ④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也为石阶的美称。

  ⑤金缕鞋:指金丝绣织的鞋子。

  【典评】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伤春怀人的词。

  全词结构还是传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相互衬托,最终落脚于情上。正像张炎在《词源·离情》中说的:“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开篇第一句“隔花才歇廉纤雨”,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刚下过一场绵绵细雨,窗前那丛才绽放的花,还淌着点点滴滴的雨水,颇具悲剧气氛。

  后一句“一声弹指浑无语”,进一步点明了原因,人生总是充满了离愁别绪,而生命又像弹指一挥。“梁燕”是梁上的燕子,古人诗词里经常见到“燕”这个意象。

  纳兰此处用“梁燕”就颇像曹雪芹的“梁间燕子太无情”的意境,事实上燕子并非无情,而是那个的心爱的人无情,不像燕子那般守时成双归来。这句点明了一二句里营造的气氛的原因,一切人生嗟叹都因思念而起。接着一句“长条脉脉垂”,采用拟人手法渲染了之前的情绪,那条条柳丝如同通人性似的,默默无语,感伤动情。

  下片频繁地转换视角。透过屏风,看见了窗外的小山,一派青翠颜色。可是好像不忍卒观,立刻又收回来,独坐于妆台前。后来又四下徘徊,徒然感伤,独立瑶阶,寒气打湿了金丝织成的鞋子。

  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①,残香细袅秋情绪②。才道莫伤神,青衫③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注解】

  ①中酒:饮酒半酣时分,也指醉酒。

  ②残香:残留的香味。

  ③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借指学子、书生。

  【典评】

  这首《菩萨蛮》描写了春日里和伊人分离后的悲苦相思。上片的前两句写的是眼前之景,“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说的是时值深秋,半醉非醒间看到落雨霏霏,打在玻璃上更增加了凄寒之感。接着两句转向了自身情绪。原来果真是感念在怀,不知不觉间连衣服都被眼泪沾湿了,这一个无意识状态下的描写,直接而深刻,将那种怀念的无可奈何与略微的自嘲表现了出来。

  这词写的也是思念之苦。夜渐转凉,花儿都已经凋零了,只依稀看得见一些残香落叶的影子。半醒半醉间被雨声惊醒,禁不住又想起了和你在春天时分别的情景,令人肝肠寸断。看到衣衫湿痕一片,原来是在不知不觉间又流下了眼泪。寥寥数字,就将伤心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腻而贴切,其中伤感之意更是展露无遗。

  下片的前两句描写了现在的情绪,后二句转写分离时的情景。小词跳宕有致,将相思的苦情表达得非常深刻而细致。

  “柳”也经常出现在诗词里,因为它的谐音是“留”。“柳万丝”写出了一种想留而不能留、离别而不忍分离的离愁别绪,也抒发了当时和伊人分别时百转千回的愁思,与说不尽道不明的无奈。

  整首词寄情于景,由景写心,细致地表现了伊人不再的愁苦心思,还有相思情切的真挚情感,是纳兰鸳鸯落单、相思孤眠的真实写照。

  菩萨蛮

  澹花瘦玉轻妆束,粉融轻汗红绵扑①。妆罢只水眠,江南四月天②。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③。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注解】

  ①红绵扑:红丝棉的粉扑,是女子的化妆用品。

  ②四月天:初夏时分。

  ③清幽:风景清秀而幽静。

  【典评】

  在纳兰词里,这一首的风格相对特别,集中笔墨去描写一位青年女子出游时的景象。风格上与花间词颇为相似,大概是纳兰早年间的作品。

  全词呈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女子正坐在梳妆台前梳妆。她有着姣好的面容,把一朵淡淡的花儿插在发间,身上还佩戴着玉制饰品。红粉融融,脸色红润,轻轻地抹去了香汗。梳妆后,竟然开始犯困,只想着卸妆后再去睡觉,原来江南四月春归,真所谓“春眠不觉晓”。半撩起绿色的帘子,门外一片清幽景致,妙绝。随心而行,闲庭信步,来到了一片翠竹园中。忽然吹来了一阵清风,迎面而来,单薄的衣服不由觉得春寒逼人,正是杏花正浓的宜人景致。

  这首词深受花间词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纳兰填词时用语真挚的特征,不算佳作,也许是纳兰性德早年间的游戏之作。

  从内容上看,这首词还属于传统花间词的范畴,描写了闺中女子的生活与心理细节。全词情感带有缕缕惊喜,一点都不悲情,将女子春游时的正常情怀表现得恰到好处。

  从意象采用看来,绮靡侧艳,范围并不开阔。词中“淡花”、“瘦玉”、“粉融轻汗”、“红绵”,等等,属于典型的花间词意象,没有创新。

  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①,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②,临风泪数行③。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注解】

  ①催花:即击鼓催花,用于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花奴鼓:

  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眯(小名花奴)善击羯鼓,玄宗尝谓侍臣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②余觞:杯里剩下的残酒。

  ③临风:当风,迎风。

  【典评】

  这首词通过分别前和分别时的环境和心理描写来渲染思念之情。上片描写了分别前饮酒和思绪不宁的矛盾心理,下片则进一步写即将要分别时,心中忽然涌起了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表达了面对分离时不能自禁的强烈感情变化。

  这首词表达情感的典型特点就是毫不拘束,一股脑儿的倾倒出来。

  上片的情感表现仍在自控范围中,最多只是愁肠顿结而“不忍覆余觞”,实在无法忍受心里悲痛的只有“临风汨数行”,也许情人问起时,她还会忍住说是风吹了眼睛。

  下片的情感显然有所增强。眼看即将要与心爱的人分别了,也许再也无法相见,怎么能忍受得了呢?本来物是人非已经够令人肝肠寸断了,她还说就连物也不是原先的物了,那轮曾经见证你我爱情的圆月也似乎突然冷酷起来,令人心中涌起了一种极大的恐惧感、空虚感、寂寞感。

  纳兰经常采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而在中国诗词创作中并非主流,根本原因就是纳兰性德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汉族化的,可由于受到了自身民族的气质影响,他的词自然且真,当然这个特点是与汉族文人相比较而言的。汉族文人在情感表现上大多受到传统诗歌理论的拘束,比如“诗言情”却要求“哀而不伤”,甚至必须“诗言志”等等。纳兰性德并非没有受过汉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也绝非真正一点也未“染汉人风气”,而是他原来的民族风格对他的诗词创作起着整体风格的塑造作用。

  这首词写分离、写相思,用词巧妙,典故也大有可玩味处,真可读可感:花奴不鼓,唯见残红飞舞,前欢不再,而其悲则无穷,读之惨然,起身无绪,怅然若有所思。

  菩萨蛮 早春

  晓寒瘦著西南月①,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②,玉照斜红冷③。谁唱《后庭花》④,新年忆旧家。

  【注解】

  ①瘦著:瘦削,此处指月牙或者弯月。

  ②蜀魂:鸟名,指杜鹃。相传蜀主名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故称。

  ③玉照:镜的别称。斜红:指头上戴的红花。

  ④《后庭花》: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唐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所以后世多用于称亡国之音。此处喻指凄凉之曲。

  【典评】

  从古至今,不乏伤春之作,而纳兰词中总流露出一种伤春格调,但他是最明白春之性情的人,年年春光令人流连,可是春光虽好,流年却已逝。

  细细品读就能发现,几乎纳兰的词作都是表达深夜时分的感思,是因为万籁俱寂时更惹愁思么,还是那孤冷气氛更使人产生悲怆的愁绪。春夜将晓,寒凉天气,西南天边还斜挂着一弯月影,漏壶滴滴答答,声声作响,屋内萦绕着未尽的烟香。

  本应该是春光无限好的时候,但东风偏偏是非,在这孤独清幽的氛围中送走了美好的春光,这怎能让人不哀怨留恋呢?他去过塞外,走过江南,苦痛和沧桑漾满了时间的褶皱,最终陪伴纳兰的只有风声,风声谱写了亘古不变的乐曲,是谁说过的,灯花瘦尽,何曾梦里依旧,似水流年,风逝无痕,离魂缥缈。

  实在不愿意去看那玉照上的倩影,绽放在头上那如火的红花让人心生凉寂之感。

  只因为那身影令人望一眼变悲痛欲绝,浑身无比凄冷,托意幽婉。记忆深处中的孤魂,就是纳兰孑然独行的背影。

  回到词中,是谁在暗夜中呤唱这首悲凄的《后庭花》?惹得我翻身醒来,追忆往事?朦胧含婉,悲切感伤。词里的“冷”与“寒”的意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生动地凸显了这时忆旧家的情怀。

  人们总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纳兰天资超然尘世,因此他是孤独的,也是不羁的。就让我们跟随着纳兰的“丁丁漏箭”去纪念逝去的春日吧。

  菩萨蛮

  窗间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①。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②。香尽雨阑珊③,薄衾寒不寒④?

  【注解】

  ①《石州》:乐府商调曲名。

  ②绿:幽暗不明。

  ③雨阑珊:微雨将尽。

  ④衾:被子,古时泛指卧具。

  【典评】

  东风吹来,三月的桃蕊刚刚绽放,无限娇美,懒散得好像才睁开睡眼的少妇。初上绣楼,凭倚窗子,远眺的时候“忽见陌头杨柳色”,想起了迟迟未归的游子,心中涌起了苦涩情思,泪水湿了新妆。唇齿间不知呤过多少次《石州》曲,唱尽了那古今多少离愁情绪。忽然又想起昨夜那来宿的双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形只影单的少妇顿感凄凉,灯烛背对屏风,回头处,幽暗不明。春寒料峭,微雨将尽,那远方的人会不会只有一张薄衾,是温还是寒呢?寥寥四十来字,上片说尽了春闺情怨,下片道完了销魂情思。

  这首词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别离之情,在古典诗词中非常普遍。

ww 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封神演义 聊斋志异 荡寇志 醒世恒言 史记全译本 孽海花 纳兰词全编笺注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后汉书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