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3章

  ……他深深为自己的这些思想激动着。这一段时间他没有再谛听楼下的风声,树叶摇动声,女儿的脚步声。每亭亨寧女冬的亭。在这个漫长的夜晚他已经明白了,从而奂弁二示7从今晚一开始,一一他这位市委书记该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应该大力宣扬章阳烈士。应该将他今天夜里对章阳烈士所作的全部思考告诉给全市一百一十四万人民。必须让章阳烈士那种具有独特历史内涵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深入人心。

  他站起来,打开了书房里所有的灯:台灯、顶灯、壁灯。这时他确实忘记了女儿的亊。他已经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而这亮如白昼的灯光能使他的情绪长时间处在一种特别的兴奋之中。壁上电子钟的指针农明此刻已是半夜十二点。他先给市报的总编挂了个电活,通知他们明天就转载《人民日报》上刊载的那篇洋细记述章阳烈士事迹的通讯,然后坐下来,开始动手给这篇通讯写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还在五十年代做市委书记时,他就喜欢就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给报社写大块的指导性文章,这不汉是一个工作责任心的问题,还有一个能从写文章中找到乐趣的问题。但今天他却不是为了上述二者,他这样做是因为他隐隐地觉得没有人能代替他写出这篇文章,而他自己也不愿意让别人代他写这篇文章。

  他铺开了稿纸。甚至已经为这篇文章拟定了一个题目:《从<;生命的赞歌>;中所想到的》。但另一个意念却不知不觉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一张女人的脸。一张同他死去的妻子极其相象的女人的脸。他不明白这种意识的跳跃是怎样完成的。他能够回避掉妻子的脸,却终于没有回避掉这另一张憔悴苍白的女人的脸。这是烈士的母亲。报上刊登烈士事迹后的第一个星期里,他到洛河边的一间小屋里看望过她。市委书记迅速决定不再写那篇评论员文章了,他要写一封给烈士母亲的能够公开在市报上发表的信。

  事后人们能够找出许多原因解释王书记的这一行为!

  “文革”十年过后,各种各样的“社论”已经在群众中名声扫地,用通信的方式同一位震动全国的战斗英雄的母亲谈谈他的儿子,这里面不仅有一种亲切的、真正的人的感情,能自由地抒发他本人对烈士的哀悼和景仰,对烈士母亲的同情和慰问之心,还特别能够自由地抒发他对烈士精神和社会现实的那些严肃的思考;市委书记甚至还会想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领导可以随便向群众发号施令的年代了,而是各级领导平等地同群众交谈对话的年代。存在宁领导和群众之间的隔膜和误解只能通过领导主动向群众交心才能打破,也只有做到这样的心灵的沟通,市委书记的思考才能化为一般群众的思想,成为他们自觉的创造历史的行动。市委书记会这样认为:只要他能够同一位烈士母亲的心灵沟通,他就能同全市一百万人民的心灵沟通。

  真正的原因却是复杂的、特殊的,连市委书记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作出这个决定也许同上述原因有关系,但也许仅仅同当时差一点要在自己脑海里茧现的妻子的凄苦的面容有关系。那一刹那闾,市委书记忽然想到了:女儿今夜真地没有回家来;妻子也不会回来了,她去世十年了,而他至今还没有为她写过一篇祭文。

  王书记的这封信发表在第三天的市报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从这封信里看出和理解市委书记想让他们理解的东西,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出来了,这封用优美、凄婉、散文诗一样的文字写成的信里有一种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格外的深情。

  在中国,一座大都市的市委书记给一位普通老百姓(即使她是一位烈士母亲)写信,本身就是一件极不平常的事,何况这封信又写得那样凄侧缠绵,催人泪下。这封信在这座城市造成的轰动之大是市委书记本人也没有料到并且也没有注意到的。它的直接的后果是:在市委一位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的主持下,出市委宣传部拟定并由市委例会讨论通过了一份题为《关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向“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章阳烈士学习活动的决议》,这份“红头文件”很快在全市引起了连锁反应。各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小组,各厂矿、企业、市政府下属各局、公司、商店、邮局、学校、医院、旅社、饭诉、浴池、郊区各县、公社、大队的党委、共青闭、妇联、工会都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同市委文件精神相一致的决议。市报专门为宣传这个决议发了社论。市电台根据决议精神,组织了一支实力很强而又雄心勃勃的写作班子,突击采汸“英雄的人生道路”。一篇题为《光辉盼一生》的大通讯开始在市报连载。市电视台不甘落后,抢先一步在在每晚的“本市新闻”中大景报道全市各单位向章阳烈士学习的活动情况。一时间,全市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向烈士学习的读报会,讨论会,每一条马路的上空,苺一座大大小小的建筑物的墙壁上,乃至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上,树干上,公共汽车和电车的尾上,到处都悬挂起了诸如“向章阳烈士学习!”“向董存瑞式的英雄章阳致敬!”“团结一心向前看,齐心协力搞四化”等大大小小、惊人醒目的标语,市委宣传部组织了宣传车,每天在全市的大街小巷播放烈士英雄事迹的报道和市委的决议;各中学的闭组织在各闹市区设立了宣传站。锋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编排了文艺节目,到火车站,百货大楼、公园前的广场上演出。这一切给整座城市带来了一片热烈的、活跃的、庄严中又溶杂了某种喜气洋洋的情绪的气氛。

  司马丽君基于个人的特殊遭遇接受了市委书纪的这封信,以及由这封信引起的遍及全市的“向章阳烈士学习”的活动。它们连同从全国各地飞来的大量的吊唁信慰问信一起,共同构成了司马丽君生存的新环境和新现实。这些新环境和新现实和那些已存在于她内心的意念结合在一起。渐渐地极大地改变了她的心境和生活。

  —件事在她心境的转换中有着特殊的、根本的意义。这就是儿子的死。

  房畚色畚那样一种感觉:儿子依旧活在这个世界上(或者在南疆,或者在洛河堤岸上的林带里,月光下的灌木丛里,某一个土洞中),尽管那一趟南疆之行到底在她心里留下了一条夜雾迷濛的山洛,但她还是不能再怀疑儿子的死了。

  同时,她也不能不承认儿子就是那个在战场上举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

  南疆之行留给她的那些强烈的印象,回到洛河边的这间小屋后接到的那些信,“场全国范围的对烈士的宣传,特别,是本市这场声势浩大的“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以及在生活的大范围和小范围内人们突然对她发生的注意、同情和尊敬,都日甚一日地强化着这两种肯定。

  在对后一件事实的肯定中,一种来自内心的压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过去她不相信儿子是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是因为心里很深地潜藏的那些悲凉的意识:首先,儿子是在一片荒草离离的河滩上,在她的遗弃中孤独地长大的,亲生母亲的遗弃一定会而且事实上已在他的命运中种下了苦难和不幸的种子(儿子的上战场和死就是证明),儿子最后也只会在一片荒草离离的河滩上孤独和凄惨地死去;其次,走上战场之前,儿子眼里已出现了那种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冷峻得怕人的光,他巳在心底弃绝了这个胜界,并且选择了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一辈子只为母亲一个人活着,儿子不可能再为别的什么去牺牲自己;再其次,能够在战场上成为英雄的都是些不平凡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的人,儿子不可能成为这样的英雄。

  还有一种潜藏得最深的、最强烈最有力的意向:承认儿子是那个英雄,就必然要承认儿子的死。不,她不愿意让儿子死去,哪怕象一个轰动全闰的战斗英雄那样死去!

  但是今天,药她不得不承认儿子已经死去时,这颗突然变得空虚、失血、痛苦得象野兽一样在嗥叫的心就需要一种新的补偿了!儿子为什么不应该是那位惊天动地的英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这样荣耀的结局?!

  内心的怀疑并没有消逝。在一厢情愿地强迫自己相信那件事时,她也不能不清晰地意识到:这种补偿无论对她,还是对儿子来说,都太突然太意外了。

  内心的荒野里,那头野兽的叫声消逝了。一种真正的、震撼人心的惊讶正从一片夜的清冷的月光下升腾起来:如果儿子真的是那位顶大立地的战斗英雄,这就是说。是她过去对儿子命运和儿子内心的阴暗的不祥的想象错了!

  在那片荒原上,儿子就象一轮突然从静夜的乌云丛中浮出来的团國的明月,周身一!V银白,给大地上的山川草木披上了一层新奇的柔美的轻纱……

  儿子变得陌生,遥远,又有那么一点令人惊心动魄的神秘。

  在每天的市报上,儿子似乎是她的,又似乎是另外一个人。

  象新中国的每一棵幼苗一样,从小他接受的也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阳光雨露,在他的心里,从小就播下了一颗英雄的种子。

  阳阳从小就喜欢听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亊!上小学时,他最喜欢读的书中就有《战斗英雄的故事八《志愿军一日》、《欧阳海之欹》……

  象他的同龄人一样,章阳也是在“十年浩劫”中长大的,但他走的却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条英雄成长的路。

  烈士当年读过书的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们含着眼泪告诉我们:章阳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从小就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国家财产,从很小的时侯起,章阳的脖子上就挂着班上的钥匙。每天早上,他最早赶来打开教室,扫地,擦干净黑板和课桌;每天黄昏,又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在这之前把门窗关好,谁的课桌坏了,他就在课余时间帮助修理,门窗脏了,放学后他就留下来擦千净;每年冬夭,都是他动手垒进上取嗖的小煤炉。

  从小学到中学!章阳总共修过多少课桌,谁也不知道;章阳又多少次主动帮助同学,助人为乐,谁也不知道,一九七二年隆冬时节,他发觉同班同学赵强没有棉衣穿,就把母亲给他做的新棉衣送给赵强同学,自己穿旧的;有一年夏天,他看到同班的何莉苹钢笔丢了,急得直哭,就把自己的钢笔送给她用,自己用铅笔写作业……

  英雄渐渐长大着,每一步都留下了自己闪光的足迹……

  一九七一年八月七日,本市朝霞路五金商店仓库不慎起火,章阳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烈火,爬上屋顶,同赶来救火的人一起扑灭了这场大火,保护了国家财产,当商店负责人查询这位“烈火中的小英雄”时,他却不见了,那一年他刚刚十三岁!

  同年秋天,章阳同几位同学一起在洛河边上玩耍,一个名叫王子刚的同学陷进了河滩的淤泥里,越挣扎陷得越深。在这危急时刻,章阳奋不顾身地扑倒在泥地上,一手抓住岸边的树,一手拼命用力将王子刚教了出来。

  动中毕业后,章阳也下了乡。许多人都钯下乡视为畏途,他却把这段生活当作向贫下中农学习、锻炼自己意志的好机会。

  金子在哪儿都闪光。“他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生产队里数。牛把式最苦最累,他偏偏要学做牛把式。

  在所有的知识青年中,数他最节俭:一件棉衣穿了四年,上面打了十三个补丁,仍没有扔掉;一条工装裤,洗了又洗,补了又衧,巳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

  贫农社员潘石头患急性旸胃炎,章阳急杧背起他上公社医院,一口气爬了三十里山路,终于使这位老贫农转危为安。五保户郑大娘年大体衰,行动不便,章阳每天无论干活多忙多累,都坚持帮她挑水。一次,生产队保管员钟春兰的小女儿妞妞住院开刀,急需输血,章阳将袖管一捋,说:“抽、我的血!”还有一次,生产队打铁房的一盆汽油突然着了,火势熊熊,快要燎着草屋顶,如不赶快将这火扑灭,十几间草房和几千斤麦种连同十几头牲畜就要毁于一旦,章阳二话不说,:中上去端起着火的铁盆就往屋外跑,将它扔到空地上,避免了一场特大火灾。

  在四年插队生活中,章阳三次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光荣出席了省先进知青表彰大会。

  最重要的是,在这四年里,章阳同志同这个小山村的农民生活在一起,深深地理解了袓国和人民的命运。那关于祖国命运的更深的思考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没有这四年的生活,他就不可能产生后来那样成熟的思考,而没有这种成熟的思考,他就不可能在战场上成为那样的英雄,并用手中高举的炸药包的一声巨响向全体中国人发出了庄严激昂的号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械!!……”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该在这一声巨响中重新思考一下,因为祖国的命运也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那种怀疑和陌生感在加深。但她却不敢不相信这些报道。即使在这些让她感到陌生和惊讶的报道中,也能清晰地辨认出菜些儿子生活的真实痕迹来。

  臂如那只挂在脖子上的班上的钶匙。那冬天班上的小煤炉。

  有一天来了儿子的同学赵强。赵强已经是大小伙子了,在东关机修厂当工人。一进门,他就站在阳阳的遗像前哭了起来。

  他告诉她:那一年冬天,他确实穿过章阳的新棉袄。又一天上午,来了儿子中学的同学王子刚。进了门;这位城西区“立新”理发店的师傅眼圈就红了,他抑制着自己的眼泪,恭敬地向章阳的遗像鞠了一躬,坐了下来,抽了很久的烟,临走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百元钱,轻轻放到桌面上。她吃惊了。

  “子刚,你这是干啥?”

  和执著地走着一条英雄成长之路、最终在战场上成了举世闻名的英雄的儿子。

  在她的感觉甩,这个儿子的身材也比过去那个儿子强杉和魁伟得多。

  ……这些夜晚,渐渐和暖宜人起来的春风携带着新鲜的嫩草的气息,一朵乍开的野花的淡雅的香气,河滩上和堤岸上那湿润的、因春天的到来而生机勃勃的泥土的气息,轻轻拂动在洛河两岸,将一种温柔直送进人们的内心。在司马丽君心里,一种巨大的欢乐,带着惊讶,带着感激,特别是带着释去重负的轻松,还带着眼泪,悄悄地,不可遏止的弥漫开来。她突然发觉她的儿子真的有了一种新的、辉煌的人生;在战前和战争进行期间她关于儿子的那许多阴暗的惊恐不安的想象全逄虚妄,儿子从来就不是一个孱弱的病态的需要她可怜和担忧的孩子,即使在战争和死亡的考验之下,儿子也不是逃兵,不是那种会给她带来耻辱、罪恶和黑暗的人。儿子也用自己的英雄行为,永远在母亲心里结束了过去那一切关于他的命运的悲惨的预感。

  儿子在牺牲和成为英雄的同时,还带走了那压在母亲心底的最沉重的负担:虽然她从童年就遗弃了他,但他并没有陷入到她无数次地想象过的那一种最悲惨的命运中去。

  还有那趟南疆之行留在心底的一条夜雾迷濛的、她始终没有走进去的山谷。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都市良人行 缉毒先锋 幸福像花儿一样 猎人突击队 浴血罗霄 第二十二条军规 尖刀战士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我在天堂等你 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