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7章

  大会还没开始。但就要开始。每个人都感觉到了这一点。会场上最后一点杂乱的响动已告消逝。乐队奏出的曲子有了一种紧张的和心神不宁的意味。电视摄像师的聚光灯柱也不再左右摇闪。它们定定地指向舞台深处,也把全体与会者的心系在那儿。九点差一刻。舞台左侧一扇小门打开了,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市委书记和一个女中学生搀着一位鬓发灰白一身黑衣的小个子女人走上了舞台,这是已为人们熟悉的烈士的母亲司马丽君。跟在他们后面鱼贯入场的是市长、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其他领导、是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代表,一位身材髙大的老军人。在舞台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站在舞台两侧,他们也是臂戴黑纱,胸系白花:市委书记和市长站在最前面,靠近乐池和麦克风;烈士的母亲和妹妹被安置在舞台深处,紧靠着烈士遗像和她们献的那只索洁的小花圈。乐队停止奏乐。一位女工作人员匆匆跑上台,毫无必要地试了试麦克风,瞬时间全场的喇叭“嗡嗡”炸响起来。王书记抬起头,把他那老人的沉沉的目光投向全场……

  这天上午,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剧场内那齐刷刷朝他射来的几千双眼睛,王荔书记的心里是满意的,感动的。从走上主席台的第一刻起,场内的气氛就使他清醒地意识到他对大会的期望是会达到的。大会是隆重的。这场大会将会给死去的英雄以应得的悼念与荣耀。也会给那场在本市持续了几个月的“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一个极有气势的尾声。开完这场大会,它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有许多新的工作等着他去做。在这个时刻,他比任何时候都相信自己这几个月里做的事情是有益的,这场活动连同他那些关于祖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深入人心,它们是不会不在医治“文革”创伤、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推动“四化”建设中起作用的……

  ……刚刚走进会场,司马丽君就在一派庄重悲凉的氛围里感觉到那一点惊心动魄的东西了!

  从舞台深处,那被鲜花、松柏、花圈簇拥着的大幕上方,正有一双年轻的、明亮的、异样的目光居高临下俯瞰着她。

  很快就明白那是儿子的目光了。她盯着这双目光看,突然闾热泪盈眶!

  有一种在荒原上祓涉了很久,终于在这儿意外地找到了儿子的感觉!

  参军之后,儿子没有寄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回家来,这些日子里,家里墙壁上挂的还是那张他十四岁时照的黑白照片。即使一个新的英雄儿子的形象逐渐在她心中清晰起来之后,它还是在心的深处投下了一道阴惨惨的怀疑的暗影。而今天,她却在这儿真实地看到了一幅儿子穿军装的半身肖像!

  这肖像不仅吻合了她关于英雄儿子的那些想象,还又让她想到了那座高耸入云的白雪皑皑的英雄之峰!

  这张肖像上的儿子不再是她记忆中的在荒河滩上孤独地长大的那一个,也不再是家中照片上的那一个。这是一位真正长大的、体格魁伟、勇武慄悍、神情坚定的军人。

  在明亮的灯光下,儿子宽阔的脸膛,红润的面色,浓浓的剑眉,大而亮的眼睛,挺削有力的鼻梁,紧闭的厚沉的双唇,都闪烁着健康的湿润的亮晶晶的光泽,使人觉得他不象―个死人而象一个青春焕发的,随时都会从大幕上走下来,突然开口说活的人。

  但它同时仍是一幅遗像,那蒙饰在遗像上的黑纱,那簇拥着这张容光焕发的年轻的面孔的鲜花、松柏和花圈,由这一切渲染出的一派浓郁的悲凉气氛,都不能不使伤;强烈地感觉到他的死亡!

  儿子……

  她把目光转向会场,这同时并没有忘记儿子。这一刻里儿子靠她这么近,儿子的目光是有力的,英勇的,已经给她那软弱的心注入了一种骄傲和刚强的感情。她突然觉得来时自己内心中有过一种期望,期望能在这儿找到儿子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应受到尊敬的人的证明,一种儿子并没有被这个世界遗忘的证明,而此刻她似乎真地找到了:它既来自儿子的目光,儿子那胜利者的沉默,也来自面前的这个会场。会场上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站着人;花圈如海如潮。最重要的还是人们那虔诚的、肃穆的目光所表达的对儿子的崇敬和哀悼,她渴望的就是这个。追悼大会开始。市长亲自主持大会。全场起立,向烈士鞠躬。奏哀乐。哀乐没有停,轻风一样在剧场的高高的穹顶下冋荡。市委王书记亲致悼词。象那封******一样,这篇悼词显然也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凄婉又不乏热烈和激昂。读到伤情处,王书记泣不成声,台下一片呜咽;而当他的语调昂扬起来时,全场的情绪也都高扬起来。乐队奏出的已不再是哀乐,而是国歌一义勇军进行曲。置身于这种气氛里,她不能不相信所有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于是他们心中对儿子的尊敬以及儿子牺牲意义的理解也就不可能是虚假的了!

  ……然而为什么就在此刻,儿子那活生生的目光里仍有一点异样、一点深深的寂寞、孤独和悲凉呢?!儿子置身于会场之中,又似乎置身于会场之外;儿子高居于会场之上,超然物外而又怀着某种不幸的预感怀疑地看着人们为他做的这一切。儿子……

  上午十时,追悼大会结束了!

  她没有想到大会会这么快结束,甚至还没想过大会会结束。结束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首长向烈士母亲转交军委授予章阳烈士的一等功臣桨章和证书,广州军区授予烈士的特等功臣奖章和战斗英雄证书;市长代表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烈士母亲敬赠一块“英雄之家”的匾额;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跑上台来向烈士母亲献花。全场合着《国际歌》的节拍鼓竽。市长又一次让全场起立,向烈士遗像三鞠躬,而这时,她突然明白将要发生一件什么事情了,哀乐声中,市长真地宣布说:“章阳烈士追悼大会现在结束!”象进场时那样,在全场黑压压一片目光注视下,市委王书记走过来,同雅莉一起扶她从大会主席台走进贵宾休息室。接着,又把她搀扶到门外广场上。

  那儿停着市委书记的黑色的“伏尔加”。

  剧场外面阳光灿烂。乍一走出来她有些眩晕。抬头望了望蔚蓝的天空。就在这一刹那,站在她身边的王书记突然如释重负地呼出了一口气。

  “章妈妈,上车吧!”他说。

  参加追悼会的人们正从剧场大门口涌出来。有的奔向公共汽车停车点,有的跑向自由市场去买莱,有的走向拫刊零售亭,买当天的市报看!

  每个人的脸上都清楚地显露出了那种刚刚在王书记脸上看到的1如释重负般的轻松。仿佛他们刚刚为谁尽了某种不能不尽的义务,但现在这件事完了!

  有几个人聚拢在一起看市报的第一版!江晓!如果说刚才在会场上,人们对章阳的尊重和哀悼的感情是真实的。那么现在他们急迫地想忘掉他也是真实的!

  如果说刚才他们对儿子的哀悼之情是真实的,那么此刻他们更关心江晓以及围绕她的那场辩论也是真实的!

  剧场里大概已空荡荡的了,工作人员熄了灯。儿子被孤单单地遗忘在黑洞洞的舞台深处了……

  在四六六高地的烈火中,儿子最后一次站起身来,用明亮的、异样的目光向山下的草丛中一望……妈妈——!

  司马丽君浑身颤抖起来!不,不能让儿子一个人留在那儿,她突然回过头去,一字一字地对市委书记说:“王书记,我……我要阳阳那张像!”……当天黄昏这张肖像就被人送到家里去了。她用它换下了墙上原先郞张中学生的小照片。

  夜来了。屋外一束黄亮的路灯光透进屋里,斜照着它。司马丽君坐在儿子的遗像前。

  有过上午那场隆重而又令她心寒的追悼会,她觉得自己明白儿子眼里这一点悲凉的真正含意了!

  还在这场追悼会之前,儿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他从小是在一片荒河滩上,在母亲的遗弃中长大的,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也为了母亲,他走上了一条英雄之路,在战场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功勋,然而,现在他就要又一次被这个世界遗弃了!

  在人们的遗弃中,已经牺牲的儿子似乎又死了第二次!不,这不公正!阳阳,即使全世界都要遗弃你,妈妈也不能遗弃你。妈妈要活下去,为你活下去!妈妈不能让他们就这样把你给忘了!

  她一反过去几个月的沉默,开始接受一些学校、机关的邀请去作儿子生平事迹的报告了。

  第一次应邀到儿子生前读过书的小学作报告时,她的心是慌乱的和不知所措的。她从没有作过这样的报告。全校的学生都来了,整齐地列队在大操场上,一片严肃的、稚气的目光。还有那些老师们,家属们,还有闻讯赶来的区教育局的领导,市报的记者。

  为了这场报告,头天夜里她又重读了报刊上所有关于儿子事迹的报道,在心里重温了儿子一生的经历,并且还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开头和结束语。但是,这天上午,当那位戴金边眼镜、头发花白的老校长陪她走上临时用几张课桌拼凑起来的主席台时,她还是那么紧张,脑海甩突然呈现出一片空白。

  ……渐渐地从眼前孩子们的目光里,透出了一双极熟悉极亲切的眼睛。

  ―妈妈!

  是已经挂在家里的儿子遗像上的那双悲凉的眼睛!

  一刹那间什么都想起来了。儿子一生的事迹就象一条河,不仅它的源头,它的整体的流向,甚至它的每一处弯曲,每一段河道和河两岸的白然景色,都极清晰极鲜明地浮现了出来。

  还有那座髙耸入云的、顶端覆盖着皑皑内雪的英雄之峰。

  她已忘记眼前的听众了,脑海里和眼前只剩下这条河和这庾山峰。给孩子们讲,儿子的童年:父亲的被打成“右派”。她那时的心境,医院妇产科和幼儿园。那片荒河滩。那条人迹罕至的、三十里长的、野狼出没的山谷。“文革”中的不幸。洛河滩里的鸽子坟。下乡后的生活。接着又是父亲的死。她并没有意识到日己正在重新按照一个新的英雄的形象在塑造儿子,没有意识到那座巍峨险峻的英雄之峰对这番塑造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到在这座山峰的背景下,自己讲的所有的儿子童年的事迹已经有了一种新的英雄在成长中的意义。最后,她还第一次向听众透露了她在南疆之行中了解到的、儿子在战斗前夕的特殊的沉默、这沉默中隐藏的激烈和痛苦的思考,于是这种思考也就有了儿子为自己最后的壮举做精神准备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对于眼前这批听众来说,烈士母亲所讲的一切还都是新鲜的,过去在关于烈士的报道中没有看到过的、如果说那些报道只模糊地给了他们一个英雄的话,今天烈士母亲的报告却突然给了他们一个极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这天上午她认为自己讲得不好。她的思绪常常会陷入悲凉的回忆之中,这时她就忍不住泪水和呜咽。它们妨碍了她用更明确、更严肃、更生动的叙述描绘儿子一生的事迹和事业,儿子思想境界的。高。她还时常漏掉许多重要情节,以致于不得不回头去补充。。但事实上这场报告的效果很好。她讲述的那些儿子和以己,庭的往事,乃至于她叙述中的缺陷,恰恰都给了人一种特别的真实感。她的情绪始终左右着会场上的气氛。整整三个小时,会场上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热泪盈眶。校长、老师、区教育局的代表,还有那位市报的记者,都忍不住时时拿出手帕来擦眼泪。

  第二天应邀到市空压机厂为五百名青工做报告时,她心里已经不那么慌乱了。现在那条河的每一个细部都是她所熟悉的了。

  ……在章阳烈士追悼大会开过之后短短半个月里,司马丽君接连到全市十几家学校、工厂、街道、部队作了报告。这些报告以其特殊的真实感和“深沉有力的思想蕴含”(:市委一份文件上的评语),引起了重大轰动。为满足更多人的渴资,市委寅传部专门请她到电视台为全市人民作了一次关于儿子一也事迹的报告。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城里每一台新近由单位或个人购置的电视机前都坐满了人。市交通管理部门说,山7这场报告,这一天全市的交通亊故接近于苓。

  司马丽君的报告造成轰动的原因是:在这之前,报纸和别细舆论工具对章阳事迹的宣传还仅限于一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描述,市委王书记也不过是在思辨的意义上将烈士的牺牲同“文革”十年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联系到了一起,扩大了对英雄思想境界的理解。司马丽君的报告却不同,她对英雄精神的理解也许没有超过市委书记(事实上她的理解也正是市委书记的那种解释),但她却有王书记没有的足以说服人的条件。她自己就是烈士的母亲,一个不幸的人,一个被人汄为值得间情的人;她说的或者至少使人们相信她说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一个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在过去二十年中遭遇的苦难,这种苦难的经历本身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从而给人一种真实感;而因为有了这种共鸣,当司马丽君讲述到烈士面对着命运的黑喑选择了一条英雄之路时,也就没人相信这是不真实的了。司马丽君无意间已经做了这样一件事:似乎突然之间,她把一位身上披满上天的灵光的英雄变成了一位尘世间的不幸的受难者。这位受难者同你我一样,但在所有可供选择的生活道路面前,惟独他选择了一条英雄成长之路,而正是这条路把他带向了一种辉煌的人生的终点。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章阳。每个人也都从章阳的经历甚至牺牲中感受到了整个民族过去数十年的苦难和如今仍面对的困境。仅仅是这种对烈士母亲的同情。因烈士而想到的个人的和民族的悲剧,就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今天的生活的沉重,不想到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司马丽君无意中做到了市委书记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正是她的报告而不是王书记的那封******和后来风靡全市的“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真正使许多人深刻感觉到了民族的和个人的生存危机,而那些以思考为职业的、自认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负有特殊使命感的人从司马丽君的报告中得到的东西就更多。

  市报记者黄秋萍是一位刚从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认为自己能够在新闻界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那天上午,在烈士生前读过书的小学听壳司马丽君的首场报告,她就觉得自己有一篇大文章好做了。

  司马丽君并没有意识到:当她为着不让别人忘记儿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一切时,也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在女记者心目中突出了起来。与其说使女记者感动得一连两天没有睡好觉的原因是她关于儿子事迹的回忆,还不如说是她在叙述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的深深的痛苦和那种女记者开始还不大理解的、特殊的、象熔岩一样沸腾在这个老女人内心深处的激情。黄秋萍猛然觉得,正是在这个报告人而不是被她报告的那个英雄身上,自己发觉了使英雄成为英雄的真正的秘密。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我的团长我的团 骡子和金子 第二十二条军规 怒江之战 我在天堂等你 都市良人行 林海雪原 锄奸 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