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5章 党争开始

  原州城外,双方人马正在对峙。朝鲜义军首领李元吉和崔礼互相望着对方。

  “李元吉,倭寇还没走,自己人倒打起来了,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崔礼对李元吉说道。

  “崔礼,真不要脸,我的将士已经半个月没的吃了,好不容易从北边运过来一批粮食却被你们给劫了,既然不给我们活路,我看你们也不用活了。”李元吉骂道。

  “李元吉,说话可得有证据,凭什么说是我们劫了粮食,据我所知,倭寇正化装成平民在京畿道搞破坏呢。”崔礼说。

  “少废话,大家都给我上。”李元吉说。

  汉城郊外曹公公府邸。

  大冢对曹公公说道:“李元吉和崔礼在原州城外火拼起来,双方各有死伤,说是崔礼抢了李元吉的粮食。”

  曹公公说:“这次是李元吉有意栽赃,现在无论是王廷,还是军中,两帮人都搞得很厉害。”

  “那我们怎么办?”大冢问。

  “看看再说,柳大人现在威望很高,他们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汉城德寿宫内,李尔瞻来到宣宗面前。

  “殿下。”李尔瞻跪在宣宗面前。

  “哦,有事吗?”宣宗问。

  “殿下,现今倭寇被打退了,可殿下得留心当前的局势。”李尔瞻说。

  “什么局势?”宣宗问。

  “柳大人现在掌控王廷,众臣的罢立都得通过他,加上李舜臣功劳不小,李俨然就成了朝鲜的一号功臣,李德馨到处跟人吹,说大明军队是他请来的,他们功劳这么大,那置殿下于何地啊!”李尔瞻说。

  “局势刚刚稳定,你就来煽风点火,你不觉得内疚吗?好了,你走吧。”宣宗对李尔瞻说。

  李尔瞻走后,尹斗寿从内室走了出来。

  “你怎么看?”宣宗向尹斗寿询问。

  “很正常殿下,目前各地义军主要是三种成份,北人党领导的,以李山海、郑仁弘为代表;南人党领导的,以柳成龙、李德馨为代表;中间派以郭再佑为代表。现在义军势大,经过与倭寇的作战,义军的战斗力已明显比王军强,现在中间派的义军还没什么,明军撤退后,南党义军已遭到削弱,现在有威胁的是北党义军,现在北党义军都在各地滋事,已不大服管束,而且现在义军数量是王军的数倍。倭寇在南部烧伤掳掠,人口锐减,耕地荒芜,粮食供应非常紧张,所以我建议将现有义军数量裁撤七成,让他们耕种,剩下的纳入王军编制,这样既可以解除威胁,又可以多产粮食,而且一旦有事发生,这些被裁撤的义军又可以投入战斗。”尹斗寿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行起来是否有困难,他们都是立过战功的,我怕引起骚乱。”宣宗李昖说。

  “郭再佑那里我可以去说,柳成龙向来是忍气吞声,不愿挑起争端,所以关键问题是郑仁弘领导的义军。”尹斗寿说。

  “最近他们一直在朝中活动想让李山海重返王廷,殿下不妨以此为砝码,逼迫他们裁军。”尹斗寿继续说道。

  “寡人先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郑澈现在哪里?”宣宗问。

  “在下面为义军筹粮呢。”尹斗寿说。

  “让他回来吧,给寡人抬抬轿。”宣宗说道。

  一日朝堂之上,宣宗对着群臣说道:“去年倭寇入侵以来,诸位组织义军和明军一起打败了倭寇,诸位都为了国家立下功劳,但战后民生凋敝,寡人也是节衣缩食,所以寡人想让义军们回乡耕种,以解燃眉之急。”

  宣宗说完,众臣不做言语。

  “殿下,倭寇自入侵以来,政府军一直败退,全靠各地组织义军才延缓倭寇攻势,直到大明军队到来,殿下我们不能做那种‘上楼抽梯’的事情。”郑仁弘说道。

  “大胆!郑仁弘你置王廷颜面于何地,难道这个国家都要靠那些贱民不成,你们看看现在形势多么危急,大量的饥民饿死,国家却拿不出粮食来赈济,各地义军为了争夺粮食骚乱不断,郭再佑就能够深明大义,郭将军的八千人马大半已经卸甲归田。你们留着那些人到底想要干什么?”郑澈说。

  “郑澈,你这个被赶出王廷的叛臣,这里容不得你又回来撒野。”北党成员奇自献骂道。

  柳成龙看了一下李元翼。

  “殿下,臣有一个法子。”李元翼说道。

  “哦!快说。”

  “以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为界,在此之前参加的义军留下,在此之后参加的义军解散回去,一则大部分义军都是在此之后参加的,二则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以前参战的义军所立功勋要远远大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以后参战的义军。”李元翼说。

  “李元翼你这不是党同伐异吗?人人都知道二十一年以前各地组织的义军大部分都是你们的人,郭再佑不也听你们的吗?”李尔瞻说。

  “你要知道我们组织的义军牺牲也是最大的。”柳成龙说。

  “殿下,他们这个提法不妥,明显是在削弱我们,不利于朝局的平衡,请殿下三思。”李尔瞻说。

  “好了,都不要吵了,就按李元翼的建议,新老分开,即刻办理。另外,寡人打算让郑澈担任谢恩使前往大明。”宣宗说。

  “既然郑澈前往大明,我看有必要让其向皇上要些粮食,另外,火器也要一些。”柳成龙说。

  “对,领议政所言极是,郑澈你即刻出发。”宣宗说道。

  散朝后,李尔瞻边走边对郑仁弘说:“赶快通知李大人,把所有人招集起来商议对策。”

  汉城城内李山海府邸,入夜后,一拨拨人来到府邸,不一会,书房内聚满了人,李山海让人关上门,四周布了岗哨,众人开始在屋内攀谈起来。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是商讨一下对策,老夫离开王廷已有一年,但大家力量并没有焕散,如今他们已经动手了,如果这次我们手下的这点人马被裁撤的话,那么我们只有挨宰的份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李山海对众人道。

  “这次他们搞的这个新老分开明显是针对我们,郑澈已经重返王廷,双方联起手来跟我们斗,我看我们这次要兵行险招。”李尔瞻说。

  “你的意思是说?”李山海问道。

  “怂恿义军骚乱,逼他们就范。”李尔瞻说。

  “只是会不会被定成谋逆罪,何况还有一万明军在王京。”郑仁弘说。

  “大明向来不喜插手我国内部事务,我想他们应该不会去管这些事情,到时候追究起来只要没有证据就行,我们只说是义军们不满裁军的旨意。”洪汝淳说。

  “另外,可以让各地义军首领联名上书,抵制裁军计划。”南以恭说。

  “那就这样办。”李山海说道。

  “殿下,昨夜李山海召集了很多人在他家议事,一直议了三个时辰。他们会不会在酝酿什么阴谋。”尹斗寿对宣宗说道。

  宣宗捋着胡须思考着,然后说道:“你让人盯紧了,一有情况马上向我报告。”

  二日后,汉城朝鲜国王住邸。

  “启奏殿下,十一名义军首领联名上书。”侍内官奏道。

  宣宗看完联名书后,将联名书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他们要干什么?要造反吗?”宣宗怒道。

  此时,尹斗寿进来了。

  “殿下,北方各路义军已经向王京集结,大约有三万人。”尹斗寿说。

  宣宗顿时大惊失色。

  “我看殿下还是赶紧召集李尔瞻、奇自献等人,看看他们有什么说法,有一万明军在王京,他们不敢怎么样。”尹斗寿说。

  宣宗迅速将北人党成员召了进来。

  “你们到底要干什么?想造反吗?”宣宗问。

  “殿下,臣等皆不知此事,大概是士兵们对裁军的计划不满吧。”郑仁弘说。

  “寡人不管,你们迅速去平息此事,如若不然,寡人即刻宣布他们为叛军,剿灭之。”宣宗说。

  郑仁弘等人走后,尹斗寿出来了。“此事你看怎么办?”宣宗问。

  “我看还是去找刘铤,让他们介入。”尹斗寿说。

  “刘铤会管此事吗?”宣宗问。

  “维持朝鲜安定这也是明军的职责,现在火都烧到眉毛上了,他能不管,我看此事让柳成龙去说,那个刘铤好酒,给他送几坛去。”尹斗寿说。

  从北方来的义军已经聚集在汉城北门外三天,眼看义军随身携带粮食快吃完了,义军越发骚动,似有劫掠汉城之意。

  这天清晨数千明军从南面奔过来,架起火炮拿着鸟铳对着城外义军。

  “你们都听着,大明军队在此,快快返回驻地,如若不然,玉石俱焚。”尹斗寿骑着马在那里喊着。此时,义军阵脚动了一些。刘铤勒着马缰在那里喊道:“现今倭寇仍盘踞在釜山不走,整个国家破败不堪,急需休养生息,你们还在这里滋事,你们速速退去,回去耕种,以后国家有事还会征用你们。如若不然,你们看看我手中的大刀。”刘铤说完将手中大刀晃了晃。

  “刘将军说了,现在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急需恢复生产,诸位先回去,等将来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还会征用你们,如果你们一意孤行,刘将军只好对不起你们了。”尹斗寿对众军说道。

  如此同时,宣宗正跟李尔瞻、郑仁弘还有一些义军首领在宫中讨价还价。

  “所有聚集在王京的义军必须撤回去,你们所发展的义军只保留二成,其他的由户曹统一安排,划出田地,都在忠清道和庆尚道耕种,有不遵从旨意的,明军和王廷的军队已做好准备,全部剿灭。”

  “殿下,当国家处于危难时,是这些义军用生命和躯体抵挡着倭寇的进攻,现在形式稍有缓解,就要丢弃他们,只怕让民众寒心啊!”郑仁弘说。

  “现在整个南部地区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况且这么多义军无事可做,始终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宣宗说道。

  “那能不能保留一半?”郑仁弘问道。

  “不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宣宗说。

  郑仁弘“扑通”一声跪在宣宗面前不断磕头。

  “殿下,可怜我在下面辛辛苦苦拉扯的队伍,就这样没了,殿下你要给我保留一点呀,眼看柳大人势力越来越大,我等是没有活路了,殿下。”

  宣宗无奈的看着他,说道:“那就留下三成。”

  “四成吧。”

  “三成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宣宗吼道。

  “殿下,能不能让李山海大人还朝?”

  “这个不行。好了好了,你起来,赶快办事去。”宣宗不耐烦道。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中国人史纲 弹痕 芙蓉锦 历史的天空 张居正 易中天品三国 汉代风云人物 袁崇焕评传 大清相国 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