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5章 大浪淘沙,沧桑巨变(明清)(4)

  当时南明的形势比当年的南宋要好得多,南宋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抗金,跟金朝并立了一百多年。而南明那么快灭亡,就因为缺乏像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基本上是清军一南下,明军就全投降了。整个广东省就是明朝降将李成栋带着4100人就征服了,所以清朝很快便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07.清王朝里的怪现象

  Δ小毛孩干掉大勇士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更希望自己的统治能长治久安,别走蒙元的老路。

  为此,清朝在官制的设置上采取了更加集权的措施。清初,中央设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

  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的时候,被明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伤,半年后突然死去。驾崩时,并没有留下遗诏由谁来即位,后来是八贝勒皇太极承袭了汗位。他承袭汗位之后,是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议国政。上朝时,宫殿放宝座的台阶上摆四把椅子,四大贝勒坐下来共议国政。后来代善主动说,我不行,你来。代善是太祖第二子,长子褚英早死,代善就变成了长子。他德尊望重,年高德劭,后来封和硕礼亲王。清朝开国有八个铁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出了仨,一个是他自己,礼亲王;第二个是他儿子岳托,克勤郡王;还有一个孙子是顺承郡王。他功劳和辈分都最大,他对皇太极一谦让,阿敏和莽古尔泰就也从台阶上下去了,变成皇太极独尊。

  但这种八旗旗主共议国政的遗风尚在,最终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和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作出的决议,“虽至尊无如之何”。皇上也没辙。到了圣祖康熙爷时,情况有了变化。康熙皇帝是一代雄主,冲龄践祚,就是小屁孩当皇上。祚指皇统,今天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对面的神路街,牌坊上还是四个大字——永延帝祚。康熙是世祖顺治第三子,那个时候,清朝还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的大哥叫福全,二哥叫常宁,他叫玄烨,这肯定不是汉名,从他的儿子开始才起汉名,排行辈分,都叫胤×。雍正皇帝叫胤祯,他一登基,其他兄弟就不能胤了,都改成了允×。而太祖、太宗、世祖、圣祖都是满族名字音译过来的。玄烨为什么能登基呢?因为他出过痘,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得过天花,所以圣祖皇帝是个麻子,脸上有得天花出痘的痕迹。他那两个哥哥没出过天花,当时出天花是非常危险的,弄不好就over了。那俩小孩儿没出过天花,当了皇帝,万一出痘over了怎么办,清朝多一个殇帝。所以干脆让出过痘的玄烨做皇帝。

  康熙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虽然有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辅佐,但实际上大权是在四个辅政大臣手里,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年事已高,没多久就挂了;遏必隆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爱管事的人;最张扬的就是鳌拜;苏克萨哈跟鳌拜对抗,势不两立,最后鳌拜把苏克萨哈弄死了。鳌拜大权独揽,欺君罔上,跟皇上撸胳膊挽袖子,唾沫星子能喷到皇上脸上去。他要杀直隶巡抚,皇上不下旨,他自己写圣旨,抢过皇上的御玺用,目无君上。康熙皇帝看不下去了,16岁时就把鳌拜给做掉了。他弄了一帮宗室子弟,整天玩儿摔跤,等鳌拜上朝的时候,靠这帮小孩将鳌拜摔倒。鳌拜是百战名将,膂力过人。当年明朝末年,流民造反,盘踞四川的张献忠就是被鳌拜射死的。张献忠50万众,清军是7000铁骑,趁夜截营,鳌拜抬手一箭,正中张献忠面门,当时完蛋。鳌拜自此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猛虎架不住一群狼,被一帮小孩制伏了。除鳌拜之后,16岁的圣祖皇帝亲政。

  Δ南书房里不读书

  圣祖亲政后,面临着极大的内忧外患。首先就是三藩问题。三藩原来都是明朝的辽东守将,归降大清。明朝有一个着名的大臣叫袁崇焕,原来是辽东的督师,因为守卫皮岛的大将毛文龙不听袁督师调遣,所以袁督师就把毛文龙杀了。皮岛在今天的朝鲜,毛文龙驻守皮岛,扼守鸭绿江口,对后金是一个威胁。袁崇焕一杀毛文龙,毛文龙的三个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就归降了清朝。现在很多人认为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认为这是袁崇焕的失策。清朝封这三人为王,合称叫三顺王,因为他们的王号都带有一个“顺”字。三顺王教会了清军怎么使用大炮,原来清朝跟明朝打仗,如果是野战,明军肯定完蛋,步兵打不过骑兵。袁崇焕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别跟清朝人野战,凭城用炮。骑兵爬不了城墙,战马害怕炮轰。三顺王教会了清军用炮以后,清军再攻城就容易多了。清军入关之后,耿仲明受封靖南王、孔有德受封定南王、尚之信受封平南王。

  定南王孔有德在跟南明作战时战死,他是被张献忠的义子、永历帝封的晋王李定国杀掉的。李定国一直忠心耿耿扶保明朝,失败后残部退入缅甸也不肯投降。定南王被杀掉之后,只有一个叫孔四贞的女儿留了下来。孝庄文皇后觉得孔四贞孤苦无依,就把她收为义女,封为和硕公主。这位公主死后,不能埋进东陵,因为东陵里面的公主都是满洲公主,人家是正牌的,你是山寨的,所以她就葬在了北京公主坟。也有人说,公主坟埋的是嘉庆皇帝的两个闺女。我感觉孔四贞的可能性比较大,要真是嘉庆皇帝的闺女,肯定埋在东陵里,不可能埋那儿。

  这样一来,三顺王还剩俩。后来吴三桂降清,清军顺利入关,定鼎中原。一直到清朝中后期了,后妃填的《九九消寒诗图》,最后一句还是“三桂领兵南下去,我国大清坐金銮”。说明吴三桂引军入关的功劳,清朝还是承认的。所以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平南王尚之信镇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镇守福建。后来靖南王位往下传了两代,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尚之信传给他的儿子尚可喜。吴三桂高寿,七八十了,一直做平西王。这三个人分别镇守云南、广东、福建,那些地方山高水险,八旗兵不耐暑热,驻扎都驻扎不了,所以实际上就是三个割据的独立王国,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时朝廷一年的收入4000万两白银,花在三藩身上的大概就有2000万两。三藩自置僚属、自备兵马,不听中央调遣。康熙皇帝决定削藩,把这三藩给撤了。这一撤,三藩反了,吴三桂打出旗号——反清复明。还真有人信,但明朝不就是你亲手灭的吗?末代皇帝都被你绞死了,你还反清复明?当时,连朝鲜都准备起兵响应。朝鲜在明朝灭亡之后念念不忘大明抗倭援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朝鲜君臣整天叫嚷着北伐,要练十万雄师,练了N年,这十万雄师也没练出来。再一琢磨,清朝再弱,打朝鲜还是跟玩儿似的,就打算观望一下。过了两年,吴三桂定国号大周,自己当皇上了,这下反清复明的谎话被戳穿了。康熙皇帝从容坐镇,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云南、广东、福建由中央直辖了。

  为了加强皇权,康熙帝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本来是康熙帝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地方。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使得南书房“权势日崇”。这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帝亲政以后,逐步形成以南书房为核心的权力中心。

  Δ清朝为官要能跪

  世宗雍正皇帝时,设立了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明清两朝,大臣上朝都得跪着。今天皇上单独召见你六个钟头,你就得在地上跪六个钟头。如果是老臣,皇帝体恤,赐毡垫,你跪垫子上。年轻人就得跪地上,那你膝盖得好使。大臣上朝之前,护肘护膝都裹好了,得在家练跪功,你跪一会儿晕了可不成。刘墉他爹刘统勋就是跪死的,也有说是上朝死在路上的。刘墉当老师爱迟到、早退,也不认真教书,不批改作业。皇上挺生气的,看在你爹的面子上让你教皇子,你怎么这么不敬业?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就是跪在地上把皇帝命令记下来,以奉旨、上谕的形式廷寄出去。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那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一年发不了几回。那得是大事,譬如立皇后、跟外国宣战、选进士这些事,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谕”如何如何,军机处起草。

  紫禁城是前朝后寝,以乾清门广场做分界线。前朝是太和、中和、保和、文华、武英五组宫殿建筑群,比较疏阔。太和殿前广场三万多平方米,可以举行大型活动,这是办公的地方。乾清门广场后边就是寝宫区,中路也是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边是御花园,两侧是东西六宫。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住在养心殿,皇帝平时也在养心殿办公。

  乾清门广场东为景运门,西为隆宗门,都是五间三开门。景运门内北侧排房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南面朝北的房间是宗室王公的内朝房。隆宗门内北侧排房为侍卫值房及军机处,南面朝北的房间是军机章京办公的地方。门对门五十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内宫一落锁,宫里只有五个男人:皇上、两个太医、两个军机章京。军机章京就在军机处值班,处理夜里来的紧急军务。除了这五个男人,连成年皇子都不许进内宫,只能住在王府。如果没有封王的话,就住在北五所。

  Δ军机处里讲究多

  军机处有一个规定,不奉圣旨,擅入者斩。即使你是亲王,不奉圣旨擅入,也要斩。

  清末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商议官制改革。他走到军机处,到台阶底下,说什么都不肯再往前多迈一步。张之洞那么大的份儿,他都不敢迈一步,因为他不是军机大臣,不能进军机处。庆亲王奕匡是军机大臣,就对张之洞说干吗呢你,腿抽筋了?快来呀来呀,哦对,突然想起来了,他们天天走习惯了,没觉得进军机处有什么不合适。张之洞真懂规矩,因为世宗皇帝遗训,没命令敢进来宰了你。

  军机大臣平时早上三点多钟起来,就得到这儿值班。皇上一般七点钟起床,清朝的皇帝一个个都精力旺盛,像康熙爷、乾隆爷整宿整宿不睡觉,观书达旦,一晚上一晚上看书。而且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那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放在以往的王朝都是不世出的圣主,随便拿出一个皇帝来(同治帝差点儿),即使把光绪皇帝搁到明朝,都是有道明君。可惜他赶上的时候不好,甲午战争。但你要对比着看,要是明朝那些皇帝赶上鸦片战争,咱就印度了,彻底变殖民地了。

  清朝的军机处都快设到寝宫里边了。寝宫里边住的是皇上、皇上家人以及伺候皇上家人的人。这么说来,这军机大臣的地位,其实跟宫女、太监真差不多。军机大臣位当前朝宰相,但实际上和皇上大秘书差不多。皇上并不是每天都上朝,但每天一定要见军机,皇帝一说叫起儿,就是叫军机。要是六部九卿都来,那就叫大起儿。军机处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撤销。军机处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

  军机处这么重要的一个机构,在清朝,它却不是法定机构,《大清会典》里都不见记载。这绝对是一个临时机构。清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军情紧急,设立军机房,三年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在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多时有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称之为“军机大臣”,又称“大军机”。其僚属称“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掌管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事。乾隆时,定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8人,后增至四班32人。军机处职掌每日觐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

  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国专制主义皇权达到了顶峰。电视剧里面一演和珅与纪晓岚的那些事儿,纪晓岚见皇上称臣,和珅称奴才。旗人称奴才,汉人称臣。能称奴才的,那证明是皇上家里人,这是爱称,称臣是皇上跟你见外。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发展到了清朝变成了主奴关系。乾隆爷的时候,想要汉人也称奴才。汉人比较重面子,汉官就是不干,反弹得比较大。乾隆爷恨恨作罢,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说,你们虽然称臣,但跟奴才是一样的,你们别给脸不要,说你咳嗽还真喘上了。

  08.出题有风险,作诗须谨慎

  Δ祸从笔端出

  从中国历史上看,文字狱在清朝达到了顶峰。大清是以异族入主中原,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人的反抗。文字狱可以树立清朝的权威,造成社会恐慌,它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进步。文字狱世祖朝7次、圣祖12次、世宗17次、高宗130多次,主要是康、雍、乾三朝,乾隆的时候最厉害。世祖、圣祖时候的文字狱,多少还有点儿镇压思想犯的意思。比如《南山集》案,有一个叫戴名世的知识分子,写了一本书叫《南山集》,书中使用南明的年号。大清入关之后,南明五个小朝廷又苟延残喘了20多年,其中以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时间最长,永历年号用了18年。已经是康熙元年了,你的年号还写永历××年,那就是不奉清为正朔,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

  所以《南山集》案发,戴名世开棺戮尸满门抄斩。清朝的法律是16岁就可以判死刑,比现在少两岁。他的小儿子只有15岁,监斩官就说,你不够岁数,你回去吧!不杀你。他说父兄皆已殉难,不愿独活,你就给我写个16岁吧。监斩官大呼,奇男子,写上吧!16岁,杀!留着也是祸害。

  世宗、高宗时候的文字狱就纯粹是找茬儿,望文生义,跟朱元璋那个“光天圣人”的感觉相似。金庸先生的远祖浙江提督学政查嗣庭,在出题的时候,用了《诗经》里面的一句话“维民所止”做考题。雍正皇帝大怒,“维”字加一点一横,不就念雍吗?“止”字加一横不就是正吗?“维民所止”的意思就是雍正砍头。于是,查嗣庭处斩,全家流放三千里与披甲人为奴,幸亏没满门抄斩,不然就没金庸先生了。所以你看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无一例外地反清复明。《鹿鼎记》里有个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其实是清朝时候的黑社会,也就是后来三合会的前身。天地会自称“洪门兄弟”,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是洪武大帝,三合会的三合就是洪的三点水。反清复明属于黑社会反对朝廷,不提倡也罢,更别说歌颂了。但这个事儿确实是很明确,他这么写是跟清朝有仇,我祖宗没招谁没惹谁,给咔嚓了!查嗣庭还不算大官,提督学政是二品官,朝廷放差,主管一省的乡试。

  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写了一首《咏黑牡丹》,礼部尚书是从一品大官,诗中有这么两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这哥们儿也是死催,你说你什么色的牡丹不好咏,非得去咏黑色的牡丹?朱就是红,一般的牡丹是红的,但黑牡丹是黑的,所以非正色,是异种称王。这让大清一看没法不起疑心,搁咱谁看谁觉得不对。“夺朱非正色”?朱是朱元璋、朱明王朝;“异种也称王”?你说满洲人是异种,夺了朱明江山。沈德潜虽然已死,但开棺戮尸。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中国人史纲 芙蓉锦 最后一个匈奴 神鞭 易中天品三国 汉代风云人物 大秦帝国 宫女谈往录 光荣与梦想 芈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