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章 我们身边的有趣现象(1)

  ——生活中的经济学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经济学的痕迹,当我们在消费、投资、销售、管理,甚至走亲访友、人际交往的时候,都包含着经济活动。了解孕含其中的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提高生活质量。

  1钻石真的很值钱吗——垄断

  1905年1月25日,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一个名叫威尔士的管理人员发现了这块重量为3106ct,大小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拳头的钻石,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色调,是最佳品级的钻石。

  “库利南”因为太大太贵陷入无人买得起的尴尬局面,后来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又在1907年12月9日,为祝贺英国国王爱得华三世的生日而赠送给英国皇室了。1908年初,荷兰约·阿斯查尔公司接到了琢磨“库利南”的重任。由于原石太大,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荷兰着名工匠约·阿斯查尔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进行仔细的琢磨实验,实验很成功。1908年2月10日,他和助手开始加工“库利南”,在那紧张得像快要爆炸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之后阿斯查尔却昏倒在地。

  经过8个多月的加工,一共琢磨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9粒之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I”,重量为5302ct,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II”,重量为3174ct,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它们也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的钻石。

  1871年7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钻石便诞生于这一天。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潮流将席卷世界。

  钻石真的很值钱吗?钻石是公认的宝石之王,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视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它无坚不摧、坚贞永恒的性质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品质。然而钻石真正的化学成分其实是碳,高达999%的碳。它只是一种高密度的碳结晶体。

  钻石昂贵的原因除了它本身的品质意义之外,还与它的开采、加工有着密切联系。

  钻石矿的寻找难度极高,耗资巨大,不要以为随便找一块土地然后一直挖掘就能找到钻石矿,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努力。如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的发现,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甚至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有几亿美元才得以发现。

  其开采更是规模巨大,而且需要小心谨慎。一个细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原石破损从而遭受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巨大的成本,但从本质上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其经济环境的作用。全世界的钻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这5个国家,其他地方的钻石资源则是微乎其微,再加上其中所蕴涵的巨大利润,这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没错,这就是垄断。

  钻石资源在其产出国都是掌握在政府或与其相关的财团手中,这无疑导致了资源的垄断。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指少数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相互联合,对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人为的操作与控制。

  垄断就意味着排除了竞争。由于垄断者是商品的唯一销售者,因此整个市场的购买者都必须接受卖家的价格,卖家通过控制产品价格或产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垄断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了人类进步与生存的竞争机制,阻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优胜劣汰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想要进步,想要发展,就必须存在竞争。

  2给你5000万元,你和她分手吗——机会成本

  某个电视节目里,嘉宾做了个测试,他对台下的男人说:“5万元,只要你肯让出女朋友或者老婆,同意的不动,反对的举手。现在我出5万元。”结果,都举手反对。

  这时候,嘉宾又说:“50万!”几只手落下了,50万毕竟不算小数目。嘉宾再次报数:“500万!”现场一片安静,仅有几只手还在举着。

  接着,嘉宾却又报出一个数:“5000万!”整个台下就一个人还在举手反对。然而,这男孩的女友却站起来说,她愿意。问其理由,她这样解释:“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出5000万,该是多么的真心。”

  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选择,甚至一个选择足以改变你的一生。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为了某件事情而放弃另一件事情。如果在爱情和金钱中选择一个,你会选择什么?是选择金钱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是选择爱情为自己找到感情的寄托。

  这不仅仅只是选择,同时伴随着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问题,那就是机会成本。选择也是有成本的。

  一名农民在经营自己的土地时,是选择养猪还是养鸡鸭,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的收益。一名学生在去图书馆看书还是去看电视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有的收入。

  假设热狗公司所有员工每周投入60小时工作,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可获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员工能够找到另外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比如他们所获年收入达到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其他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解释:如果用他们的实际赢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这就是机会成本的计算结果。

  机会成本是由于资源稀缺造成的,即考虑了某种用途,就无法分心去考虑其他用途,这样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在所有其他机会中,找出能获取最大价值的方案而使用这个方案,就是机会成本的根本目的。

  机会成本在生活中基本都表现在选择方面。生活中的事有得就有失,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我们不是超人,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完,怎么去做到最好便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计算机会成本。

  曾经有一位经济学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家公司面临两种选择,投资A项目可以赢利100万元,投资B项目可以赢利200美元,如果这家公司选择了B项目,那么它所放弃的A项目的100万元获利就是机会成本。因为一般赢利越大的项目风险也就越大,如果B项目失败了,那么公司同时也失去了投资A项目的机会。其实机会成本就是一个在风险与获利、选择与放弃之间做出选择而产生的东西。

  再比如一个人能够做经理和教师,而经理工作的收入显然要比教师的收入大,因此当你从事教师工作时,相对于经理工作来说你就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从事经理工作会使你失去教师工作的更低收入,从而也产生一个机会成本。收入大的工作相对于收入小的工作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使你得到更好的收入。在此所谓“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利益的机会,既然获得了更大利益,那么因失去机会所导致的利益丧失也就相对没有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衣食住行方面,要选择穿什么衣服好,买什么东西好,怎么才能省钱,怎么才能更划算,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去计算。甚至怎么规划人生也可以根据机会成本去选择,比如是学经济、学艺术还是学体育,这都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计算哪个对自己的将来更有利。

  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对我们的生活决策是有很大作用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去奢望所有的机会,只需要抓住最有利的机会,让我们的所得大于所失,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

  3为什么凡·高的画在他死后身价

  倍增——价值悖论众所周知,凡·高是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的书上写道:“如果说现在的画价飞涨是由凡·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后来,《鸢尾花》卖了5300万美元,《加歇医生像》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迄今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了!!可令人欷歔不已的是,凡·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

  凡·高的画,在他生前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他的画不够好,而是因为这不是最后一幅画,当凡·高离开人世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画是独一无二的,这时自然导致他的画身价倍增。还有我们熟知的红酒也是一样,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必需品之一,但是水的市场价值非常低。相反,钻石的市场价值极高,但是对人类维持生存的价值却微乎其微。亚当·斯密在他的着作《国富论》里提出:“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而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价值悖论去寻找答案。

  中国有句谚语:物以稀为贵。从供求角度分析,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得到水,但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钻石,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而波动,供求关系只能改变价格,无法改变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享受也就是奢侈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从而导致奢侈品的价格一路攀升。

  从生产角度分析,由于社会原因、生产技术等因素,劳动力的价值影响着商品价值。水或是水资源几乎是无处不在,而且它在整个地球占据七成的面积。而钻石在地球上的占有量是极少的,和水比较,简直是蚊子同大象相比。那么要得到这种稀有物品必然要付出大的代价。

  价值悖论始终围绕着商品价格而产生,价格不能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应,而只是反映它的边际效应。决定水的价格的不是它的总价值,而是它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最后一杯水能够带给我们的效用。为什么?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价值,那么,最后一杯水就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直到它恰好等于最后一杯水的价值时为止。在人们居住的大多数地方,水是容易得到的,最后一滴水带给人的效用微不足道,所以它不值钱。

  价值悖论,顾名思义就是从价值出发,在一些常见的价值理论中都能引出的一些悖论。

  悖论一:商品才具有价值,产品在没有成为商品的时候是不具备价值的。

  最能体现这一悖论的事实就是鸡与鸭的问题。有两个农民,一个专门养鸡,一个专门养鸭。现在如果养鸡的农民把鸡杀掉吃了,而养鸭的农民也吃了自己的鸭,这时,鸡和鸭虽然都是产品,却都不具备商品的价值;如果养鸡的农民想吃鸭,养鸭的农民想吃鸡,这时他们将鸡鸭交换然后吃掉,构成交换,鸡鸭就都成为商品,都具有自己的价值。

  显然以上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比如两个家庭各自做自己的家务和相互交换做对方的家务,等等。“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这一前提是错误的,因此,劳动产品本身就具有价值,只是在一定的表现形式下其价值才被度量出来。

  悖论二:物的有用性才被称为价值,某物越有用价值就越大,反之则价值越小。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乡村里没有自来水,人们平时的生活用水是井水和河水。因为井水比河水干净,所以可以用来洗衣做饭,而河水只能用来洗涤衣物,这样看来井水比河水有用,即井水的价值高于河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住在井边的人家都是败家子,因为他们把那么有用的水拿来用作洗涤了。

  很明显,这是个错误的结论,住在井边使用井水的人其实只是选择付出劳动少的水,也就是选择产品价值低的水,因此产品的使用价值不等同于价值,产品的价值表达了人们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指该产品的有用性。

  在宏观上,价值是衡量人类财富的多少,是产品的一种属性;在微观上,价值应该是个体的需求与供给。价值悖论也就是在价值规律中关于需求、供给以及边际价格等的一些表现形式。

  4甘地为什么要扔掉另一只鞋——沉没成本

  一次,印度的“圣雄”甘地乘坐火车出行。当他刚刚踏上车门时,火车正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慎掉到了车门外。就在这时,甘地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掉下的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拾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是个收获。”

  那只丢的鞋对甘地而言就如同是泼出去的水,不妨坦然面对。但能做到甘地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人总是喜欢后悔,凡是买过手机或电脑的人都知道,一个月降500元,两个月降1000元,所以很多人在事后又后悔,后悔买得太贵。衣服鞋子也一样,没过几天又会有新款式上市,已经买了又不能去换。

  在经济学中我们引入了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不同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看重的是在选择中的利益对比,而沉没成本则侧重于选择之后的心态。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包括不可回收的时间、金钱、精力等。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这位大师通俗地告诉我们,已经付出的票款不可能收回,电影票的价钱就算作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就不该在做决策的时候考虑沉没成本,如果你不后悔,那么你只有花了冤枉钱,如果你后悔,那么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超越自卑 马云创业语录 富爸爸穷爸爸 浮沉 千万别学英语 水煮三国 心灵鸡汤全集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The Secret秘密 圈子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