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8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向张瑞敏学创新精神(1)

  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企业会比过去跑得更快,但要比对手跑得更快,则必须创新。

  我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张瑞敏

  创新无止境

  2004年12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大会上,张瑞敏给获奖者颁奖时,主持人请张瑞敏谈谈有关海尔的成功经验和新一年的计划,张瑞敏回答:海尔的根本经验就是创新。

  张瑞敏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话,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海尔在创业的时候,没有任何资源:要钱,因为不是国有企业,没有银行贷款给你;要人才,因为它是一家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学生分配过来,大学生都是先分到国家的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也就是说海尔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就是靠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地发展起来。”

  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固然可喜,认识到不断创新,永远走创新之路,则更加难能可贵。海尔的成功外部环境归因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内部条件归因于建立了企业创新文化。

  历史经验表明,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一刻也不能止步。张瑞敏在他的一篇文章《创新无止境》中说:“1984年,海尔砸掉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以树立员工的质量意识。今天在德国,消费者购买海尔电冰箱可以获得政府颁发的节能补贴。1999年4月30日,我们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打下了第一根桩,到现在,美国造的海尔电冰箱正向着美国本土化的名牌迈进。昨天,我们还在为新世纪的到来而憧憬;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口,想象中的画面已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随着每一步的创新,海尔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海尔不断创新所取得的结果。

  张瑞敏认为,虽然现在海尔产品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销售,美国《财富》、英国《金融时报》等舆论媒体也常把Haier与微软、IBM、SONY相提并论。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品牌影响上,海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创新才是海尔最大的优势。

  因此,张瑞敏在文中明确指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经济下没有旧经济,只有守旧者。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挑战满足感,才能超越自我。我们因为创新精神赢得世界的瞩目,我们仍须用不断的创新来赢得新世纪的辉煌。”

  创新是无止境的,也就是每天都要有创新,这样,每天才能有进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所谓“日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瑞敏强调,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创新精神,也就是今天的工作一定要比昨天有提高,那么这个企业就每天都在发展。对此,张瑞敏还提到一个1%的精神:“你把1元钱存到银行里,如果不是单利而是复利的话,1%的利息70天连本带利就是2元钱。在一个企业中,每天提高1%,不要多,就提高1%,前提是天天都提高1%,一年就不得了,你一年要翻好几番了。创新就是说,你不但今天要从零开始,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得更好,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奋斗的问题。”

  创新永无止境,如果企业哪天停止了创新,那么也就离倒闭不远了。所以,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在创新的同时看到前面的“更新”,才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增强创新的活力,从而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所在,一家企业一旦失去创新能力,它的生命也就随之枯竭。每个人都知道创新,但如何创新?怎么去创新?这是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

  海尔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地破坏,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地借鉴和模仿。

  在2000年2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会上,张瑞敏做了《“新经济”之我见》的主题发言,阐述了他和海尔集团以创新迎接新挑战的战略:“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企业会比过去跑得更快,但要比对手跑得更快,则必须创新。因为大家都同样在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为什么?本届大会的格言是最好的诠释:让我们战胜满足感。网络使你无法自满,它使距离缩短到零,传统的连续性被打破及传统结构消亡,不能更新观念,无异于自我抛弃。”

  海尔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创新,通过创新观念来创造资源。观念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是企业能够健康运行的先导。有了观念创新,企业就能有好的开端,观念的创新能够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

  张瑞敏认为,观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事实本身,改变的是对事实的看法。比方说一天24小时,不管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都没有变化,但是一旦提出改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的内涵改变也就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原来可能8个小时,干不完明天接着干,有了这个观念,如果今天干不完拖到明天,就会有损失,所以,今天必须要干完。

  在任何地方,对很多问题,如果观念还没有改变,不管有什么样的资源都不可能真正取得预想的效果。比如在农村,家电的普及率很低、购买力差,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分析,显然没有必要去研究和开拓农村市场。然而,面对同一个事实,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因为购买力低,所以潜在的市场才会非常大。这样想就会下功夫去做。

  除了观念以外,还有就是新技术的创新。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以创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进而创造新市场。

  张瑞敏说:“现在的企业,针对技术和设备,你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拥有,包括技术工人。像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一样,一开始我们看重的是物质、硬件,但发现引进的北洋水师不行,又转向了制度,比如说君主立宪制,后面看看也不行,就又回到文化问题。百年老店能站住是靠文化,而不是技术。表面上看是技术,其实那只是文化的一种外化而已。你现在即使拥有再好的产品,出去之后马上就会被别人模仿了,你有什么技术可以垄断呢?很少,或者没有。”

  技术是产品的支撑,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达到领先一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海尔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技术创新。也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海尔的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

  海尔起步时对一些先进的技术不懂,就老老实实地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整合国际资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技术力量,而在于能够整合和利用多少技术力量。

  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尔申请的专利是比较多的,主要是发明专利,这几年越来越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海尔的洗衣机不断创造出新的洗衣模式,包括滚筒双动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都非常受欢迎。此外,又研制了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网络家电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海尔所开发的第三代技术,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技术标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也比较快。技术创新给海尔带来的是平均每天8.5个发明和专利,设计创新使海尔的每一项产品实现了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26年的不断发展和超越是对海尔创新原则的一个很好的注释。海尔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从各个方面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而使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社会价值以及品牌价值越来越高。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综观海尔管理模式变迁,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到市场链等,都能体现海尔的创新理念,使海尔具有其他企业无可超越的竞争力。当人们热烈地讨论如何创新,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时,海尔已经获得了创新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海尔的企业精神就是八个字:“创造资源,美誉全球”。对于这八个字,张瑞敏作了详细的阐释:“‘创造资源’,就是我每天都要来创新,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世界级的大企业,比如说通用电气、西门子,它们都有百年的历史。如果我们想超赶它们,唯有一点:就是我们能创造更好的资源。实际上,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创造资源。‘美誉全球’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使海尔成为一个大家都喜爱的、响当当的名牌。我们自己的工作作风也支持这个企业精神。我们的工作作风就是叫做‘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把根扎在市场上,精心培育企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是海尔发展战略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对此,张瑞敏表示,现在,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实行的战略是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而不同于其他企业是以创汇为导向。在改革开放最初几年,中国外贸过分注重创汇。就当时的背景,单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讲,这完全是对的。那时完全以创汇为主。在国家补贴之下,只要你满足换汇成本,就能够出口,哪怕是去摆地摊。这种做法到最后造成中国不可能有自己的国际名牌,而现在世界市场是名牌的市场。从这个角度出发,海尔采取的策略就是自己的产品不仅要创汇,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外“立”起来。在具体措施上,是采取一种先难后易的策略,这又不同于中国其他企业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

  海尔的目标就是国际化,总的目标是不变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把目标分解了,这样会相对减少一些阻力。

  海尔率先在国内掀起了管理革命和战略创新浪潮。从最早的OEC日事日毕管理法,到现在的流程再造,海尔的业务流程从原来的纵向金字塔式变为目前的横向扁平式流程,没有了普通企业的上下等级观念,5万名员工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5万个自主创新的主体。海尔战略的创新,也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从“多元化”时期的吃“休克鱼”,到“国际化”时期的“先创西方后占东方”,再到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多边联合”,海尔与众不同的战略创新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市场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路径和方式。要想走在市场的前面,在市场中起导向作用,就必须主动去适应市场,并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也就是进行市场创新。张瑞敏认为,对企业评价第一位的应当是市场创新能力,因为企业唯一的目的是创造市场,离开了市场企业不可能生存。其次是公司管理者的远见,这是让创新能力可持续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基础保证,而财务状况和公司声誉是一个结果。

  所有企业的成功,背后支撑的一定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但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不等于这个文化表现形式的本身,而在于这个文化是能够不断创新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文化引领着企业不断地创新,或者保证企业不断地去创新。张瑞敏曾说:“过去我们强调人,但是在全球化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没有流程的支持,一个人就是拼上命地去干,也不一定真能完成任务。现在我们新的概念是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在过去我们曾经以‘结果’为导向,当时没有错误,但现在不适应了,‘结果’忽略了流程,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所以文化要改变。”

  因此,我们说,企业在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因为只有在文化创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下,谁最有能力充分创造全球资源,谁就能最有机会成为全球竞争的“赢家”。如前所述,“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海尔希望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美誉全球”则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追求。海尔“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海尔出现了很多创造性的理论。张瑞敏曾说过:“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海尔有很多思路是创新的,比如源头论、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观念、激活“休克鱼”的兼并模式、斜坡球体定律、负债经营的经营理念、OEC的管理模式。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瑞敏认为这首诗具有企业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极其恰当地表达了海尔“源头论”的意境: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或抽出来的。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细流必然汇入大河。这样,企业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源头论”是市场链的理论基础,海尔一直在倡导员工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成为活跃的源头。

  张瑞敏认为,最有价值的是用户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这一资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赢得用户的心,也就是把钱和物的交易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张瑞敏说:“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这不仅是国内的用户,也包括国外的用户。”

  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零距离强调“直接面对用户,以用户为核心”,一改以往“企业生产什么就买什么”的做法,提倡“用户提出要求,我们按需提供”。

  在企业规模扩张上,由于国际上通行的几种兼并模式在中国并不好用,为此张瑞敏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兼并盘活理论——吃“休克鱼”。“休克鱼”的含义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好比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海尔通过这种方式,兼并了很多“休克”的企业,激活“休克鱼”也成了海尔扩张的一种重要手段。张瑞敏曾拿麦当劳作比喻:“麦当劳在全世界到处设店,不管顾客的饮食习惯怎样,生活习俗如何,都能够征服他们。这是因为它有一个不可改变的‘模块’——经营模式,或者叫经营理念。兼并能不能成功,就看企业有没有一个过硬的经营模式。如果自己的经营模式不成功或者不成熟,那么兼并别的企业只会是一场灾难。”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海底捞你学不会 遇险自救全攻略 水煮三国 正能量 浮沉 一辈子做女孩 谁的青春不迷茫 一公升的眼泪 心灵鸡汤全集 富爸爸穷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