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1章 春秋故事

  小时候,晚上常去戏院看戏,看了京剧《赵氏孤儿》,深为程婴的智勇和公孙杵臼的侠义所感动,我找出林汉达先生编的《春秋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3月北京第1版),反复朗读“搜孤救孤”一段,直到能把它完整地讲出来。

  我家有一部《春秋三传》,我问父亲:“搜孤救孤”是《春秋三传》里的故事吗?父亲说:不是。《春秋》是孔子编的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前480年)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史称春秋时期。《左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编的另一部史书,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春秋》文字简约,如隐公元年郑庄公杀其弟段一事,只有“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九个字,如此简单的记录,读者难以领会;而《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有五百多字,是一段非常完整、生动的故事。《左传》原本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后人为了用它阐释《春秋》,把它拆分开来,按年月附在经文之后,因此,《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司马迁作《史记》,许多篇章取材于《左传》,但也有自己的创作,比如“搜孤救孤”。

  上中学时,我在《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找到了“搜孤救孤”的出处。此事既不见于《春秋》,也不见于《左传》,故事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与《左传》互相矛盾;在《史记》中,各卷的记载也不一致。如在“赵世家”,赵、赵同、赵括在晋景公三年全被屠岸贾所杀,且“皆灭其族”;但在《左传》里,晋景公十五年,楚国攻打郑国,赵同、赵括还随晋军救援郑国呢,二人被诛,是在晋景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也是这么记的:“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而杀赵同、赵括,又是因庄姬(赵朔之妻,晋成公之姊)进谗言所致。按《左传》的记载,此时的赵武(戏中的“赵氏孤儿”)随他的母亲庄姬住在晋景公的宫里,而不是和程婴藏在山中。

  元代戏曲家纪君祥根据《史记》“赵世家”编了一出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既然是戏,难免要戏说一通。在“楔子”一折,屠岸贾云:“某在灵公跟前说过,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史记》所记屠岸贾诛赵氏家族是在晋景公(晋景公之上是晋成公,在位八年,再上面才是晋灵公,此时,他已死十一年了)三年,纪君祥把故事的起点提前到了晋灵公一朝。历史上,这个晋灵公的确想杀赵盾(赵朔之父),但未得逞,反被赵穿(赵盾的同族兄弟)所杀。这且不论,“第四折”,屠岸贾上场云:“某,屠岸贾,自从杀了赵氏孤儿,可早二十年光景也。有程婴的孩儿,因为过继与我,唤作屠成。”接着,屠成上场,唱《醉春风》:“我则待扶明主晋灵公,助贤臣屠岸贾……”还是晋灵公!到了“第五折”,魏绛上场云:“小官乃晋国上卿魏绛是也。方今悼公在位,有屠岸贾专权……”呵呵,又成了晋悼公!按《史记》所载,“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是晋景公十七年之事,在晋悼公与晋景公之间,还隔着一个晋厉公(在位九年)呢!

  元杂剧和明、清之后的戏曲,取材于春秋者甚多,年代、史事、人物、官职、帝王的谥号多有谬误,有些戏情节编得很离谱。如庄姬自缢、韩厥自刎,还有程婴以未满月的亲生子假装孤儿,京剧《赵氏孤儿》中程婴也是这么唱的:“谁知我舍却了亲儿性命,抚养了赵家后代根”,但《史记》“赵世家”上却是这样写的:“二人(程婴和公孙杵臼)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赵氏孤儿》的许多情节都是剧作者虚构的,取材于春秋故事的其他剧目,也大都如此。其实,对观众而言,情节怎样虚构,并无大碍,他们看的是故事,听的是唱腔,无人为一出戏去引经据典,考证是非。再说,“赵氏孤儿”不也是司马迁杜撰的吗?

  读书贵在多疑,有了疑问,多翻翻书,就能看出眉目,噢,故事原来是这么编出来的。

  (原载于2005年4月12日《上海中学生报》阅读版)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红楼梦魇 当时只道是寻常 美人何处 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