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少年游
有位朋友,他的儿子读初二,语文成绩还好,作文较差。他把孩子领到我家,求我辅导:“他挺爱看书的,您教教他写作文吧。”
我和孩子聊了聊,借给他一本《世界各国神话与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让他每天读几篇,以自己喜欢的故事为素材,改编成一篇新故事。他倒是照我说的做了,但他写的故事基本上是缩写,不是改编。我写了一篇给他作示范,并拿出我儿子小时候写的作文启发他,两个月后,依然如故。我问他,为什么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编故事呢?他面有难色,木讷地说:“我实在想不出来,怎么写?”看得出来,他想象力差,而且有着严重的文字表达障碍。
小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每次作文,眼高手低、辞不达意之时居多。好在我读书时手不离纸笔,总爱抄抄写写,在长期的抄写过程中,文字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我十六岁下乡,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写诗,请一位下放农村的顾老师批改。他看了几首,摇摇头说:“你现在写不了诗。诗人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和悲悯的情怀,李后主面对春花秋月,顿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慨,你有吗?诗人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几许渔人飞短艇,载尽灯火归村落’,你的眼力有这么敏锐吗?诗人要有率真超然的个性,你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潇洒自信吗?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不羁吗?有‘长江浪,吸入诗肠,都变做豪气三千丈’的宏大气魄吗?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凄情愁绪吗?”
我惭愧不语。他对我的习作批评之严近于苛刻:“你脑子里有‘照花淹竹小溪流’这样的意象吗?有‘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这样的意象群吗?肯定没有,因为你生活在北方,从未见过竹林、湘水、橘洲、小艇、水乡、篷舍这些江南景物。长期生活在固定的环境里,每天目睹同样的景物,会产生视觉疲劳,导致灵感凝滞,想象匮乏。去游历吧,对比一下大江南北的景色,体验一下各地的风土民情。”
于是,我带了一本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一本惠特曼的《草叶集选》,去川、甘、湘、鄂、冀、豫、京、津等地游历了两年。江南烟雨,塞北风沙,陇西落日,东海朝霞,一路上尽情玩耍,眼中的景物和人事频繁变换,与书中的诗句交相辉映,有助于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日后作文大有裨益。
从自然景物中捕捉意象的能力,得益于环境的变换和大量的观察,年龄愈小,对新奇的景物印象愈深,容易形成意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大脑里形成绵密的意象群,一遇某种因缘的刺激,灵感爆发,意象群很快转化成文字,贴切的词句便如泉涌。
(原载于2005年9月13日《上海中学生报》阅读版)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