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0章 莎山导游

  父亲爱订期刊,到了年底,他把一年的杂志归集起来,用牛皮纸做封面,装订成册,用毛笔题上刊名,收在书箱里,给我们留着看。

  上初中时,我最爱读《文艺学习》。这是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54年4月27日。诗人穆木天为创刊号的“文学知识”栏目写了一篇《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这是我读到的第一篇介绍莎士比亚戏剧的文章。

  不久,我读了萧乾先生翻译的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第1版书名是《莎士比亚故事集》,翌年重印时改成《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以下简称《故事集》)。作者从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剧作中挑选了二十部,改写成散文体故事,舍去了十部历史剧和七部他们认为不太重要的剧作。译本的每篇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很喜欢戈登·布朗作的插图,曾反复临摹过《维洛那二绅士》中的那幅画,直到惟妙惟肖。这本书成了我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启蒙读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照着目录,通读了莎士比亚的二十部悲喜剧。

  把以对白为主的戏剧改写成以叙事为主的散文故事,困难很大。故事篇幅均匀,每篇一万字左右,改写者能做到在人物、情节上大体忠实于原作,已属不易,大量精彩的、富有哲理的、思想性强的对白无法保留,有些配角和他们的故事、台词也只能舍弃。《暴风雨》第二幕中,贡柴罗问西巴斯辛:“我要是这岛上的王的话,请猜我将做些什么事?”这段对话和安东尼奥议论“良心在哪里”那段著名的台词,在《故事集》中是读不到的。

  愈是鸿篇巨制,改写时舍弃的内容愈多。像哈姆莱特在城堡与父亲鬼魂的那段对话,在《故事集》里只是一页平静的叙事,简洁得像一篇剧情梗概,读不出半点诗意,也没有阅读原作时那种震撼人心的冲击力。读了几部莎士比亚剧作之后,对《故事集》的兴趣锐减,它毕竟只是故事而已,改写得再好,也代替不了原作。

  作者也意识到了把文学经典改编成通俗读物的局限性:“我们曾想把这些故事写得叫年纪很小的孩子读起来也容易懂。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可是大部分故事的主题使得这个意图很难实现。把男男女女的经历用幼小的心灵所容易理解的语言写出来,可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原序》)。

  相对于喜剧和悲剧,改写历史剧的难度更大,这是作者放弃了改写莎士比亚十部历史剧的原因。还有七部戏,像《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爱的徒劳》等,作者或许觉得少儿不宜,也只得割爱。

  莎士比亚剧作犹如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山,万木葱茏,奇峰竞秀,溪壑延绵,曲径通幽,山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登山的少年,苦于不识路径,只能望山兴叹。《故事集》就像一本导游图,它会把你引上山去,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你会沉醉于山光水色之中,这时,再好的导游图,也索然寡味。

  (原载于2005年6月21日《上海中学生报》阅读版)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诗三百:思无邪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红楼梦魇 美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