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9章 全国卷Ⅱ (2)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著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指手画脚]

  这是一个比较讨巧的写作形式,作文主干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类似于一篇有关名人读书方法的介绍,通过列举各类名人的读书方式,最终推出自己的观点。看似零散的形式,实际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这需要作者拥有较好的总结归纳与选材的能力。

  说“网络”

  甘肃考生

  随着日益发展的网络系统向我们走来,我们原有的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课堂教学,到现在的网络教学,从原来的超市购物到现在的网上购物,从原来的临床咨询到现在的网上会诊……整个过程的演变与替代,无不凝结着先进的科技工作者艰辛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然而,在风靡时尚的网络生活中,我们是否又考虑过它的不足呢

  诚然,网络确实带给我们无可估量的好处。出门时电话联系,节约了时间,节约了精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干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网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它无可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将焦灼的眼神抛向电脑屏幕。因为,他们渴求的是最时新、最有效的信息。而相反的一些同样珍贵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图书,被人们置之一旁不顾。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六年来我国国民读书的意识逐渐下降,因为他们大部分人将眼光抛向网络。可以说,网络几乎替代了大部分人的生活,而就在网络日趋走红,并扮演重要生活角色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几分冷静与沉着。

  当今的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经常因沉湎于虚无缥缈的网络生活而无法自拔,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泡网吧,其结果肯定是弊大于利。作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对有些事情认识不清或者克制不了,就很容易对其思想产生毒害作用,并最终诱发犯罪。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网上作弊,如果你没有一点警觉意识,就很容易成为被捕猎的对象。因此,我们对网络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严肃的态度。此外,网络生活很容易让人们形成一种懒惰、散漫的意识,对一些重要的事情缺乏亲历性和实践性。

  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任何事情没有它绝对的优势,只不过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错觉罢了。我们人是有思想,会逻辑推理的,对任何事物要认真分析,慎重考虑,才能更好地利用其优势,减少其不足,使之更加完善地发挥功能。对于网络——这个社会的大角色,我们当然要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了。

  [指手画脚]

  作文标题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文章论述重心。在吃透题目材料的基础上,作者抓住一个侧面重点论述,将论题说深说透。在分析了网络的优势,肯定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网络的负面影响。议论文式的语言风格十分鲜明。

  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张关于阅读的帖

  黑龙江考生

  发帖地址:http:\/\/bbs.sina.com.cn

  发帖人:逝水无痕

  发帖内容: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上阅读率由1999年3.7%上升至2005年的27.8%。面对此种数据你对国民阅读有何见解。不论你是菜鸟还是大虾,只要会打字都来谈几句。

  1楼回复者:古典情怀

  真的很为国人感到悲哀。

  我是典型的怀古主义者,对于图书更是爱不释手,中国也是文学大国,有很多精彩、感伤的篇章都是在网上搜索不到的,而且网上文章虽多但无论怎样也读不出手捧书卷时的那种洒脱与温馨,古书的清香伴着氤氲的环境体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情怀,感伤梁祝的化蝶双飞,而网上阅读我只读出了枯燥与单调。提醒国人还是不要忘记最古老也最具有韵味的图书。

  2楼回复者:流行前沿

  反对!我恰好认为手拿书本翻来翻去才枯燥,网上阅读有什么不好同样有着丰富知识的存储,在网上可以有更广阔的信息面,有更多精彩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节约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现在科学如此发达,发明出电脑,而我们却依然啃书,那中国将如何发展走在时代最前沿,丰富自己的人生吧!

  流行因我不同!

  3楼回复者:曲在沧桑

  真不知道自己该支持哪一方。寂静时像1楼楼主那样真的可以使自己轻松感受得到古人细腻的心灵:听见笛声会猜想远处是否有怨妇或伯牙与子期在合奏高山流水;闻到清香会猜想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香,还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草香。然而生活在这个大都市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朝前迈,为了生计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买书或租书,更何谈看书,而网络正好迎合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我的儿子更是网络爱好者,根本不习惯去翻书,手里摸惯了鼠标的人们啊!

  4楼回复者:……

  5楼回复者:……

  斑竹留言:非常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书的确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但生活在繁华都市脚踏时代潮流的我们又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要不忘本,用何种方式读书又如何呢?

  [指手画脚]

  作文形式非常具有时代感。作者以网上发帖的形式构建全文,形式活泼,文风自由舒放、评论辛辣,语言率直,不难在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八月未央 壁花小姐奇遇记 你好,旧时光 盛夏光年 哥几个,走着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背包十年 辛夷坞 我们 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