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0章 北京卷

  [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鲜人指路]

  这是一道地域色彩鲜明、时代感超强的作文题目,与北京考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考题,不仅探测着考生对北京的认知,同时或多或少也能够反映北京在人们心中的面貌。从形势看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却也给了许多的提示内容。但凡对北京有些许观察和认识,终不会无话可说。但要想成就一篇佳作,则要于文中见情,从北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提炼出“京”字号的味道,又要从这些传统符号中看出新的意义。

  [经典范文]

  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

  北京考生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如此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

  《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指手画脚]

  相信考场中用老舍来体现主题的人一定不少,而这一篇却写得格外出彩。文章似是一篇论证老舍成为北京符号的议论文,看得出,作者已对老舍的文章烂熟于心了,所选取的材料片段也与主题环环相扣。“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等片段,比喻之绝妙、句式之灵动,令人赞叹不已。

  北京的符号

  北京考生

  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乐飘扬书声朗朗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许,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脉脉书香。

  岭南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北京的风,和煦而清爽。

  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荡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漫步风中,不妨同如金风一般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扯起一纸沙燕儿风筝,让它带你在北京晴蓝的天空中飞翔;将风筝老人的匠心独运一同放飞;摇橹昆玉河中,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映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能不沉醉?

  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凉,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历史。

  雪落在元大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上,雪落在铭记兴衰荣辱的汉白玉华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气庄重的首都博物馆上,落在建设中的拥抱世界的奥运场馆鸟巢上。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右手是未来,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北京人的双手,沉重而又轻盈,而那心间承载的,正是落于我们肩上的千年的责任,是那份作为首都人的责任!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指手画脚]

  诗意的文字为本篇作文增色不少。结构齐整,品位高雅。从雨、风、雪三种自然现象入笔,娓娓道出北京的人文气质,细数各具北京特色的符号。语言舒展、流畅、典雅。

  北京的符号

  北京考生

  春花的灿烂芬芳,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每当看到这些景物,我都会黯然神伤,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四合院是最美丽的,它是北京的符号,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我们几个小女孩总爱玩着这样的游戏,男孩子们则在旁边跑着、闹着,拿着玩具枪,嘴里发出射击的声音。男孩、女孩,大家都是那么乐此不疲。夜幕降临,一家老小便都支起躺椅坐在了树下,男孩女孩们便玩起了捉迷藏,记得那时我总爱躺在四合院那朱红的大门后面,两只小眼睛向外窥视。玩累了,便坐在地上,听爷爷奶奶们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我总是望着苍穹,等待着牛郎织女的会面,等待树梢那几只喜鹊搭成鹊桥。望着望着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中的四合院变成了牛郎女织的家。

  十岁的我,耳边是琅琅书声,回响在四合院。

  从学校回到家中,便将车往旁边一放,从来不锁,几个小孩子便凑到了院中的小石桌小石凳上写作业,读课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个小孩子便抬起头透过密密的树叶去眺望那蔚蓝天空中那初升的小月牙,再低下头“思故乡”。是啊,我们的故乡便是这个漂亮的四合院。偶有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到院里,他们都在感叹四四方方的院落,高大入云的国愧,感叹邻里和睦,感叹井水的清凉,那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羡慕。姥姥说,这是北京以外找不到建筑,是北京的符号,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呀?”姥姥指着院中的小枣树苗对我说:“什么时候它长得和你一样高,你就懂了。也许姥姥说得对,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

  十五岁的我,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那白字写的“拆”字,套着个大圆圈来到了四合院的墙上,推土机来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相信,我住了十几年的最美丽、最安静、最和善的四合院,就在这大家伙的魔爪下夷为平地,我流着泪问姥姥:“您不是说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吗?小枣树长得比我都高了,可是为什么四合院却没了啊!”姥姥的眼中也是亮晶晶的,她搂着我说:“孩子啊,你说得没错,四合院,国槐都是北京的符号。它们永远不会消失,你看那边,红黄蓝的健身乐园,西单的那只大蝴蝶,王府井的步行街,也是北京的符号,就好像姥姥和你,有老有小啊!”我点点头,眼泪依然在流。

  如今,每当我看到幸存的四合院,胸中总有抑制不住的亲切和伤感,怀念起我的童年,我的四合院。但看到高大的新建筑,我又会为北京的新符号感到快乐和骄傲。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也爱新建筑,我爱北京,爱北京的符号。

  [指手画脚]

  文意朴素而诚挚。通过自身三个不同成长时期的片断,描写了北京四合院在作者记忆中的不同意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由此,文意中所指的北京符号也由四合院过渡到了现代化的新意象。

  北京的符号

  北京考生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等待人们慢慢捡拾。可是人们对于这种恩惠,又做了些什么?

  想那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灰色的瓦,一片古韵中,它怀抱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与幸福,四合院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皇城脚下又留几抹青灰?四方天地间还剩多少邻里温情?轰鸣中,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支离破碎。

  想那咦咦呀呀的胡琴、脸谱上的花,一座戏台间,演出着千年间的悲欢离合。京剧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的对联又有几家挂?剧目中的经典又有几人能详?喧闹中,京剧作为北京的符号,越走越远。

  想那叮叮当当的响铁,叫卖的吆喝,一条条胡同中,因为有了那朴实而又如音乐般的吆喝声变得生机勃勃。小贬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磨剪子咧——磨菜刀——”的歌曲只剩下几人传唱?少了吆喝的糖葫芦又是怎样的孤单?静谧中,吆喝作为北京的符号,消失在一片蓝天中。

  想那天桥的杂耍,想那琉璃厂的书画……我站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向外远眺。以前,眼前是远山,是落日,是一个喧闹的北京在我脚下快乐的流淌。而如今,高大的四通桥让我感到历史的渺小,还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为了那些已逝的,即逝的,北京的符号。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当我们走在繁华的王府井时,当我们仰视中关村的双螺旋时,当我们走上世纪坛,当我们走进首都博物馆,我们可以感到这些新符号给北京带来的自豪与骄傲。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北京之所以成为北京,是因为那些即将成为历史的旧符号,那些用无言的支持来充当北京根基的人、物、事,没有皱纹的老人是悲哀的,没有废墟的遗址是无力的,没有尘土的古董是苍白的。同样,失去了四合院、京剧、吆喝、天桥杂耍、琉璃厂书面的北京是平庸而浮浅的。在这些古老的符号消失之前,在北京依然还是北京的时候,我想呼喊: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指手画脚]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列举了生活中被人们忽略而又值得人们反思的几种现象,反复发出“请救救北京的符号”的呼告,这不仅是串起几个排比段的线索,而且深化了主题,富有号召力。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令人警醒。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同类推荐 校服的裙摆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 最好的我们 旋风少女 一粒红尘 人偶 声息 三年K班 妖精的独步舞 雨季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