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7章 战后,美国为何又武装日本? (2)

  吉田茂1878年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具有与生俱来的贵族血统。他成长的过程,正是明治维新彰显成效的时期,吉田茂见证了日本从积贫积弱向繁荣富强的转轨,对国家有高度的自豪感。吉田茂的前半生,基本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他出席过巴黎和会,亲眼目睹日本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迫由战胜国分割日本利益的残酷一幕。这一幕撕裂了吉田茂的理想,也让他对战争充满了恐惧。此后吉田茂出任日本驻天津和沈阳的公使,日本对中国的不断胜利重新让吉田茂找回自信。不过,在担任日本驻伦敦和罗马外交官期间,他依然反对日本与轴心国签订同盟协定。但是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如日中天,吉田茂的反对声如泥牛入海。

  二战结束后,穷兵黩武的日本政权轰然倒塌,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被一片瓦砾所取代,凋敝的民生和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深深打击了吉田茂的优越感。但是吉田茂对日本文化有着宗教般的笃信,他坚信日本民族的力量会让日本重新崛起。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执著地表达对未来的信心:他经常穿着代表日本民族文化的和式礼服,雪茄、手杖和高级坐骑从不离身,这既是与生俱来的“贵族趣味”,也是吉田茂生命的“形式感”。另外,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职业外交官,吉田茂是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高手。有了这样的政治素质,吉田茂就能在动荡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折冲樽俎,在东西冷战的夹缝中精确游走,从而使日本绝处逢生,占尽先机。

  有了吉田茂这样一位智慧圆滑的执行者,麦克阿瑟复兴日本的战略就成了有源之水。“日本是在这两人的特殊合作下重建的。麦克阿瑟是法典的制定者,吉田茂则是执行者。前者抛出提纲挈领式的法令,后者再把它们塑造成为适合日本需要的东西。”

  当然,吉田茂并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重建日本的。战前,日本是全球第5大经济强国,其综合实力仅次于美、英、德、法。日本虽然战败,但是战争只损失了它25%的综合国力。铁路运输基本完好;造船厂和港口基本得以保留;电力基础与钢铁生产能力,也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制约日本经济复兴的主要障碍是原料来源。日本是岛国,其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进口,海洋贸易和海上通道也因此成为日本的经济命脉。但是这个命脉如今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日本恢复经济和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原料,只要吉田茂开出清单,麦克阿瑟必然照准。

  根据投降协定,日本要向包括中国、菲律宾、越南在内的遭它侵略的亚洲邻国支付战争赔偿。现在,麦克阿瑟坐镇东京,赔偿问题自然就得唯美国马首是瞻。出于恢复日本经济的需要,原本准备拆走用于战争赔偿的机器、设备,由于“中国局势发生了变化”而被保留,真正用于赔偿的实际上只有7%。在美国的主导下,战争赔偿的期限被延长到20年,而且主要以提供劳务与商品的形式支付。这样,日本所谓的战争赔付一方面转移了日本剩余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日本的产品输出有了可靠的市场,反倒成了日本恢复经济的动力。到1949年,日本的工矿业生产指数就已经达到了战前的76%。

  麦克阿瑟和吉田茂积极筹备复兴日本的同时,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的需要立即成为复兴日本的推进剂。美国要求日本为他生产大量战略物资,从卡车、被服、食品到麻袋。为了满足日本开工生产的需要,美国不得不把大量资金融入日本经济。现金流入量之大,足以弥补日本的贸易逆差。换句话说,日本能把从美国订货——称为特殊采购——上得到的资金用来抵付它的进口需要了。1950年,美国从日本的“特殊采购”为1.49亿美元,到1951年激增到5.92亿美元,1953年更是达到了8.09亿美元。这些经济活动在满足朝鲜战场需要的同时,对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据估计,到1952年,日本人生活水平已经回升到战前的水平。

  在朝鲜战争中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在岛国经济中居关键地位的造船业。麦克阿瑟最初曾经严格限制日本的造船业,因为造船业是再次发动战争的潜力因素之一,所以盟军一度将造船业划定为充当赔款的资产。但是朝鲜战争改变了麦克阿瑟的想法。由于朝鲜战争,所有西方国家对商船的需求激增,美国也没有力量把原料运往日本。于是,盟军最高司令部同意撤销对日本造船厂的管制,允许日本人重新开始建造远洋客轮。由于订货量大,各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不仅得以迅速恢复,而且还被追加了投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造船工业的质量已经追上甚至超过其他国家。到1956年,日本的造船业综合实力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当年下水的船只占世界全部下水船只的26%。

  造船业的重新兴旺使那些原本由财阀控制的公司获得了新生,他们中的三菱、日立、川崎等佼佼者至今仍然称霸世界。这几家公司从造船上发了大财,便有了钱在其他工业部门重新开展活动,再度建立起日本战前那种集团性质的企业。例如,原本是造船业龙头的三菱公司用造船上赚到的钱步入汽车市场,专门生产具备越野能力的小汽车,成为丰田和日产的有力竞争者。

  朝鲜战争启动了日本的繁荣,以至于根本没有参加朝鲜战争的日本事实上成为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这令交战各方始料未及。朝鲜战争对日本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股票交易所证券暴跌。朝鲜战争搭救了日本,而朝战结束所带来的和平却吓坏了日本投资者。在朝鲜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即1954年,日本经济就陷入了衰退。

  1952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就恢复如初

  日本从朝鲜战争中意外获得重生,这并非吉田茂所谓的“天佑日本”。如果一定说是“天佑”的话,日本的这个“天”,就是美国。因为美国不仅提供了日本经济复兴的动力,最主要的是,美国一直在保护着日本的安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成长和冷战的需要,美国认为重新武装日本,把日本打造成一支可以由美国支配的武装力量才符合美国的利益。事实上,自从麦克阿瑟统治日本以来,重新武装日本的呼声就从未停止过,美国人不像英国那样喜欢跑马圈地,美国人不喜欢殖民占领,他们喜欢控制,但是不想背包袱。

  重新武装日本的工作开始于1950年6月17日,当时担任国务院顾问的杜勒斯第一次访问日本。在与日本首相吉田茂的会谈中,杜勒斯首次提到了重新武装日本的问题。杜勒斯认为,为满足日本的基本安全需要,日本应该保有一支不低于32.5万人的军队。令杜勒斯感到意外的是,日本对重新武装不感兴趣。

  “重新武装日本会使日本自立经济垮台。”吉田茂说,由于战争,日本的经济已经变成了一匹瘦马,“如果让这匹摇摇晃晃的瘦马承载过重的负担,它就会累垮。”吉田首相还告诉杜勒斯,重新武装日本还有内外两个不利的因素,“在外部,人们对重新武装日本怀有疑惧;在内部,残留着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因此,大规模重新武装是成问题的。在两个阵营对抗的世界上,希望美国在广义上把日本看作是美国内部的一个合作者。”

  “日本如果只对恢复独立的国家地位感兴趣,那么,恢复独立成为自由世界的一员后,日本准备对增强自由世界的力量作出什么贡献呢?”杜勒斯责问吉田茂说:“一个有能力对安全问题作出贡献的国家,不应该在安全问题上不花钱搭乘公共汽车。”

  拒绝重新武装的做法似乎是很奇怪的,但实际上这是吉田茂精明、机敏的现实主义,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吉田首相认为,重新武装并不意味着日本获得独立,只会使日本成为美国军事体系中的一个齿轮,从而会加深日本在政治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吉田茂看来,美国既然要在日本享有驻军、基地等广泛的权利,他就应该承担保护日本的义务。日本拒绝重新武装,恰恰是以退为进,迫使美国要么在驻军问题上让步,要么就要为保护日本付出代价。

  吉田首相的防御观点受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反对。他们认为把国家的安全委托给其他国家来保卫是靠不住的。“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不能自卫的民族靠他国军队来保卫是不能长久的,依赖外国进行国土防卫不仅是民族的耻辱,实际上也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要求建立依靠日本自己力量的防御体制。对此,吉田首相反驳说:“目前,无论哪个国家,都从自立防御的旧体制转变为集体防御。英国的中心地区驻有美国的空军,德、法两国也驻有美、英军队。而且为了执行北大西洋公约,缔约国设有共同作战司令部,在军备庞大化、与共产主义对立激烈化的今天,各国势必自然走向集体防御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自立防御论可以说是可笑的落后的观点。”

  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吉田首相的防御态度。1951年1月,当第二次来访的杜勒斯再次谈及重新武装日本的问题时,吉田茂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同意先建立一支75000人的预备警察队。之后,在麦克阿瑟的指令下,“预备警察队”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履行内卫任务,而是首相的直属机构,是一支“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出动,具有相当规模的机动力量”。1952年8月,“警察预备队”改编为“保安队”。1957年7月1 日,吉田内阁宣布正式成立“防卫厅”,“保安队”改称“自卫队”——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随后的两年里,美国通过减少日本的战争赔偿和继续加大扶持经济复兴的手段,进一步完善了重新武装日本的构想,这意味着美国不得不单方面与日本媾和。为使美日单独媾和国际化和法律化,美国于1951年9月4日操纵51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并于9月8日举行了签字仪式。社会主义的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拒绝在对日和约上签字。在对日和约签字五小时后,美日两国签署了“安全保障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1条规定: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此种军队应用以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和日本免受外来武装进攻之安全,包括根据日本政府的明确要求,为镇压由于一个或几个外国之煽动和干涉而在日本引起的大规模暴动和骚乱所给予的援助。

  第2条规定:

  在第一条所述之权利被行使期间,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过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于翌年3月20日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并于同年4月28日生效。与此同时,美国单方面宣布解散远东国际委员会和盟国对日理事会。

  《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和美日的单独媾和,既减轻了美国的负担,也为美国开辟了一个新的海外市场,因而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美国希望通过加快日本的复兴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重要性的目的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反而加强了中国与美国的对抗。两国很快在台湾海峡发生了间接的武装对峙。

  赞曰:

  折冲樽俎 日本首相左右逢源相忍为国

  粗中有细 麦克阿瑟重建日本意味深长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纯粹理性批判 易经杂说 吾国与吾民 理想国 退步集 人类的故事 世界是平的 道德情操论 石油战争 寻觅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