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章 危险时代 (1)

  【据“维基解密”2011年2月电】

  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显示,全球第一石油出口国——沙特夸大其石油储存量近四成,而实际石油产量根本不足以遏制全球油价飙升,美国担心全球石油产能或于明年初就会见顶。

  1.石油,“2012密码”

  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显示,全球第一石油出口国——沙特夸大其石油储存量近四成,而实际石油产量根本不足以遏制全球油价飙升,美国担心全球石油产能或于明年初就会见顶。

  美国驻利雅得大使馆在2007年至2009年致华盛顿总统府的电邮显示,美国驻沙特总领事在2007年11月曾会见沙特石油大鳄Aramco开采部前主管侯赛尼,当时侯赛尼向总领事表示,沙特阿拉伯向外声称原油(87.00,0.29,0.33%)储存量为7160亿桶,其实夸大其词,实际只有4160亿桶。

  侯赛尼表示,沙特的产油量可能在10年内达到每天1200万桶,但在此之前,全球可能在2012年遭遇石油峰值(Peak Oil),届时全球原油生产能力在达到巅峰后,会逐渐下滑。

  侯赛尼提到,Aramco的产油量不能增加至足以压制油价上升的每天1250万桶的标准。

  根据美国的外交电文显示,在2007年美国驻沙特的大使馆大使就会见了沙特当地的石油巨富,那个人就对他说,其实沙特向外宣称石油储存量有7160亿桶,但实际储存量只有3000多亿桶,显示沙特的石油储存量可能不足以压抑国际油价的上升。

  国际能源署2011年初发布报告,调高2011至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及美国能源部信息情报署的预测都与此类似。

  油价居高不下,已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走向的担忧。调高全球需求增长预期,更增添了人们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关注度。数据显示,世界石油产量近年来大致持平,2006年39亿吨,2008年达到39.35亿吨,2009年产量略有回落。石油输出国组织预计未来两年的石油产量仅比2010年上升30万桶\/天,且供给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剩余产能较少。国际能源署认为,该组织的剩余产能在未来两年内将低于每天500万桶。

  国际能源署也在2010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首次用“幽灵”来形容石油峰值,尽管使用的是疑问句的语气,但该组织已承认,常规石油峰值已在2006年到来。争议的焦点在于非常规石油和替代石油的量有多大。

  如果确认了石油峰值的来临,那么就可以说世界正在进入“后石油”时代。这个时代将大致有如下特征:一是石油产量已经处于高峰平台期;二是油价在高位剧烈震荡;三是很多国家和公司开始行动应对石油峰值。它将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都产生巨大影响。

  2006年7月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萨洛帕克在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文章中预测:“石油顶峰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永久性的燃料短缺将把世界经济推入漫长的大萧条。成百上千万的人将失业。农田里的拖拉机将由于没有燃料而无用武之地,造成大饥荒。没有了汽车的人们将用脚走到沃尔玛,不是去买便宜的、从半个地球外运来的‘中国制造’商品,而是从被遗弃的建筑里找点玻璃、铜丝什么的换钱。”

  1953年,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金·哈伯特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于1969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就会一直下降。1970年,他所预见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一直到今天,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哈伯特顶点”或“石油顶峰”。其他的产油国家,如法国在1988年、英国在1999年等等,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虽然油价自2001年以来翻了一番,石油公司用于探勘的总预算只增加了一点点;虽然美国的炼油厂都在满载生产,但是自从1976年以来,美国没有建造一座新的炼油厂;世界上的每一条油轮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但是新油轮建造的速度还不及旧油轮报废的速度。

  没有哪个石油公司会建更多的工厂来炼越来越少的石油。石油公司不光在缩减产量,最近几年还在疯狂的互相兼并。每当一个行业开始萎缩、衰落的时候,行业里的大公司就会乘机收购资产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以期成为“最后一个站着的人”。

  勘探公司已经把地球翻了个遍。全球每年新发现的石油总量在1962年达到顶峰,之后就一直下降,到最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大油田被发现。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会使需求不断高速攀升。所以,世界离“断油”的日子很近了。

  国际能源分析家马修·西蒙斯在《沙特石油的黄昏》一书中提到。沙特90%的石油产量是来自七个大型油田,这些油田全部正在老化,但它们仍然继续生产沙特90%的石油……这些油田能够十年如一日地维持如此高的产量,全靠工程师们向地下注入大量的水,以保持地下油田的高压。当注水方法再也行不通的时候,石油产量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突然下降。通过他的审慎研究,西蒙斯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沙特的大型油田已出现问题,全球的能源局势将突如其来的崩溃。

  针对油源枯竭,石油公司做了些什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5年做了一项评估报告:现在勘探公司每找到一桶油,在过程中就要花掉6桶油。2004年10月,纽约时报一篇题为“石油公司勘探得不偿失”的报道中提到:去年世界上最大的十家石油公司在油田勘探上一共花费了80亿美元,但是,新发现的石油储量总值还不到40亿美元。前年和大前年的结果也如此的相似。

  世界经济要有石油才能维持正常运行,世界经济要有足够的石油,才能正常运行而不至于崩溃。

  美国作家保罗·罗伯茨在《石油的终结》一书中,将上述让人忧心忡忡的问题几乎一网打尽。他更加忧虑地表示,“尽管世界的现状仍可以苟延残喘,尽管每一年能源的消耗都在丝毫不减地继续着,但是,当前能源体系的终结不仅变得更加不可避免,更有可能要以一种极其痛苦的方式发生。”石油和经济的关系,就像水和人体的关系。人体的70%是水,一个100公斤的人,身体里有70公斤的水。由于水在人体中的功能是如此的重要,不用等这个人失去70公斤的水,哪怕他只是失去7公斤,就足以脱水而死。全球经济也是这样,用不着等到人们用完所有的石油,哪怕是需求超出供给10%到15%,整个经济系统就会崩溃。

  美国经济学者柯林·坎贝尔博士对于石油的未来有另一种解释:如果我是一家石油公司的老板,我永远也不会把事实告诉公众。这不是游戏规则。所有的银行在把钱借出去的时候,都有一个假设:经济会增长。银行很乐意把钱借给别人,因为他们相信明天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回报足以抵消放款的风险。可是,当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石油——开始变得不足时,这种增长就变得不可持续,银行就面临巨大的危险。股票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把钱投进去,以期获得回报。可是当公司无法再发展时,它的市值就会瞬间蒸发。整个过程将会类似1929年的大萧条:当市场终于发现经济无法再增长时,它就崩溃了。

  从本质上说,石油无非就是过去的动植物的死尸。只不过它们深埋地层中,历经亿万年之久的复杂地质变化,早已经变成一片黑水。今天流动着的石油液体中,已经难以找到这种影子。如果没有人类的眷顾,这些经过演化的动植物遗体除了极少数被上帝拿出来“晾晒”,从地下自然冒头以外;绝大部分将会暗无天日,永久地长眠于数千米的幽深地层,同时也可能悄无声息,消逝于更深邃的时间隧道中。但是,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注定。人们发现了地缝中自然冒出的石油可以变成能源。

  石油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呢?事实人类生活几乎是每一方面都和石油紧密相连。如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塑料就是用石油做的,包括电脑、家用电器的制造等等都离不开石油。据美国化学协会的数据表明:生产一个32M的DRAM内存条,需要消耗3.5磅(1.6公斤)的石油和70.5磅(32公斤)的水。而制造一辆汽车大概须要20桶石油。如果算上零件等,最终消耗的能源大概相当于汽车重量的两倍。以农业为例,杀虫剂和农药制造离不开石油;化肥是用氨水,而氨水是从天然气生产出来的;所有的农用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等,都需要使用石油。

  2010年,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替代性能源专题,众多的科学家纷纷撰文,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可能已近在眼前,但未来如何却仍然很难说。虽然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者有很多种,如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但如何提高这些替代能源的比例仍然是个挑战。专家们也探讨了替代性能源的进展,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其他能源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例如,石油的能量密度很高,容易运输和储存,并且使用方便、效率高。

  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远远低于石油、煤炭、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氢能源只是科幻电影中最常出现的超级替代能源,但是在现实中广泛制造并使用氢能源还只是一种构想。剩下的选择就是乙醇。目前世界上已经掌握的从植物提取乙醇的技术来自玉米,美国前总统布什2007年曾提出玉米转换乙醇的科技计划,导致全球粮食价格疯涨一倍。可耕种土地始终是有限的,亩产量也是有限的,通过玉米转化乙醇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的饭碗里拨出一些“喂”给汽车。除了以上所有问题之外,玉米乙醇最大的弱点在于能量含量低——将玉米转化成乙醇的过程比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的过程要简单,因为玉米含糖量很高,可以直接开始从糖到酒精的步骤,省却了将分子转换成糖的步骤,但是玉米乙醇产生的能量仅仅比所有种植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多30%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折腾半天还不够费劲的。另外大面积地种植玉米需要使用大量化肥,这会对水源造成污染,还有其他粮食作物涨价带来的影响也需要计算进成本中。

  2007年,奥地利石油问题分析师罗纳德·施托费勒就曾指出,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能够真正替代化石燃料的其他能源,而且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找到。

  利用风力和太阳能驱动汽车,在冰岛或者瑞典这样人口有限、面积狭小的小国或许可以实现,在美国大规模使用几乎不可能实现。同时,新型能源所需要的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生物柴油厂、核电站等等,都需要用到高度复杂的科技和金属冶炼技术。而这些设备所需要的金属、矿石在地球上的储量也极其有限。有迹象显示,许多相关的矿产资源也濒临枯竭。铜的价格在过去五年里涨了三倍,铝的价格翻了番。2007年,铀矿石的价格一度达到140美元一磅,而一年前,它的价格只是48美元一磅。铂金属是能够促使汽车、卡车和巴士所排放的尾气污染物下降到一个可接受水平的催化剂。

  科学家估测,如果今天正在使用的5亿辆交通工具全部重新配备燃料电池,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所有铂金属在15年内就可以用光。一旦人们用完了所有的铂,由于铂金属不能合成,地球将不再会有获得铂的办法。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很多其他稀有金属上。被用作制造阻火材料的锑金属15年就将被用光,银在10年内就会被耗尽,锌可能在2037年被用光,而铟和铪这两种重要的计算机芯片原料金属在2017年就可能被用完,用来制造荧光灯的磷光体的金属铽在2012年前就会被用光。科学家指出,地球上稀有矿产消耗过快的原因,与人类研发能源新技术时不考虑成本有关。估计称世界上的铟储量最多可以维持人类10年的使用。这种稀缺性已经反映到了它的价格中,2003年1月每千克的这种金属大约还只可以卖到60美元,然而到了2006年8月它的价格却狂飙到了每千克1000美元以上的高位。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干校六记 纯粹理性批判 上帝的指纹 中国小说史略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蓝海战略 人类的故事 我们台湾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