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2章 、各地调研报告地厅(14)

  (2)第二部分。在“培训内容需求调查”中,调查内容涉及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观念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体能素质共8个方面的素质,并细分为若干项具体素质。其中,知识素质又分为政治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本单位专业知识、哲学知识、公文知识、科技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等12类知识,其中前5类知识再细分为若干种学科知识。这种“层层分解式”素质调查的设计目的,是为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提供依据。为此,我们还特意设计了“知识素质综合调查”和“综合素质调查”两个大题。

  第二部分问卷采用表格式,共分为5列。其中,第1列和第2列的目的是调查“合格的局级公务员的应有素质”,第3列和第4列的目的是调查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参训者的现有素质”,第5列的目的是调查哪些素质项目应列为行政学院任职培训的“参训项目”。在第1~5列中,均包括“自评”和“他评”,其目的是为“分类比较研究”提供数据。其中,第3~4列采用“基数评分法”,目的是既有利于“自评”同“他评”的比较,又有利于知识素质中“自评”同“客观测试”进行比较。在第1~5列中,无论采取不同的特殊符号和数字符号,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对调查项目进行“结构性分析”。

  (3)第三部分。在“任职培训形式需求调查”中,调查内容涉及入学制度、课程设计需求调查、课程选修、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师资结构、教材形式、培训成绩的功用、对武汉市行政学院处和科级任职培训的总体评价和专题教学评价等10个方面,其目的是为研究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培训形式需求”提供“主观性评价”意见,同时也为比较“自评”和“他评”的意见提供依据。

  关于问卷设计的具体情况,请参见“附件一”。

  3.统计设计被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以后,有关数据如何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统计设计上,我们根据调研需要和问卷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做法。

  (1)人工统计。由于问卷所要调查的选项高达834个之多,如用人工统计,其工作量之大相当惊人。但是,正因为问卷的选项多,就决定了问卷不适宜于采用“机读纸”的填写方式。否则,问卷填表的工作量太大,填表人将不堪重负,会导致草率从事,严重影响调查信息的信度。因此,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统计时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

  (2)分类统计。根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我们对已经填写好的问卷采取了分类统计的方法。首先,是分为“自评”和“他评”两大类。

  其次,将“自评”分为两小类,一类是任职2年以下的局级公务员的自评,一类是45岁以下处级公务员自评。再次,将“他评”分为对“局级参训者的他评”和“对处级参训者的他评”。最后,再将对局级和处级公务员的“他评”都分为3种他评,一是任职3年以上“局级公务员”的他评,二是46岁以上“处级公务员”的他评,三是“其他干部”的他评,“其他干部”是指“非公务员”,包括在地方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群团、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局级、处级干部。

  (3)统计结果的数据表达形式。

  百分数:对问卷第一、三两个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2列”的统计数据,都采用百分数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应有素质”的结构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这些百分数均为同类项选择人次占有效填表总人数的百分比。

  序数:对于第二部分第2列和第5列的统计数据,都采用序数的表达方式。在统计时,是先统计有关百分数,再转换为序数。

  基数:对于第二部分第3列和第5列以及“客观测试”的数据,其统计结果都采用基数表达方式,即计算“算术平均分”,换算方式为评分累计分数除以有关参评人次。

  (4)统计表设计。分类统计表:即根据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别设计同文件相对应的若干张分类统计表,这些分类统计表同样是“有分有合”,即有“大类”与“小类”之分。

  统一编制统计表代号:即用“表××”或者“表××一×”的方式对统计表统一编制代号,其中,“表××”代表问卷的“第×大题”,“一×”中的“×”代表“第×小题”。无论大题和小题,其分类统计表代号和问卷的大、小题号都完全对应。有关分类统计表的具体结构和内容,请参见“附件二”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一)实施调研的基本情况1998年2~6月,我们进行了第一轮调研,先后到市直属局委办和区政府14个局级单位同80多名局级公务员和50多名处级公务员进行访谈调查,并设计、印发了400份调查问卷,并在统计、研究后形成了调研报告的初稿。

  1998年7~10月,我们进行的第二轮调研。首先,重新明确研究思路、重新设计问卷。其次,重新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试。在问卷调查中,共计实发问卷206份。其中,178名填表人是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培训的学员。在调查时,要求填表人集中在教室里即填表即回收。这些学员包括2个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1个党校局级干部进修班、1个中青班的学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填表人态度认真或比较认真,一般填表时间为1个半至2个小时,最长的达2个半小时,最快的为40分钟。此外,有28名任职两年以下的局级干部在校外填写了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填表人都是处级以上干部,职务级别和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统计结果显示,在190名“有效问卷”填表人中,学历结构为大专生占42.1%,本科生占46.8%、硕士研究生占8.9%;博士研究生占1.1%、高中生仅占1.1%。在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者占61.2%,副高职称者占17.9%,正高职称者占3.0%。

  在190份“有效问卷”中,属于“自评”的占70份,其中任职2年以下的局级公务员“自评”占35份,45岁以下的处级公务员“自评”占35份;属于“他评”的占120份,其中任职3年以上的局级公务员“他评”占40份,45岁以上的处级公务员“他评”占40份,其他干部(即“非公务员”的局、处级干部)“他评”占40份。按每份问卷预设674个选项计算,190份“有效问卷”中需处理的原始数据多达12.8万多个,并只能进行人工统计。因此,我们组织了由15人组成的统计专班,连续加班加点地工作整整7天,才取得第一轮统计数据3196个。此后,我们又对3196个原始数据进行了多轮次多种类的专题分类统计与分析,取得了近千个分析数据(见附件三、附件四、附件五)。

  在“客观测试”调查方面,我们仅就“知识素质”出了一套试题,题目的覆盖面大,接受测试的处级干部有95人,评分阅卷后,只对35名45岁以下处级公务员“参训者”的分数进行了统计,以便同其有关知识素质的“主观评价”相比较。最后,在问卷调研、客观测试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出本调研报告。

  (二)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1.统计数据的信度效度分析研究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次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卷填写人态度认真,其意见因本人类别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合理性差异,反映出了填写人的真实看法。在前述分类法中,我们已介绍了将问卷填写人分为两大类5小类,在统计分析时也是按这种分类进行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类填表人的意见在多数情况下有一定或者较大的合理性差异,说明填表人因所属类别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但态度是认真的,否则就会图省事而出现不当性“意见一致”的局面。这一点,在“特有素质”的选择和排序、“现有素质”的评分、“参训项目”的排序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如前所述,多数填表人填写问卷的时间一般长达1个半至2个小时,有时长达2个半小时,如此认真,统计数据才可能出现较大的合理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出了填表人的真实看法,因此统计数据在“主观表达”方面具有相当高的“信度”,并且对满足“培训需求”的调研目的来说是有用的,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效度”。

  (2)知识素质“参训项目及排序”的统计数据符合“分类培训”的客观规律。在本次调研中,仅对知识素质进行了分类调查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处级公务员因本人工作性质不同,其参加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的“知识素质培训需求”也不同。按知识素质前3项“参训项目及排序”统计,党群工作类公务员培训需求的先后排序为: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政策知识;政法工作类公务员的排序为:

  法律法规知识、政策知识、本单位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类公务员的排序为: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政策知识;文教科卫类公务员的排序为:

  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排序为:现代科技知识、计算机知识、本单位专业知识;其他管理类公务员的排序为:计算机知识、政策知识、现代科技知识。

  (3)参训者队伍的“现有素质评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数据分布特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和一般规律。这是问卷调查中,要求对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参训者”队伍的整体性“现有素质”进行评分,共设计了104个子项,根据表17和表18的数据进行再统计,结果是评为“优秀”的为3~8项,评为“不合格”的为0~2项,而评为“良好”的项数为67~83项,基本合格的为16~30项,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数据分布特征,基本符合干部队伍的实际和一般规律。

  (4)在局级任职培训的“参训项目及排序”选择上,填表人综合考虑了培训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等多种因素。根据附件二有关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填表人采取了以下选择标准:

  第一,“应有素质重要程度标准”:即某项素质在“应有素质及排序中”中居于前列或中列位置,“现有素质”的评分虽为“良好”(指合格)甚至“优秀”等级,但仍被列为“参训项目”并居中列以至前列位置,目的是为了“优化”局级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即“培优”。

  第二,“现有素质差距标准”:即某项参训者“现有素质”被评为“中”(即基本合格)或者“差”(即不合格),就被列入“参训项目”,目的是进行“补差”。

  第三,“可行性、效益性标准”:即按前两项标准,本应列入参训项目,并可能居前列或中列位置,但考虑到任职培训的时间短、这些素质项目参加任职培训的效益差等因素,就将其列居参训项目的后列或中列位置。

  由此可见,填表人对调查选项的选择、评价和排序上是慎重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5)我们对“参训项目及其排序”的信度效度进行了初略的逐项评估,评估结果是具有较高的信度,多数项目也具有较高的效度。在“参训项目及其排序”的信度效度评估上,我们除了参照上述选择标准外,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并将信度效度评估分为4个等级,即1等、2等、3等、4等,其中1等的信度效度最高,4等的信度效度最低,有关等级评价的具体情况请见附件三:表20-1,表20-2。在逐项评估中,我们评定信度效度等级的主要做法是:

  评定“4等”信度效度等级的情况:

  ①某项素质的“现有素质”已评为“优”(即评分为85分以上),但仍列入“参训项目”。因为,“现有素质”已经“优秀”,表明同“应有素质”之间已无“差距”不应列入“参训项目”。

  ②某项素质在校培训的可行性差,但仍列入“参训项目”。如:“为人正派”、“文体技艺爱好”。

  ③某项素质在校培训耗时过多,不宜于列入任职培训项目,应由公务员其他培训或学历教育承担的。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语听说能力”、“文艺体育技能”。

  ④某项素质已“基本合格”,不应由任职培训“培优”的。如:“刑法知识”、“民法知识”、“本单位专业知识”。

  ⑤某项素质不应列入局级公务员“应有素质”的。如:“文艺体育技能”。

  评定“3等”信度效度等级的情况:

  ①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同“参训项目排序”之间差距较大(一般相差2个序数以上),而“现有素质”评为“良”或“中”的。

  ②某项素质的“现有素质”在两项评分中有一项评为“优”,又列入“参训项目排序”前列的。

  ③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或者“参训项目排序”明显偏低或偏高,信度较高但效度低的。

  ④“参训项目及排序”考虑可行性、效益性存在较大不足的。

  评定“2等”信度效度等级的情况:

  ①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同“参训项目排序”之间差距小(一般相差1个序数),而“现有素质”评为“良”或“中”的。

  ②某项素质的“现有素质”在两项评分中有一项评为“差”,“参训项目排序”比其“应有素质排序”的位置相对提前的。

  ⑧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或者“参训项目排序”较合理的。

  ④“参训项目及排序”考虑可行性、效益性无较大不足的。

  评定“1等”信度效度等级的情况:

  ①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同“参训项目排序”之间无差距,而“现有素质”评为“良”、“中”、“差”的。

  ②某项素质的“应有素质排序”合理的。

  ③“参训项目及排序”考虑可行性、效益性较周全的。

  根据附件三(表20-1,表20-2)的初步评估数据统计,5类填表人所填数据的信度效度较高,1、2、3等合计项数所占比率均在87.9%以上,其中“他评”略高于“自评”:1、2等合计项数所占比率也是“他评”略高于“自评”,但最高比率者是处级公务员“他评”,其他干部“他评”退为第3位(见下表)。

  2.在统计分析中,我们也发现调查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存在着局部性不足的问题

  (1)“现有素质”评价中,“主观评价”明显高于“客观评价”。本次调查,仅对知识素质进行了闭卷测试,测试卷共计100个“客观题”,其中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各50题,内容包括7类。测试结果是:良好1类(政治理论知识)、合格4类(法律法规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哲学知识),不及格2类(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其平均分数分别为76.3分、64.2分、63.8分、61.7分、60.5分、45.0分、40.6分。同主观评价的分数相比,除政治理论知识的评分相互吻合外,测试及格的4类知识比主观评价的“良好”要低一个等级,不及格的2类知识比主观评价的“良好”要低两个等级,说明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反差明显。从测试分数分布上看,试卷存在着难度偏大的问题,但如果对后6类知识评分提高一个分数等级,仍然有2类知识测试得分同主观评价相差一个分数等级。这种反差,虽然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由此而否定其他素质主观评价的信度效度,但仍然反映了主观评价存在估计很高的问题(详见“附件二,表12~表14”)。

  (2)“现有素质”评分中,“自评”评分高于“他评”。如,上述一览表中,无论是对局级还是处级“参训者”的评价,都存在着“自评”优良率偏高的问题,其中局级“自评”的优良率比“他评”要高出10.6个百分点,处级“自评”优良率比“他评”高出13.5个百分点。

  (3)在“参训项目”选择上,存在着局部性的“信度”较高但“效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重口味心理学 自私的基因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人类的故事 乌托邦 怪诞心理学 暗访十年 长尾理论 石油战争 色眼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