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性

    睡午觉的猫儿 评论 摔跤吧!爸爸

    1,“摔跤吧!爸爸”

    昨晚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觉得很赞 。

    笑点,泪点,情节铺垫与推进,感情起伏都很顺畅,也很自然,对得起豆瓣上9.2的评分。

    不过,今天想说它,并不仅仅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接近3小时起伏愉悦的感受,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递的讯息。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而改编。

    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电影中的爸爸)在年轻时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但心中仍一直保有为印度赢得摔跤 世界级金牌的梦想。所以他特别希望能有个儿子,继承他的梦想与事业 。

    很有趣,用尽了所有生儿子的秘方,他还是接连成为了4个女儿的父亲。

    几乎已经心灰意冷的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 大女儿和二女儿身上看到了摔跤的天赋,而后开始不顾一切人的眼光,培养自己的女儿一步一步成为世界级的摔跤手。

    电影结束后我从其他影评里查询到相应的真实人物信息:

    geeta phogat(电影中的女主姐姐):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选手(2010, 55公斤级),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资格的女性摔跤选手(2012)

    babita kumari(电影中的第二女主妹妹):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2009 51公斤级 & 2011 48公斤级)

    vinesh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堂妹):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ritu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三妹):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所以,正如这个故事所说的 ,这样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女孩子geeta,通过多年的努力改变了印度体育摔跤项目的历史记录。

    但不仅如此的是,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化中对女子的束缚。在她之后,有更多的女孩子开始参加摔跤这项运动,有更多的印度女孩子因为她获得了额外的可能性。

    我记得很清楚,在geeta决赛前的那一夜她爸爸对她说:

    “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所以我想,这部电影的上映或许也是作者、导演以及整个剧组在向印度社会传递一个信息:“当前强势的男权社会(印度)应该给予女性更多自我成展和探索的机会。 ”

    2,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女孩子,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性?

    网上有许多对电影里这位爸爸严苛教育的抨击 -- 抨击他为了自己心中放不下的梦想逼着女儿训练,跑步剪发摔跤,丝毫不顾及他们自己的意志,摧毁了他们作为小女孩的童年。

    而我,却偏偏对此有额外的感触,因为我也有一位“严格”的妈妈。

    在我小的时候,成绩低于“90分”回家是要挨打的。在大家都说“女孩子进了初中高中之后成就就会不如男孩子”的时候,我家妈妈从未因此放下那些严格的要求。

    我从小的教育并不是女孩子考个70,80分就可以了 ,而是“女孩子怎么就不如男孩子了?你就好好学好好考”。

    且不去深究这种想法的根源,也不去纠结这种方式究竟是否正确。毕竟,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教育。

    一直以来我都为这样的严格所困扰。因为从小的教育会由内而外,从父母的声音转变为自己内心本能的声音,而且伴随着内心的严格是永远无法放下的标准、做不到的煎熬和永无止境地压力。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严格的结果是不断的努力和更好的成绩。

    曾经我还在实习的时候,有位同事问我,你高中成绩那么好是家里有人一直管着你吗?

    我说,嗯,妈妈要求比较严格。

    我的同事说,你现在一定很感谢她吧。

    虽然我点头,但那时候我还不是很理解。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理解。因为唯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知道它的副作用有多复杂有多本能有多难以摆脱。

    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你小的时候,你还不能够懂得,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女孩子,它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可能?

    真实的答案是,微乎其微。

    而唯有从小的严格,由外向内的严格,才能为你的以后带来一些可能性。尽管这样的严格会承受许多的不被理解,尽管这样的严格会耗费掉好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与理解。

    所以,电影中的两位女孩子在为了参加好朋友婚礼而逃掉训练 被父亲当众严厉的训斥后向即将成婚的好朋友哭诉:

    “什么样的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每天早上5点起来那么辛苦地训练?”

    “什么样的爸爸一听到抱怨就狠心地逼着自己的女儿减掉了头发?”

    “什么样的 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到摔跤场上去和男孩子进行比赛?”

    而在这场所有人欢庆快乐的婚礼上,从始至终表情悲伤未说过一句话的小新娘对他们说: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以女儿身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当我到了14岁,他们会将我嫁给一次我从未见过的男人,从里离开家里,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你们的父亲,至少把你们当成女儿。他为你们挡风遮雨,与全世界对抗,就是为了能让你们拥有自己的人生。”

    不能够拥有完整的教育与探索经历,一个女子的人生,能够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可能性呢?

    在电影里,这段谈话之后,两个女儿明白了父亲的期待,也明白了努力训练对自己的意义 --自由,独立与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想,到这里,才是这个最终打破历史的故事真正的开始。

    这部电影,我是和妈妈一起看的。而这么多年以来唯有在这个时刻,我看着别人的故事,才能够明白,在自己并不能够做长远判断的早年,那些年少时母亲对我的严格为自己今天生活中已经拥有的可能性还有自己仍旧在努力争取的可能性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看这部电影时,我很感慨也很感激。感激母亲一直以来的严格,也感慨还好自己也从未轻易地说放弃。

    3,向前一步的另一种可能性

    2013年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所写的《向前一步》。

    我想,这是我有限的阅读量里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真诚地鼓励,来自一个女子对所有其他女子的鼓励:

    “我们应该向前一步,尽可能地往桌子前面坐,参与进来而不是成为不发声音的旁观者。我们应该学习识别和挣脱来自自己内心以及外界对女性期待的束缚,为自己争取更多自己有能力获得的机会。 ”

    她在书里写到“从一出生,男孩和女孩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母亲在高估小男孩爬行能力的同时,又会低估小女孩的爬行能力。母亲会花更多时间去安抚和拥抱女婴,而画更多时间看着男婴自己玩耍,似乎我们本能地相信,女孩比男孩更需要帮助。”

    整个社会,对男性和对女性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作为女性从小接受到的信息几乎一层不变是“貌美如花,贤良淑德”。

    所以当我们去回顾自己成长经历中所接收到的所有的信息 -- 媒体杂志,小说,电影电视剧,历史故事,女性题材的大多都是宫斗,爱情与辅助,少见为自身的拼搏与自由。

    而这样的结果是,即便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也会无意识地以此作为自身价值的判断标准,而后本能地按这些既定的可能性为自己做选择,为自己的子女做选择 -- 轻松一点,安稳一点。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事业上发展的可能,更多地关注生育子女支持家庭。

    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杨澜曾在为《向前一步》的序言里写过:

    “在中国,几千年来女人都是通过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而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无论是举案齐眉,还是岳母刺字,女人几乎没有独立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价值往往通过他们的男人来实现。社会价值对人的异化并不分男女:一方面,女人被捆绑在“女性”的 角色上,而另一方面,男人也被捆绑在“男性”的角色里,他们需要进去,拼搏,变得有权,有钱有地位。而这些是对男女同样的束缚。”

    当女子们被束缚在既定的空间里时,男性又何尝不是同样被束缚?

    而我们寻求更多可能性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当下的男女分工绝对的不好,而是如果我们都能有多一份选择的可能性,我们便多了一点空间的自由意志。

    这种多样性以及包容,则是不断前进的时代给我们的基本权利。

    正如杨澜在同一篇序言里写的:

    “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累积过程,需要慢慢地成长。”

    无论男女,都应该也值得获得更多的可能性。被束缚的人生,很难有幸福感,很难成为真实的自己。

    而挣脱内在压抑与造成这种压抑的外在籓篱,是一条漫长且看不到尽头的道路,需要许多许多的榜样与伙伴-- 像geeta一样打破记录的榜样以及每一位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可能性持续努力的平凡的伙伴。

    愿你我能成为这样的伙伴,或许有一天,成为这样的榜样。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睡午觉的猫儿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推荐 致加西亚的信 华莱士人鱼 九三年 远大前程 紫阳花日记 一个人的好天气 呼啸山庄 古兰经 海边的卡夫卡 李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