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死者“复活”(2)
“这件是元朝蒙古人用来装酒的器物,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你看这上面还有典型的草原图腾标志。虽然年代很久,但这种器物在民间很多,故价并不高。”陈二说。
“那能值多少钱?”
“三千元左右吧。”
陆雨林又指一个黄绿色的扁壶问:“这个是哪个年代的?”
“这是辽代晚期的,产于我们地区,值三千多元。”
“这件也是辽代文物?”
“是的。”
“你这里还有哪些物品是辽代的?”陆雨林对此很感兴趣,借此也想看到更多辽代的东西。
“我这里并不多。你看这件东西。”
“这不就是一个铜香炉吗?”陆雨林说。
“你看它有几个脚?”
“三个。”
“这是三足铜香炉,也是辽代的。这是我从北边花两千元买来的,不过现在的行情涨了,这个香炉至少也值五千元。”陈二得意地说。然后,他带陆雨林到另一边的柜台边,从柜台里拿出一枚铜镜说:“这也是辽代的东西,你看这是两只凤凰,这叫双凤铜镜,还有四凤铜镜呢。此外,还有龙凤铜镜等。”
陆雨林仔细观察着铜镜,说是铜镜,但没有一点儿光泽,根本不能用来作为镜子用。陆雨林在东山博物馆也见过这种东西。
不过,看完这些,陆雨林和张剑锋都觉得收获很大。
“陈老板,到你这来学到不少东西,以后我定要继续多向你请教。”陆雨林微笑着说。
“哪里,只是略知一二,指教不敢当,但陆警官若是常来,我当然欢迎。”
随后,张剑锋拿出古墓中的死者照片让陈二辨认,告诉他这不是黄云奎后,他看了半天也是摇头。
难道死者不是从事古董交易的人员?张剑锋和陆雨林都有些疑惑。
“陈老板,抱歉打扰了你这么久。但还有一事请你帮忙。我认为那伙盗墓的人中间有可能有东山的人,他们盗得文物早晚要出来销赃,我分析他们到外地出手的可能性大些,但也有可能零打碎敲,在东山一件件销赃。”张剑锋说。
“张队长,我认为不太可能。新出土的文物很显眼,外行是看不出来的,但内行却看得出来。在东山盗窃,再在东山销赃,按常理不太可能。”陈二说。
“但是,有些盗贼就是认为我们不会想到他会在本地销赃,也可能铤而走险,偏在你眼皮底下销赃,不可不防呀。”
“张队长,这你放心,一旦有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在我们店出现,我一定给你打电话。你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没日没夜地奔波,很不容易。我虽是个古董商,但这点儿正义感还是有的。”
“谢谢你了。”
三
走出了陈二的古玩店,他们又来到另一家古玩店,这家店主姓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通过询问,也发现其有两件辽代古物,全是陶瓷器。经了解,店主说这些日子卖出几件明清时的花瓶和一些小物件,但没有来店出售古物的。他看了张剑锋拿出的杨树园子古墓中的死者照片,也说没见过这个人。
随后,他们开车来到车站前东北面的丁香公园北,这里的人行道上有几个摆地摊的。
张剑锋和陆雨林将车停在路边,他们下了车,来到几个卖古董的摊前。
他们先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的摊前。摊主在地上铺着一块红布,上面摆着几尊铜佛、两个瓷坛,还有个陶制的小房子和陶人。在一个盒里还有一堆铜钱。此外,还有几个旧算盘,几个造型不一的老砚盘。
张剑锋看见那陶房子带有点儿绿色,而那个陶人却是灰色的,像过去人们使用的青泥盆的颜色。从颜色和品相上看,这两件物品很古旧。张剑锋随即问摊主:“师傅,这个陶房子是哪个年代的?”
摊主看了张剑锋一眼后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只管卖。”
“这件物品多少钱?”
“三百元。”
“这个陶人是哪个年代的,多少钱?”张剑锋又问。
“我说,不知是哪个年代的,只管卖,一百元。”
张剑锋笑了,“这是一个糊涂卖主,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又来到另外一个古董摊前,这名中年男子将报纸铺在地上,上面摆有瓷碗、壶、花瓶、铜人,还有多种玉件。张剑锋指着那个淡绿色的碗问摊主:“师傅,这个碗是哪个年代的?”
“这个碗和壶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你看它们底部的铭号,写得清清楚楚。那对花瓶是民国早期的。”摊主看着张剑锋说。
“各要多少钱?”
“不贵,碗八百元,壶五百元,花瓶给三百元就卖了。”
“这些玉件呢?”
“也便宜。这是汉代的玉片,这是宋代的玉佩,这是民国的玉镯。你看这件,虽是现代产品,但那可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呀。这件是玛瑙的佛珠,这串是琥珀的串珠。”
“这块和田玉得多少钱?”
“三千元,不贵。你看那品相质地,透亮白,没有一点儿杂质呀。”
张剑锋看看后便离开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走到张剑锋跟前说:“那个人真能吹,什么汉代的宋代的清代的,全是现代仿品。只有那块和田玉是真的,不过要价太高。”
张剑锋看了一下这个人,便停下脚步说:“看来师傅是收藏古董的行家?”
“谈不上,没事时来看看热闹。”
“你也爱好收藏?”
“搞点儿小收藏。怎么,你们也是搞收藏的?”
“刚入门,还什么也不懂呢。”
“先不要急,多看看,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摊位对比一下。在看实物的时候,要多看些资料。贵重的物品要找内行人帮助鉴定一下,这样才不至于吃亏。”
张剑锋点着头,随后又问道:“师傅贵姓?”
“姓陈。”
“哪退休的?”
“在东山文化馆干了半辈子,最早没成立文管所时,兼管过文物。”
“你是陈馆长?我和你儿子陈振勇熟悉,刚才我们还去了他开的古玩店。”
老人仔细地看着张剑锋,然后说:“我看你有些面熟,你上过电视。对了,想起来了,你不是公安局那个破了大案的队长吗?”
“想不到大叔将我认出来了。”张剑锋笑了。
老人也笑了。
“我看出来了,你们不是收藏什么古董,一定是有什么事到这里调查来了,是不是博物馆文物被盗了?”老人很机智。
“不瞒你说,不是博物馆被盗,是杨树园子有一座古墓被盗了,现在还不知道里边丢失了什么,我们正在找线索。”
“竟然有这样的事?那里的古墓我去过,是辽代早期的墓呀。太可惜了。”
“陈馆长,你常来这个地摊吗?”
“双休日时来得多些,平时上午散步时会经过这里。”
“你是否发现近日有新出现的出土文物?”
“这个我没有发现。”
“据说在东山常有人下乡收购古董。”
“我听说过,双休日有时到这里摆摊的老黄就常下乡收购古董。不过这个人很正派,没出过问题。”
“他叫黄什么?”
“不知道他的名字,人们都叫他老黄,原是第四农机厂下岗的干部。”
这让张剑锋和陆雨林想到黄云奎。
“大叔,这里摆摊的人你都认识吗?”
“有几个认识的,其余的只是混个脸熟,一直不知他们的姓氏。不过,现在在这里摆摊的,都是固定的人员,到双休日还会有几十人或上百人来,不但摆古董的多了,还有卖书的、卖花鸟鱼虫的等,非常热闹。有时间你可以来看看。”
随后,张剑锋拿出那名死者的照片让陈馆长看,老人说:“这个人很像那个老黄。那边是老李和老郭的摊位,我带你去让他们再认一认。”
说着,陈馆长带着张剑锋和陆雨林到另一边的两个摊位前,姓李和姓郭的老汉看后,对视了一眼,姓李的说:“这个人去年秋来到我们的摊位,还拿过一些古钱币问我们怎么收。我说看什么年代的,哪个品种。那个人从背包中拿出一堆古钱币,我发现其中有一些是辽代的钱币,有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和天庆通宝,但这些钱币当时流通量都相当大,至今价也不高。最贵的到外地也就百八十元的,特殊的能卖上几百元。于是,我想按三十元一枚收购,那个人没有卖。今年春季,这个人又来过这里。那次,这个人在各摊看看,并没有出售古物。这个人都是双休日来这儿的。我想,这个人不是东山人,很可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双休日才有时间来这里。”
“你见过这个人骑摩托车吗?”
“没见过。”
“好,谢谢你们。”
他们又看了看照片说:“是的,这个人以前来过我们这里。在我的摊前一蹲就是半天。不过,这一段时间再没有见过他。”
张剑锋看着姓郭的老汉,想到黄云奎说在旧货摊出摊的郭云龙,便问:“大叔,你叫什么名字?”
“郭云龙。”
“你是黄云奎的朋友?”
“是的。相处时间长了,彼此交流些东西。”
张剑锋看着郭云龙摆在地上的多是铜墙铁壁香炉、铜佛像、老香碗,其余的有现代钱币,还有很多装在塑料袋中的古代钱币。陆雨林蹲下身观看着古币,发现有一枚用红线拴着,便问:“郭大叔,这枚铜钱怎么用线拴着?”
郭云龙看了一眼那枚古币说:“小伙子,这枚是真正的宋代至和通宝。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宋代铜钱较多,但多是普通的,我这枚是比较贵重的。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至和通宝、圣宋通宝、靖康通宝等,多是伪造的。”
陆雨林听罢点点头。
离开老李和郭云龙的摊位,谢过陈馆长,张剑锋和陆雨林又看了看其他摊位,没什么意外的发现后,他们上了车。车开动后,陆雨林说道:“张队长,盗墓的那伙人会不会全是外地的盗贼呀?如果是的话,这个死者就不是东山辖区内的人。”
“这个我想过,但我怀疑他还是与东山有联系。他们知道极其偏僻的西杨村一带有古墓群,而且准备充分,十几座墓却选了一个富人的墓挖,是伙专业人员呀。”
“那么,另外十几座墓的主人是什么人呢?是否也有墓室和陪葬文物呢?”
“不好说。明天我们去找邱文清他们,他们请来了专家,会有结果的。”
他们沿着车站前的路向西行驶,然后拐向城南,准备到那里的两家古玩店看看。就在这时,张剑锋的手机响了,原来是黄云奎打来的,他现在在刑警大队接待室等张剑锋,说有重要情况向张剑锋反映。
“好,十几分钟后我们就回到。”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