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正文 俞敏洪直面职场新鲜人十八问

    ——俞敏洪在CCTV《我5们》栏目现场回答观众提问
    观众:您面试过很多大学生,请您坦诚告诉我们,你对我们最不满意的是哪一点?
    俞敏洪:最不满意的是心浮气躁。第一,现在大学生人文学识普遍比较少,读得书比我们读大学那几年少了,当然,我们读大学那个时候国家分配工作,就没有太多功利的东西,会读很多的书,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读就读《穷爸爸富爸爸》,读《如何致富》,太急功近利了,很少有读过《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甚至《红楼梦》,我觉得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是不能叫做大学生的。有一句话说,人文底蕴的厚度将决定你生命的厚度,而人文底蕴不是读《穷爸爸富爸爸》读出来的,是读《西方哲学史》、《西方美学史》和唐诗宋词读出来的。这虽然跟你将来做的工作没有关系,但是会奠定你的底蕴,会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因为你思考一件事情,不是仅仅看这一件事情,你的眼光应该远一点,哲学一点、智慧一点。第二,英语一定要到能够对话的程度,哪怕不流利,也要能听懂、能对话。第三,电脑要相当熟练。我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打游戏,电脑操作倒是很熟练,但是对别的办公软件不够熟练。
    观众:我2006年毕业后,跟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公司。我们公司做过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展示自己?不知道保守一点好,还是更张扬一点好,在这方面您能给大家提提建议吗?
    俞敏洪:这非常正常。任何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站到人力资源总监或者老板面前,都会紧张,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熟了,而且太老道的人,人精似的,老板也不敢要,老板会想,怎么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这样老练了?当然,在面试之前,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还是有必要的,比如如何恰到好处地回答问题,眼神和眼色怎么表现……不过这只是表面的东西,而内核是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比如在有礼貌的前提之下,该笑的时候笑,该说的时候说,该表达的时候就表达自己,这是很必要的。大学刚刚毕业的人,老板一般不会考虑他的专业能力,而会考虑这个人会不会认真干活,言行是不是符合公司文化。另外,把简历做好一点,把自我展示出来就可以了。
    观众:我想谈一下我的想法。我们还特别年轻,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问过很多人,姥姥有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她说人活着,就是为白发苍苍的自己赚足回忆。现在我们特别年轻,我们有各种舞台,我们不断实验,我们可能成功,我们可能失败。我想,有一天我们和俞老师一样大的时候,或者更老的时候,我们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青春是被满满当当记忆填塞的,那是特别幸福的。另外,3月22号,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的时候,有一篇演讲挺适合来说就业的——《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以后会拿多少年薪,100万、200万,而在毕业的时候,你根本不具备拿这样年薪的时候,其实老板看重的是你的未来和你可能创造的价值,所以,从谦卑做起,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不要眼高手低,而应从最卑微的事情做起,相信以后一定会好的。
    俞敏洪: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回忆?一个人就像一个空杯子,杯子光装满东西是不够的,你可以装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也可以装一杯清水,也可以装满很有味道的东西,不是光塞满回忆就够了,而是塞满什么样的回忆。人生六个字,经历、体验和升华,以这六个字为中心,给自己记忆的杯子装满东西,并且是能够令自己感动的东西,到你白发苍苍的时候,看到你为事业流的汗水,这会比你做很多事情更重要,不仅仅是回忆,而是真正值得的回忆。至于你说用感恩的心和谦卑的方法去做事情,我觉得是这样的,人做事情不一定非要从最基础、卑微的事情做起,人在追求更大的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拥有之前的平台,不管你刚开始拥有的是一个多么大的平台,也一定要珍惜,并且在这个平台上为自己打好牢固的基础。年轻的时候容易成功的人,往往未来发展得非常艰难。举新东方为例,新东方的一些老师,进了新东方以后,伶牙俐齿,教课很好,工资很高,就开始迷失自己,但这其实只是虚幻的成功,一个老师课上得好,并不意味着在别的方面就是成功的。很多一夜成名的演员和明星,中年到老年的生活往往不太幸福,有的吸毒,有的自杀,但也有的明星做得非常好,走进了慈善事业,去帮助别人,他们可以把过去的荣誉忘掉,来踏踏实实地为社会服务,从而变成全世界都敬仰的人物。人的平台肯定越高越好,假如现在老板给你一个很高的平台,你要保持好心态,从这个平台上开始往后做。
    观众:我参加过好几场招聘会,很多公司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您是怎么看待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这件事情的?
    俞敏洪:万事总有一个开头,我对现在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有一个建议,就是在寒暑假的时候不要光出去玩,一定要找工作,要到相对来说比较有名的公司去找工作,可以不要钱,但是一定要认真,要拿到公司对你工作的认可。比如,你暑假来新东方的新闻公关部工作一两个月,之后我会给你出一个证明,表明你工作认真,等你找工作的时候,有这个证明就会比较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让你找到工作,不过这是美国大学里通行的做法。另外,一定有单位是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据我所知,新东方如果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那至少是主管或者经理级别的岗位,普通员工一般不会这么要求。当然,大公司可能招聘普通员工也要求两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那你可以先把目标锁定在不那么知名的公司,先积累经验。还有,如果你找不到对口工作,那么先找一个不那么对口,但你还能够接受的工作去做,先积累工作经验。至于说,工作不对口怎么办,我认为,不同的工作之间,你的心态、能力是可以互通的,等你有了工作经验的时候,你就可以转到你喜欢的工作上去。
    观众: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达到了事业巅峰的?
    俞敏洪: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没有职业目标。因为我们当时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工作是由国家分配的,国家分配你去什么单位你就去什么单位,我们不需要人生目标,我们只要读书就行了,这是我们当时普遍的心态。但是对于现在大学生,我为什么说要尽可能地起步早,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大学的时候,要确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如果现在的专业你很喜欢学,那就坚持学下去,找工作也要跟这个专业相关;如果这个专业你不喜欢学,又不能换别的专业,那我建议,你在把自己的专业学好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去选修一门你喜欢的专业,这样,毕业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对方,我对这个领域很了解,我读过什么书,比如你对市场营销感兴趣,你把全世界最著名的三本市场营销著作读得滚瓜烂熟,然后你再去面试的时候,就可以从理论到案例都讲得非常有吸引力了,这样,你也就容易找到工作了。
    还有,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就业方向,也没有关系。因为,人在20岁到30岁中间,可以有无数次调整的机会,你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再琢磨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往那个方向转,也还来得及,并不是一步到位。大学生毕业以后,要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就是先找一份工作,不*父母养活,一个大学生在22岁以后还要父母养活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父母养活了你22年,他们也快50岁了,他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之下,还可以有余钱出去旅游,安心过晚年生活,而如果你已经22岁了还在向家里要钱,你不是浑蛋是什么?所以在22岁以后,你要先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至于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并不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你可以再想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比如你到一个机构,做了人力资源的工作,但是你并不喜欢,你喜欢的是市场营销,你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市场营销,并向营销机构转。新东方有很多员工都是从一个岗位到了另一个岗位的,而且有时候,我们还会故意让员工流动,因为流动能让员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谓职业,就是一辈子的职业,从会计到会计经理,最后变成公司CFO,变成公司财务老总,这就是职业。职业是一辈子不变的,我在北大工作,是老师,自己养活自己,25岁以后,我决心一辈子当老师,这就是职业。很多人还可以有第三步,事业。你做会计,你可以出来开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成为德勤、安永那样的全世界最伟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我从北大出来,办新东方学校,这就变成我的事业了。所以,要分成三步走,最怕的是失业。你把就业、职业、事业做好,失业永远不会找到你;如果你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下,你根本就不会有职业和事业。
    观众:您讲了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坚持。但是最可悲的状况就是,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错误的事情,除了直觉之外,我还有哪些指标可以判断我的坚持是否正确呢?
    俞敏洪:基于两个基本的要素去判断,第一是你的兴趣,如果这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错的,但是你就是有兴趣做,你就可以坚持。哪怕你打游戏机,只要你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设计专家,这个坚持也没有错,而如果你打游戏机只是为了好玩,为了升级,那这个坚持就是错误的,坚持来自于你的兴趣。另外,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社会对此有需要,就是没错的,比如你学越南语,学英语和学越南语相比哪一个更正确?肯定有人说学英语更正确,但是你越南语说得非常流利,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的时候,想找一个翻译,说不定找的就是你。坚持的前提,是你愿意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这件事情能给你带来钱和社会地位,当然,钱和地位也要考虑,但只能作为附加条件考虑,不能作为核心。第二,要看你是否适合做这件事。有一次,一个学生跟我聊天,他特别内向,他告诉我他学管理和领导学,我就告诉他,你不要学管理和领导,你最好的职业是那种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职业,不需要跟任何人沟通就能完成的职业,这种职业有很多,小说家、哲学家都是关着门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还有会计,也不需要跟人打交道,而你学领导学的话,最后肯定不会是一个领导人,而肯定会成为一个阴谋家,因为你就会琢磨人。
    观众: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在不能确定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时候,我们可以依*什么东西来判断呢?
    俞敏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跟两种人聊天:一是你的朋友,一定要让他们坦诚告诉你,你身上的优势和缺点在什么地方,你把周围四五个好朋友集中起来,问你这个人的个性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你把他们的话记下来,百分之八九十是正确的。第二,你找有过经验的人咨询。比如找那些有过好的就业经验的人聊,说我想做什么,我认为我的个性是什么,让他们来判断。把这两种判断结合起来,你大概就能对自己有所了解了,而且这也是自己不断尝试出来的。
    观众:自己坚持还比较容易,在新东方发展初期比较困难的时候,您怎么让您身边的人跟您一样坚持一个信念,最核心的要素在哪里?
    俞敏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发展前景。做这件事情让人们感觉到能有未来,这也是任何人做事情的前提。现在只有两种事情能凝聚人心,一是宗教,因为宗教有信仰,这是挡不住的。第二,一个企业很难制造信仰,那它制造什么呢?制造未来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财富的增加,这是给大家的一种必然的鼓励。这个鼓励透过什么表现出来呢?通过领导人对未来的信心。在新东方,我哪怕一分钟暴露出对新东方没有信心,人也会散掉。企业越是小的时候越是要有信心,这个信心不能*装,而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就算被踩到地下也会钻出来的信心,要让人们看到,这个事业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观众:您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故事,三文鱼和西西弗斯,三文鱼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有三文鱼的经历,就是跳槽,而西西弗斯则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这两个观点是不是相互矛盾呢?
    俞敏洪:三文鱼不是代表跳槽,而是代表生命要走完一个过程,一个人应该生活在一个不断成长的空间当中,不断迎接新的环境和新的困难、挑战,并且战胜这种困难,最后使自己成长。你说跳槽的概念,我个人并不反对员工跳槽,我只反对没有目的的跳槽,或者仅仅是为了工资高跳槽。我赞成的跳槽是,跳槽后离你未来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更近一步了,人总要不断成长的,当你在一个机构待了很长时间,尽管拿着丰厚的工资,但是你觉得在工作中间已经得不到长进的时候,这时候应该考虑要不要换一个岗位了,要不要跳到一个能够学到新东西,并且能够使自己成长的地方去,跳到一个离自己的终生目标比较近的地方去了,这不叫跳槽。在新东方我一直这样鼓励员工,如果你在新东方不能学到东西,请你到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去工作,否则你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新东方。西西弗斯的故事,是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只要你有把它做长久的心态,它就会变得有意义。像我刚才说到的一样,每天的事情都是很琐碎的,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一天教8个小时的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教下去?很多老师教课是为了一堂课拿多少钱,而我教课是为了把新东方做得更大。
    观众:我本科是国学专业毕业的,学习中文历史哲学的人毕业之后前景非常不好,但这些都是具备非常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以及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俞敏洪:我给你一个建议,在坚持学国学的同时,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有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技能,可以是你的第二学位,也可以是你自己锻炼出来的某种技能。假如你的英文水平很好,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比较能挣钱,花不了太多时间,剩下来的时间和赚的钱可以支撑你的国学研究,我们新东方的老师有55%都不是英文专业毕业的。比如,你可以学新闻当记者,也可以学金融,反正是能找到工作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你要为之献身的技能,而是不讨厌能做下去的技能,否则研究国学找不到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其实我也不喜欢英文,我喜欢历史和哲学,我之所以坚持学好英文,是因为我发现学历史哲学确实养活不了自己,但是在业余时间,我还是在历史书籍上花的精力比较多的,当然,这会阻碍我变成一个文学大家或者一个历史大家,但是它并不阻碍我对历史的爱好和研究。所以,除非你能用国学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希望,你应该学一个能让你找到工作的专业或者技能,先去工作,再回过来研究国学。
    观众:现在社会都提倡诚信,我马上要毕业找工作了,假如在面试中,考官让我谈一下我的缺点,我应该诚实地说,还是保守一些地说?如果问您,您怎么回答?
    俞敏洪:我会诚实地回答。而且,你说出来的方式,也会影响对方能不能接受你的缺点。我的性格当中有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这是我比较重要的特征,别人的意见比较容易左右我。但是这个缺点也有好处,比如我就很宽容,很多事情当下不会发作,所以也不容易伤害到别人,如果要开除一个人,那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新东方就几乎没有被我亲手开除的人。这样,我就把我的缺点当成优点说出来了,因为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他的优点,这其实是两条路,既能够让你上坡,也能够让你下坡,关键是,你怎样把你的缺点反败为胜,变成你的长处和优点。对于你们来说,大学生的缺点一般都比较类同,比较浮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等等,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你的优点其实比你的缺点重要。
    观众:我感觉您比较欣赏低调内敛的人,对锋芒外露的人你不喜欢,这是不是中国文化造成的现象?在我看来在锋芒毕露和锋芒不露之间的度的确很难把握。
    俞敏洪: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新东方老师都无比赞扬锋芒毕露。关键是看你在什么位置工作,假如你未来变成一个管理者、企业家、领导者的话,你一定要内敛,因为内敛才能给别人留出余地,别人才能跟你一起干活。而你自己做事情,就要展示自己,把个人魅力展示出来,一定要锋芒毕露。我在讲堂上一定是锋芒毕露的,管理新东方一定是内敛的,这要看做什么事情,如果我不锋芒毕露,那我也是没办法管理新东方的。
    观众:您是怎么判断一个好员工的?您怎么判断他是不是你需要的员工?
    俞敏洪: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做好,就是合适的员工。如果失败也很正常,因为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不管工作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既然做这份工作,就要做好,并且把能学到的东西学到手,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第二个问题,我主要看这个人的个性,比较奔放,人比较诚恳,做事情很卖力,我就会要。专业是一个前提,你做人力资源的,我会先考虑你去人力资源部工作,在此之外,更重要是你这个人展示出来的整体素质和气质,这很难用某种标准来衡量。
    观众:我毕业的时候工作找得非常顺利,面试四份工作拿到三个,我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在这三个工作当中,这不是待遇最好的,但是我最喜欢的。很遗憾,这份工作只做了四个月我就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是一家刚刚投资的五星级影院,给的职位很好,待遇也好,但是我不能胜任,就辞职了,现在我以稿费养活自己。但是对人生有点迷茫,我想请俞老师给我这两份工作做一点评价。
    俞敏洪:这两份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愿不愿意做。第二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你未来到底想要什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看看一个人如果坚持自己喜欢做的,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她是商学院本科毕业生,她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很感兴趣,而且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但是既然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她就申请去天津电视台,去给节目制作组的人拎包,而且不拿工资。大家觉得这个小女孩还可以,既然不要工资,拎包就拎包吧,她帮人拎包打杂、扛机器、扛三角架、收拾东西,一年以后,节目组开始给她工资了,从开始1000块钱到后来2000块钱,然后,大家发现这个小女孩说话很到位,有能力,就让她出镜了,现在她变成了天津电视台的主持人,下一步计划是到国外读传媒,再回国发展,现在的工资是8000块一个月。
    观众:我是去年本科毕业的,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应该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学校读书,你觉得这适合吗?
    俞敏洪:失业后去读书是不合适的,那是一种逃避。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读研究生,也是因为外面工作难找,就继续读,但你越这样,你就越难理解工作的氛围,越难接受工作的状态,找工作也越困难。其实回去读书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你在工作中有了很多新的体会,你发现在你未来喜欢的工作领域中,你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都还不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回去继续读书了,读完以后再回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当时在新东方,也想回去读书,但是我发现我不能离开新东方,也就继续这么做下去了,后来想,如果新东方还小的时候,我去读了一个MBA,现在也许就不会这么困难了,但是现在又有人说你别读了,你请一个懂的人来管理就可以了,所以我就请了一些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人,来单独给我上课,这样我就学到了该如何上市,上市后该怎么控制,该怎么跟资本家打交道,该怎么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该怎么进行新东方的财务运作……这些知识我也就全懂了,懂了以后,我发现,其实只要有一颗想学的心,不管怎么样也是能够学到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的。但是我还是鼓励一些学生,如果你在工作几年以后,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比较贫乏,那个时候回去重新进修一下是非常重要的。
    观众:某些地区,研究生公司不敢要,而用本科生,企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因为研究生工资比较高,野心比较大,很容易跳槽,同样衡量下,更喜欢用本科生,您觉得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高端人才吗?还是我们研究生的就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俞敏洪:在别的国家也有这个问题,博士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博士生的工资原则上要比本科生高。而且中国的研究生,毕业后也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也不比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如果本科生能够胜任,一般公司会选择本科生,起点一样,给的薪水低。有些单位怕研究生读书太多以后,什么东西都用理论去套,在现实当中难以改正过来,能力反而比较弱,在我手下工作的人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如果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主管和非常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大家更愿意用研究生,如果研究生在工作中间会发挥得比本科生好,很多企业也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要研究生,这是企业的心态问题,并不是说企业不用研究生,当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没有工作经验而要求更高工资,而这个岗位本科生能够适应时,本科生就变成首选,因为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是要考虑成本的。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这并不意味着读研究生没用。
    观众:研究生毕业相对本科毕业的时候对职业的期望更高,很可能跟第一份工作的心理落差更大,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现在中国研究生非常多,如果原来没有工作经验的话,那么找工作的时候要有一种踏实的心态,另外,研究生毕业就要展示出比本科更有优势的地方,哪怕起点低,但是上升速度会很快,我有这样的经验,研究生毕业的人的上升速度比本科生快四倍左右,本科生用四年达到的工资标准,研究生一两年就达到了,能力比本科生强一些。
    观众: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很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对整个职业生涯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我之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看到他们会给自己的学生做五年到十年的规划,并且指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指导在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中国用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缺?
    俞敏洪:并没有空缺,国外确实比中国做得好。据我所知,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坚持自己专业的学生也只有一半。其实,对大学生来说,工作跟专业是不是一致,并不是评判你成功还是失败的条件。我想说的是,一方面,中国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找在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大学就业办公室的工作,这样对学生更有意义,而不是当了一辈子老师的人来做就业咨询,中间存在落差。另一方面,其实学生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学生并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可能要等找到工作以后,才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中间还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如果让就业办公室来完成学生一辈子的就业指导工作,那难度会非常大。所以,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不可避免,从就业开始就要进入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了,这中间的迷茫、摇摆是很多人都逃不掉的。

同类推荐 史蒂夫·乔布斯传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我的奋斗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苏东坡传 林彪的这一生 往事并不如烟 野心优雅 拿破仑传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