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6章 克隆战争 (1)

  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中的份额跌到谷底时,记者曾问乔布斯:“你如何看待苹果电脑不到8%的市场份额?”

  乔布斯说:“我们的市场份额比宝马或奔驰在汽车行业的份额都要高。没有人会因为宝马和奔驰的份额低而质疑他们。事实上,宝马和奔驰都是令人向往的产品和品牌。”

  没错,即便跌入谷底,苹果还是拥有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宝贵财富——象征着未来科技和时尚理念的高端品牌,以及喜爱这个品牌的无数忠实粉丝。

  金字招牌最值钱,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但此前的几年里,苹果品牌正在褪色。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苹果品牌在用户心中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此外,还有一件对苹果品牌影响最大的事情需要解决。在乔布斯回归前,苹果从1995年开始,官方授权部分厂商生产Macintosh克隆机。这一举措在事实上已经伤害到了苹果的品牌形象。

  当初,IBM推出PC机时,因为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苹果,就利用克隆机或称兼容机开展狼群战术。因为IBM公开了标准,微软又用相对廉价的操作系统推波助澜,生产电脑的门槛大幅降低。无数厂商借机参与进来,大量PC兼容机涌入市场,PC上的应用软件也层出不穷,最终,价格低和应用软件丰富这两柄撒手锏把苹果逼到了死角。

  那么,苹果阵营呢?苹果为什么不走兼容机这条路呢?

  其实,从苹果诞生之日起,针对苹果电脑的非法克隆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AppleII在全世界的克隆产品无数,其中就包括中国人熟悉的CEC-I中华学习机。Macintosh甫一问世,就被克隆电脑商盯上。从1986年起,欧美就陆续出现了各类非法克隆机。

  最初的克隆难度很高,克隆厂商实际上是先买一台原装的Macintosh,改换外壳并增加配件后,再高价售出——这实际上不是克隆,而是“改装”。不久,一家名叫Unitron的巴西公司成功地破解了Macintosh的硬件设计和主板控制程序,第一次非法克隆出完全兼容的Macintosh电脑。苹果公司不得不求助美国政府,通过商业制裁来禁止该公司销售这种克隆机。

  前有PC阵营的狼群威胁,后有非法克隆机厂商的游击战术袭扰,苹果高层不得不坐下来,认真研究合法授权克隆机生产的问题。1985年,斯卡利组织公司高层讨论这件事,但会议上,几乎一个人一个意见。一轮轮的争吵过后,没有任何决定出台。

  就连苹果的竞争对手也意识到了苹果克隆机的商机。比尔?盖茨就敏锐地察觉,因为Macintosh领先PC机好几“光年”,微软如果只把赌注压在IBM一家身上,未必是件好事。

  1985年6月25日,比尔?盖茨给斯卡利和卡西发了一份秘密的备忘录,这份当时被认为是最高机密的备忘录后来成了个人电脑发展史上最有价值的档案之一。

  在那份只有3页,题为“关于苹果授权Mac技术”的文件里,盖茨谈到Mac已经创建了革命性的技术平台,现在需要将这个平台转化为可由其他厂商复制的技术标准。盖茨特别强调,没有谁可以在不依赖合作厂商的情况下独占市场。IBMPC已经建立了PC标准并培养了规模巨大的PC兼容机市场。盖茨希望,苹果也能步IBM的后尘。备忘录还谈到,只要苹果开放Macintosh技术架构,包括微软在内的一大批公司都愿意参与其中。备忘录的最后说: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目前是IBM而非苹果被公认为技术创新者。授权其他公司研发与Mac标准兼容的电脑有助于增强苹果作为创新者的形象。这是因为,兼容机生产商并不会主导技术创新,他们害怕在创新的方向上走太远以至于偏离标准技术。”

  盖茨的建议在苹果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斯卡利持欢迎态度,但卡西领导的Macintosh开发团队坚决抵制,他们认为Macintosh是领先的技术,开放给别人就意味着丧失领先优势。

  苹果人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他们为了创新,宁愿放弃合作与市场。当这群人拥有一个神一样的领导者时,他们会无比幸福,否则,这群人也许就只能活在空想的乌托邦里,眼看着市场份额被PC瓜分殆尽。

  失去了与微软合作的机会,随后的几年里,苹果内部不停争论、不停反复、不停开会,但就是无法作出是否授权克隆机生产的决定。包括斯卡利在内的高管都拿不定主意,不愿站出来力排众议。10年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

  一位当年的副总裁后来扼腕叹息:“我永远搞不懂,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是领导,事情应该这么办。谢谢你们参加讨论,但如果谁不想这么做,那就请他离开。’”

  直到1995年,苹果的市场份额下降到最低谷时,病急乱投医的斯平德勒才作出了决定,开始授权部分厂商生产Mac克隆机,并收取授权费。

  可是,一切都晚了。

  其实,只要早决定,克隆机这条路本无所谓好坏。走或者不走,都只是一种不同的战略风格。

  如果苹果从1985年起就主打低端克隆机,那今天占据桌上电脑主流地位的也许就是Mac而非PC。但那也必然意味着,苹果将放弃自己优雅设计、高端品牌、忠实粉丝等非比寻常之处,在形象上沦为一家虽然成功但一点儿也不酷的科技公司。

  反之,如果苹果坚定地保持自己未来技术领导者的形象,不在克隆机的问题上有任何妥协,那么,苹果电脑在高端人群中至少会拥有一大批忠实“果粉”,会成为电脑界的宝马和奔驰。

  但苹果却在10年的吵吵闹闹中错过了最好的时机。1995年,Windows95已经宣告了PC阵营的胜出。这个时候,苹果再靠克隆机去打天下,真成了痴人说梦。

  本来斯平德勒希望通过克隆机授权,在市场上引入一大批廉价的Macintosh兼容电脑,进而像当年的IBMPC一样,借助更大的市场规模吸引更多软件开发者,形成良性循环。事与愿违,克隆机厂商的算盘打得明白得很,既然PC阵营兵强马壮,那生产廉价电脑去抢夺PC领地根本就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如此,还不如生产些高端的Macintosh,反过来蚕食苹果自己那点儿可怜的市场。

  于是乎,克隆机的授权非但没有扩大Macintosh的市场份额,反而让苹果自己的收入锐减。最最要命的是,克隆机的质量、设计参差不齐,事实上损害了苹果的品牌形象,连那些忠实“果粉”的心也一并给伤了。

  为了止血,为了重建品牌形象,回归后的乔帮主果断决定,终止克隆Mac机的授权。

  乔布斯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克隆计划,他觉得,克隆者都是“寄生虫”。乔布斯后来评价说:“兼容机的目标本身也许没有太大问题,但时机和计划都大错特错了。”

  终止克隆计划,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苹果已经与合法的克隆机生产商签订了协议,终止计划就意味着在生意场上背信弃义。

  乔帮主就是乔帮主,他一下子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发现,苹果与克隆机厂商签订的协议有一个对苹果有利的条款,就是操作系统的授权写明了是MacOS第7版。基于这个条款,苹果通知克隆机厂商,正在进行的克隆机授权计划不变,但苹果今后的操作系统,将不再授权给克隆机厂商使用。

  于是,1997年夏天苹果发布MacOS8时,克隆机厂商因为只能生产基于上一版操作系统的克隆机,不得不自行结束了这个游戏。

  终于,消除了克隆计划的干扰,苹果又重回高端品牌、封闭生态链、未来科技、完美设计、卓越品质的正轨——这是一条自1976年创立苹果开始,乔布斯最喜欢也最擅长的道路。

  1997年8月6日,苹果Macworld展会在波士顿召开的时候,乔布斯还没有被任命为苹果的临时CEO。就在这次展会上,观众和媒体记者首先知道了苹果董事会成员变更,乔布斯进入董事会的消息。那一刻,大家都明白,乔布斯成了苹果事实上的领导者。

  紧接着,乔布斯站在讲台上宣布了另一个爆炸力不亚于核弹的消息: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就交叉授权使用专利与技术达成协议,微软同意以投资苹果并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方式结束两家公司间旷日持久的专利权官司。

  这个消息在外人看来,就像两个正在街头恶斗、血光四溅的仇人,突然间停下拳脚,紧紧拥抱,相互致以最亲切的慰问并开始称兄道弟。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乔布斯话音未落,比尔?盖茨的影像就出现在了现场的大屏幕上。盖茨向在场的所有“果粉”问好。会场一片哗然。人们不禁质疑,苹果是不是向微软投降了?

  乔布斯对充满狐疑的听众说:“苹果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必须把苹果必胜、微软必败的想法抛在脑后。”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事实上,这个决定是在展会召开前几个小时才达成的。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苹果和微软之间的官司说起。

  苹果本就是个爱打官司的公司。微软、惠普、HTC、披头士的苹果唱片等一大批公司都当过苹果的被告。2008年,苹果甚至还把纽约市推上了被告席,状告纽约市设计的徽标侵犯了苹果的商标权。但说起旷日持久和诡谲离奇,非苹果和微软之间的官司莫属。

  从根子上说,苹果和微软是一对儿爱恨交织的冤家。

  “恨”的根源来自市场竞争,既然微软站在了PC阵营一面,两家公司当然是对手。很早以前,两家公司就因为AppleII和Macintosh上使用的BASIC语言解释器打过官司。1988年,苹果又拿图形用户界面开刀,起诉微软窃取了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林肯传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牛棚杂忆 天使在人间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我的奋斗 苏东坡传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