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7章 风生水起——从小厂老板到华商之王(5)

  “有强大的中国做靠山,这些华商新贵们如虎添翼,他们才敢公然在商场与英商抗衡,以获取原属英商的更大经济利益,这使得香港的英商分外不安。连世界闻名的怡和财团的大班大股东,都有一种踏进雷区的感觉。英商莫不感叹世道的变化;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包玉刚、李嘉诚等华商,可与英国商界的优秀分子比齐。”

  这篇文章试图以时代背景探讨华商得势的原因。文章的某些提法偏颇,并含有“大英帝国”的口气,但总的来说还是较全面、较客观的,文中对李氏包氏的评价也还中肯。

  这之后,李嘉诚、包玉刚继续成功地收购了英资大型企业,彻底扭转英资在香港占绝对优势的局面。盛誉铺天盖地,而又来之不易。

  在一片喝彩声中,李嘉诚并未陶醉其中,沾沾自喜。

  世人言:“创业容易守业难”,“前车之鉴,后人之师”。和记黄埔的前大班祈德尊可谓是典型的案例。祈德尊在吞并企业方面可以说是个“大肚汉”,但他的肠胃功能不好,吞进去的没有好好消化,最终把个巨人似的集团给葬送了。

  李嘉诚进入和黄出任执行董事,在与董事局主席韦理与众董事的交谈中,他们的话中分明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不行,你就行吗?”

  李嘉诚是个喜欢听反话的人,他特别关注喝彩声中的“嘘声”——香港的英商华商都有人持这种观点:“李嘉诚是靠汇丰的宠爱而轻而易举购得和黄的,他未必就有本事能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老牌洋行。”

  当时英文《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盯住沈弼穷追不舍:“为什么要选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答道:“长江实业近年来成绩颇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脱离1975年的困境踏上轨道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顺理成章的。”

  他又说:“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长远的利益。坚信长江实业将为和黄未来发展作出极其宝贵的贡献。”

  李嘉诚深感肩上担子之沉重。

  俗称:“新官上任三把火。”细究之,李嘉诚似乎一把火也没烧起来。李嘉诚是个务实的人,他总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

  李嘉诚做事一贯低调,虽然大股东完全可以凌驾于支薪性质的董事局主席之上,但李嘉诚从未在韦理面前流露出“实质性老板”的意思。李嘉诚作为控股权最大的股东,完全可以行使自己所控的股权为自己出任董事局主席效力,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的谦让使众董事与管理层对他更加尊重。他出任董事局主席,是股东大会上由众股东推选产生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嘉诚的退让术,与中国古代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嘉诚较快地获得了众董事和管理层的好感及信任。在决策会议上,李嘉诚总是以商议、建议的口气发言,但实际上,他的建议就是决策——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他,信服他。表面上虽然是韦理主政,李嘉诚未任主席兼总经理,但实质上,大权已掌握在李嘉诚手中。

  李嘉诚入主和黄实绩如何,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李嘉诚入主前的1978年财政年度,和黄集团年综合纯利为2.31亿港元;入主后的1979年升为3.32亿港元;4年后的1983年,纯利润达11.67亿港元,是入主时的五倍多;1989年,和黄经济性赢利为30.3亿港元,非经济性赢利则达30.5亿港元,光纯利就是10年前的十多倍。赢利丰厚,股东与员工皆大欢喜。

  现在,不再会有人怀疑沈弼“走眼”,李嘉诚“无能”了。

  一篇综述和黄业绩的文章,用这样一个标题:

  “沈大班慧眼识珠,李超人深孚众望。”

  今日香港,提起“超人”,无人不知指的是谁。那么,李超人的这一称号,是谁最先提出的呢?

  人言人殊,有人说是长江公司的人最先叫起来的,他们对老板最熟悉,也最敬佩。长江公司的人称,是看到报章这样称呼的,大家都这么叫,我们也跟着叫。李先生知道后,还批评过手下的人,他并不希望别人这样称呼他,不过,报章都这样称他,他也就默认了。

  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某先生看了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文章,拍案叫绝,写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对联:

  高人高手高招,超人超智超福。

  “超人”之称,先在民间不胫而走。不久,各大小报章竞相采用。“超人”盛名,誉满香江。

  另辟蹊径超置地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时李嘉诚提出赶超置地的远大目标。当时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单以地盘物业比,拥有35万平方英尺的长实如何比得上拥有千余万平方英尺的地王置地?

  1979年,长实拥有的地盘物业急速增加到1450万平方英尺。而同期香港民间第一大地主置地拥有的地盘物业面积才1300万平方英尺。长实职员欢欣鼓舞,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了赶超置地的目标!

  李嘉诚仍不满足于长实拥有地盘物业超过置地。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推出四大屋村,规模之大,赢利之丰,令人叹为观止。1986年,《信报》首次刊出香港十大财阀榜,长实名列榜首,彻底实现赶超置地的宏愿。

  对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李嘉诚由衷欣慰,但他对长实与置地的差距也很清楚。置地是中区地产大王,地盘物业皆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而长实在黄金地段的物业寥寥无几,两者物值相去甚远。李嘉诚并不急于在中区发展,他更看好港岛中区和九龙尖沙咀以外区域的发展前景。

  1978年,港府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采取半官方的房委会与私营房地产商建房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建成的房分公共住宅楼宇与商业住宅楼宇两种,前者为公建,后者为私建;公房廉价出租或售予低收入者,私房的对象以中高消费家庭为主。李嘉诚的大型屋村计划就是为这类大众消费家庭推出的。

  在港岛北岸的中区、东区、西区,每年都有高层住宅楼宇拔地而起,那是祖传地盘物业的业主和地产商收购旧楼拆卸重建的,地盘七零八落,很难形成屋村的规模。

  屋村只有到港岛南岸、东西两角、九龙新界去发展,形成十多个卫星市镇。大型屋村的优点就是综合功能强,集居住、购物、餐饮、消遣、医疗、保健、教育、交通为一体,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一个大型屋村往往由政府与多个地产商共同开发,屋村之外还有相配套的工业大厦及社区服务物业。

  李嘉诚以开发大型屋村而蜚声港九。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因为先后完成了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四大屋村而赢得了“屋村大王”的称号。

  兴建大屋村不难,难就难在获得整幅的大面积地皮。李嘉诚有足够的耐心,但他不会坐等机会,他在筹划未来的兴业大计之时,仍保持长实的良好发展势头。1979年3月,李嘉诚与会德丰洋行大班约翰?马登,合作发展会德丰大厦。

  4月,与“地主”广生行联手发展告士打道、杜老志道、谢斐道的三面单边物业,建成一座3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大厦。

  6月,与约翰?马登再次合作组建美地有限公司,集资购入港岛、九龙、新界楼宇物业近20座。

  7月,与中资侨光置业公司合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以3.8亿港元投得沙田广九铁路维修站上盖平台发展权,平台面积29万平方英尺,计划兴建30层高的高级住宅大厦和商业大厦。

  同年,长实与美资凯沙、中资侨光,三方合作投资香港(中国)水泥厂(长实、凯沙各40%股权,侨光占20%)。投资额创香港开埠以来重工业投资最高记录。该厂地皮面积180万平方英尺,位于新界屯门市,计划年产高标号水泥140万公吨。该厂于1982年年底建成投产。

  1980年,长实联营公司加拿大怡东财务与九龙仓、置地、中艺(香港)、怡南实业、新鸿基证券合组联营公司,以13.1亿港元价格,投得尖沙咀西一幅7.1万平方英尺的综合商业大厦,建成的单位全部出售。

  8月,李嘉诚与联邦地产的张玉良家族联手合作,斥资10亿港元购入国际大厦和联邦大厦,5个月后,以22.3亿港元出售,利润达100%以上。有人问:长实兴建和购得的楼宇,现在为何大部分作出售,而少作出租?

  李嘉诚说:“这并不违背我们增加经常性收入的原则,因为要决定将楼宇出售或收租,须看时势及环境而定,而现今楼宇价急升,售楼所能获得的利润远比租屋为多,在为股东争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是将建成楼宇出售为合算。”

  1980年11月,长实与港灯集团合组上市国际城市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港灯位于港岛的电厂零散旧址地盘。

  1981年元月,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任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收购和黄动机之一,便是它的土地资源。先前,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已开始在腾出的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皮上发展地产,兴建黄埔新村。因为不懂地产经营,没有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什么价值。韦理接任后依然没有改变惨淡经营的局面,股东怨声载道。

  幸得这幅大型地皮未做满,给李嘉诚提供了施展的舞台。李嘉诚酝酿大型屋村已有数年,他仍耐心等待。1984年9月29日,中国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京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地产开始转旺。

  年底,和黄宣布投资40亿港元,在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盘,兴建包括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黄埔花园屋村,据传媒披露,李嘉诚1981年就计划推出这一宏伟计划。时值地产高涨,按当时地价计,和黄需补地价28亿港元(按港府条例,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办公楼用地,须补地价),故而李嘉诚有意把与港府的谈判拖延至1983年的地产低潮,结果李嘉诚以3.9亿港元获得商业住宅开发权。一笔极廉的补地价费用,大大降低发展成本,屋村的每平方英尺成本不及百元。屋村计划尚未出台,李嘉诚已狠“赚”了一笔,就此一点,已比祈德尊、韦理高出几筹。

  行家估计,整个计划可获利60亿港元。如此高的回报,喜煞和黄股东,也羡煞地产同业。整个黄埔花园,占地19公顷,拟建94幢住宅楼宇,楼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共11224个住宅单位,附有2900个停车位及170万平方英尺商厦。整个计划分12期,首期1985年推出,1990年全部完成,被称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屋村工程,超过政府建的大型屋村,在世界也属罕见。

  丽港城、海怡半岛两大屋村投建的意愿,萌动于1978年李嘉诚着手收购和黄之时。之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耐心等待,精心筹划,于1988年才推出计划。

  1985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购了置地所控的港灯。计划利用港灯位于港岛南岸的鸭脷洲发电厂现址开展地产,与电厂相连的有蚬壳石油公司油库,蚬壳另有一座油库在新界观墉茶果岭。李嘉诚开始了一连串复杂的迁址换地计划。

  和黄与太古各占一半股权的联合船坞公司与蚬壳公司于1986年年底达成协议:将青衣岛的一块庞大油库地皮与蚬壳在茶果岭和鸭脷洲的两个油库地皮交换。同时港灯的鸭脷洲电厂迁往南丫岛。这样,李嘉诚就腾出两整块可供发展大型屋村的地皮。

  1988年1月,全系长实、和黄、港灯、嘉宏4公司向联合船坞公司购入茶果岭、鸭脷洲油库,即宣布兴建两座大型屋村,并以8亿港元收购太古在该项计划中所占的权益。这样,两大屋村地皮归长江系全资拥有。两大屋村预算耗资110亿港元,又一次轰动港九。《信报》称:“唯超人才有如此超人大手笔。”

  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占地8.7公顷,为高级住宅区,有专为住户设立的私人俱乐部。屋村预计有38幢25~28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40~920平方英尺,共8072个单位,总楼面达620万平方英尺,附设16.1万平方英尺商厦。总投资45亿港元。

  鸭脷洲屋村定名海怡半岛,占地15公顷,兴建38幢28~40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00~1100平方英尺,共10450个单位,总楼面达787万平方英尺——超过黄埔花园。附设31.2万平方英尺商厦、网球场、俱乐部、游泳池等。总投资65亿港元。

  长实估计,以1988年同类楼宇的时价每平方英尺1000港元计,两大屋村可获纯利50亿港元。

  1990年5月丽港城首期发售,每平方英尺售价1700港元,用户及炒家争相抢购,异常激烈。到1993年,丽港城的每平方英尺售价已达4300港元,海怡半岛为3300~3500港元之间,均大大超出预计售价。若加上建筑成本及售房成本上涨等因素,两大屋村全部竣工赢利,远远突破百亿。

  人们在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锲而不舍的忍耐力。

  天水围屋村是嘉湖山庄的前身。天水围在新界元朗以北,与深圳西区隔一道窄窄的深圳海湾。嘉湖山庄计划的推出,也历经10年。

  1978年,长实与会德丰洋行联合购得天水围的土地。1979年下半年,中资华润集团等购得其大部分股权,共组巍城公司开发天水围。公司股权分配是:华润占51%,胡忠家族大宝地产占25%,长实占12.5%,会德丰占5%,其他占6.5%。华润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建成一座可容50万人口的新城市。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天使在人间 随遇而安 拿破仑传 风雨张居正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纳兰容若词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