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09章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2)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31日,罗斯福总统致电蒋介石,提议成立中国战区,并提议蒋介石担任统帅。后经协商,美国派史迪威中将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和驻中国战区及缅甸、印度美军司令官,并兼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在此之前,12月16日,蒋介石命令第5军开赴缅甸,协同英军抗击日军,揭开了中国远征军赴缅参战的序幕。戴安澜接到命令后,立即向部属作远征动员,勉励官兵英勇杀敌,为国争光。次日,他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领兵西进。由于英方的迟疑不决,当行至保山时戴安澜接到命令,“暂时勿庸入缅”,遂率部留驻板桥整训待命。1942年3月1日夜,戴安澜接到驻缅英国盟军的电话通知,要他速赴缅甸腊戌,接受蒋介石召见。第二天黎明,他赶到目的地,蒋介石令他当天将一个团开到腊戌,其余各团进驻平满纳、东瓜。于是,戴安澜迅速令本部先头部队开进了缅甸境内,抵达腊戌、东瓜。这时后续部队仍在国内,当蒋介石召见戴安澜,询问他孤军深入是否可以坚守时,他坚定地回答:“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行军途中,戴安澜遥想历史上武侯南征的事迹,情不自禁赋诗两首,以表杀敌决心: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3月6日,戴安澜在东瓜会晤英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共商防务交接事宜。8日,日军占领仰光,继续挥师北上,企图在雨季之前会师曼德勒。为阻止日军北进,戴安澜派兵进入皮尤河一线担任警戒任务,掩护英军撤退。3月19日,日军200多人向皮尤河一线搜索前进,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第200师官兵迅即引爆,炸坏大桥,以阻击敌人的后续部队,并猛烈向敌人射击,日军狼狈逃窜。

  第二天,日军卷土重来,向第200师阵地发起猛攻,同时派飞机狂轰东瓜城。戴安澜亲自带领官兵修筑工事,阻击敌人,日军两次被阻后,非常恼火,于22日再次组织两个联队,配置12门大炮,以坦克、装甲车和20多架飞机作掩护,疯狂向我军阵地扑来。戴安澜感到这是一场殊死拼搏的战斗,他拿起电话给各团长打电话,表明自己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希望大家都要有战死的准备。然后,他给妻子与至交留下两份遗嘱。他对妻子王荷馨写道:“余此时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经过几天战斗,日军见第200师在同古城南方防守坚固,遂组织步、骑、炮兵合一的纵队1000多人,利用夜色掩护,由缅奸带路从东瓜城西经小道向城北迂回,占领了容克机场,同时切断了交通线。戴安澜立即召集团长和直属营长会议,宣布“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并命令各团、营、连、排、班都预立遗嘱,指定代理人。

  随后,他将师指挥部迁往城东,命令郑庭笈团长指挥在城内的三个步兵团,继续坚守阵地,誓死保卫东瓜。3月25日,日军派重兵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东瓜城内的中国军队。戴安澜沉着指挥,利用有利地形抗击日寇。晚10时,敌人派便衣从城西北潜入,戴安澜速令预备队出击,双方展开肉搏战,在城内处于僵持状态,形势十分严峻。3月26日拂晓,日军又发动进攻,我军官兵英勇反击,阵地巍然不动,一天一夜激战,敌人死伤大半。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采用卑鄙手段,将中国战俘组成步兵组,而班长及轻机枪手都是日本兵,让他们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要他们高喊:枪向上,莫打自己人。戴安澜得悉情况后,立即指示我守军将计就计,也向敌人喊话:放下武器,就地卧倒,然后用轻重武器向后面的日军猛烈射击,这样,不少中国战俘又回到自己人这边来参加战斗了。

  敌人一计不行,又生一计,将派往台湾经过训练的原第200师的19名士兵派回东瓜城刺探军情。碰巧,细心的戴安澜在检查阵地布防时认出了一名参敌作战的士兵,立即将其逮捕,经过审问,他交待了日军的阴谋和其他人员,及时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奸狡的日军不甘心失败,又悍然施放糜烂性毒气,我军虽有少数官兵中毒,仍然英勇战斗。后来日军又化装成英缅军人和缅甸土人,驱赶着藏有枪支弹药的牛车,企图混入东瓜城内,实行里应外合,我军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全歼了这批敌人。3月28日,日军为了切断第200师惟一的联络线,从四个方面包围同古,欲将第200师全部歼灭。当夜,日军攻击师指挥所,戴安澜手提冲锋枪,组织师指挥所人员英勇抵抗。29日,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头,戴安澜亲自在第一线用机枪扫射进攻的日寇。戴安澜不顾个人安危,命令各团坚守阵地,不要管师指挥所,他有能力消灭来犯之敌。在他的带领下,全师官兵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坚守阵地,稳如泰山。

  3月29日夜,在援军阻隔、补给中断的情况下,戴安澜接杜聿明转蒋介石命令,撤离东瓜,向叶达西转移。接到命令后,戴安澜命令各团组织好撤退工作,要把伤兵都带走,他亲自到色当河边指挥守城部队撤退,虽然四面枪声不绝,但撤退秩序井然,顺利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同古一役共消灭敌人5000多人,取得了辉煌胜利。战斗一结束,蒋介石遂驰电嘉许戴安澜的显赫战功。4月6日,又在缅甸梅谋召见他,赞扬他用“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并同他一起进餐,一同住宿,以示钟爱和勉励。

  1942年4月11日,戴安澜率部到达平满纳,准备按预定方案在这里与日军会战,后因故取消。随后,史迪威参谋长和罗卓英司令官又轻信英军情报,说在乔克巴当发现数千日军,便不顾杜聿明的反对,直接下令第200师前往乔克巴当。果然,戴安澜扑了一个空,幸好之前戴安澜与杜聿明对此已作了相应对策。于是,他调转兵马,立即向棠吉进军。棠吉是阻挡东路日军北上的要地,一旦被日军攻克,日军西可直攻我中路第5军的侧背,北可直上曼德勒、梅苗、腊戌,切断远征军的退路和补给线。第200师由于向西到乔克巴当,又折转向东到棠吉,时间上耽误了两天,故日军已先期占领了棠吉,并继续向北进犯。4月23日,戴安澜率第200师赶到棠吉城,决定24日拂晓开始攻击。

  第二天战斗打响以后,戴安澜亲自到第一线指挥作战,攻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奋勇前进,进展神速,很快占领了棠吉周围的制高点,残余敌军全部退入城中并占领宝塔山一带,负隅顽抗。晚上,戴安澜要求各部提高警惕,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25日清晨,第200师向棠吉守敌发动总攻,戴安澜亲带部队攻击,他命令榴弹炮连随步兵推进,抵进向宝塔山守敌进行猛烈炮击,步兵乘势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反复争夺阵地。战斗中,戴安澜身先士卒,他的随从副官孔德宏负伤,卫士国祥牺牲,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25日18时,我军终于攻克了棠吉城。国民党政府对该师入缅后的战功赞许有加,蒋介石还颁发奖金100万,给罗卓英颁发10万元,对第200师进行犒赏。史迪威也称赞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始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攻占棠吉后的第二天,戴安澜迫于命令,不得不主动放弃用鲜血换来的战略要地,原因是腊戌告急。第200师奉命向罗爱姆进击,以扫清日军后方各据点,达到实行前后夹击的目的。这时,部队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供给困难,有的部队已无干粮,只得空腹行军。经过整整四天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到达罗爱姆附近,准备发动攻击。突然又接到杜聿明军长电报:29日腊戌失守,第200师速往卡萨集结待命。此时,日军已侵占腊戌、碗町等地,并且侵入中国国境100多公里,到达怒江,实现了对远征军的战略包围。罗卓英惊慌失措,急命中国远征军各部向北方的八莫、密支那撤退。自5月1日第200师奉命向北转移后,曼德勒、八莫、密支那等地先后被日军占领,缅甸全境沦陷敌手。史迪威、罗卓英先后率部退入印度,留在缅甸的远征军成了无首之躯。于是,第200师向北突围,突围要经过三条路、两条河,沿途有五道关口。经过同古、棠吉两场战斗,加上连日行军跋涉,部队非常疲惫,兵力只有5800余人。戴安澜望着这支所向披靡、英勇善战的部队,决心带他们走出丛林,回到祖国重振旗鼓,来年再与倭寇决一死战。敌军对这支部队早已恨之入骨,发誓要将该师置于死地,他们在广播中狂叫:“非消灭第5军尤其是第200师不可。”戴安澜率部顺利通过了前面两道关口,5月17日正准备穿过细泡至摩谷公路时,发现敌人便衣队出没在附近,当即击毙数人,并侦知敌人已占领公路南侧及左右重要高地,准备在这里阻击第200师,企图截击歼灭之。得知敌情后,戴安澜命令前卫第600团就地攻击正面之敌,迅速夺取公路两侧日军占领的高地;第599团以一部在行进路两侧占领阵地,严密警戒;各后卫部队就地待命。当时天下大雨,浓雾弥漫,第600团官兵冒着弹雨向敌人发起攻击,经过两个小时激战,第600团按指令完成了战斗任务。晚上8点钟,戴安澜命令第600团在已占阵地上沿公路分别向东西延伸。第600团东西两部且战且进,晚10时于公路两端占领阵地,与迎面之敌继续战斗。当师主力先头部队正准备从公路间隙穿过时,忽然见20辆日军装甲车突入第600团掩护阵地,形势万分危急。戴安澜急忙命令第599团团长柳树人率部前往阻击,刚下达完命令,他自己突遭敌机枪扫射,胸部、腹部各中一弹。在参谋长周之再的帮助下,戴安澜退到安全地点,继续带伤指挥战斗。他命令后续第598团立即占领高地,掩护收容后撤部队,其余各部迅速向高堡转进。拂晓时,全师主力都脱离危险,随后,担任收容及掩护的部队也安全撤退,日军没有再敢追击。这时,缅甸已进入雨季,部队在深山密林中行进,终日衣服潮湿,无医无药,连棉花都没有,戴安澜的伤势越来越重,伤口已经化脓生蛆,但他仍然躺在担架上指挥部队的行动。由于伤势恶化,戴安澜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当参谋长周之再和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去看他时,他已说不出话来了。当他俩询问下一步如何把部队带回国去时,戴安澜示意拿地图来,他用手指着茅邦,要部队从这里渡江回国。弥留之际,他让部属帮其整理衣冠,扶起他向北深情望。下午5时40分,戴安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时他年仅38岁。第二天,部队改变原来的行军路线,按照戴安澜的临终指示,在茅邦附近渡过瑞丽江,并沿江西岸行进。而此时,日军已在东岸层层设防,准备在此消灭中国军队,待他们发现计划落空时,中国军队已于6月2日通过南坎到八莫的公路,6月5日进入中国境内,回到祖国怀抱。戴安澜的遗骸先后经过云南昆明、贵州安顺和贵阳、广西柳州和桂林,最后运到全州厝葬。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全州隆重举行全国性的追悼戴安澜大会,全国各地派代表前往致奠,毛泽东也派代表参加了追悼大会,并亲笔撰写挽诗、挽词、挽联,深情哀悼戴安澜在天之灵。毛泽东同志的挽诗为: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李济深在悼词中说:戴故师长为国殉难,其身虽死,精神则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在此之前,为表彰戴安澜的卓越军功,国民政府批准戴安澜由陆军少将追晋为陆军中将;美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29日,以罗斯福总统名义向他颁授懋绩勋章,他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新中国建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作者点评】

  在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上,为保卫祖国免遭外敌凌辱,无数中华热血男儿用他们的青春与生命铸成了一道新的长城,涌现出一大批奋勇杀敌的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戴安澜将军生于忧患,从小就有一颗赤子之心,渴盼祖国富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他虽为一介文弱书生,但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在这里,他不仅锻炼了体魄,学习了军事知识,而且还接受了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的思想教育,确定了“军人事业,为救世救国救人之事业”的人生选择。当他率部赴缅参战时,送行的民众望他多多保重,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他坚信:有我辈在,决不使倭寇得逞,国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可见他早已决心将一颗赤子之心完全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他总是亲临前线,身先士卒,赢得将士们的爱戴,让日寇闻风丧胆。他短短一生,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长城古北口抗战、漳河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同古固守战、棠吉攻击战,这些著名的抗日战役场场都是血仗、苦仗、硬仗。特别是在缅甸的同古之战和棠吉之战中,戴安澜将军机智果敢,指挥若定,率领部队浴血杀敌,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东南亚人民和中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他们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勇气。日本防卫厅在战后编纂的军事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同古攻击战历经10天结束,师团于30日占领了同古,正面守军为重庆第200师。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特别是其退却收容部队,固守阵地,抵抗直至最终。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军无不赞叹其勇气。”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议会上也承认同古一役是旅顺攻城以来未有之苦战。罗斯福总统则赞其“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并颁授其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在武汉保卫战中,戴安澜曾对采访记者说:这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是深得人心的。要争取胜利,必须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将来胜利以后要搞建设,仍然需要两党合作,民主建国,充分表现出戴安澜将军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反对内战,矢志抗日的决心和愿望,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他的卓越功绩,对中国人民失去这样一位优秀儿子深深惋惜。周恩来也赞扬戴安澜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戴安澜将军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雄业绩却彪炳千秋,永载中华史册!

  (田野)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同类推荐 名人传 富兰克林自传 苏东坡传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巴菲特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我的前半生 往事并不如烟 风雨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