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9章 成功的路往往是最窄的(5)

  毛泽东遇到的首要问题不是对抗日本人,而是俄国人。此时的中共中央,一个叫王明的年轻人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不正当地攫取了领导权。共产国际和他们支持的王明是有大罪的,他们为了夺取中共的领导权,把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赶了出去,其中就有毛泽东的主要盟友罗章龙。严格说来,罗章龙他们也有错误,他们有违反组织程序的嫌疑,他们面对不正当的压力没有忍耐,而是做出了分裂的举动,这是有害的,因为和俄国人的斗争必须用特殊的方法,这一点我们说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难的一项工作,需要的是又要联合又要斗争,除了毛泽东谁都做不到谁都做不好。不服俄国人指挥的这一批共产党人受到了来自敌我两方面的打击,在国民党看来他们是共产党,在共产党看来他们是叛党者,想要清理他们的一些人一直在党内。后来人为尊者讳,不愿意多说这个问题。毛泽东没有参与这场政治斗争,他忙于武装斗争,忙着为中国革命找出路。

  可笑的是被俄国人扶持的王明一帮人,他们居然完全站在俄国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他们是中国人,应当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他们把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看作主要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提出“武装保卫苏联”这样的匪夷所思的口号,为了保卫苏联,他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光着膀子往前冲。他们占据了中央政治局的多数,不听指挥就把你赶出党组织。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共产国际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成问题的,毛泽东不愿意否定它,是出于信仰上的策略,他不愿意将内部分歧暴露给外界,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但我们学习历史,就要弄明白些。陈独秀应当为大革命的失败负责,李立三需要对“左”倾冒进负责,但撤换他的居然就是原来让他下命令冒进的同一拨人,随后俄国人又将李立三关在俄国不让回国,他们赶走了罗章龙,扶持了王明一帮子人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这一回,他们人多势众。

  就在毛泽东获得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传来了蔡和森牺牲的噩耗,蔡和森被叛徒顾顺章出卖,壮烈牺牲。蔡和森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在党内的地位极高,是留法学生的领袖之一,与周恩来并肩,可以想象蔡和森不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一定有他。

  蔡和森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极大,是他以辞掉自己的政治局委员的决绝态度,迫使中央给毛泽东以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他支持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他曾想与毛泽东一起回湖南或苏区革命,但最终服从组织安排,去领导白区工作。毛泽东曾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毛泽东很少夸奖自己的同志,对对手倒是不吝赞誉,所以政治领袖的语言不能过于较真,否则会把自己搅晕了,但蔡和森显然是毛泽东最好的帮手。

  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毛泽东摸索出来的,其他人只是贡献了力量,所以没有人能和毛泽东并肩,但要论影响力,谁也比不过蔡和森,蔡和森几乎是唯一可以影响毛泽东的人。

  陈独秀靠边了,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下台了,蔡和森牺牲了,这些和毛泽东关系密切的、曾给毛泽东以支持的人,一个个失去了影响力,毛泽东的支持者尚在基层,现在他要单枪匹马面对教条主义者了。但毛泽东已经是压不垮的了,他的试验已经完成了。上升到最高层面的他知道,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人,可是他最先遇到的对手却是俄国人支持的号称是他的同志的这些人。

  王明他们给根据地派来了若干领导,俄国人支持的这些人对中央苏区的工作除了批评就是指责。搞政治比干活简单,说白了就是党同伐异即可。

  毛泽东被说成是“狭隘经验论”,“根本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这完全是农民的落后思想。”土改给地主富农活路这叫富农路线;在根据地问题上,毛泽东的方针是“傍着发展”,教条主义者说这是右倾保守;在军事方面,共产国际派来一个叫李德的外国人,一个可能混到团级干部的人,来指挥红军作战。俄国人,绕不开的俄国人,只要是想在中国领导岗位上做一番事业的人,必须搞明白怎样对付俄国人,这是宿命。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尚没有意识到他们中间已经产生了改变世界的巨人,他们多数人更倾向于听俄国人的。

  他们做了组织上的调整,取消了毛泽东军队的职位。

  被赶出红军的毛泽东怎么安排,这是个问题。毛泽东最好的战友牺牲了,最高位置上没有人再为了毛泽东闹着辞职了,但毛泽东已经自立了,没有人帮助,但也没有人能真正赶走他,威望在那里摆着,这地盘全是毛泽东打下的,他们实在是绕不开的。正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筹备中,这样毛泽东获得了一个称号,就是我们习惯上的毛主席,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很正规,有宪法、有法令,还有选举。

  对于毛泽东来讲,当上主席,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他成了元首,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获得全党认可;悲的是这些人不但剥夺了他的军权,而且随时可以免掉他的其他职务。

  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人物开始陆续进入苏区,不是所有的外来者都是反对派,这其中1931年年初来的叶剑英和夏天到达瑞金的邓小平就直接坐到了毛泽东的板凳上。叶剑英是真正的职业军人,又有留苏经历,自然被寄予厚望,期望他能来反驳毛泽东的那一套土办法。不过叶剑英叫他们失望了,叶剑英极具军事天才,居然一眼就看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有巨大威力,以至于登门拜师,请毛泽东收下他这个徒弟。这太叫人惊讶了,这是做人的最高智慧,要么你是天才,要么你识天才,显然叶剑英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他的拜服,使毛泽东的信心更足。留法的邓小平更是旗帜鲜明站在毛泽东一边,许多人将邓小平理解成独立于毛泽东之外的人物是对历史的误解,邓小平作为留法学生和周恩来渊源很深,但在政治上,邓小平更具备政治天才。他早早立场鲜明,站在毛泽东这一边,对毛泽东的心理支持很大。1931年年底到达的聂荣臻没有像叶剑英那样拜毛泽东为师,但明确表态,在毛泽东这里比在上海搞暴动要坦荡得多。后来人很难想象,像周恩来这样的伟人,带着陈赓这样的俊杰,在上海滩天天和洋人豢养的走狗鹰犬打交道是什么滋味?他们手里拿着炸弹和驳壳枪,干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儿,既不能消除敌人上层统治者,也不能动摇统治者的基础,每天还得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被逮捕枪毙。而这样的才俊,到了毛泽东打下的根据地,立刻就成了上层领袖,明白人如聂荣臻就表述出来了,毛泽东心领了这一好意。

  毛泽东当上了中华苏维埃主席后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大好事,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部起义来归。

  第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在第二次“围剿”时被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作战,蒋介石借刀杀人排除异己,而毛泽东战无不胜的军威和广泛联合的感召吸引了他们,一推一拉之间他们参加了共产党,成为红五军团。

  毛泽东负责改造新人,这样他就积累了另外一项本事:整合。在他刚刚开始探索的阶段,他对朱德、彭德怀的队伍,是全面合作的方式,以至于相当长的时间,他的命令得不到执行,不过不能认真追究,因为当时毛泽东尚未找到通向胜利的战略战术,他需要朱德、彭德怀这样真正军人的参与、修正和检验,当这个工作完成后,他进入下一个阶段,许多事情就不是那么复杂了。

  毛泽东把肖劲光等出国留过学的一批人派到红五军团工作。红军的人才还是很多的,关键是有毛泽东的好政策、好方法。

  毛泽东成功了,红五军团后来的表现证明了他的整合改造相当成功。有了胜利的法宝,有了各种规矩,一切外来的力量都能很快转变成得心应手的力量。

  这时红一方面军由四万多人发展到六万多人。

  周恩来是这时候到达瑞金的。

  周恩来担任的职务就是毛泽东一直代理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注意,这时候周恩来是毛泽东的直接上司。

  周恩来还带来了攻打江西大城市的指令,毛泽东表态不能打。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把话说在明处:第一不打为好,非要打,也只能围城打援。

  毛泽东又一次成为少数派,他再次建议可否听听前线指挥员的意见。这一回其他人不再上他的当,他们知道毛泽东在基层的支持率,项英不客气地说:我问过彭德怀,彭德怀说过可以打下的。这样毛泽东的提议被否决。

  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王稼祥等赴前线督战,顾作霖在途中还说:打开赣州再和毛泽东算账。顾作霖最年轻,反对毛泽东最积极,他在长征前就病逝了,所以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

  作为中华苏维埃国家主席,毛泽东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最主要敌人是日本人,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将成为全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真的是高瞻远瞩。当时党的最高负责人却说:“日本占领东北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我们必须提出武装保卫苏联”,这就是教条主义者,这就是他们吃了俄国人面包后的立场。

  毛泽东拒绝妥协。毛泽东考虑的是中国人的事情,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问题,和俄国人联合是为了抗击日本人,而不是保卫苏联,看上去都是抗日,出发点却不同。为了苏联而抗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会认可吗?

  毛泽东没有办法了,他请病假休养获准。

  病休中的毛泽东依然关注着那个最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当他得知日本军队突然进攻上海和上海军民奋起抗战的消息,他抱病起草了《对日战争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对日宣战的,那些试图为蒋介石涂脂抹粉的人要伤心了,蒋介石是在美国人宣战之后才对日宣战的,不要说什么毛泽东对日宣战是假的,不要忘了,毛泽东刚刚建立全国政权就敢与美国开战。

  赣州前线战事失利,红军腹背受敌,急请毛泽东暂停休养,赶赴前线参加决策。你不能说毛泽东在等着大家失败吧,可是离开了毛泽东就是没有办法取得胜利,毛泽东说不能打,大家不服气就要打,结果就是这样的。

  毛泽东立刻动身,在赶到前线之前,提议起用预备队红五军团,以解红三军团之围。当他赶到前线时,朱德告诉毛泽东:按照你的意见,立竿见影,红三军团已经脱险。

  赣州之役,历时33天,城未攻下,红军伤亡达3000多人,没招了又叫来毛泽东,所以毛泽东说开个会,讨论一下吧。

  毛泽东在会上说打赣州是错误的,当时的领导人很不高兴,但也没话可说,因为这可不是事后诸葛亮,是有话在先的。毛泽东指出一个进军方向,去打福建。有人唱反调,主张开到湖南去,有人不想给毛泽东证明的机会,既否定毛泽东的意见,也没有把部队开到湖南去,而是决定兵分两路,相机行事。这就有比较的意味了,看看谁对,老毛别是蒙对的吧?这些人要面子,要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所以拒绝听老毛的,毛泽东则率人马,兵指福建。朱德1964年曾赋诗:“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指的就是这一段故事。长期与毛泽东并肩战斗的朱德在三十多年后想起往事依然有神人般的感觉,关键是毛泽东总是对的。因为只有毛泽东有着完整的套路,那就是只赚不亏,以红军的家当只能先找弱敌。

  毛泽东指向武夷山,道理在今天看来很简单,就是当时福建敌人军事力量很弱,毛泽东说服红一军团领导人林彪和聂荣臻向闽西发展,周恩来批准由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领军,这对毛泽东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原因是根据侦察,漳州易攻难守。毛泽东这主意比起原先大家伙儿的意见看上去还要激进,而毛泽东一贯是被同志们认为保守的,这能成吗?

  周恩来此时是苏区最高领导,但他却能听从作为下级的毛泽东的方向性意见,批准了向福建进军。

  毛泽东和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占领漳州城。这一次胜利政治影响很大,毛泽东给周恩来去电报捷。

  红军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么富有的城市,按照穷地方的土豪标准,华侨们通通够格,满大街都是,后来发现抓错了,怎么办?道歉呗。这样留下的影响很好。华侨们知道了中国有了这样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漳州规定的城市政策,比一年多前打下吉安时规定的政策更加完善了:强调商店照常营业,对一般工商业通过商会向他们筹款。

  就是在这里,作为政委的聂荣臻和林彪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林彪只关心筹款,而无视手下打人,聂荣臻说这样是不对的,筹款是必须的,但不能打人。林彪不高兴,一甩手以后这类事情不管了。可见林总真的是搞军事的,他真的不是搞政治的,他居然没有意识到毛泽东的政治策略作用一点都不比军事力量小。东路军有钱了,光款项就筹集了一百多万元,还多了近千名战士。毛泽东再一次证明,胜利就在他指的那个方向。

  同样是城市,为什么打赣州是错的,打漳州是正确的?毛泽东坚决反对打赣州,打赣州就失败,他主张打漳州,远距离奔袭依然胜利,这一切似乎都在不断地灌输着某种东西,你要是明白了,你也就会打仗了,要是不明白就会产生某种迷信,毛主席总是对的。

  就在毛泽东打仗的时候,项英到上海去了。出乎项英预料,中央常委们认为毛泽东的错误已经升级了,博古、洛浦认为毛派观点不是布尔什维克,是机会主义。知道什么是政治了吧,什么都是围绕着立场转圈圈的,王明带领的这个小集团似乎不在乎胜利,他们在乎的是他们是否说了算。

  临时中央严厉批评毛泽东,也捎上了周恩来,项英带着“尚方宝剑”,从上海回到苏区,传达了这么几个指示:1.日本占领满洲是帝国主义新的瓜分中国的开始,是进攻苏联的具体的危险的步骤。2.消灭国民党的武力,就是直接打击帝国主义,拥护苏联。最后强调,不同意这些观点就是右倾机会主义。

  妈呀,王明这帮人要干什么?日本人要做的是独占中国,日本人要进攻俄国干你鸟事?呵,我们忘了,王明就待在俄国呢,当然要关心日本是否进攻俄国。问题是中国呢?中华民族的利益和生死谁来考虑?

  毛泽东听到这种指示,断然表示:“中央的政治估量和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这是一个绝对勇气的宣示,毛泽东大声说出了不。

  周恩来没有能像毛泽东那样坚决顶住来自共产国际和临时中央的错误批评,他承认犯了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示要“彻底纠正”这种“错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巴菲特传 林彪的这一生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纳兰容若词传 金庸传 我的前半生 蒋介石传 苏东坡传 胡雪岩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