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5章 领袖必修课:用正确证明实力(4)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方向与共产国际完全没有矛盾了,这种变化来自俄国人遇到的新问题。斯大林顾不上和蒋介石较劲报复了,他的敌人也是明着的了,他正在受到德国和日本东西双向夹击的威胁,为了防止这种危险,他需要联合中国,这样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变成了抗日,他需要中国抗日来减轻自己的东方压力。这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林育英)带着指示从俄国回来了,这回好了,不管动机如何,总归是目标一致,以前的恩怨先放到一边,目前共同的敌人就是日本人。

  张浩是林彪的堂兄,他带回来的指示,对毛泽东地位的加强有帮助,林彪不是毛的直系,这一点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一个张浩,张浩的地位较高,所以林彪算是较为独立的一派。林彪兄弟三人参加革命,只是后来张浩早早病逝,名声不显。

  在日益迫近的亡国威胁下,华北再大也已放不下一张书桌,北平的学生们离开校园,掀起爱国反日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开始进入社会各界的心里,并逐步被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领袖们聚在瓦窑堡开会。

  毛泽东作了军事报告,红军矛头将指向日本人,此时在军事问题上已经没有人再与毛泽东相左了。

  在讨论政治问题时,毛泽东遇到了阻力,毛泽东的意见是,在日本人侵略面前,中上层的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应当联合他们抗日。博古反对,说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第二天再次发言,想苦口婆心说服大家,指出中国的这些人和外国的不一样。可能是说这些绕口的话说烦了,说得搓火了,毛泽东变成了愤激,话里带出了祖宗二字,毛泽东就差指着博古的鼻子问,你到底是为中国人干活还是为外国人工作,你还知道祖宗是谁么?面对毛泽东的怒火,博古也不敢再讨论什么马克思还是斯大林了,他们的话可救不了火,一看毛泽东真火了,博古知趣地闭上了嘴,往床上一躺不说了。毛泽东余怒未消,既然这帮人如此热衷于主义,毛泽东又给了反对者一个高帽子,把反对他的意见叫“关门主义”,要求他的同志们从中解放出来。张闻天等多数人选择继续支持毛泽东。有的人甚是可笑,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因为在革命者的手里它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但斯大林的话不是圣旨。毛泽东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抗日,而不是听斯大林怎么说,对毛泽东来讲,斯大林是一个伤害过他和他的同志的令人不快的外人,拿斯大林的话来对付毛泽东只会叫他反感。

  毛泽东的主张就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意是广泛的,而不仅仅是底层人民的。在民族的敌人面前,毛泽东要的是全民族的大联合。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最终领导层接受了他的主张。不过,这时候敌人还是两个:日本人和蒋介石。

  瓦窑堡会议很重要,它意味着毛泽东的革命方程式被他的同志们基本接受,他把联合一切力量来对付敌人的法宝已经扩大到了除了蒋介石和日本人之外的所有人。

  所有的共产党人,拿着这一法宝,都可以扩大自己的力量,都可以使得自己占据道德的高位,可以不断复制、放大。

  不看今天是空谈,不看明天就是近视眼

  瓦窑堡会后,毛泽东安排周恩来做东北军的上层统战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红军东征山西上。

  要问毛泽东为什么东征,知道毛泽东是怎么度过第一个陕北的冬天的吗?毛泽东向徐海东借了5000块大洋才挨过来的。毛泽东并不会产金子、银子,他有的是获得胜利的方法,最终结成果实需要时间。

  毛泽东率兵出发东征。这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心情极好,作了一首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是后来被柳亚子称作中国有词以来排名第一的那一首,是诗人毛泽东最好的一首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话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英雄,此时的毛泽东名义上尚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但事实上已经是了,所以除了毛泽东再没有人能有这般气势。

  毛泽东去世后,有人突发异想,说这首词不是毛泽东所做,而是毛泽东的某个秘书代笔之作。说这话的人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天才,他们就不知道诗词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当年李白同志那么喜欢当官,他的诗作少上一两首也不影响他的诗坛地位,为什么不献上一首给皇帝或是宰相们,换个一官半职呢?

  其实只要回头看看毛泽东在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就能看出与此诗是一脉相承和进一步升华的。只有毛泽东能写出这样的绝唱,因为他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方法,因为他知道他将战胜所有的敌人。最关键是他知道在他必胜的方法里,在他胜利的过程中,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民族将重新站起来,而他将成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力量的代表,所以他将超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王和英雄人物。谁敢说金钱不重要呢?只有大富翁;谁敢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呢?只有毛泽东。

  雪后,毛泽东同彭德怀一同东征。红军强渡黄河,突破阎锡山的防线。

  刘志丹率兵趁晋军回援山西的机会,恢复和巩固了陕北根据地的东部地区。

  阎锡山慌忙调集兵力反击,毛泽东集中兵力予以重创。阎锡山在政治上还是有些本事的,但军事上的造诣看来不是很高。不过这也不丢人,没有人能打过毛泽东。

  东渡后初战告捷,毛泽东就兵分三路进军,在李德看来,毛泽东的分兵是自己破坏自己的规矩,你不是常说要集中兵力吗?毛泽东又好气又好笑还是耐心解释了一回,兵势无常,分兵是发动群众,集中以歼灭敌人。最开始对付阎锡山的部队时,不是集中了吗?阎锡山的晋绥军垮了,自然就要分兵扩大战果。

  在南方,他打败了蒋介石;初到陕北打败了张学良;在东征中,他打败了阎锡山。这样就可以证明,他的胜利方式是普遍适用的,胜利使得毛泽东更加自信。

  自信的毛泽东把他的同志从为俄国人打工的状态下拽出来,为自己的民族干,这一主张也是对自己的长期探索的总结,毛泽东彻底地独立了,他要自主了,这一方法将是长期有效的,未来的力量就产生于这一点上。

  阎锡山经营山西有方,山西几乎没有革命的概念和力量。阎锡山有能力和蒋介石抗衡,一直拒绝蒋军进入山西,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来自南方的这些残兵败将如此麻利地打败他的军队。面对共产党这个强大的敌人,实在是吓得不轻,取舍之间,阎锡山还是转向接受蒋介石的援助,允许陈诚十个师的兵力开入山西。

  鉴于这种状况,毛泽东收兵西渡,全部返回陕北休整,在东征作战中,唯一遗憾是刘志丹不幸牺牲,后来高岗当的那个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位置本来是他的。

  这次东征历时75天,收获不小,有俘虏、枪、炮,还有地盘,红军也扩大了8000多人,筹款30多万元。能看出来吧,北方不及南方多矣,记得毛泽东打福建筹了多少款吗,100多万哪,山西可没有那么富,当年张作霖在阎锡山和蒋介石之间犹豫,就是因为阎锡山从能力和执政观念的角度要高于蒋介石,但最终张大土匪选择了钱多的一方,所以才有了蒋介石的地位。阎锡山落败是由于山西财团无法和江浙财团抗衡,这是中国地理变迁的必然,比钱北方人比不过南方人,但要比打仗,那是另外一回子事情,再往后就知道了。山西人在阎锡山的统治下,长时间不知道共产党,这不毛泽东来了,红军将老财家的东西分给穷人,结果好多乡民等红军走了,又给财主送了回去,因为在这些百姓的观念中别人的东西是不能乱拿的,山西民风淳朴如斯。但对于活不下去的人们来说,送上门来的粮食还是要吃的,共产党的影响开始了。阎锡山的治下虽然没有太大的动乱,但并没有根除饥饿,是有很多人挨饿的,对这些人来讲共产党比阎老爷要好,什么样的妖魔化都敌不过给穷人一口吃的。

  红军东征,由于主动撤回,有国外的研究者居然认为是毛泽东的一次失败,可见老外的研究水平了。

  红军回师陕北后,由毛泽东、朱德再次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蒋介石当然不接受,哪有这等好事,你想打就打,你想停就停,门儿都没有。蒋介石立即着手成立以陈诚为总指挥的四省“剿共”总指挥部,蒋介石、阎锡山、宁夏马鸿逵、张学良和杨虎城四面包围了陕甘苏区,不过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张、杨已同中共私下里停战了。

  从山西回来后,毛泽东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最后确定经略甘肃,事情定下来后就交给彭大将军执行。

  打山西是初战,毛泽东亲临指挥,打甘肃他就不再去了,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他要创办一所红军大学。

  他的眼睛已经盯住了未来涉及全国的大局面,他已经把握了胜利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教给他的追随者,他自己知道他的事业根本就是人,知道未来没有大批能干的会工作的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开始着手,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就没有可能掀起巨浪。

  毛泽东的同志们欣喜地望着他们选择的领头人,毛泽东用军事行动证明他能带来胜利,用远见卓识折服了所有人,大家一致同意在瓦窑堡创办红军大学。一有机会,毛泽东就回到了他的基本胜利方法上,当教师接着培养学生。

  彭德怀率军向陕、甘、宁进攻。彭大将军纵横数百里,斩获颇多,开辟了横宽二百多公里的新区陕甘宁根据地。人枪马都有了,红军有了自己的两个骑兵团。这样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已成了一大块土地上的主人了。

  为了配合彭老总的进军和真正得到当地人民支持,毛泽东根据当地是回民聚居的地区,承诺回民自治,人民共和国的内容就是这么一步步充实的。

  彭德怀重点打击马鸿逵、马鸿宾部和地方民团。原则上避免同东北军作战,但依然有东北军接受蒋介石命令打横炮,搂草打兔子,那就不客气了。

  东北军毕竟是下一步的统战目标,所以被俘的东北军官兵自然受到优待,在经过一番“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教育后,全部释放,马匹和武器也一并归还,东北军这一下真的明白了,敢情红军真的要交朋友,红军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不占东北军的便宜,张学良心中记下了这个人情。

  就在这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毛泽东身边,他在听说了中国有着红军这样神奇的力量存在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根据地,要求进行实地采访,共产党人和毛泽东同意了这一请求,造就了一个传奇。

  斯诺请求采访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虽然不是总书记,但已被大家认可为全党领袖,所以斯诺见到了毛泽东。

  斯诺真实地记下了他眼睛中的毛泽东,初次见面斯诺没有完全意识到他眼前的这个人到底有多么了不起。不过没有关系,斯诺得益于他是采访毛泽东的第一位外国记者,于是他就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毛泽东的数次交往经历使得他最终成为世界名人。

  毛泽东很重视斯诺的来访,他能感觉到这个美国人的善意,他很愿意通过这个美国人告诉外部的世界他要干什么,不要忘了,他一贯注重宣传,他可是当过宣传部长的。毛泽东曾经多次同斯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可以说是涉及方方面面。

  毛泽东告诉世界:日本侵略者不光是中国人的敌人,也是全世界的公敌。共产党管理的中国也将会和外国人做买卖并欢迎外国投资,当然条件是中国获得真正独立的时候。

  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东三省是必须收复的,这是中国的抗战前景,怎么获得胜利呢?中国军队必须迅速地前进、后退,集中、分散,搞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靠被动的阵地战。我们能看出来,毛泽东是有办法的,可惜中国当时的统治者是蒋介石。蒋介石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不愿意打,二是他不会打,到后来他还就是打的阵地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成了我们民族重生之前经历的苦海之炼。未来整个中国有可能变为日本奴隶,所以共产党的政策已经改变了,一切爱国的人都将成为合作者,不再没收土地,上层人物只要愿意为民族解放而战,将受到欢迎,甚至蒋介石,如果他一旦决定参加反日的抗战,我们也会欢迎他参加。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被斯诺试探地提出。他问毛泽东在有的人眼里中国共产党只不过是莫斯科在中国的代理人,毛泽东怎么看?你能说这种指责一点道理都没有吗?看看我们共产党在毛泽东成为领袖之前的带头人,都是怎么做的?他们什么时候反对过俄国人的旨意?好了,这不是算账的时候,过去就叫它过去吧,现在是毛泽东管事的时候了,毛泽东大声说道:不。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一个政党,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

  毛泽东的声明通过斯诺传递到了外部的世界,它给毛泽东同时带来了利益和损害。利益是这个声明传到了中国的各个阶层甚至传到了美国人的耳朵里,只是后面这个利益实在是太久远了,居然是三十多年后。损害是也传到了俄国人的耳朵里,使得斯大林产生了疑虑。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就叫勇气,这就叫远见,旗帜鲜明固然会受到伤害,但也将获得真正的支持,代表中国人的共产党自然会受到中国人的热爱和拥戴,这才是毛泽东革命的力量源泉。靠俄国人,没戏;恨俄国人,没用;怕俄国人,自我束缚。毛泽东不想掩盖什么,他不是热血沸腾的愤青要过瘾,而是政治智慧,他必须摆脱这一形象,必须独立自主,才能获得关键的支持——全中国人的认可和支持。他实际上也在规定某种条例,规范那些过于热衷同俄国近乎的人们,让他的同志遵循他的道路。因为他知道,既不能靠俄国人,也不能恨俄国人,甚至要和俄国人合作,因为眼前有着更主要的敌人。但也不怕俄国人,毛泽东谁也不怕,可他却惧怕失败,所以他战战兢兢地维护着他的团队,为了他心中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他不能有失败和闪失,因为我们其他的领袖实在是不合格,因为这一使命太过于艰难和繁重,除了毛泽东没有人能承担得起。

  应斯诺的再三请求,毛泽东还向他详细谈了自己从童年到长征的经历,这在毛泽东一生中,是仅有的一次。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和绝对真实的情况,因为你可能拒绝后来带有崇拜眼神的描述,但你可以看看斯诺的描述,那时候毛泽东还不是神。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林彪的这一生 曾国藩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随遇而安 林肯传 丰臣秀吉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天使在人间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