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0章 萧规曹随相得益彰(2)

  项羽分封太不合理,所以不到一年,各地的诸侯相继起兵抗命,汉王刘邦决定乘机复出,略定关中。公元前206年五月,即刘邦入关中一个月后,刘邦与韩信将兵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袭击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个王,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萧何奉命留守汉中,征收赋税,筹办粮草。刘邦很快平定关中,命萧何与太子刘盈留守。此时,战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演变为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的对立。刘邦与韩信等统兵东进,与项羽决一雌雄。萧何侍奉太子刘盈坐镇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制订法令规章,修建宗庙、社稷、宫殿及县邑衙门。他每办一件事,都请示刘邦,刘邦无不批准,有时来不及请示,就先酌情实施,待刘邦回来再奏告。早在汉中时,萧何就进行了基本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华阳国志》称,萧何在汉中时,“足食足兵”,刘邦自汉中出三秦伐楚时,萧何等“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萧何在发展巴蜀汉中的经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地区兴建了一些城市,最古的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就是萧何留镇汉中时建筑的。到关中后,萧何特别重视基本建设,厘定田亩土地,统计户数人口,在长安未央宫立武库以藏兵器,造太仓以藏军粮,并拟定前线的物资补给计划。刘邦每次落败,兵力流失,萧何就征调关中士卒,迅速递补前线。汉军能够日益强大,获得最后的胜利,大多靠萧何在后方的经营策划。如果不是萧何抚循得法,兵粮源源而来,刘邦不仅不能统一天下,就是继续在关中称王恐怕也成问题。

  刘邦逐死项羽,即皇帝位。这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置酒,大宴开国元勋们。席间,刘邦道:“列侯和诸位将军,都不要讳言,有话直说。朕问你们:朕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掉天下?”高起、王陵两位将军说:“陛下待人轻慢、任性;项羽待人仁慈、恭敬。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有功者奖,有能者用,能够和他们共享尊荣富贵;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往往被害,有能者常常受到猜疑,打了胜仗不能论功行赏,夺取了地盘又舍不得分封,因而失败。”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食,朕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朕能用他们,故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故最后败在朕手下。”

  刘邦论功行赏,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侯,食邑南(今河南永城西北)。在开国元勋中,萧何的封地最大。有些人不满意,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兵器,四处征战,身经百战,攻城掠地,功劳大小各不相等。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不过发发议论,舞弄文墨而已,毫无战功,封邑反而在我们之上,为什么?”

  刘邦没有直接回答,他换了一个话题说道:“打猎,追逐野兽的是狗,而放狗追捕、指示野兽踪迹的是人。”又说,“你们能够捕捉到野兽,功劳像猎狗。至于萧何,他是放狗追捕、指示野兽行踪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是一个追随我,多的也不过两三人,而萧何却是全家族数十人在军前效力,这些功劳是不能忘记的。”

  众人见状,都不敢说什么了。

  分封完功臣后,排列众人上朝的位次,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70多处战伤,攻城夺地,劳功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在分封时,刘邦已经压过诸将一次,多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仍想让萧何位居第一。一个叫鄂千秋的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便说:“大家的提议都不对。曹参虽然有攻城野战之功,但那只是攻战中的一时之事。皇上与项羽对峙五年,常常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遣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皇上的命令,萧何也一次派遣几万人,正好应了皇上的急需。楚汉在荥阳相持数年,军粮毫无积存,全靠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食,军队才不致匮乏。皇上几次败退,失掉山东,全靠萧何保全关中,皇上才能重整旗鼓。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的万世之功。今天即使少百把个像曹参这样的战将,对汉朝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害;有他们也未必能保全汉室。怎么能让一时之功凌驾于万世之功的上面呢?应该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好!”刘邦大声赞道,遂定萧何第一,特许他佩剑上殿,入朝奏事不趋拜。这是绝无仅有的隆遇。

  “朕听说推荐贤能的人要重赏。”刘邦道,“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但经鄂君的申辩才更加昭著。”遂封鄂千秋为安平侯。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人都受到封邑。刘邦又下令加封萧何2000户,以报答他去咸阳出差时萧何比别人多送200钱之恩。

  治国兴邦刘邦在位七年(公元前202年—前195年),其间,萧何一直为丞相。作为开国丞相,萧何为刘邦江山社稷的稳固安定,费尽心力。首先,他帮助刘邦制定治国安邦之大法《九章律》。刘邦入咸阳时,曾废秦苛法,约法三章,这只是临时措施。汉朝建立后,为治理国家,三章之法是应付不了的。萧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著名的《九章律》。《九章律》又称作《正律》,以秦律为基础,但比秦律条文少,量刑轻。此后,人民摇手触禁、动辄犯法的情况没有了。《九章律》主要包括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和厩律等共九章,是西汉和东汉年间引以为圭臬的法典。它的制定和实施,巩固了中央集权,对汉朝开国后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萧何还协助刘邦实施了一系列安民富国的新政策,如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招抚流亡等,使经过战乱的广大农民重新回到田里,安居乐业,使整个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社会财富日益增多,惠帝时就已经“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到孝文帝时,更是“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和岁增,户口寝息”。“都鄙廪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这为汉武帝施展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打下了物质基础。

  萧何之所以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以黄老学说的“清静无为”为指导思想。萧何操心国事之余,喜好黄老学说。它讲求“静”、“因”、“虚”,所谓“虚”的含义是“循天地自然之理,来自身外,出于客观”。用在人事上,“就是遵循天地自然大公之理,而排除一切从个人出发的私智私欲”。“因”的含义是“法自然”,即循守自然界发展之客观规律,“施之于政治,就叫做‘无为而治’”。“静”的含义是“返朴归真”,“在政治上的具体运用是‘责大而不求苛细’”,还有“弃文守质”的意思。就是要“摒撤一切物欲,不妄事兴作,循民之所需,而不加残害”。这是以清静无为为施政方针,实行顺乎民情事理的统治术。这正是与汉初社会实际相符合的一种政治思想理论。

  其次,身为丞相的萧何一直以江山社稷为己任,始终维护刘邦所建立的刘氏王朝的权威和统一。刘邦在位期间,曾面临外患内忧的干扰,面对北疆匈奴的威胁,他采取了联姻和亲政策予以化解,解除了外患。在内忧方面,刘邦则一直担心握有重兵且有封地的七个异姓诸侯王的反叛。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分封了七个异姓人为王: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信后改封楚王。这些诸侯王的封地几乎是战国时东方六国的全部领土,拥有强大的兵力。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王朝的巨大威胁。刘邦逐死项羽后,便开始收拾这些异姓诸侯王。这在历史上叫做消灭异姓王的斗争。在这一清除功臣和异己力量的过程中,萧何出于对国家统一的考虑,始终支持刘邦。

  韩信是刘邦最忌惮的一个。刘邦统一天下的第二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图谋不轨,刘邦佯装巡游云梦泽(在今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在中途利用韩信晋见的机会,把他逮捕,贬为淮阴侯。四年后,代国相国陈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命萧何协助皇后吕雉留守长安,韩信随驾出征。韩信装病不从,暗中派人与陈联络,计划在夜间假传圣旨,赦免官府囚徒,在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举事。部署已定,只等陈回信。韩信有个门客犯了罪,被韩信囚禁,准备斩首,那门客的弟弟上书吕后,告韩信谋反。吕后找萧何商量,萧何对韩信门客的告发将信将疑,现在听吕后这样说,十分为难。他想:“原是我月下追回韩信,把他推荐给皇上,筑坛拜将。多少年来,他南征北战,灭楚、破赵、克齐,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今天已经降封削职,难道最后竟连他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了么?”他想替韩信说几句好话,但又怕吕后误解,就说:“这件事请皇后作主。”吕后向他问计,萧何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假称有使者从北方前线来,说陈已被擒斩,命列侯、群臣入宫致贺,待韩信一到,就把他抓起来。”第二天,一个“军人”装成从前线回来的样子,当着文武百官,向吕后呈上一份假情报。情报说高祖在前线旗开得胜,赵、代已平,陈被斩首。

  霎时,消息传遍朝廷内外。文武百官纷纷祝贺。

  韩信听到陈被斩的消息,十分悲痛,托病不出,借酒浇愁。忽然,家人报告:“萧相国前来探望。”

  韩信对萧何不加戒备,吩咐说:“快请进来。”萧何对韩信说:“你虽然有病,强打精神也应去祝贺。”韩信不知是计,遂前往祝贺,一入宫便被逮捕,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处死。吕后还下令诛灭韩信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消除了刘邦最大的心腹之患。

  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亦萧何。

  此外,萧何在处理自己和刘邦的关系上,也十分机警和顾全大局。他十分得当地消除了刘邦对他的疑虑,使自己始终能和刘邦同心同德,共同把西汉国家治理好。刘邦是个颇有心计而且多疑的人,对自己的部下一方面加以重用,另一方面往往颇加防范。萧何常常能很妥当地处理这一矛盾,多次化解刘邦的疑心。早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对萧何一面“专属”以“关中事”,另一方面却老是不放心,不止一次派使者“慰劳”萧何,实际上观察动静。在鲍姓文人的劝说下,萧何明白了刘邦的心意,乃将自己的子孙兄弟全家都送到前线,让他们经常在刘邦身边效劳,实际上作为人质。这使刘邦十分高兴,既夸奖了萧何的忠诚,又消除了对他的疑虑。这是萧、刘第一次“交锋”,在萧何的妥善处理下,暂时化解了刘邦的疑虑。当萧何设计杀掉韩信,刘邦闻悉后,马上派使臣驰返长安,加封其5000户,并派一名都尉率500名士兵去保卫萧何。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是监视。因为刘邦虽然依重萧何,优待萧何,但他对萧何始终放心不下。他知道萧何的能量,一旦萧何有二心,他的江山便会岌岌可危。众人不明个中原因,都来向萧何表示祝贺,唯独召平却前来吊丧。他对萧何说:“相国,您的祸患就要来了。皇上将兵在外,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师,没有什么战争生死之险,反而增强了您的封邑和卫队,是因为淮阴侯刚反于京师,皇上对您也有了疑心。给您增添卫队,不是来保卫您的,而是防范您。望您辞谢封赏,把全部家产捐献出来,充作军费。这样,皇上才会高兴。”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笑逐颜开。

  但是,刘邦的戒心始终没有消除。一年后,英布反叛,刘邦御驾亲征。征战中,他多次派人到京师探问相国的起居,萧何继续恪尽职守,安抚百姓,广施仁政,毫无戒心。有位门客看不过去,劝告他说:“相国这样做,灭族不会很久了。您位居相国,功勋第一,还能再加功吗?况且您初入关时就深得民心,至今已经十几年了,百姓都亲附您,您还在孜孜不倦地为民办事,使民众更加拥护您,皇上之所以屡屡派人询问您的起居,就是担心您借关中民望而有所举动。您何不以低价强买百姓田宅,然后再拖延付款时间,若以此法自损声誉,这样皇上对您才会放心。”萧何照他的话去做,以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守财奴,没有什么大志,并不想收买人心。刘邦在前线听说后,大为高兴。

  刘邦平定了英布,回师关中,民众拦路告状,说萧相国强取豪夺百姓田地房屋价值数千万。

  刘邦回到长安,萧何入见,刘邦笑着说:“相国这才利民!”说完,就把状子全给了他,道:“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哪知萧何不知“好歹”,反而乘机为民请求:“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荒芜着,望陛下准许百姓开垦,收了粮食留下禾秆照样可以喂养禽兽。”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不料,刘邦勃然大怒:“相国收了商人多少钱财,来为他们要我的上林苑?”马上下令逮捕萧何,交给廷尉看押,给他戴上枷。

  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负责皇宫保卫的官)侍奉刘邦,问道:“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拘禁这么严厉?”

  刘邦说:“朕听说李斯相辅秦始皇,有成绩归皇上,有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受商人贿赂要朕的上林苑,他想讨好百姓,自己得个好名声。”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名人传 天使在人间 世界因你不同 史蒂夫·乔布斯传 丰臣秀吉 金庸传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苏东坡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