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86章 和尚皇帝仅此一人(2)

  对“小明王”,他遵循“缓称王”的策略,一直保持着形式上的隶属关系,缩小了自己的目标。直到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才调动大军,用了四年的时间,将江南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扫除,基本上统一了江南。公元1364年,朱元璋认为无人敢和他抗衡,便在应天宣称“吴王”。公元1365年,他表面迎“小明王”到应天就位,但在渡江时有意将渡船沉没,把韩林儿溺死。

  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常遇春为征虏大将,率兵25万讨伐元朝。公元1368年七月,元顺帝闻讯大惊,弃城北遁上都。八月,北伐军开进大都,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终于被朱元璋推翻。正当徐达兵克山东时,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正月宣布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昔日云游四海的乞丐僧,经过17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在派兵北伐的同时,朱元璋又派兵南下,陆续平定浙东、福建、广东和四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沐英、蓝玉奉命进攻云南,第二年攻破大理,至此基本完成了南方的统一。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又命冯胜、傅友德、蓝玉平定辽东,最后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得失之间元末农民起义,结束了元朝腐朽政权的黑暗统治。但二十年战争的破坏,也使新生的明王朝劳动力严重不足,田地荒芜,税收减少。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朱元璋告诫各地官吏说:

  “现在天下刚定,百姓财力困难,如初飞小鸟不可拔其羽;新栽之树不可动其根,应让其休养生息,万不可扰害百姓。”“士农工商四民之业,算农民最是辛苦。他们终年勤劳,难得休息。遇到丰收,还可足食,碰上水旱灾害,则全家挨饿。我穿件衣裳吃顿饭,都想到种地织布的劳累。”他下令免除了不少地区几年的租税徭役,并采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植桑棉、官方给耕牛、种子等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朱元璋还下令减轻工匠的劳动负担。这不仅改善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对商品市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交流和改进,也都起了促进作用。朱元璋除实行“各安其生”的休养生息政策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对明清几百年的政治制度、士宦心态和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朱元璋改革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权机构。明初在政治制度上因袭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分别统管全国和地方的军政、民政、财政,权限极大。这对于中央集权,尤其是对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朱元璋总结了长期治理国家的实际经验和元朝统治的成败教训,对国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解决了在中国历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皇权、相权间的矛盾。在地方机构中,废行中书省,在全国设十三布政使司(俗称省),实行“三司”制度,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民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刑狱,都指挥使管卫所军事。三司互不相统,属中央。在乡里加强乡村政治建设,通过户口调查和土地丈量,编制黄册和鱼鳞册,政府即根据黄册和鱼鳞册来限制人民的迁徙和进行赋税徭役的剥削,并在此基础上施行了里甲制和关津制,把人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为加强对国人的监督和控制,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亲自掌握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实行特务政治。改革以后,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最终统归皇帝一人掌握,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高峰。

  同时,朱元璋还严厉整顿吏治。他认为吏治是治国之本,元朝所以速亡,就是因贪官污吏特别多,百姓没路可走,只有铤而走险。他对大臣说:“从今日起要严立法禁,凡贪污害民之吏决不宽恕。”为了整顿吏治,严惩贪官,他制订了各种法律章程,对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应当遵守的事项,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对官吏的违法乱纪行为也定了具体的惩处办法:凡贪污赃银60两以上,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发现贪赃枉法行为者,充军北疆荒地,自食其力;官吏卸任乘公船公车者,除带随身衣服以外,不可多带私人物品。如有发现超10斤受笞刑20;重者受杖刑60。朱元璋对官吏的惩治史所少见,中央、地方都设监察机构监督官吏。对犯官有五种处罚:廷杖、下狱、罚苦工、屯田及剥皮实草。各州府县衙都设皮场庙,把处死剥皮实草的贪官,悬挂堂门两侧,使官吏出入惊戒。结果,整个洪武期间,对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官吏,除去平常的零星打击,还进行几次大规模清洗,先后杀了十几万人。即使是朱元璋自己的亲属和权贵之家,也不饶恕。驸马都尉欧阳伦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因为贩运私茶触犯刑律,即被朱元璋赐死,“一时守令畏法”,吏治整肃。

  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朱元璋对为政清廉的官吏大加表彰。一次,朱元璋易服私访,到南京城外一大臣罗复仁家看看他的表现,正好罗复仁爬上梯子刷墙壁。他见罗穷到如此地步,很受感动,就在城内赏他一所大房子。济宁府方克勤,为官清廉,不苛苦百姓,任职三年后“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但自己过着简朴生活,一件布袍十年不换,每天只食一餐有肉的菜。他进京述职,朱元璋特赐宴表彰,并重新把他送回济宁留任。

  朱元璋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缓和了社会矛盾,使政治局面逐步安定了下来。但他希望这种安定的局面能够长期保持,因此,每天黄昏,他便派专人在道路上敲着木铎,高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五更时,又派专人吹起号角,高声唱道:“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

  朱元璋出身低微,又是造反起家,因此,在做了皇帝后,对自己的出身经历特别忌讳,“稍有触犯,刀锯随之”。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一方面推崇程理学为正学,排斥异端;另一方面,他大兴文字狱,堵民之口,在历史上开了以文字杀人的先例。

  朱元璋识字不多,疑虑心重,常从文章或表奏中挑剔毛病,许多人因文句被误解而莫名其妙地惨遭杀害。杭州名士徐一夔,为朱元璋作一贺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本是恭维之语,但朱元璋听后大怒,说:“生者僧也,说我当过和尚;光者剃发也,讽刺我剃发为僧;则者贼也,骂我做和尚不老实偷东西。”便下令将徐一夔斩首。

  御史张尚礼作《宫怨》诗,诗云:“庭门沉沉尽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朱元璋疑心他能道出宫女心事,遂将张尚礼杀死。

  刀兵威胁、思想专制、科举摧残,使明初文化一扫元末以来诸子争鸣的学术空气,思想文化重新归于一统,出现了“非朱氏之言不尊”的奇异现象。文化的整个机制陷入了保守僵化的境地。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78年)五月,71岁的朱元璋在病床上躺了三十天后安静地离开人世,葬南京钟山下,名曰孝陵。谥高皇帝。

  【作者点评】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由贫苦和尚创世立国的只有朱元璋一人。他出身贫苦,识字不多,但他了解民情。创业过程中,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经过十七年的艰苦斗争,他终于削平割据,推翻元朝,建立起一个较稳固的大明帝国。建立明朝后,他注意减少对农民的剥削,劝课农桑,兴办学校,抑制豪强,派兵戍边,使百姓得以安宁;尤其他整顿吏治,反对贪官污吏,使王朝威信大增。他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仅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而且也为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因此,毛泽东对他评价较高,认为他之所以能得天下,在于“取得民心”。

  史书上称他“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定礼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但在稳定政权之后,他用官心疑,常以私访及派遣锦衣卫特务方式侦察吏民,使君臣离心。

  他不经查实,妄杀功臣,屡兴文字大狱,甚至一怒之下株连万家。尤其他以酷刑驾驭臣僚,达到了残暴无德的程度。这些只能堵塞政治言论,于施政不利。(詹全友)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天使在人间 蒋介石传 看见 世界因你不同 林彪的这一生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纳兰容若词传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丰臣秀吉 李嘉诚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