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87章 成难败易令人惋惜

  成难败易令人惋惜——大顺帝李自成。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终于推翻了明王朝。但由于他们无力应对新形势,结果迅速被镇压。毛泽东在对其赞许的同时,深表惋惜。

  【毛泽东评点大顺帝李自成】

  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八(百)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

  ——引自毛泽东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30—231页)。

  “我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以为戒,近日我们印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和国家,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引自1944年5月20日毛泽东论及国家命运时的谈话。

  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这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嘛!

  ——引自王首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对干部的培育和关怀》。

  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本人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引自毛泽东1938年关于保卫工作的一次讲话(见唐汉主编的《毛泽东历史笔记解析》(下)第377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出版)。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引自毛泽东1949年3月23日进北京前同周恩来的谈话(见唐汉主编的《毛泽东历史笔记解析》

  (下)第379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出版)。

  应当认识,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

  ——引自1929年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见唐汉主编《毛泽东历史笔记解析》(下)第379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出版)。

  【李自成传】

  初露头角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606年),李自成出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李守忠是一个朴实的庄稼人。李自成6岁时,父母忍饥挨饿,送他入学,成绩优异。13岁时,母亲去世,他不得不辍学回家,艰苦的环境使他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骑马射箭的本领,也造成了他刚毅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20岁时,父亲也因贫病交迫死去,家里只剩下他和侄子李过二人,生活非常困难,欠下了地主许多债务。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21岁的李自成应募到银川(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驿站当了一名马夫。他平时待人诚恳,爱打抱不平,敢于向克扣粮饷的贪官们进行斗争,深受同伴爱戴。因为欠了当地艾举人的债,无力偿还,被艾举人勾结地方官吏抓拿,戴上枷锁,严刑拷打。李自成被驿站弟兄救出后,愤而杀了艾举人,带李过逃到甘肃巡抚梅之焕手下当兵。

  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各地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冬天,李自成所在的部队行到金县(今甘肃榆中),由于不堪忍受贪暴将吏的压迫,李自成遂率领一部分士兵起义,杀了骑在士兵和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将官和金县令,大家公推他当首领,迈出了反抗明朝的第一步。李自成率部打回陕西,先投入王左挂、张存孟(绰号不沾泥)的农民起义军,后李自成率领余部参加了高迎祥的农民军。高迎祥勇敢善战,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的一个杰出领袖。李自成跟随他转战南北,攻城夺地,杀明军,打豪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震惊了明朝统治者。崇祯皇帝任洪承畴为总督,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公元1635年,洪承畴以兵部尚书的名义,统一指挥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各路官军,准备在半年之内消灭农民军。为了迎战明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共商对敌大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荥阳大会”。

  会上,大家争论不休,闹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28岁的闯将李自成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杰出的军事才能,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作战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所谓“分兵定所向”就是把十几家农民的兵力集中起来,组成若干个方面军,各自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协调行动,共同对敌。经过共同商讨,反复研究,最后确定组成六路大军,其中有四路大军在西、南、北三个方向防御,迎击敌人;另一路则为机动部队,往来策应;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率一路主力大军,担负突破敌人的东方防线,实行战略进击。

  会后,义军闪电般地挺进1000余里,攻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中都安徽凤阳,歼敌4000余人,焚毁了明朝皇帝的祖坟。崇祯皇帝又气又恼,几天吃不下饭。这次胜利是明末农民起义发动以来对敌人的一次最沉重的打击。荥阳大会和凤阳大捷,显示了李自成卓越的军事才干,从而引起了十三家首领的重视,在各路义军中获得了信誉。之后,东进的农民军又分成两路:一路由张献忠带领,继续战斗在江淮流域;另一路由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领,经河南返回陕西。李自成打到西安城郊,攻克咸阳,随后,与高迎祥率部东出朱阳关(今河南卢氏县西南五十里),同张献忠会合,挥戈北进。

  公元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在一次战斗中遭到敌人伏击,不幸被俘,惨遭杀害。正是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李自成受命于危难之中,被起义军拥戴为闯王。均田免粮农民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引起敌人恐慌。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春,明朝任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策划了一个名叫“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反革命战略,对农民起义军进行全面包围,重点进攻。明朝皇帝令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专“剿”李自成,并发出圣旨:“克(严格限定)期剿灭。”在敌人进攻下,拥有六七万名战士的刘国能投敌;罗汝才“降明”;张献忠也接受了明朝的“招抚”。李自成这支起义军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在潼关陷入包围。经过浴血奋战,李自成仅与刘宗敏等18人突出重围,隐伏在陕西的商(商县)、洛(洛县)山区。李自成处于自起义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李自成虽然心情十分沉重,但对革命前途仍充满信心,他抓紧时间,带领战友们白天练武,晚上读书,总结经验,研究教训,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待机反攻。他的深谋远虑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着他的队伍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公元1639年五月,听说被招抚的张献忠又起义了,李自成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立刻率领起义军出山。九月,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从湖北的郧阳进入河南的西南部,中原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形势如干柴烈火,李自成会合河南农民军,开辟新战场,打出新局面。此时军心民心大振,几个月的时间,队伍就从50余骑发展到几十万人。李自成起义军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农民起义军武装斗争的曲折经历,使李自成逐渐懂得,要推翻封建统治,夺取革命胜利,光依靠军事斗争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策略。

  就在李自成突进中原的时候,一些失意的封建知识分子也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如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他们建议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留用好官,杀除酷吏,收拾民心,开创基业,李自成采纳他们的建议,提出了以“均田免粮”为中心的斗争口号。着手整顿军纪,宣布“除暴恤民”,“秋毫无犯”,“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些做法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穷苦百姓广泛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这样,就使农民军在反对明朝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在政治上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进而大大推动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发展,逐步发展到一百多万人,在战略上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歼敌有生力量。

  洛阳是中原的交通要冲。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一月十九日,农民军以疾风迅雷之势,攻克洛阳,恶贯满盈的福王朱常洵被俘。李自成进入洛阳,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不住富丽堂皇的王府,却将行辕扎在城西的周公庙中。在公审大会上,李自成历数福王的罪状后,激动地说:“王侯贵人,平日盘剥穷人,让咱冻死饿死,今天我要把他宰了,给大家报仇!”在一片欢呼声中,当场处决了朱常洵以及许多贪官污吏,并把抄获的粮、钱分给贫苦百姓。青年们纷纷参加起义军,跟着闯王打天下。洛阳大捷,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此后,罗汝才、贺锦和贺一龙所部义军都接受了李自成的领导。群雄归附,三围开封,经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几次大战后,明军围剿起义军的主力大部分被歼,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

  李自成在河南战场上的胜利进军,为最后推翻明王朝创造了条件。

  北京称帝公元1642年冬,李自成占领湖北襄阳城。公元1643年三月,改襄阳为襄京,李自成被拥戴为“新顺王”,建立了农民政权。为处理行政事务,李自成在中央设左辅、右弼,改明朝六部为六政府。在地方设立了地方政权,中央派驻地方的官员有提督,有防御使,有统制使;府的长官叫尹,州官叫牧,县官叫令。在军制方面,李自成将军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规定训练、行军、作战、后勤等制度。规定将领的品级,分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级。

  将军中以刘宗敏、田见秀为权将军,李岩、刘芳亮、袁宗第、李过等为制将军。这些将领既是军事领导骨干,也是新顺政权的领导核心。

  经过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充分准备后,公元1643年五月,李自成在襄京召开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然后进取北京推翻明朝。会后,李自成亲率100万大军,北上河南,准备进取西安。朱由检为了挽回败局,一面下诏“罪己”,一面调兵遣将,擢升孙传庭为兵部尚书,与农民军决战。这年秋天,李自成攻破潼关,击毙孙传庭,占领西安。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新政权宣布,免除穷苦人民的赋税,勒令官僚、地主出钱助军饷;铸造“大顺”钱币,平定市场物价。

  在北进路上,他又明确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的政策。

  1644年正月,大顺军东渡黄河进展迅速。三月中旬,义军汇集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攻破北京城,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余年的明朝被起义军推翻,全国革命形势达到高潮。但这并不是斗争的终结,而是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斗争开端,李自成遇到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建立一个管理全国的政权机构,李自成更定官职,任用官吏,开科取士,并派官员到河北、河南等地建立地方政权机构。李自成还在北京设立了由刘宗敏、李过主持的比饷镇抚司,专门镇压地主和追赃助饷的工作。李自成曾两次在武英殿接见父老百姓,询问民间疾苦。他把明朝宫廷中“敬天法祖”的匾额取下来,改为“敬天爱民”。所以,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北京市民“安心开张店市,嘻嘻自若”。但与此同时,大顺政权内部也已经埋下深刻的危机。

  首先是政治上的腐败。进城后,一些农民军高级将领住进了豪华府第,沉溺于酒色之中;军事上,大顺领导者们也滋长了麻痹轻敌的思想,他们对于驻守在山海关并握有重兵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和已在关外发展起来并一直伺机入关的清军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结果,风云突变,原来已经接受李自成招降的吴三桂借口爱妾陈圆圆在北京被掳,竟然投降清军,勾结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迎击,不幸失利,不得不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称帝,第二天退出北京,他占领北京的时间只有四十一天,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

  1645年四月下旬,李自成转战退却到湖北南部通山县九宫山上,遭到地主武装的袭击,英勇牺牲,年仅39岁(一种意见认为李自成并没牺牲,而是从此隐姓埋名,当了和尚)。

  【作者点评】

  李自成虽然仅活了39岁,但他的名字曾使敌人闻之丧胆。他艰苦卓绝地与明王朝斗争了15年,纵横了十几个省区,终于领导百万雄师推翻了明王朝。在领导农民起义的战斗中,李自成和英雄的起义军出生入死,转战南北,东征西讨,百折不挠。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丰富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穷苦人民把他看成是自己的解放者。的确,他具有坚定斗争意志,深沉的政治见解和出色的军事才干,完成了推翻明朝统治的伟大任务,建立了大顺国,为推动历史前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起义最后仍然遭到了失败,但他不愧是中国古代无数农民英雄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民族英雄;而农民军失败的教训也将长久地为后世所记取,成为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一个精神武器。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认为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

  其失败的原因,一是在胜利形势下,缺乏战略远见,对满汉地主阶级联合进攻的严重危险估计不足,战略指导失误;二是没有建立较巩固的根据地;三是没有注意发现、选拔一批能统军治国、独挡一面的人才;四是没有学会野战,没有学会守城;五是进入北京后,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对敌。因此,毛主席在抗战胜利前夕要求我党的高级领导同志“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徐淑珍)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丰臣秀吉 毛泽东与蒋介石 我的奋斗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曾国藩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牛棚杂忆 苏东坡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