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6章 对日抗战(7)

  1943年8月1日林森逝世。蒋即征求吴稚辉的意见,看谁继任主席合适。并表示自己不愿当主席。吴以为蒋是真心辞让,便同意蒋的意见,主张在蒋之外另选主席。程潜还提议在元老中提出主席人选。结果受到二陈CC系的攻击,并提议只有蒋介石可以出任主席。结果蒋出任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和军委会委员长,一身三职,全权独揽。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提议战后应以中美苏英四国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丘吉尔表示同意。9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向苏外长莫洛托夫提出中美苏英四强宣言建议。但莫洛托夫不同意,不承认中国为四强之一。

  10月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欧洲战后问题。会中赫尔又一次提出四强宣言建议,苏外长仍不同意,赫尔离席而去,苏外长表示妥协,同意了四强宣言建议。30日,《四强宣言》通过。中方由驻苏大使傅秉常与三国外长共同签署。主要是由四强共同维持世界战后和平。

  接着,罗斯福为召集开罗会议,邀请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参加。斯大林因对蒋有蔑视之心,不愿和蒋同席、拒绝参加,丘吉尔同意参加。蒋介石于11月12日接到赫尔送来的邀请,也决定参加。结果为商讨战后问题,罗斯福不得不再于德黑兰召开美英苏三国会议。蒋介石对斯大林的先不承认中国为四强之一,后则又坚决不与蒋一起开会,终生都耿耿于怀。这无疑是对蒋介石和中国的一种难以容忍的歧视。

  蒋于11月18日上午11时自重庆起飞,21日上午7时许到达开罗。蒋赴开罗前想了很多,并拟好了中国提案草稿,其中未提九龙和香港、西藏问题。对于日本赔款之事,蒋决定自己不提,先听英、美的意见。并要在罗、邱面前表示自己盼淡泊和无求于人,给罗邱留下良好的印象。此时蒋的心情是有些紧张的。蒋的随行人员中有夫人宋美龄和史迪威等十余人。

  23日上午开会。会上蒋提出反攻缅甸需要英国出动海军助战。如果缅甸收复,则华南、华中皆可收复。但丘吉尔不同意。

  当日晚上,罗斯福又和蒋单独会谈,主要讨论了中国领土的归还问题。并一致同意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战后归还中国;琉球由中美共管;日本天皇制是否维持应由日本人民自决,以及朝鲜的独立问题。

  在这次谈话中,罗斯福还表示对斯大林未敢深信的意思,以释去蒋对未来德里兰会谈的疑虑。同时罗斯福也对蒋以重兵监视陕甘宁边区表示不能理解。并希望蒋建立一个国共合作与统一的联合政府。

  丘吉尔于24日设晚宴招待蒋,但始终未告诉蒋海军出发地点。这是因为丘吉尔早与罗斯福达成协议,英国先以海军收复新加坡,置缅甸于不顾,故对蒋保密。蒋对丘吉尔的印象好坏参半,认为他老成持重,是深谋远虑的现代政治家;但他也深感丘吉尔对于中国的利益及生死存亡,是不屑一顾的。第二天,丘吉尔又偕蒙巴顿、外相艾登拜访蒋,寒暄而已。

  《开罗宣言》于11月26日定稿,但必须在德黑兰会议上,经斯大林同意才能公布。然德黑兰会议并未征求蒋的意见,就删改了开罗宣言。甚至罗斯福与斯大林议决苏联出兵东北,可以得到东北铁路和港口的特权等内容都未征求蒋的意见。12月3日,《开罗宣言》发表。其中归还台湾、东三省和承认中国为四强之一等内容使蒋十分高兴。(见蒋介石1943年12月31日日记。)而获利最多的是斯大林,他在德黑兰会议中争取到英、美于1944年5月1日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美国以太平洋战场为核心,后在太平洋收复的岛屿上设飞机场,继续轰炸日本本土。所以开罗、德黑兰会议后,中国战略地位下降。美国也拒绝了给蒋十亿美元的贷款。英国则将中英联合反攻缅甸计划一笔勾销,将重点转向欧洲,连兵员物资也一起转走。

  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对蒋的对中共作法,表示不好理解。并劝蒋与中共建立联合政府,蒋却以苏联不插手东北为条件。罗斯福因此对蒋改变了看法,认为蒋很固执和狭隘,更没有民主政治家的胸怀,要想依靠蒋在中国实行民主和开明政治是无望的。

  罗斯福在开罗和史迪威有了共同语言,并和史进行了轻松愉快的谈话。12月6日的一次谈话中,罗斯福甚至表示了要推翻蒋介石的意思。并说,“我们应当寻找另外的人或一群人继续下去”(戴斯:1943年12月6日日记和备忘录;瞿同祖译《史迪威资料》(中译本)第70页。)并且又单独告诉史迪威说:“如果你无法与蒋相处,又不能把他撤换,那就一劳永逸地把他干掉算了。你明白我指的是什么,选派一个对你言听计从的人去执行吧!”(多恩:《史迪威从缅甸出走》,第75~79页。)史回重庆后,就将此密计告诉美军Y军司令部的多恩。多恩甚至制定了蒋乘飞机赴印度时的飞机事故计划。具体办法是当乘客被迫跳伞时,蒋和夫人的伞是失灵的坏伞。但多恩认为罗斯福并未最后授权史迪威执行这个计划,所以此设计方案,未予实行。

  1944年1月初,美国正式拒绝了蒋要求的十亿美元借款。蒋则不令他的新军进入缅甸,坐观史迪威率领美军作战。马歇尔则奉罗斯福之命,致电蒋介石,表示如蒋不令其新军入缅,就停止一切美援,蒋被迫妥协。旋扭转缅北战局。

  日本天皇于1944年3月发动“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以来,蒋的军队连连溃败。日军迅速侵战河南、湖北和湖南大部,打通了北京至长沙的铁路线。

  蒋的这种大溃败,给罗斯福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已深深地认识到中国军队必须改组,蒋本人指挥无方。便于7月6日毫不客气地致电蒋介石,要蒋交出指挥权,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让史“指挥全部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包括共产军在内。”同时指出,只依靠空军是不行的。这是贬低陈纳德的作用。

  蒋于此败北之际,不好硬顶罗斯福,但也决不会交出全军指挥权,便不声不响的拖延下去,只说让他多多考虑一下,还要求罗斯福派一特使来华协调工作。罗斯福同意了。于是赫尔利被派来华。经和蒋讨论多次,达成一致意见:史迪威职务改称中华民国陆、空军前敌总司令指挥作战。中共军也表示接受史迪威的指挥。但史担心他不能真正指挥,便要求以陈诚、白崇禧充任军政部长和参谋总长。

  蒋只口头答应交指挥权给史迪威,却仍要调缅甸远征军回国,意在等待美国击败日军于缅甸。罗斯福此时正在魁北克开八方会议,和丘吉尔吵得不町开交,接电后,便立即致电蒋介石,如不马上交出中国军队指挥权给史迪威,美国就立即停止美援。罗斯福此时,真是咄咄逼蒋,不稍放松。此电文由史迪威收到,史志得意满,不亦乐乎。

  他自称这个电报是辣椒粉,十分得意,并在当天的日记里对蒋破口大骂,说这一下击中了蒋的太阳穴。还写了打油诗以泄其愤,大失厚道。

  这天,蒋正在重庆郊外黄山别墅与宋子文、何应钦、白崇禧等要人开会。史迪威便乘车急奔黄山。当时赫尔利在场,听说史来,便迎在走廊阻止史氏向蒋面交罗斯福电文。但史迪威坚持面交,毫不考虑赫尔利的劝阻。

  蒋闻知,气得脸色苍白,只低沉地说了声“我明白了”,就马上散会。蒋个性倔强一怎么受史迪威如此羞辱呢?一看电文,便顿然改色,立即决定辞退史迪威。9月24日,蒋交赫尔利一份备忘录,正式提出不要史迪威的决定,最主要的理由,是他指挥不了史迪威。同时寄信罗斯福,表明任何此外的美国军人均可出任中国陆军总司令(要听最高统帅蒋的指挥)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就只有史迪威绝对不可。

  蒋介石如此反掌一击,却将史迪威打下马来。赫尔利完全支持蒋的意见,并于信上附言同意蒋的决定,还特别说明蒋的意见是不可更改的。

  随后蒋又召见赫尔利,特交给赫尔利备忘录一份,说明中国主权与尊严和个人人格不能损伤和侮辱。国家与个人均不能在接受强制命令下合作。“否则,任何牺牲均所不恤!”(《秘录》,十三,第158页。)

  物极必反,在蒋的强硬态度下,罗斯福终于决定召回史迪威。10月1日,赫尔利将此消息转告史迪威。史勃然大怒,又骂罗斯福为“老软脚蟹”,说罗斯福给了他致命一刀。

  但罗并不是一下子将史调回美国,又和蒋商量,欲留史指挥缅甸作战军队。蒋仍坚决不答应,立主将史召回美国。赫尔利也向罗斯福写信,说明如果支持史,一就将失去蒋介石,甚至失去了中国,仍坚持将史召回。10月18日,史迪威最后被决定召回美国。21日史离华返美。二年以后,史患癌症逝世。

  史迪威之事,事关中国主权,蒋始终坚持了其观点。

  接替史迪威的是魏德迈,他的性格谦和,循规蹈矩,和蒋自然合得来。魏以蒋的参谋总长兼中国战区司令,尊重蒋的意旨。因之蒋对他甚是称道,说他直谅勤敏,办事积极,胸无城府。蒋个性很强,只有随和歉恭之人才能与之合作下去。而且魏德迈并答应给蒋武装三十六个步兵师,至1945年6月,基本武装完毕。这使蒋很高兴!

  1944年12月25日,蒋又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以何应钦为总司令。这是将中国军队指挥权,通过何应钦,牢牢地抓在手中,使魏架空,上有他,下有何,中国军队指挥权,仍稳操在蒋氏手中。

  1943~1945年各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经1942年6月中途岛和8月所罗门群岛之战,抑制了日军的猛烈攻势。

  日本政府认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东亚圣战”又从太平洋返回中国大陆,大东亚战争的最后阶段,仍为中国战场的角逐。因之自1942年5月的浙赣会战开始,日本就以摧毁中国各地野战军实力和确保侵占区,掠夺资源,破坏我供应线为目的,在各地区发动进攻。

  1942年12月,日寇向我大别山以南地区发动进攻。此时改任塚田第十一军军长,指挥进攻部队。但塚田等九人乘飞机过太湖上空时,被我军击落,全机人员悉数毙命。此役至1943年1月上旬结束。敌伤亡万余人。

  日寇为肃清沔阳、监利地区我游击根据地,于1943年2月上旬至6月7日,以五个师团、三十架飞机的兵力,发动鄂西会战,未能如原。

  同年4月,在鄂西会战期间,日军山本五十六于南太平洋战死。6月,日本海军退入“绝对国防圈”,失去太平洋上的制海、制空权。从此转胜为败。

  为打通中印公路,中美联合发动了缅北作战,史迪威任总指挥,郑洞国为副总指挥。战役从1943年10月开始,至1945年1月下旬,收复了缅北,打通了中印公路,该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在缅北作战时,在华日军为策应缅北日军,重振太平洋战场土气,发动了常德会战。11月2日,敌以五个师团(约十余万人)的兵力开始进攻,至12月底结束,常德失而复得。日军失败。此次战役,中美空军共出动飞机二百八十架,予敌空军以沉重打击。

  1943年11月起,美国飞机不断轰炸日本本土,日本天皇极为恐慌,决定对我国大西南发动全线进攻,以摧毁我西南地区各机场。同时打通京广线和连接印度支那。此次战役,叫做“1号作战”。

  1号作战共分三大战役:河南会战、湖南会战、广西会战,又称豫湘桂会战。日寇投入兵力五十余万人,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东条称之为“玉碎作战”,台湾方面称之为“破罐作战”,总之是孤注一掷。这对蒋介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蒋投入兵力约一百六十余万人左右。

  河南会战,于1944年3月10日正式开始,至5月下旬结束,敌打通了京汉铁路。

  湖南会战,自1944年5月27日开始,至8月8日结束。敌打通了粤汉铁路武汉至衡阳段。

  自8月至12月,日寇继续进行桂柳会战,遂占领了广西,打通了中国和越南的交通线。

  从1944年3月至12月5日,日军横冲直闯,孤注一掷的疯狂进攻,把蒋介石各战区军队接连击溃,其中虽经不少殊死博战,但终抵挡不住日军的冲击,八九个月中又失去中国富庶的内地精华之域。蒋的军队退守到大西南地区,处于危殆之中。12月,日军侵入贵州独山,重庆震动。魏德迈建议蒋迁都昆明,蒋则表示坚决不离开重庆一步。魏表示愿与蒋同守重庆。蒋为此深为感动。

  蒋军连连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军作战不力,配合不好。

  如张德能在第四次守长沙时,不昕战区命令,擅自改动守城方案,致使长沙唱了空城计。

  衡阳会战时,各增援军未能拚死深入重围接应,惟恐被歼,故使衡阳孤城终于失陷。这是最主要的致命伤。蒋历来以保存嫡系实力为念,其各级军官,也怕打硬仗。见硬仗多是回避,或撤退。杂牌军除原西北军有战斗力外,其余各部,尤怕被歼。这是军队私有化的必然恶果。

  另外,胡宗南在西北的精锐之师,不从敌之背后夹击南侵日军,而用之于防范中共陕甘宁边区则也是1944年大溃败重大原因之一。

  蒋介石对豫湘桂战役的主要战略战术、是逐次消耗敌人,然后将敌人引到长沙、衡阳地区适当地带予以歼灭。这种部署未错,问题是未能如愿实行。

  因此蒋介石自己也承认此次大溃败很惨。他说:“桂林既陷,军事受挫已达极点乎?”于是他下决心要改革军事和政治,“并速求实行为要”。(见蒋介石1944年11月12日日记。)足见蒋事先绝未料到衡阳、广西之惨败。12月上旬,日军竟深入贵州省,幸敌遂即撤走。

  与此相反,美国在太平洋上则取得一系列胜利,到7月,占领塞班岛,从此,美空军天天轰炸日本本土。18日东条内阁辞职,22日由小矶国昭组阁。8月25日美歼灭日寇海军主力于菲律宾东南海域。

  历史进入1945年,由于军事上的一连串失败蒋介石的心情十分沉重,美、英又向苏联交好,对他更加冷落,尤其罗斯福对他的扩大美援要求予以拒绝,更令他沉闷。只有魏德迈武装他三十六个步兵师的许诺给他不小的安慰。

  小矶首相为寻找轰炸日本东京的中国机场,自1945年1月至3月,发动了湘粤赣战役和豫西、鄂北战役。日军均未达到目的,战后又恢复原态势。

  湖南会战后日军并未打通衡阳至广州段铁路,1945年1月中旬日军开始了对粤汉路南段的攻击。由南北两端同时夹击前进,共约十万人兵力,分进合击,侵占我遂川、赣州机场。至1月28日,敌攻陷曲江,终于打通了京广路全线。

  与此同时,日军于本月下旬,占据了广东全部沿海海岸线,以防美军登陆。

  华中方面,日寇于4月9日发动芷江会战。日军八万余人,分三路进攻。经五十五天战斗,我方歼敌三万人左右,俘敌军官十七人,士兵二百三十人,以及马匹、武器等。此役为蒋之嫡系七十四军担任主战任务。

  同年(1945年)5月初希特勒自杀。8日德国投降。9日见报。这一天,成为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傅雷家书 金庸传 拿破仑传 胡雪岩全传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我的奋斗 看见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