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章 ·卷 一 (1)

  梦江南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①。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②。雄丽却高寒③。

  【说明】

  《梦江南》从这首以下共十首是一组联章组诗,写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其时性德以侍卫的身份扈从康熙帝第一次巡幸江南。性德经江宁(南京)时作此词,同时亦作有《金陵》诗:“胜绝江南望,依然画图中。六朝几兴废,灭没但归鸿。王气倏云尽,霸图谁复雄。尚疑钟隐在,回首月明空。”又作《秣陵怀古》诗:“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又作《江南杂诗》,其一谓:“紫盖黄旗异昔年,乌衣朱雀总荒烟。谁怜建业风流地,燕子归来二月天。”

  这一组《梦江南》极尽点染盛世风光,在历史背景之下别有一番滋味。康熙帝巡幸江南之时,江南一地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似乎已经记忆模糊,想顺治初年,江南才女徐灿途经南京、扬州等地,尚能写出《青玉案·吊古》这样的佳作:“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笛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正是“烟水不知人事错”,几十年来物是人非,终于在“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的喧哗场面里,鼎革之事不仅发生在政坛,也同样地发生在词坛。

  【笺注】

  ①建业旧长安:谓江宁(南京)为六朝故都。语出李白《金陵》三首之三“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建业,今江苏南京,汉代为秣陵县,《三国志·吴主传》载,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翌年修筑石头城,改称秣陵为建业。

  建业于历代屡易其名,以金陵一名最著,至清代为江苏江宁府。

  长安,今陕西西安,为汉唐故都,后代诗人常以长安代指都城。

  ②“紫盖”二句:紫盖即紫色的伞盖,帝王仪仗之一种。双鹢(yì)即鹢首,船的代称。《淮南子·本经》有“龙舟鹢首,浮吹以娱”,高诱注称鹢是一种大鸟,将它的形象画在船头可以抵御水患。《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西驰宣曲,濯鹢牛首”,颜师古注:“鹢即鹢首之舟也。”据《方言》郭璞注,鹢为鸟名,晋代江东豪贵船头所画的青雀图像即是鹢鸟。明人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十八载,鹢首,是在船头画鹢鸟的样子以震慑水怪。《饮水词笺校》注引《韵集》谓:“鹢首,天子舟也。”实则“鹢首”常用来泛指舟船,并不限于天子之舟。陈维崧《望江南》有“红板闸喧停画鹢”。

  翠华,以翠羽作装饰的旗幡,和紫盖一样都是帝王的仪仗。六龙,按照古代的礼制,天子的车驾用六匹马,故称六龙。这两句是描写康熙帝巡游江南时的盛况。“翠华争拥六龙看”,倒装句,语义当作“争拥翠华六龙看”。

  ③雄丽却高寒: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有“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性德化用了这两句词,把意思变化了一下,指帝王仪仗的雄丽消退了江山秋光的高寒。却,在这里并非表示转折的连词,而是退却、止住的意思。

  又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①。故物陵前惟石马②,遗踪陌上有铜驼③。玉树夜深歌④。

  【笺注】

  ①嵯峨:高峻。

  ②故物陵前惟石马:陵即南京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原本规模极大,陵丘上曾有梅花鹿群放养,多时达数千头,每头鹿的脖颈上都挂有银牌以示标记,凡捕杀者以死罪论处。至明清易代之际,建筑被损毁殆尽,苑内鹿群亦已无人看管,遭到当地人的随意捕杀,鹿颈银牌也失去了原先的权威,纷纷散落在捕杀者的手中。顺治十年,诗人吴伟业(梅村)来到南京拜谒两江总督马国柱,见到孝陵景象,作诗谓“无端射取原头鹿,收得长生苑内牌”。到性德来时,已仅存石人石马。

  ③遗踪陌上有铜驼: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洛阳记》里记述洛阳有一条铜驼街,在街上宫门以西的地方有汉代铸造的三座铜驼。当时有俗语说“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可见这里是一处繁华热闹的所在。又,《晋书·索靖传》记载,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口的铜驼叹息说:“将来要在荆棘丛中见到你了。”

  故物二句,是说前明遗迹依稀尚在,让人从中想见当日里的繁华风流。

  ④玉树夜深歌:玉树,即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历史上最著名的靡靡之音。性德以改朝换代之后一介新贵的视角抚今追昔地看待前明故都,从孝陵遗迹想到当时的繁华,在想象的繁华风流之中想象《玉树后庭花》的淫靡哀切的歌声,隐隐然批评着明朝的亡国之因在于自身的荒淫无道。

  又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①,乌衣巷口绿杨烟②。风景忆当年。

  【笺注】

  ①燕子矶头红蓼月:燕子矶,南京城外的一处名胜,状如飞燕,俯临长江。红蓼,生长在水边湿地的一种高草,样子有些像芦苇,秋天会长出红穗。

  ②乌衣巷口绿杨烟:乌衣巷,南京城内秦淮河畔的一条巷子,是晋宋时代王、谢两家名门的聚居之地。最使乌衣巷著名的是刘禹锡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这两句词构成一组绝佳的对仗:上联是城外的风景,下联是城里的风景;上联是自然的风景,下联是人世的风景;上联是永恒的风景,下联是短暂的风景。

  又

  江南好,虎阜①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②秀,笙箫恰称语音圆③。谁在木兰船④?

  【说明】

  康熙帝此次南巡,于十月二十六日抵达苏州,翌日游览虎丘,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观感不佳,认为苏州人士崇尚虚荣,安于逸乐,人情浇薄。政治家的眼光与诗人的眼光总归不同。性德同时亦作有《虎阜》诗:“孤峰一片石,却疑谁家园。烟林晚愈密,草花冬尚繁。人因警跸静,地从歌吹喧。一泓剑池水,可以清心魂。金虎既销灭,玉燕已飞翻。美人与死士,中夜相为言。”

  【笺注】

  ①虎阜:虎丘,苏州名胜。《吴越春秋》载,春秋时代的吴王阖闾葬于此地,三日之后,金精化为白虎盘踞其上,故而得名虎丘。宋人朱长文认为虎丘是因地形而得名,因为它的形状就像一只蹲伏的老虎。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对虎丘的文物历史有详细的记述与考据。

  ②山水总归诗格秀:诗格,诗的风格。本句写苏州山水美丽如诗。

  ⑧笙箫恰称语音圆:语音圆,苏州方言素有吴侬软语之称,圆润柔美。本句写苏州乐声悠扬,恰与吴侬软语相称。

  ④木兰船:南朝梁人任昉《述异记》载,浔阳江中有一座木兰洲,洲中多生木兰树,这里的木兰树原本是吴王阖闾为了修建宫殿而栽种的。鲁班曾以木兰树作舟,这只木兰舟至今仍在木兰洲中。另,前秦王嘉《拾遗记》卷六载,汉昭帝终日在水上游宴,土人进贡了一只巨槽,汉昭帝认为桂楫松舟尚嫌粗重,何况这只巨槽。于是命人以文梓为船,木兰为桨,船头雕刻飞鸾翔鹢,乘此船随风轻漾,通夜忘归。

  木兰,又名辛夷。王维有名诗《辛夷坞》,读者读来感受到的是一番悠然的山居野趣,而另一方面,辛夷坞是王维自家庄园里的一处很能获利的地方,因为辛夷(木兰)的树干非常坚韧细密,还带有天然的香气,天然便防虫蛀,在古代便是一种高档木料。

  木兰船或木兰舟是诗歌习语,在唐代以后常常成为诗人笔下的舟船的代称,泛指而已,所以纳兰词的各家注本在此常常不加注释,殊不知性德这句“谁在木兰船”却写得更有深意,当真用上了《述异记》里的典故,妥帖地切合了全词所写的苏州一地,让读者多了几分抚今追昔的联想。

  又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①。一幅云林高士画②,数行泉石故人题③。还似梦游非。

  【笺注】

  ①真个到梁溪:梁溪是无锡以西的一道河水,原本河道狭窄,梁朝时得到疏浚,故称梁溪。梁溪既在无锡以西,有时也被用作无锡的代称,而无锡正是容若的至交好友顾贞观的家乡。扈从途中竟然到了知交的故乡,所以才有“真个到梁溪”的感叹。

  ②一幅云林高士画:云林,双关语,既指梁溪云林仿佛出自高手的画笔,又指元末画家倪瓒。倪瓒号云林居士,擅绘山水,人有超然出世之态,世称高士,本句赞美无锡风景有如倪瓒画境。因为“云林”双关,本句在语义上便有两种断句方式,一是“一幅丨云林高士画”,二是“一幅云林丨高士画”。

  ③数行泉石故人题:性德的好友多是江浙一带的汉人名士,本句是说旅途所见的无锡风景多有故人的题咏。

  又

  江南好,水是二泉①清。味永出山那得浊②,名高有锡更谁争③。何必让中泠④。

  【说明】

  康熙帝南巡,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夜抵达无锡,翌日游览惠山。《康熙起居注》载,二十七日起程往江宁府,驻跸无锡县南门。二十八日庚申,康熙帝游览惠山。

  性德另有《江南杂咏》诗记载此行:“九龙一带晚连霞,十里湖光载酒家。何处清凉堪沁骨,惠山泉试虎丘茶。”诗中所谓九龙是惠山的别称,登惠山可以远眺太湖。吴绮《募修香界庵疏》记载,其时顾贞观正在当地,便邀性德同游惠山。秦瀛《梁溪杂咏》、赵函《纳兰词序》及刘石香《忍草庵志》均记载性德在扈驾南巡途中曾留宿无锡惠山忍草庵, 与顾贞观同登贯华阁赏月。性德同时亦有《病中过锡山》诗,述游山烹茶之乐,其一为:“润州山尽路漫漫,天入蓉湖漾碧澜。彩鹢(yì)风樯连塔影,飞鸿云阵度峰峦。泉烹绿茗徐蠲(juān)渴,酒泛青瓷渐却寒。久爱虎头三绝誉,今来仍向画中看。”其二为:“棹女红妆映茜(qiàn)衣,吴歌清切傍斜晖。林花刺眼篷窗入,药裹关心蜡屐(jī)违。藕荡波光思澹永,碧山岚气望霏微。细莎斜竹吟还倦,绣岭停云有梦依。”

  【笺注】

  ①二泉:无锡惠山泉,茶圣陆羽评之为“天下第二泉”,故此也称“二泉”,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②味永出山那得浊:语出杜甫《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本句字面意思是说二泉之水清澈隽永,虽出山而味道不改,而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一层引申义,即性德的汉人好友们多是前明遗少,亦多为江南人士,性德认为他们虽然“出山”仕清,名节并不因此而变“浊”。

  ③名高有锡更谁争:有锡即无锡的旧称。无锡近处有一座山峰,在周秦时代盛产铅锡,故此得名锡山;及至汉代,锡山之锡渐被采尽,所以山边之县便得名无锡;待到新莽时代,锡山锡矿复出,传为奇迹,故此县名改为有锡;及至东汉光武年间,锡矿再次枯竭,顺帝时便改有锡县为无锡县。

  本句字面是说二泉闻名于无锡,更无第二处泉水在它之上,但联系上句的引申义,便双关着赞誉性德的那些江南好友。

  ④中泠:中泠泉,在镇江金山之下,唐人认为此泉点茶最佳,称之为天下第一泉,如今已被流沙埋没。尉迟偓《中朝故事》载,李德裕在朝为官的时候,有人出使京口(今镇江),李德裕托付他说:“等你回来的时候,把金山下扬子江中泠水取一壶来。”此人回程的时候,喝醉了酒,忘记了这件事情,等船到了石头城下方才想了起来,便即从江中汲了一壶水,回来之后献给李德裕。李德裕喝过之后,非常惊讶,说水的味道与当年不同,像是建业石头城下的江水。取水之人这才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向李德裕道歉。

  又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①。自是琼花②偏得月③,那应金粉④不兼香⑤。谁与话清凉。

  【说明】

  康熙帝南巡,十月二十二日在扬州停留半日。

  【笺注】

  ①佳丽数维扬:佳丽,这里指美丽的花。维扬,扬州的别称,语出《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古文“惟”、“维”互通。

  ②琼花:扬州名花。宋人周密《齐东野语》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只此一株,样子很像一种叫做聚八仙的花,颜色微黄,后来被宦者陈源命园丁嫁接在聚八仙的根上,虽然活了下来,但色彩与香气都减弱了不少。后土祠的琼花已经死掉了,人间存留的只有当时聚八仙的嫁接品种而已。

  宋人韩琦《后土祠琼花》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洪武郡志》载,至元十三年(1276)花朽,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在原地补植,琼花自此绝种。

  ③偏得月:扬州的月色向来著名,徐凝《忆扬州》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④金粉:当指琼花的花蕊之粉。《饮水词笺校》注金粉为菊,证据一是欧阳修《渔家傲》词“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二是柳永《甘草子》词“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但金粉泛指花蕊之粉,并不特指菊花花粉,如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金粉”,韩琮《牡丹》“嫩蕊包金粉”,再者以金粉为菊花无法贯通上下文。“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应是同在描写琼花,用《齐东野语》的掌故,如此则上能合“佳丽数维扬”(菊花无法与琼花并称为扬州佳丽),下能合“谁与话清凉”(琼花至元代而绝种),特此辨正。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贞观政要 三国志 金瓶梅传奇 史记全译本 易经 围炉夜话 资治通鉴全译 神农本草经 金瓶梅 纳兰词全编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