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0章 粉卷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6)

  纳兰这个被忧郁包围了的男人,似乎天生就是忧郁的代言人,他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是透露着忧郁的气息。而这首词中却流露着喜悦之情。纳兰和妻子之间的爱情跌宕起伏,他身为帝王近侍,经常要护驾出巡。纳兰在这首词里就说自己和卢氏是牛郎织女,终年聚少离多,因此再见到卢氏时,纳兰非常惊喜。

  终于又看到了你那绝美的容颜,你强忍着笑意盘起了乌黑的发髻,如同天仙下凡般动人。云淡风清,良辰美景,从前虽然也曾有过这种美景,可今夜却赛过以往。无须再拈笔写字,夜渐深,街上已经敲过了三更鼓,还是禁不住喜悦之情。香烟缭绕下,伊人面若桃花,更加娇羞动人。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开篇便毫无禁忌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纳兰从来都是个含蓄的人,直抒胸臆并不多见,可见,纳兰的这次与爱妻团聚,是多么快乐。又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她那巧笑盼兮的神情,人世间就算有再多烦恼,都应该忘记了。

  “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字里行间是无法隐藏的喜悦,此时的纳兰满心荡漾在与爱妻相聚的快乐之中。

  此时的纳兰,俨然是一个孩子,他享受着妻子的关爱,也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上片描写了与妻子相聚的惊喜后,下片接着抒发这种情感,尽管和卢氏早已不是什么新婚燕尔了,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要深过很多新婚夫妻。“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下片的开头还是那么平淡无奇,无须再提笔写什么了,夜渐深,街上敲过了三更鼓,但依然不能褪去喜悦之情。这句平实的情感表达,赛过了千言万语的盛赞。可话虽如此,纳兰在收尾时仍然充满了溢美之词的,“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妻子光彩照人,如同桃花那样的容貌在纳兰心中无疑是最美的。他整夜都在欣赏着这份美好,也在享受着这份感情。

  鹊桥仙

  倦收缃帙①,悄垂罗幕②,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③,销折得狂名多少④。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⑤,索性尽荒鸡唱了⑥。

  【注解】

  ①缃帙:浅黄色的书套,用于泛指书籍、书卷。

  ②罗幕:丝质的帐幕。

  ③便容生受博山香:容,为作者自指。生受意谓承受、享受。博山香就是博山炉所焚之香,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专用于焚香的器具。

  ④销折:损失、消耗。狂名即狂士的名望。

  ⑤不成:反诘之义。寒漏:冬天时漏壶的清冷声。

  ⑥索性:干脆。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叫,旧以其鸣为恶声,主不祥。

  【典评】

  开篇纳兰即忆起彻夜苦读的景象。其实,身边有美人相伴,这苦读也乐得销魂。

  “倦收缃帙”,书斋中二人把烛夜读,疲倦地收起书卷时,相视一笑;罗帐轻垂,更渲染得几多旖旎,暧昧之感丛生。

  时至今日已经无从考评诗中的女子究竟何人,是那位令纳兰魂牵梦绕的初恋情人,还是那位挚爱却早逝的妻子。她就像天空中的一片浮云,偶然印在词人心上,然后便再也无法抹去了,令他终生为之倾倒。

  “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情爱题材历来为古人所忌讳。汉朝张敞为妻子描眉而招到同僚的耻笑;沈三白有描写新婚之夜的词句“比肩调笑”、“戏探其怀”,被评作“十分大胆”。年少的纳兰意气纷发,将同爱人比肩共读、共赏香道的私密之事都写在词中,就算折损了狂士名望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见纳兰之心的纯真。

  下片一句“是伊缘薄,是依情浅,难道多磨更好?”是缘分太薄,还是感情太浅,难道好事真的多磨?纳兰怨天不成,尤人也不成,这句反问流露出了他内心的焦躁不满之情。

  “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更漏的滴答声吵得心思更加烦扰,干脆就坐等着天色破晓。一个“不成”,一个“索性”,将少年纳兰的不眠夜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全词结构来说,上片主要回忆从前时光,明丽欢愉;下片则描写如今境况,伊人不在,只落得悲苦凄迷。上下片对比视之,描写了与心爱的女子如胶似漆的浓厚情意和失去这段感情后的惆怅、悲痛、无可奈何的心情。

  鹊桥仙 七夕①

  乞巧楼空②,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③。

  莲粉飘红④,菱丝翳碧,瘦了当初一半。今生钿盒表予心⑤,祝天上人间相见。

  【注解】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据传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会在每年的这个夜晚相见。

  ②乞巧楼:乞巧的彩楼。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有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瓜上,则以符应。”又,《东京梦华录·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阵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③缝绽:缝补破绽,此处是缝制的意思。

  ④莲粉:莲花。

  ⑤钿盒:用金、银、贝、玉作为装饰的首饰盒。据传是唐玄宗赠予杨贵妃定情之物,泛指情人间的信物。

  【典评】

  纳兰的妻子卢氏,出身名门,贤良淑德。她和纳兰二人相亲相爱,却在婚后三年猝然去世。

  七夕是古代女子的心水节日。每年七夕到来时,青年女子都会准备果品去焚香拜月,为自己的一双巧手祈求一段美满姻缘,嬉戏打闹,非常快乐。去年的现在,犹记卢氏楼上拜月的倩影,而泛舟赏月的浪涛却早已无迹可寻。当别家的楼阁里都回荡着女子的欢声笑语时,纳兰家的亭台池榭里却充满了词人悲愁的叹息。

  七月正是夏末秋初,池中的藕花几次绽放几次零落,层层叠叠,新花旧朵接踵而生。

  本来是寻常的新旧更替,每年都是这样,词人却说“莲粉飘红,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

  用“瘦”来形容花朵凋零,大多是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得知的。可能纳兰伤情更悲,他在这满目残蕊的季节时吟诵此篇时,已经与妻子阴阳永隔了;至少李清照的丈夫身在人世——至少,当她写下那首词时还身在人世。

  林语堂为《浮生六记》作序时不由地暗想“这位平常的寒士(沈复)是怎样一个人,能引起他太太这样纯洁的爱”。纳兰并非寻常寒士,假如是像沈复那样的寒士,也肯定会如沈复那般得到妻子深切而真挚的爱恋。

  看“丁宁休曝旧罗衣”一句,纳兰出身名贵,家中锦衣轻裘不知多少,他竟然会记住那件旧衣,而且反复叮嘱仆人别把那件旧衣拿来曝晒,非常珍视。只因为“忆素手为余缝绽”。那件旧衣上载满了有你的回忆,不想让时间的灰尘沾染它。更害怕那衣衫上细碎的针脚引起我对你痛彻心扉的想念。

  鹊桥仙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澹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①,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②,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③,又担阁镜囊重绣④。

  【注解】

  ①塞鸿:古人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②金石:指《金石录》。宋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撰。《金石录》一书,是夫妇二人的合著。

  ③扫眉才:泛指有文学才能的女子。

  ④担阁:通耽搁,耽误。镜囊:古代女子装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典评】

  纳兰这词与最有名的应属秦少游之作,反意而作。

  上阕写月下美景。月影中的衰柳,轻烟微波,勾起纳兰别样的的心绪,氛围引人入胜。

  纳兰写景的手段总恰到好处。在遥望天际间,“塞鸿一夜尽南飞”,将塞鸿传情的典故恰好引入。“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这几句连续用典,风絮引自谢道韫,金石取自李易安。纳兰这里借史上才女,其意是为了追忆其妻。说她生平,并且说明正是如此的女子,才能让他痴心与留恋,正是因为有意趣相投的原因。

  最后一句里,“扫眉才”一词,是指有才的女子。一个词“负尽”,让人几乎落下泪来,纳兰他难道果真是辜负了卢氏么?痴心至此,难道会有“负尽”一说?实际上都是他悔恨万千的苦楚。过去时光那么美好,妻子温婉贤惠,而且有才,饱读诗书,但是年轻尚能相伴之时,却已然人去楼空。作者哀叹岁月无情。不断责备自己,曾经辜负了那美好的旧日时光。这时才知,见得到圆月之时,认为理所应当,月缺之时都没能记住它的圆满。人啊人,在能够拥有的时候,千万要珍惜。

  鹊桥仙

  梦来双倚,醒时独拥,窗外一眉新月。寻思常自悔分明,无奈却照人清切①。

  一宵灯下,连朝镜里,瘦尽十年花骨②。前期总约上元时③,怕难认飘零人物。

  【注解】

  ①清切:清晰切实。

  ②花骨:花骨朵,在此用以形容人的面容俊美秀丽。

  ③前期:以前的约定。

  【典评】

  古代的悼亡诗词非常多,据说纳兰是古代词史上悼亡词数量之最。每当他回忆起妻子的贤淑温婉,而又想起自己已经永远地失去这份柔情时,就会愁肠百结,这番锥心刻骨倾注于笔端,就诞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词作。

  “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纳兰的好友顾贞观如是评价,这也正好道出了纳兰悼亡词最主要的特点:凄婉清丽。这首《鹊桥仙》表达的就是凄婉的相思与对身世的责怨。

  在梦里和妻子依偎而眠,清早醒后却孤身一人,这种从温暖到孤苦的感觉就像刹那从云端坠落到谷底、从夏日跌进寒冬中,每一根头发丝、每个脚趾尖都痛得刻骨,只好望向窗外的那弯新月借以怀念亡人。

  点绛唇 黄花城①早望

  五夜光寒②,照来积雪平于栈③。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时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④。

  【注解】

  ①黄花城:位于今北京怀柔境内。

  ②夜:也就是五更。

  ③栈:栈道。又叫作“复道”和“阁道”。

  ④平沙雁:意指大漠沙原上的大雁。

  【典评】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身处异乡,长夜漫漫时无法入眠,所以披起衣服推门而出,抒发出了空茫茫、不胜孤寂的情怀。《纳兰性德词选》里说:“此词写月照积雪,雁起平沙,而人立西风之中,独对茫茫长夜、茫茫大地,表达了一种空旷寂寞之感。情景相生,颇具感染力。”

  词题“黄花城早望”,黄花城地处雁北塞上,位于山西山阴北境黄花岭后,差不多距五台山有一天多一些路程。有记载,纳兰性德曾于清康熙二十二年,两次陪同康熙护驾巡游五台山。而这一次则遵命前去大同,路经黄花城留宿,他有感于此情此景,所以写下此作。

  在营造情景上,这首词处理得恰到好处。五夜是指五更,也称作五鼓,如今指早晨的三点到五点之间。本来这段时间是每日最佳的睡眠状态,可这首词的时间恰好就是此时,用时间作主线,点出了失眠,直接引出了情感开端。五更十分的月光凉得如水,逼人的寒气,无边的旷野,未尽的残雪同栈道相齐。寒冷的北风无休无止,蝉衣怎么禁得起严寒?一个人披起衣服,看着这漆黑的冷夜,只看见白光残雪,月色斑驳。空悲切,情何以堪,只余悲怆。这长夜何其漫长,怎么才能消遣时间等来天明呢?天边的点点星辰,似乎慢慢淡了,只怕这天真的要亮了。一只落在旷野上的大雁忽然掠起,飞向了不知名的远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①,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②,故园无此声。

  【注解】

  ①关:山海关,古称作渝关、临榆关或临渝关,在明代时改叫榆前。现在今河北秦皇岛。

  ②聒:吵闹的声音。乡心:想念家乡的心情。

  【典评】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平定云南,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护驾康熙帝到福陵、永陵、昭陵祭祀,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外大雪纷飞,气候苦寒,纳兰在此情此景下想起了位于北京什刹海后海的家,因此作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刚开篇就说明了塞上风景凄迷,路途遥远,“山一程,水一程”,就好像亲人送别了一次又一次,不忍回头,亲人的身影又闪现在山上和水边。“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在此处代指山海关,因为职责在身,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奔向山海关。“夜深千帐灯”就是康熙帝率领众人晚上野营的情景,与点点星幕相互映照着,别有一番壮观景象。

  “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两种情景互相映衬,也体现出词人早已深深地厌倦了这种四处飘零的扈从生活。首先是山高路远,塞上的苦寒天气使得遥远的路途显得更加望不到尽头,就连阳春三月也会暴雪纷飞,风寒怒吼,面对这种天气,这种无法被理解的境遇,令纳兰对这表面上风光荣华的生涯发出了最无奈的感慨与最沉重的厌倦羁旅的心。

  从“夜深千帐灯”的壮观景象到“故园无此声”的哀婉心绪,词人不但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生动地嵌入了词中,而且也体现出他善于观察生活,使情景描绘与自身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满腹心事形象生动地再现于此。

  此词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的异乡飘零、梦归故里的意境,看似直白铺陈不染雕琢,实际平淡更显内心无奈感慨之情。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本词如出水芙蓉一般清新绝丽,韵律美妙,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而且感情充沛,深沉内敛,就像树间春风回悬游荡,后人对此词评价颇高。

  少年游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①,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②。

  十年青鸟音尘断③,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④,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注解】

  ①寻常:平常。风月:本来指清风明月,后代用以指男女情欢。

  ②称意:称心如意。相宜:适合,恰当。

  ③青鸟:是神话传说里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三只神鸟。后代用“青鸟”代指信使。

  ④残照:指缺月的光晖。

  【典评】

  细想来好景不长,感情冷暖自知心明。总说人生若戏,实际上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过这种尝试无法倒带、暂停或者复制的,也没有机会重新完善,做完事情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客观存在而无法再改变,绝难回头。几千年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可以使天堑变为大路,使高峡立于湖上,使整个世界改貌换新颜。可是时光如白驹过隙,只一句逝者如斯,就令悠悠天地跨越了千百年。

  中国有一句古训,好景不长,而墨菲定理也让我们懂得,心里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可能发生。越想苛求,越是无法得到。为了爱人,抛洒万两黄金非常容易,可知己却一个难求。若为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譬如古代的俞伯牙与钟子期,鲍叔与管仲,黄庭坚与苏东坡,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取笑,也可以共谱乐章,甚至有可能争论得面红耳赤。真正的知己,心意相通,就算不能百分百赞同他的意见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而本词中提及的知己并非他的朋友,而是那位红颜知己——“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她依偎着他宽阔的肩膀,陪他看着西沉的夕阳,初放的花蕾,窗纸上的灯影。也许她没有什么旷世才气,可是她能听懂他的内心,能看懂他的婉呤低唱,也能看懂他紧蹙着的眉心。这个“懂”字让纳兰悔恨了半生,因为芳心已去,再无人去细细抚平他的伤。她就像一棵种子,落进了纳兰的心里,悄悄地生了根,发了芽,慢慢成长为最珍贵的记忆,也是一幅永恒的画面。

  落花时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一本作《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①。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②。

  笺书直恁无凭据③,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注解】

  ①香荑:荑是指茅草的嫩芽。古人也用香荑来代指女子的手。

  ②依依:曼妙。

  ③笺书:信笺,文书。直恁:居然这样。

  【典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楚辞 梦溪笔谈 孽海花 东周列国志 野叟曝言 如意君传 曾文正公全集 茶经 资治通鉴全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