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6章 粉卷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12)

  转笔又写“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陈廷焯在《云韶集》中如此评价这一句:明明“画景”只是纳兰心中的幻想,却非常可信。名为写景,实际却是用安宁的景致去抚慰挚友的愁思。在你失意时,却可以停留在这温和宁静的地方。这番安慰挚友的心意是无须言明的。

  全词纳兰都用幻想之景入句,可是那份慰藉之情却在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流动的光彩。

  “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意思是梁汾归去心切,得享美满的家庭与安闲隐居在钱塘江畔的生活。直为,只为。

  可平望在湖州东北,与苕溪并不相通,可这里却用了画眉桥,则暗指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比喻家庭美满。还有什么能比得上那即将而来的宁静生活呢?从前已逝,大悲过后,就会迎来宁静欢愉,就像那水村龟市,就像那漂泊的小舟,就像那钱塘江上。

  《饮水词》里的唱和之作大多与顾贞观相关。可见这首词尽管出于幻想,却这般亲切,这般真实。那是一份纯粹、不舍不弃的真挚情怀,以命相托的知己深情。

  赤枣子

  惊晓漏①,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②,绿窗来与上琴弦。

  【注解】

  ①漏:一种古时计时工具。

  ②酿花:催花开放。

  【典评】

  这首词以少女的角度来描写春日时愁思。

  才刚破晓,漏壶就已经滴滴答答地扰了美梦。“惊晓漏,护春眠。”开篇一个“惊”字将少女酣睡时却被扰醒的嗔怒刻画得入木三分。少女似嗔非嗔,将怒非怒,只想接着做那个令自己无比眷恋的好梦。这里的“护”字婉转地写出了少女对这次春眠的眷恋,所以“护春眠”。

  有道是少女情怀总是诗。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寄语酿花风日奸,绿窗来与上琴弦”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少女在清醒后看见了满园的鲜花含苞待放,所以就“寄语酿花”。这里的“酿花”是指催花开放,少女悄悄地对那满园的花蕾说:你们怎么还在迷恋那旖旎美梦呢,春光无限好,别等到错过后才追悔莫及,快快醒来,都绽放吧!让这春季也看一看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风姿!

  这首词悠长而迷离,所有零碎细小的思绪都随着琴声而蔓延,她孩童似的神情也沾染了一些愁思,亦真亦幻,似雾非雾,令人生起无限遐想。

  意境悠远,画面灵动,把少女一片春愁情绪刻画得清新而贴切,令整首词亲切生动,那场早春的情景和怀愁少女的形象都宛然在目。

  玉连环 影

  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①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②,花底人无语。掩屏山③,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依阑干④。

  【注解】

  ①自度曲:旧时自行谱制新曲,或者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词调。

  ②檐花:开在屋檐下的鲜花。

  ③屏山:屏风,因为屏风曲折状如重山叠嶂,或者屏风上画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

  ④阑干:同“栏干”。

  【典评】

  纳兰生性多情且痴,所以对挚爱用情非常深。“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简短几笔就描绘出了一幅悲凄哀怨的景致,那声雨突然而至,打湿了檐花。“花底人无语”,伊人静静地看着那细雨垂打着檐下的花儿,而花儿也只是默默地忍受着那雨打风吹,无可奈何之余也有几分寂寥。。

  接着就描写屋里的景致。“掩屏山,玉炉寒”这二句的意思是掩紧屏风,玉炉里的焚香也已经燃烧怠尽。写完了屏山和玉炉,又勾勒了一位倦妇的形象,“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眉梢上挂着悲愁,她独自凭栏远眺,一副寂寞无助的样子。有人如此评价这首词:这词描写了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神情。天空飘着几缕细雨,屋里的炉香已经烧完,他也只是默默地倚着栏杆,若有所思。想来此时的纳兰肯定是在怀念故人,恰恰看到了雨打檐花的情景,就想起了和爱妻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浓重感情,情发怎会无端?可是谁会理解那份旷世的悲凄和寂寞呢?

  遐方怨

  欹角枕①,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②。湔裙③归晚坐思量④。

  轻烟笼翠黛⑤,月茫茫。

  【注解】

  ①欹角枕:斜倚着枕头。欹,同“倚”,斜靠、斜倚着。角枕,用角制成或者用角装饰的枕头。

  ②博山:一种古时专用于燃香的香炉,是博山炉的简称。炉盖上的造型与传说中的名山博山非常相似,并因此得名。另说与华山相似,因秦昭王同天神在此博弈而得名。后世也泛指名贵香炉。沉水香:也就是沉香,指用沉香制成的香。

  ③湔裙:洗衣服。

  ④思量:有思索、商量之义,此处指相思。

  ⑤翠黛:本意是一种古代女子用来描眉的青黑色颜料,后人代指秀丽的女子。

  【典评】

  入夜时分尚未入眠,那豆孤灯已残了,斜靠着角枕,红窗紧闭,心中的惆怅不胜思量:适才在梦中去到了江南,那个我深爱的女子呵,茫茫月色下在思量什么呢?香炉里燃起了轻淡的烟雾,幽香催人眠。日头渐低,暮色层层笼罩,她去河边洗裙祈祷消灾,直到现在才归来。那缕缕青烟盘旋于她的周围,将她的容颜衬得非凡清秀。——突然吹来凉风,将我自梦里惊醒,那美好的一切便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一轮惨淡的圆月,倾泻了半屋的清凉月华。

  《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上说:“小词而能婉而深,自是妙品。”可以视作对绝大多数纳兰词的评价。此篇前二句系实出,描写了词人无处诉说相思的倦怠之感。而接下来的全是虚写,是词人的梦中所见,梦里的美人若有所思,为这首简短的小词多了些想像的空间。本词清新自然,读来非常动人,尽管只是寥寥几笔的刻画,却婉转至深,饱含浓浓情意,在有限的字面上扩展出了无限的相思,是纳兰词一贯的特点。

  而“博山”、“湔裙”等词语的运用令这首小词埋没于纳兰的众多诗词中。这些词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下出现的某些用品或者风俗,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未必都可以真正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古时文人曾崇尚过艰涩难懂的文笔,认为易懂明白的诗词是没有内涵和深意的,而失去了诗词本身的清秀气质。好在末句“轻烟笼翠黛⑤,月茫茫”含蓄婉约,将词人的落寞之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浪淘沙 望海

  蜃阙半模糊①,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②。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③。

  钓得六鳖无④?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⑤。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⑥?

  【注解】

  ①蜃阙:即蜃楼。古人指蜃气幻化成的楼阁。

  ②蠡测:即蠡酌,用瓠瓢去测量海水。比喻见识短浅,以浅见量度人,“以蠡测海”的略语。笑江湖:《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见到大海,则望洋兴叹云:“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乘桴:乘坐竹木小筏。《论语》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④六鳖:传说中负载五座仙山的六只大龟。据传在渤海的东面,有一条深渊,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是神仙圣人居住的地方。五山都漂浮在海面上,经常随着潮涨潮落而变化。

  《列子·汤问》:“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⑤麻姑:中国神话人物。东汉时应召降临蔡经家,能掷米成珠,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像以赠,称麻姑献寿。

  ⑥蓬壶:即蓬莱。神话传说里的海中仙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文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典评】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护驾东巡,时年二月在山海关驻扎。他登上澄海楼,欣赏着大海的苍茫景观,心中不由地泛起豪迈豁达之情。这首词明白如话,直抒胸臆。

  但是,当纳兰文思翻涌时,那些终年凝聚的长短诗句竟然无法表达他的心思。这首浪淘沙,寥寥五十四个字,用到六次典故,在纳兰的众多诗词中比较少见。

  这首《浪淘沙》大概是东临碣石的新篇。建安十二年秋,曹操将袁绍残部彻底消灭,曾经在这儿写下《观沧海》言志。千百年的岁月沉浮后,纳兰看着那海市蜃楼的幻影,如梦如幻的繁华,好像来到了仙界一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孟德的感慨饱含着踌躇壮志;纳兰在此的一番感叹与英雄略同。大海如同这世间生灵一样,“集日月之精华,会天地之灵气”,才可以纳百川,生万物。“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许孔子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后也曾想要散发弄扁舟吧,就连气话都颇具诗情画意。“我欲乘桴”,纳兰心中也深藏着“道不行”的隐痛,他只向往着自在惬意的生活。

  浪淘沙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东风那惜小眉弯①。芳草绿波吹不尽②,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③,粉泪偷弹④。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⑤,梦见犹难。

  【注解】

  ①那惜:不可惜,不顾。小眉弯:凝着眉头。

  ②芳草:散发着香味的草。

  ③花雨:落红似雨,形容花朵纷飞。

  ④粉泪:旧时指女子的眼泪。

  ⑤三月二:古代“上巳”节,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是踏青的时间。人们在这一天去水边饮酒、洗濯、欢聚等,认为可以驱邪避祸,化解不祥。故王季桥《上巳》诗“曲水湔裙三月二。”

  【典评】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致,下片抒发伤春之情。

  双燕又飞还,点明了时间,梁间的双燕低声呢喃时,也不是乍暖还寒的春季。燕子斜飞,在杏花烟雨间上下翻覆,像一双跳跃的音符般嬉戏打闹着,拨动了词人的心弦,不禁涌起了情思的涟漪。

  又是一年春来到,可惜春日再明媚,都会沾染一些伤春气息。

  梨香飘扬,红杏结满枝头,翻舞彩蝶或者娇鸣黄鹂,都是春光美景。春的来到消解了冬季的萧肃与阴沉,就算偶尔有雨,也是润物细无声的轻柔。纳兰心里的那些惋惜总教人无法理解,他在惋惜那流逝的春光,还是为了那无法重新来过的韶华?王国维似乎是懂纳兰的,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与纳兰词的意境极为相似。

  凝着双眉,轻纱遮住了娇羞的容颜,也掩住了那挂于唇边的笑意。舒展的眉头,好像横亘的远山,应该是一幅静水临花的美人图;蹙着的眉,就像高耸的山峰,不由地惹人怜爱。花开错,东风不解风情,为何不肯疼惜那一低头的温柔?只东风的泛泛多情,将杨花、柳絮吹向了满世间。

  不应只吹皱那一池春水,还有香山居士在冬日残雪中看见的芳草丛生。

  除去青青芳草,还有什么能令满楼春风为之倾倒呢?无论是蜿蜒小径,还是阳关大道,那绿意四处弥漫着,却终究不敌遥山难越。遥山,只是在物理尺度上的遥远,就算是在梦中相见也总要有个时限;只怕难以越过架在两颗伤心之间的遥山。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①?倚香篝②。春睡起;斜日照梳头。欲写两眉愁,休休③。远山残翠收④。莫登楼。

  【注解】

  ①绣衾:衾,被子,亦泛指寝具。

  ②香篝:古时屋内用于焚香的熏笼。

  ③“欲写”二句:本来想要画眉,可双眉愁锁,罢了。休休,莫、别,表示劝阻或者禁止。

  ④“远山”句:远处山峦的翠色消散了。收,消散不在了。

  【典评】

  “冷落绣衾谁与伴?”开篇即是一个设问,自问自答。身边无人相伴,拥着那暖暖的绣衾,即使再精致华贵,也只会令人心中郁郁。后两句:“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香本是古代在屋内用于焚香的熏笼。通常只有官宦人家或大家闺房才会用这种精美的香笼,所以,倚香篝点明了女子的身份。“春睡起,斜日照梳头”则点明了时间,初日的灼灼日光已经洒满了整间屋子,“睡起晚梳头”,女子那副慵懒形象跃然纸上。“欲写”二句又将那种慵懒的神态推进了一步,说那女子本来想画眉,可镜中的自己愁眉紧销,还是算了罢?“休休”更体现了女子那种寂寥的心声。

  春日迟迟,少妇身边无人陪伴,所以百无聊赖,不愿起床。迟睡起,斜阳已至,更算是薄暮,所以更加无心梳妆,紧锁着愁眉,无可奈何下想不出要如何去排解这心中的苦闷愁绪。

  自然,这里的“远山残翠收”是实景虚写的笔法。由此可知,那窗外景致已经熟稔于心,无须登楼就能知晓,想来是不应该多去那伤心地的。

  这首词深受花间词风影响,纳兰性格温文尔雅,正值风流倜傥时,他极擅小令,笔法娴熟,笔墨挥洒之处,纸上的形象即呼之欲出,细致生动。可与温飞卿的《望江南》相比略有不足。

  总的来说,纳兰作清朝词人,描写思妇情感时肯定会与自己的身世境况联系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只是磨炼古人之笔,毫无创新可言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太平广记 黄帝内经白话文 荡寇志 史记(史记白话文) 菜根谭 隋唐演义 千字文 西厢记 西游记 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