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7章 绿卷 山一程,水一程(1)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①。

  【注解】

  ①簟纹:指竹席上的纹路,这里借指孤夜难眠的情景。

  【典评】

  早晨醒来,一幅画面印入眼帘:清冷的石板水井旁,留下了一片湿淋淋的地面,就连辘轳都湿透了;微寒晨风拂面吹过。昨夜的花朵早已冷冰冰地铺满了树下井旁的地面。正当此时,我和她的眼神交汇在一起。她的神情立刻变得紧张。要如何才猜透你那迷离的眼神和心思呢?

  这首《如梦令》的构思非常巧妙,有着基本连贯的叙述。中国古诗词有一个重要的倾向,即重抒情而轻叙事。唐诗是诗词的鼎盛时期,写景时场面宏大十人壮观,令读者为之倾倒。就算这样,唐诗写景也大多服务于抒情,所谓的“借景抒情”,并不是营造叙事背景;继承了《诗经》里的比兴手法,即所谓“诗言情”。通常叙事性的诗歌从数量上看来要远远少于抒情性诗歌,而且从整体质量来看亦如此。那么,这首词是怎么展开叙事的呢?

  这首词收尾处颇具深意,“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发问,却没有答案,“从此簟纹灯影”只好让自己独自承受那无边的悲痛惆怅,多么凄苦啊!因此,尽管这首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实际上是纳兰真正要表达情谊的开端。有人曾经评价这首词说:“此作言短意长,结尾颇为含蓄,风格与五代人小令相似。”

  如梦令

  木叶纷纷归路①。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②。

  【注解】

  ①木叶:中国古诗词中“树叶”的别称,有丰富的艺术意蕴。

  ②“秋雨”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回风吹去。”

  【典评】

  这首词抒发了相思之情。词人走在落满枯叶的归途中,想起过去与心上人一起散步,而这条充满了回忆的道路此时却只剩下无边的思念与惆怅。“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否可以将我心中的愁思吹去呢?这首词风格细腻清新,婉约亲切。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常用的“愁”字,而纳兰最常表达的感情也是“愁”。就情感而言,是一贯的悲愁,可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愁”字,这与那些通篇满布“愁”字的词非常不同。那么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愁”的呢?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很多意象和名句。比如“木叶”这个经典意象最早出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植在《野田黄雀行》里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杜甫在《登高》里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庾信在《哀江南赋》里说:“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个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感受到了秋的悲苦凄凉,非常适合用来抒发伤秋的情思。“晓风残月何处”显然是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也与辛弃疾的《满江红》“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意境相同。

  与纳兰的其它词相比,这首词的风格并未有何不同,依然是委婉细腻,可不同的版本却大有可说之处。几乎每一句的版本都有所不同,比如“木叶纷纷归路”有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有作“屣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有作“消息竟沉沉”。究竟哪一个才是原作已无从考证,都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寂寞孤人的真实心境。

  天仙子

  梦里蘼芜青一翦①,玉郎经岁音书断。暗钟明月不归来②,梁上燕,轻罗扇③,好风又落桃花片。

  【注解】

  ①蘼芜:又叫蕲、江蓠、薇芜,根据辞书解释,苗似芎,叶似当归,香气与白芷相似,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后用于做香料,也可以用于香囊的填充物。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可是在古诗词里蘼芜一词大多喻指夫妻分离或者闺怨。《玉台新咏·古诗》中有:“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②暗钟:昏暗夜晚中的钟声。

  ③轻罗扇:用质地极轻的薄纱制作的扇子,大多用于女子夏天纳凉。

  【典评】

  梦中的蘼芜早已吐了绿芽儿。岁月悠悠,又一年春去冬来。想来那蘼芜上泛着微青的颜色并非经历了时间侵蚀,而是因为有思念的浇灌才酿得更浓。从去年春季分别,如今你的书信越来越少,没有一纸鸿雁,这日子真是孤独无聊。

  春日的美梦轻浅,几声清响的暮钟,幽渺绝尘,却是一片寂寞,妇人悄悄伫立在那里,想着远方的心上人。“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真是令人感慨,正是午夜时分,却偏偏梦醒,几声晚钟响起,是不是那久无音信的丈夫归来。思及此处,那梁上的燕子早已春归,他几笔勾勒的春燕仍然留在罗扇上,心中不禁涌起莫大的悲愁。突然想起了晏殊《浣溪沙》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梁上旧燕也已经归来,那么离人呢?

  纳兰此处用晚钟声指代的归人预兆,并未随着思妇的想念而成为现实。只是纳兰转瞬就抽开笔调,开始描写景物了。

  佳作必定都经得住岁月的磨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都是那些真正打动人的诗句。正是因为纳兰发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才使世人经过多少次的朝代更迭仍要找寻他,将他从那些浩如云烟的文章里找寻,逐个描绘出他的音容,以此纪念。可见诗词就是文人的生命和灵魂。

  天仙子

  好在软绡红泪积①,漏痕斜罥菱丝碧②。古钗封寄玉关秋③,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注解】

  ①软绡:轻纱,一种古时轻薄柔软的丝织品,这里是指用轻纱制成的衣物。

  ②漏痕:一种草书笔法,意思是行笔须藏锋。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斜胃:斜挂着。菱丝:菱的藤蔓。

  ③古钗:也写成“古钗脚”。比喻书法的笔力遒劲。玉关:玉门关,代指遥远的边塞。

  【典评】

  我的眼泪滴落在那软绡上,全是斑驳泪痕。这封满含情意的信要寄往何处?是那远在天边的玉门关,那守边的征人令我日思夜想。秋季渐渐凄凉了,大雁南归,而我的信却如同一只离群孤鸟,孤独地前往边塞。天涯咫尺相隔,而人却千里之外,人生苦短,难道鸳鸯就不会老去么?

  这首小令是纳兰为爱妻卢氏而写的,简短精悍,韵味十足。刘熙载在《词概》里说:“小令之作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纳兰在二十岁时和卢氏成婚。卢氏出身大家,为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许配给纳兰后赐淑人,诰命一品夫人。夫妻二人感情甚好,引为知己。卢氏解诗情而识风雅,和纳兰有直通心灵的共鸣。所以,纳兰和卢氏夫妇生活甜蜜,琴瑟和谐。可纳兰身为康熙皇帝的殿前侍卫,常常身不由己,或护驾远行,或入值宫禁,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只好以词抒怀,一诉衷肠。这首《天仙子》便是词人纳兰在扈从塞上时作的。

  这首词开头两句用典非常恰当,用古朴浑厚之笔触来描写妻子寄来的轻纱,且看,轻纱上还有着清晰的泪痕,那斑驳的红泪如同菱蔓斜挂一样的行行草字。

  整首词白描勾勒,而不失情真意切,动人肺腑。

  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①

  水浴凉蟾②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③。好天良夜④酒盈樽⑤,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注解】

  ①渌水亭:指纳兰性德家里的池畔园亭。渌水,清澈的池水。

  ②凉蟾:指水中的月亮。

  ③金波:指水里的月光。

  ④好天良夜:好时光,好日子。

  ⑤樽:古时用于盛酒的器具。

  【典评】

  纳兰特意写过一首描写渌水亭的小诗《渌水亭》: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生动地描绘出了渌水塘与渌水亭的景致,简直不弱于仙境。住所尚且如此特别,也就可以理解纳兰的一身奇骨了。

  纳兰在秋夜时分作下这首词。开篇就勾勒出了一幅幽冷动人的画面:“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月色倒映在池中的清澈水波里,秋风徐徐吹起了片片涟漪,月光如华,水面上折射出了碎金般的光影。

  此处的“凉蟾”代指月亮,神话中的月亮上有广寒宫和玉蟾蜍。而“鱼鳞”也并非真的鱼身上的鳞片,而是形容水面折射的月光很耀眼。“凉蟾”、“鱼鳞”、“金波”这一系列意象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秋夜静好的画面。

  趁着这好时光,本来应当邀三两知己,把酒言欢,促膝长谈,可词人笔锋一转,樽已满,人自醉,很有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无限落寞。纳兰出身名贵,尽管诗词中总流露出悲痛之情,实际他终生都未经过什么大风大浪,只为情伤。作为满人,纳兰却迷恋汉家文化,而且与很多汉家的落魄文人相交甚笃;其父为权倾一时的明相,他自己也是扈从皇帝的一等侍卫,可却一心只想恬静从容;他能文习武,可生性忧郁,热衷以诗词排解苦闷。各种因素使得纳兰具有一种娇柔气质,就算日后成为武将,也无法修成李太白那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豪情。

  独自赏着这幅秋夜美景,心早已醉了,可心中却偏偏涌上一股无名愁绪,“心自醉,愁难睡”,直到看尽了月起月落,东方破晓,没料到竟然整夜无眠。以乐景写悲情,满心的惆怅之情和这清静闲适的月色形成了鲜明对比,景越美,便衬得心越悲了。

  好事近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①,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汨不成冰②,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③,待晓寒重说。

  【注解】

  ①剩:与“蛊”音意相通。此“蛊”犹“剩”字,多频之义。

  ②争教:怎教。

  【典评】

  这首简短小词上片抒发相思之情,好像是在回忆时寻找从前的快乐,又像在悼念妻子,在她逝去后产生了感伤之情,词意耐人寻味,扑朔迷离,有重情重义的感动,也有迷离悲痛的纠结。

  开头一句“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直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竹帘外传来了五更的寒风,这么寒冷清冽的早上真是令人无法忍受。这首词抒发了和妻子分离后的感伤,真挚动人。

  词在开始时颇有自怨多情之意。尽管言词直白,可贵在真挚。越直白简洁的话语,越会直指人心。紧接着一句:“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独卧孤眠,却难以忍受这份寒冷,所以抱着被子看那帘外的残月。对着明月追忆从前,只可惜好像连月亮都明白他的心事,只留一抹残缺。

  所以下片写道“争教清汨不成冰”,承接上片的感情,没过渡,亦没一切引申,还是那么单纯的描述,却把心情的糟糕刻画得淋漓尽致。千万不可小看直白描述的威力,纳兰把情短苦多、人生苦短的感情纠葛写得入木三分。

  这首悼亡词写悲痛写得淋漓尽致,既然相爱的人总会有分离的那天,那当时为什么还要那般用情之情,以至于到现在都无法排解悲愁。也许这就是天下痴情人的疑问和困惑,最后纳兰给出了答案,如果相爱,就去爱,假如爱不再的时候,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难料生死,只有爱是永恒的。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①。

  休寻折戟话当年②,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③。

  【注解】

  ①藓碑:长满了苔藓的石碑。藓,苔藓。题字:为留念而写的字。

  ②折戟:沉没在沙中的断戟,指失败。

  ③新丰:县名,汉高祖七年置,唐废,治所在今陕西临潼西北。猎骑:骑马行猎者

  【典评】

  这首词描绘了在北京十三陵秋猎的情景:越过马头放眼远眺,都市的繁华都无影无踪了,只有一脉青山,一派萧肃冷落的情景。石碑被枯草遮掩着,依稀还能辨认出生满苔藓的古碑上的题字。别去思索古往今来的兴衰之事,光是这秋色就足以让人心生感慨了。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那一望无际的青山,连绵的屏障,繁华在这份天地的苍茫面前显得那么卑微。显然词人就是感动于这份大自然的景致,才作下了这首词。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眼前这份情景萧肃寂清,词人看着被枯草遮掩的石碑,不由地涌起了万千思绪。“衰草”就是干枯的草,“藓碑”是指生长着苔藓的石碑,在被苔藓覆盖了的石碑上,依稀还能辨认出从前刻下的碑文。时光无情,当时的人们还以为刻在石碑上的事情当真可以万古长存,实际上,一切事物都抵不过悠悠岁月。

  纳兰看着这迟暮秋日,回忆起过去的往事,心中愁思难以言说,所以只好在结尾时写上一笔“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这首词笔力遒劲。尽管是感慨往事之词,但是字里行间并不缺少刚硬,阴柔与刚力结合得非常巧妙,相得益彰,是首难得佳作。

  好事近

  何路向家园,历历①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澹,到麦秋天气②。

  料应重发隔年花③,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注解】

  ①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晰分明,意思是零落。残山剩水:残留的山岳河流,零落的山水,忽隐忽现的山水。

  ②麦秋天气:农历四五月,收割麦子的时候。

  ③隔年花:去年的花。

  【典评】

  纳兰必定是坚信誓言的,这首词抒发了和妻子的分离、思念之苦。纳兰十分珍惜每一个爱过的女子。在这首词中,更将这种感情抒发到了极致,通过词的本身,似乎可以看见衣衫单薄的纳兰立于滚滚历史中,神色迷离地思念着谁。

  哪条路才能通向家园呢?眼前只剩一片残山剩水。春光已逝,又到麦收时节,竟冷落了大好春光。谁曾想去年的花今年又开放了呢?不敢回味那花前月下的往事。就算景色依然是那般,也已是韶华逝去,红颜不再了吧?纳兰对待爱情时一丝不苟。是谁说过誓言只是开在舌尖上的莲花?又是谁曾说誓言只是无谓之人做的无谓之事呢?对纳兰而言,爱情就是一生中最无悔的誓言,无法改变的约定,因此,纳兰只要爱上,就是一生一世。

  山即山,水即水,哪里来的残山剩水呢?纳兰用“残剩”修饰山水之景,更凸显了心境的悲凉,形同残败。

  假如早知道这场情事有缘无分,那么在相遇时就应该抑制心中的悸动,彼时没陷入爱的泥沼,那么现在就不会如此悲苦了。

  “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春天转眼即逝,只顾思念,竟冷落了美好春光,而时下所看见的早已是萧肃秋景了。上片在一片嗟叹中收尾,欢快简明,丝毫不晦涩,亦未用典,可仍然可以写出纳兰的万般愁思。

  “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物是人非的今昔对比是历朝词人都感慨过的,并无新意。纳兰的词总是用平实的语气去讲述天下大悲。

  江城子

  湿云①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②。若问生涯原是梦③。除梦里,没人知。

  【注解】

  ①湿云:高湿度的云,指云彩中饱含着雨水。

  ②神女:也就是巫山神女。《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妄,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③若问句:化用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梦”。此处将“神女”改作“若问”,显得更加梦幻。

  【典评】

  巫山上云遮雾绕,那厚厚的云层似乎要将高耸的山峰压低似的,影子十分迷离。不是大雾天气,也不是孤烟,也许是巫山神女即将腾云驾雾而来。

  放眼远眺,假如以为这生涯本就是场梦幻,而只有梦里才有人生美好,除此就无人知晓了。正像苏东坡说的,“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首咏史之作与一般咏史诗词不同,纳兰没有直接着手要咏之物,而是将大部分笔墨放在了自己的心灵感受上,令人读来如梦似幻。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文心雕龙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西游记 纳兰词全集 三字经 三国演义 二十四孝 孟子 周易全解 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