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序(1)

  一本好书,如清泉之水前不久,经推荐看到一位80后留美女孩尹文思的书稿《因为有梦,所以远方》,岂料一读便深深沉浸其中,几乎一口气读完,感叹果然文如其名,“文思”如泉涌。

  掩卷认真思考之后,觉得这确实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不仅文字成熟优美,而且内容丰富新鲜,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的新视角,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而书中展现出来的深情、乐观、勇敢、坚强,以及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和许多80后的孩子一样,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娇生惯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完全抛开中介,独立完成繁多复杂的申请工作并最终得到美国研究生院的全额奖学金,之后她孤身一人、远赴重洋,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美利坚大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奋斗——在经历了乱流、高烧、飓风、逃难,克服了孤独、想家、情感创痛、亲人离世、生活习惯和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后,陌生、包容的美国文化接纳了她,改变了她,而她也在美国的着名学府中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女孩的看法。

  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并且在她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成功征服了一向以严苛着称、几乎不近人情的答辩委员组全体成员,连她的导师都惊叹万分,称她是他执教多年见过的唯一一个答辩能有这么多美国学生来旁听的外国人。

  作者还遵循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理念,几乎走遍全美,并身体力行“且行且珍惜”的人生信条,将自己在美国的个人经历以及丰富游历,比如美国式的青春放纵,自由女神像下的狂欢与寂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思考、交融与感悟,还有一路同行过的人们以及他们背后所有跌宕动人的故事,写成此书,其中涵盖历史、文化、民俗、情感,深情地献给“所有爱过、迷茫过、在异乡奋斗过的年轻人”,只因他们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些年轻的梦想。

  作者所写均为真实个人经历,呈现的也是真实的美国,而真实,就是本书的生命力所在。

  作者是80后生人。在当今社会各界都在讨论80后“为何暮气沉沉”的时候,作者为80后集体发声,让大家看到属于80后的朝气和勇气,以及这一代人拼搏奋斗的人生。

  本书也为千千万万的游子写出了他们在异乡风尘仆仆而甘苦自知的燃情岁月,写出了一个庞大留学群体的青春与梦想、迷失与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书从始至终弘扬了一种正能量,而这种积极向上、勇敢奋斗的精神,任何人都需要,任何社会都渴求!

  此书完稿之际,作者请我作序,我欣然允诺,因为我相信,所有正跋涉在人生之路上的年轻朋友,无论是否在异乡、异国漂泊,都将在此书中获得丰富的收获,或是感动和启迪,或是力量和勇气。而那些充满激情、跌宕起伏的文字以及渗透其中的人性之美、大自然之壮美,都犹如清泉之水,会将我们的心灵浇灌成一片怡人的绿洲。

  袁腾飞2013年于北京第一章孤身一人,远赴重洋

  我幻想着为梦想披荆斩棘、拼尽全力后终于把她实现的那一刻;幻想着在大洋彼岸举目无亲但仍奋斗不息的每一天;我幻想着那将是一段甘苦自知的燃情岁月,虽然个中艰辛一言难尽,但比起将年轻美丽的生命耗费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我宁愿经风雨见世面,而随我同去的,是我的智慧、青春和奉献!

  我即将一去万里,而你的爱无法随行

  时至今日,我对那个夏天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各种各样的离别。

  先是大学毕业的庆祝聚餐。这么多年的时光早已如同流水一般匆匆掠过,那天下午的一切还都历历在目——黄健翔式的嘶吼、所有人的认真和疯狂,那一排排或倒或立的空啤酒瓶,还有那些犹如在耳的誓言和相拥而泣……那一天,所有人都放下矜持、无比真实;那一天,我们被梦想和离别刺激得神魂颠倒、步履蹒跚;那一天,我们以同一种纪念的方式,正式告别了一个时代。

  然而,除此之外,和所有人都还不一样的是——我还要告别自呱呱坠地起就从未离开过的北京,孤身一人,远赴重洋。

  随着远行日期逐渐临近,我备好行装,一切就绪,但心情却和最初想象的大不相同。我开始夜以继日地和朋友家人待在一起,因为只要独处,心底就有挥之不去的空茫感觉。我从不敢仔细研究这种感觉,也刻意不去关注日期。

  但那一天还是如约到来了。

  上飞机前的最后一晚,爸爸去楼下检查车子,而我则最后一遍检查着行囊。无意中转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妈妈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那是怎样一种眼神啊!我至今也忘不了。落寞、依恋、忧愁、迷惘……没有泪光,却比痛哭更刺痛我的心。

  那眼神像是在对我说:孩子,和你一样我也不懂未来还有什么,但我好想替你阻挡一切风雨和迷惘。

  我明白你深深的无助——我即将一去万里,而你的爱无法随行。

  妈妈,知你心者一如我,怎么可能不清楚,你是怎样在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沉默来对抗无数次汹涌到眼底的泪水,你生怕一开口就会将心底的软弱泄露无遗,辜负我一直以来也苦苦伪装的坚强。

  那天夜里我彻夜未眠。

  这是我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二十二年来,头一次有了“明日天涯”的感觉。睡在自己熟悉的小床上,闻着夏夜雨后特有的泥土气息,黑暗中还能依稀辨得出书柜上贴着的小时候的照片,还有自从我上中学就攒下的、这么多年也舍不得扔的那一摞摞旧书……想到明天天亮以后,这一切都要离我远去,心底一片迷茫。

  我不由得问自己:这不是我用了将近五百个日日夜夜才拼来的结果吗?为什么当一直追寻的目标出现在眼前时,我却没有预想中的狂喜,也没有预想中的坚定,反而像被掏空了一样地患得患失起来?难道我在怀疑什么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到美国留学值得吗?

  是正确的决定吗?这可是我在奋斗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没有怀疑过的问题啊!

  理想那么美,实现她的道路却如此艰辛而具体我是在大多数同学还对毕业以后做什么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开始报名上新东方的出国考试课程,从此过着不知周末为何物的日子。

  一年之后,我带着二十年根深蒂固的中文底子和这一年多来竭尽全力恶补的英文底子,迎来了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八百分的语文、八百分的数学、多文体写作,还有语言类考试托福。

  我用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完成了飞越重洋的第一步——考完了所有考试,并且成绩骄人。但没有人知道我在这一年内放弃了多少本应该属于青春的享受和轻松。

  接下来是最艰难的申请工作。那时候的我计划完全甩开中介,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和美国学校的所有交流工作。

  当时我身边还没有出国留学却不用中介的同学,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可思议,好朋友在课间的时候还曾问我:“你是不是舍不得那几万块钱的中介服务费啊,你也不想想,人家多有经验啊,帮助那么多人申请成功!你对美国学校的了解能有他们多吗?”她不知道,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同时面对那么多人,我才不相信他们可以像我只面对自己那样做到全力以赴、尽心尽力。

  我投了近十所学校以扩大被录取概率。到申请后期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中介服务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公司——它要做的工作简直太多了!

  那时的我,单凭着留学网站上的一份申请指南,参考着它来向美国各大高校疯狂推荐自己。那是一份在当时被想出国的学生奉为宝典的电子文件,打开之后屏幕右侧的滚动条迅速缩成窄窄的一小横道,可见其目录的数量惊人,如“申请总论”“申请前期准备”“申请文书写作综述”“成绩单的办理”“外币和申请费、汇票”“申请表格填写申述”“邮寄材料和联络ETS”“联络学校”“录取流程”“答复学校”“住房申请”“国内出国手续”“签证问题和面谈前准备”等无数专业性极强的标题,每个标题下面还延伸出无数个小标题,光扫一遍就足够令人眼花缭乱,而当你真正独自一条条身体力行的时候更是深感复杂烦琐之极,好似永远也看不到尽头一样。

  在紧绷的神经几乎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总爱跳过中间那些令人绝望的过程,直接拖到文件的最后一页,反复读着那上面让我热血沸腾的话——“启程了……学弟学妹们,恭喜你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不可思议地完成了申请的所有步骤,走完了通向梦想大门的漫漫长路。现在的你们一定已经整装待发,张开双翅,只等风的到来!美利坚大陆在迎接你们,你们将在那里开始新的旅程!”天知道,每逢读到这里,我有多么激动。

  我幻想着为梦想披荆斩棘、拼尽全力后终于把她实现的那一刻;幻想着在大洋彼岸举目无亲但仍奋斗不息的每一天;我幻想着那将是一段甘苦自知的燃情岁月,虽然个中艰辛一言难尽,但比起将年轻美丽的生命耗费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我宁愿经风雨见世面,而随我同去的,是我的智慧、青春和奉献!我就这样充满激情地幻想着,有时竟会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理想是那么美,实现她的道路却是如此艰辛而具体——加起来数百页的英文网页,我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明白(经常是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说什么),然后按照每一个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要求提供大量完全不同的英文材料,包括报考理由、个人履历、大学成绩、将来的毕业打算、具体的职业方向、研究方向,从前写的论文等。如果你还要申请奖学金的话,那么还会有各类繁杂的表格,并额外追写一大堆材料。最要命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我必须要在圣诞节前寄往美国各大高校并保证他们收到。

  永远记得那一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有一天夜里我几近崩溃。当时为了把所有材料都赶完,我已经在电脑前坐了整整十个小时,以至于到后来一闭眼就有一波一波的黑影子涌上来,人好似要呕吐一般的头昏脑涨。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一直写了好多天、眼看就要完成了的一个材料其实理解错了要求,等于完全白写。

WwW/xiaoshuotxt.N et Txt 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性的弱点 千万别学英语 谁的青春不迷茫 正能量 圈子圈套 我不是教你诈 一公升的眼泪 海底捞你学不会 一辈子做女孩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