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章 科学的思辨 (4)

  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事业心的表现。这正如丁肇中所指出的:“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事业心。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科学家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献身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布尔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92岁时,出版了巨著《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在临死前,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是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便与世长辞。爱因斯坦临死前仍在改写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离开了人世。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只有强烈的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方能终身专心致力于科学,推动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扫地、敲钟及其他

  写作背景

  这篇科学杂文《扫地、敲钟及其他》发表于1980年第6期《中国青年》杂志。可以说,这一篇《扫地、敲钟及其他》,是发表于1979年第6期《中国青年》杂志的《粗心·专心·事业心》的姐妹篇。后来收入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职工初中文化教材语文课本中。

  严格、细致,这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素养。我从童第周扫地、何泽慧敲钟说起,用一连串有趣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严格、细致的重要性。我依然保持着寓哲理于故事中的科学杂文写作手法,避免枯燥的说教。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科学上,稍一疏忽,便会铸成大错。正因为这样,科学家做事,比绣花女工还细心!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室里,虽然地已经扫过,但是扫得不干净。人们一看,就知道童第周生病了!地扫不干净,怎么会跟童第周生病有关系呢?

  原来,那时候童第周“靠边”了,“罚”他每天扫地。童第周以科学的态度扫地,总是把地扫得一干二净。一旦童第周病倒了,换另外一个人扫地,就没有童第周扫得那么干净了。所以,扫地干净不干净与童第周是否生病这两件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之间,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也就在那时候,在一所“五七干校”里,人们习惯地用敲钟的声音来校准手表。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钟声就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嘟、嘟”的报时讯号一样准确。为什么呢?原来,敲钟者不是别人,正是钱三强的夫人、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教授。她身体孱弱,无法胜任重活,就被分派去敲钟。何泽慧以科学的态度敲钟,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敲响大钟。正因为这样,人们笑称她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报时钟”。

  科学家扫地,如此认真;科学家敲钟,分秒不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科学家天长日久地研究科学,养成了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科学上,稍一疏忽,便会铸成大错。正因为这样,科学家做事,比绣花女工还细心!

  这使我想起了那位以精细著称的苏格兰化学家卜拉克。有一次,卜拉克的学生看到他把正在沸腾的一杯酸液,倒入一支试管,他悬空着倒,杯口远离试管口,当酸液全部倒入试管之后,竟一滴也没有洒出来!

  卜拉克在作学术讲座时,常常一边讲演,一边做实验。人们发现,他做完实验之后,把仪器、药品拿走,桌面上跟没做过实验一样干净,没有留下一滴药液或者一粒尘土。

  卜拉克离开人世的时候,也颇为奇特:他年逾古稀,在吃早饭时溘然长逝。他正在喝一杯牛奶,突然感到不舒服,便把牛奶杯放在膝盖上。死去之后,他的手依然紧紧扶着牛奶杯,牛奶一点也没有泼出来!

  另一位以精细著称的是英国化学家卡文迪什。当时,人们都以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气体。卡文迪什在一只瓶子中注入过量的氧气,再在瓶中通过电火花,使氮气全部与氧气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卡文迪什用氢氧化钾吸收了二氧化氮,再用别的化合物吸收了多余的氧气。照理,这时瓶中应当没有气体了。可是,当他往瓶中灌入水时,却发现有一个小小的气泡。

  一个小气泡,算得了什么呢?可是卡文迪什却不放过这个小气泡。他断定,空气中一定还有另外一种未知气体,尽管这种气体含量极少,在一瓶空气中只不过一个小气泡那么多。

  这件事情过了107年,另一位精细的英国物理学家雷拉进一步发现:从空气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每升为1.2565克,从分解氨制得的纯氮气的密度每升为1.2507克,相差0.0058克。照理,这第三位小数的差异,算得了什么呢?雷拉却紧紧抓住这第三位小数不放。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拉姆赛也细心研究这一奇特的现象。在1894年,他俩各自独立发现:在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之外,还存在一种含量甚微的气体,叫做“氩气”。

  雷拉和拉姆赛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那时候,人们以为对空气的了解早已一清二楚。谁知每天在人们鼻孔中进进出出的空气之中,竟然还有未知数!然而,这一重大发现,却是从一个小小的气泡,从微不足道的第三位小数中觉察蛛丝马迹,经过深入追踪,才洞察其真相的。

  我国著名铁道工程师詹天佑,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人。他常常对学生们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在负责建设京张铁路时,白天爬山越岭,夜里在油灯下精心绘制线路图。别人勘查过的地方,他常常复勘一遍。有人见了不大高兴,以为这是对他们不放心。詹天佑却坦率地说:“这是因为我们的责任太重大了。多一个人复查一遍,可以避免出差错。”詹天佑正是以这样精细、认真的态度,成功地领导建造了京张铁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铺设的铁路。

hTtp://wWW.xiaOshuotXt.netxiaoshuotxt。com

同类推荐 人类的故事 第五项修炼 自由选择 金刚经说什么 色眼识人 道德情操论 2050超级大国 中国人的精神 怪诞行为学 寻觅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