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章 科学的名家 (1)

  给自己写信的人

  写作背景

  《给自己写信的人》发表于1978年第9期《儿童时代》半月刊。1979年收入全国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后来收入《科学家故事100个》(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新版)。《科学家故事100个》在2011年列入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

  这位给自己写信的人——欧立希(Paul Ehrlich,1854—1915),又译埃尔利希。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奠基人之一。他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治疗梅毒的药物“六○六”。在免疫学上,他创立的学说为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些实用方法。他在组织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肿瘤学、化学疗法等方面发表论著多篇。1908年与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梅契尼科夫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看这个标题,你就会感到奇怪,信总是写给别人的,怎么会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世界上确实有给自己写信的人!这个人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欧立希。在1907年,欧立希便曾给自己写过好几封信。比如,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欧立希:

  7月8日是父亲的生日,可别忘了给他送去一个大蛋糕,庆祝寿辰!日夜工作着的欧立希

  7月4日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原来,他当时正在和日本科学家秦佐八郎(1873—1938)一起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工作——制造一种新型的药物,用来治疗当时在非洲流行的、会使人昏睡不醒的“昏睡病”。

  他俩废寝忘食地工作,日夜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倦了,用冷水冲一下脑袋,清醒清醒。实在倦了,就在实验室的长椅上躺一会儿,用厚厚的书本当做枕头。

  也正因为这样,欧立希常常把亲人们的生日都忘了,而德国人对生日是非常重视的,谁不来庆祝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欧立希给自己写信,为的是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不至于忘了礼貌——给父亲庆贺生日。

  欧立希写好信,信封上注明寄信的日期,交给他的一位亲戚,请亲戚到了寄信的日期把信投入邮筒。欧立希收到自己写的信,记起了父亲的生日,于是赶紧去买大蛋糕,到父亲那里去了一下,连椅垫都没有坐热,连酒都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就匆匆忙忙赶回实验室了。

  “炸不死的人”

  写作背景

  《“炸不死的人”》,发表于1979年5月17日《南方日报》。这篇短文被收入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篇名改为《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炸不死的人”》后来收入《科学家故事100个》(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新版)。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1850年赴美国学习机械工程。5年后,返回瑞典,从事炸药研究。1867年研制成功硅藻土甘油炸药。1880年制成无烟炸药。他还曾对生物学、电化学、医学、机械、铸铁等方面作过研究,一生中拥有225项专利权。死后,将其遗产的一部分共计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自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称为“诺贝尔奖金”。

  由于诺贝尔奖金人人皆知,语文课本选入这篇关于诺贝尔的故事,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诺贝尔其人其事。

  这篇科学家故事以“炸不死的人”这样惊人之笔开头,而在娓娓讲述诺贝尔故事之后,篇末点题:“诺贝尔生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献给科学;诺贝尔死后,不惜以自己的巨额财产献给科学。这正是诺贝尔值得我 们学习的地方。”

  世界上居然有炸不死的人!

  炸药,怎么会炸不死人?

  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却被人们称赞为“炸不死的人”,也有人称誉他是“不怕炸死的人”。

  研究炸药,真可说是“太岁头上动土”。这是因为炸药的脾气非常暴躁,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爆炸。

  诺贝尔却专爱在“太岁头上动土”!

  诺贝尔为什么不怕被炸死,而要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炸药呢?这是因

  为他曾到过矿山,到过修筑道路、水坝的地方,看到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

  一下一下挖着,坚硬的岩石一点也不肯示弱,累得工人们满头大汗,也只

  能刨下一点点……于是,诺贝尔决心从事炸药研究工作,用炸药来炸毁岩

  石,移山填海。

  1846年,意大利教授舒波拉用硝酸与甘油作用,制成了一种液体化合物——硝化甘油。舒波拉最初制得的硝化甘油是很稀的溶液,用它来作为药物,治疗心脏病。

  后来,人们想制得浓硝酸甘油,结果在浓缩过程中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人们这才从爆炸声中认识了硝酸甘油的真面目——原来,它是一种烈性炸药。

  好哟,烈性炸药,人们正需要它!

  可是,这烈性炸药是一匹难驯服的烈马。多少人想制伏它,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爆炸声中丧生,有的人听见爆炸声后望而却步……

  诺贝尔却勇敢地知难而进。

  诺贝尔跟烈性炸药打交道,不是一次,而是几十次差一点落进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次,在猛烈的爆炸声中,炸死了5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诺贝尔的弟弟卢得卫,连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可是,诺贝尔毫不畏惧,继续进行这项危险的研究工作。

  由于实验室连连爆炸,周围的邻居都害怕极了,不准他再在那里试验。诺贝尔就搬到马拉伦湖,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船上继续研究硝化甘油。他在4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400多次试验,一直未能驯服硝化甘油。

  说来也巧,有一次,一大坛硝化甘油在搬运时破裂了,这只坛子是放在木箱里的,木箱与坛子间塞满泥土,以防止坛子滑动。坛子一破裂,硝化甘油就渗到泥土中去了。

  诺贝尔拿了一把吸饱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泥土在引爆后能够猛烈爆炸;可是,不引爆,它却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稍受震动就会爆炸。

  诺贝尔感到非常高兴,就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堆积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用导火索引爆。没有料到,这一次的爆炸空前的猛烈,浓烈的烟雾直冲半空,人们都失声喊道:“诺贝尔完了!”

  谁知正在这时,从浓烟中冲出一个满脸鲜血的人,发疯似的跳跃着,高喊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就是以这样不怕死的精神驯服了“烈马”——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做到保存、运输安全,在起爆时猛烈爆炸。后来,诺贝尔又制成了

  各种烈性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他能用五国文字写作。他光在英国获得的专利权便达120多项。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_说天_堂

同类推荐 论语别裁 金刚经说什么 色眼识人 梦的解析 上帝的指纹 长尾理论 暗访十年 自由选择 悲剧的诞生 论美国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