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4章 附录 (2)

  新京报: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们真相?这对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叶永烈:我们不仅应当告诉孩子《悲壮的两小时》错在哪里,而且应该让孩子们也从中吸取教训,一定要文理并重。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既有文学修养,又懂得现代科学。

  中国的“教科书”问题

  《新京报》记者陈远在收到我的明确回复之后,非常高兴。他说,准备编发你的答复以及摘发“京城孤魂”的文章。不过,批评一篇全国中学生正在课堂里读着的语文课文,毕竟不是小事。见报之后,必然会引起强烈的震动。万一批评本身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新京报》编者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为此,《新京报》记者陈远又给我打来电话,说报社领导希望能够提供权威性的资料,证明《悲壮的两小时》的科学性错误。

  于是,我向《新京报》提供了两份权威性的资料:

  其一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至今已有230年的历史,其权威性有口皆碑、毋庸置疑。这本工具书也是我国知识界最常用最熟悉的百科全书。我家就有整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精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按词条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顺序排列的。我在第四卷700页“K”中查到“科马罗夫”词条。这“科马罗夫”,亦即“科马洛夫”。词条这样写道:

  科马罗夫,Komarov(1927.3.16-1967.4.24),苏联第一个在航天飞行中死亡的航天员。他曾任上升一号航天飞船的驾驶员(1964.10.12-13),该飞船是第一艘多乘员飞船。1967年4月23日他单独在联盟一号中发射起飞,成为第一个进行两次航天飞行的苏联人。在第十八圈轨道飞行期间,他试图着陆。据报道,当飞船在几英里高度时被它的主降落伞缠住而坠地。他的尸体被火化,骨灰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内。

  权威性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清楚说明,“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起飞时间的确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而非1967年8月23日。作为课文,错了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不允许的,何况《悲壮的两小时》把时间错了四个月!另外,我还注意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用词非常谨慎,在说到科马洛夫的死因时,用了“据报道”三个字。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当然富有权威性,但是毕竟《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是简明的词条,没有详细的细节。

  我提供的另一本重要资料,是带有很强专业色彩的著作《勇闯太空——苏联和美国争夺太空揭秘》。这是美国丹尼斯·纽柯克著,陈泽加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这本书的第66页起,用了8页篇幅介绍“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全过程。书中不仅有科马洛夫在“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飞行前的训练照片,而且有“联盟一号”宇宙飞船从起飞到坠落的程序全过程图表。

  《勇闯太空》指出,“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起飞时间是“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坠地时间是“1967年4月24日早上6:23”。《勇闯太空》指出,“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失事的起因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充分展开,这就意味着飞船的电力供应打了折扣”。另外,《勇闯太空》还指出,“电视发射机也出了问题”。这表明《悲壮的两小时》中的电视对话,电视转播,纯属虚构!《勇闯太空》说,据美国跟踪系统报告,“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作第十五圈飞行时已经发生翻转。科马洛夫无法排除故障,而燃料即将耗尽,他在第十七圈飞行时获准返回地球。于是,他在第十八圈飞行时开始返回地球。但是,由于飞船姿态控制系统失灵,飞船不断旋转、滚动,以每小时五百公里的速度冲入大气层。这时,科马洛夫打开主降落伞,而由于飞船旋转、滚动,主降落伞无法张开。科马洛夫启动备用降落伞,而备用降落伞与主降落伞缠在一起,“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飞快地撞在预定着陆地区一千公里之外的地方……

  《勇闯太空》记述了“联盟一号”宇宙飞船事故的由来以及最终毁灭的过程,与《悲壮的两小时》全然不同。“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跌进大气层之后,是以每小时五百公里的速度冲向地面,科马洛夫根本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去发表种种豪言壮语!

  在我提供了两本权威性书籍之后,《新京报》在2004年2月23日发表了记者陈远的报道《〈悲壮的两小时〉:是不是拿孩子开涮》。报道引述了我在给陈远的E-mail中的答复以及我提供的两本权威性资料。报道还写及我在与陈远通话时提出的疑问:“叶永烈说,除了时间的错误之外,其他的错误其实只要稍具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我对这篇文章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地入选语文教材感到非常奇怪。”

  这篇批评性的报道,果真引起强烈的反响。许许多多报纸、网站加以转载,方方面面的人士对《悲壮的两小时》提出批评,其中包括航天专家。

  《上海新书报》在2004年3月17日发表了记者许嘉俊题为《课文作假,无知还是猎奇?》一文,报道了航天专家以及出版社、教师的意见:正当杨利伟在注册商标、“神舟五号”炙手可热时,却有读者向本报投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关于苏联航天悲剧的一篇课文是伪作。据悉,这篇名为《悲壮的两小时》的课文讲述了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途中遇到无法排除的故障,并在飞船爆炸前的最后两小时里与领导和亲人壮烈告别的场景。

  记者与上海市宇航协会高级工程师李必光取得了联系。李必光仔细阅读文章后告诉记者,该篇课文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1. 科马洛夫是在1967年4月23日驾驶“联盟一号”升空的(课文原文:科马洛夫在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

  2. 飞船进入轨道后,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发生故障,飞船只能使用一半的电力,飞船内的部分仪器无法正常工作。“联盟一号”在绕地球飞至第18圈的时候,在自动返航无效的情况下,科马洛夫起用了手动返航(课文原文:飞船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3. 由于飞船在返航途中不断旋转,降落伞与备用降落伞均无法打开,所以“联盟一号”坠地即发生大爆炸。飞船从进入大气层到坠毁,大约用了半小时(课文原文:“联盟一号”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

  4.苏联在60年代发射“联盟一号”是为了争夺太空霸权。作为一次绝密的行动,不可能有全国直播,更不可能在直播中透露飞船失事的真相。关掉声音也不能防止泄密,因为懂唇语的人完全可以明白科马洛夫在说什么(课文原文:由于科马洛夫讲述的内容关系到国家机密,指挥中心暂时关掉了电视直播的录音传递。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观看他无声的形象。“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5.60年代的宇宙飞船与地面通讯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要想实现无线电直播,飞船必须在本国上空。与地面实现电视直播,是90年代才有的技术,比如“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只需一个半小时,怎么可能和地面持续直播70分钟?(课文原文:汇报整整用了70分钟。)

  记者又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联系。人教社总编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教材出现错误并非什么新鲜事,明年修订教材的时候会改。再说教材都是教委审核通过的,人教社没有责任。

  北京一位老师认为: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要么是编者无知,要么是在追求形式主义。爱国主义并不是一种形式,它必须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光靠一篇虚假的爱国主义文章是毫无用处的。激发爱国主义,最重要的是激发民族情结,要让学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这才是真谛。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纯粹是猎奇!作为老师,我会和学生说清楚课文的真实性,并引导学生们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这篇批评性的报道还引出对于中学语文课本其他课文的批评。批评引发了对于中学语文课本编选工作体制的讨论。教育专家、中学教师、中学生以及出版社编辑参加了讨论。有人调侃地指出,中国也存在“教科书”问题!

  其实,关于中国“教科书”问题的大讨论,反映了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中学语文教科书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的问题。《悲壮的两小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中学语文教科书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

  附录二高考作文题目要大气

  我一次次参加高考作文,引起《语文学习》杂志的关注。他们约我对历年的高考作文进行点评。这一回,算是颠倒过来了,我原本是“考生”,如今倒过来去评论“老师”了。我在2009年第1期的《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了《高考作文题目要大气》——作为作家,对于高考作文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从2000年起,我应邀八次参加高考作文,我与考生们同时写作高考作文,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我参加高考作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在第一线体验广大考生的生活,与考生们零距离接触,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境;二是测验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效性很强的作品,因此快速反应能力是纪实文学作家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生活在上海,因此六次写的是上海考区的作文,一次参加全国卷高考作文,一次应北京之约写北京卷题目。

  每年,我作为“考生”,是命题组的老师在“考”我。如今反过来,让我来评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换位思考。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社会契约论 精神分析引论 权力意志 暗访十年 百家讲坛全集 悲剧的诞生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易经杂说 爱的艺术 第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