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3章 幼年共产党:没有行动力,就无法掌握主动(7)

  这是毛泽东领兵对国民党正规军的第一个歼灭战,俘虏那么多,怎么对待俘虏呢?当时没有规定,也没有纪律,因为这是新问题,俘虏押送途中出现过打骂俘虏、搜俘虏腰包等行为,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因为毛泽东认为他必然胜利,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这将是个常态,需要定出规矩。他提出了优待俘虏的政策。这是个新鲜事,但他的部下却很顺利地接受了,因为他的部下本来就不是为了钱而当兵的。毛泽东的解释是,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被作为壮丁抓来的穷人,不应该打骂他们,而要进行说服,教育他们反戈一击。他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对伤病俘虏给以治疗,经过教育、治疗后留去自由,留者开欢迎会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开欢送会并发路费。

  国民党逮到共产党就杀,这一政策只能叫共产党人拼命,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而毛泽东的军队逮到国民党的军人,却是优待,这简直是菩萨心肠。毛泽东告诉他的士兵,这不仅仅是阶级立场和感情问题,也是消灭敌人的好方法。优待俘虏也是消灭敌人?是的,毛泽东的这一纪律,不只是戳穿了国民党散布的“共匪见人就杀”的宣传那么简单。

  毛泽东的这一策略,使得国民党的军队面对共产党时多了一个选项,那就是投降。释放回去的人员,极有可能再一次参加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总不能将自己的被俘人员杀了吧,可以想象,当过俘虏的国军,下一次再面对俘获过自己的共军,只要处于劣势,就一定会自动举起手来,这样一来其他想抵抗的人也会动摇。赣军的《九师旬刊》上,对这种做法发出了“毒矣哉”的哀叹!看来国民党里还是有明白人的。

  就是这一政策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制胜法宝,使得毛泽东的军队变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天敌,天敌的关系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就是雄鸡和蜈蚣的关系。

  说毛泽东是蒋介石的天敌是有根据的,你只要看看他们两个人交手的全部历史就会同意这一说法的。

  毛泽东可不想当流寇,他抓住了枪杆子,就要落实他的力量,他的目标是获得政权,所以建设根据地,毛泽东看得很重,抓得很坚决。

  毛泽东的力量在发展壮大,发展的后劲很大,他渐渐找到了通向胜利之路。

  他开始实践他的政治理想,包括工农当家做主,均分土地等,这时候的毛泽东把资本家、地主、土豪劣绅、反动政府官吏等列在一起,准许工农平民就地自由抓捕他们,并烧毁他们的房屋。

  按照毛泽东后来的政策,这样对待资本家和其他的中间势力的政策显然是过于左倾了,但即使是这样,毛泽东的做法也非常不符合当时中央的指示,在留苏的人眼里,这完全是右倾,他们的政策是大杀大烧,“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这显然是昏招,就如同恐怖行为触动不着敌人上层,反将普通民众逼着去依靠上层,这样阻力更大。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是什么因素使得当时的中央变得如此极端,不管不顾。也许是敌人的残酷屠杀使得一些人绝望、暴怒,革命成了比赛暴力。斯大林的戾气也影响着中国革命,蒋介石一开始接受俄国人的援助,但在找到更大的后台后,将俄国人扔到一边,完全投向英美财团,这让斯大林怒不可遏,斯大林靠着共产国际指挥中国共产党报复,他考虑的不是中国革命如何胜利,而是如何出这一口恶气。

  毛泽东也认为中国需要彻底革命,极端到拿起武器上山当土匪,但他拒绝乱砍乱杀,这既是他的方法,也是他的天性,所以他不断地被自己的党内人士指责为右倾。

  毛泽东说自己身上有猴虎二气,虎气好理解,他的王者之气,贯天彻地,但猴气该怎么理解呢?毛泽东确实有为了成功不怕任何牺牲的勇气和决心,但他显然又对各种成功的方法道路产生怀疑,他极端地渴望成功,以至于他极其谨慎地保护着成功之本,战争的第一要务是保存自己,这是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呢?

  这时候中央做出开除毛泽东的中央委员的决定,这大概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印度人罗易的杰作,结果特派员误传为“开除党籍”。这使毛泽东一度成为“党外人士”,不能再担任前委书记和党代表,只能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面对这样的撤职,毛泽东似乎从来没有过放弃的意思,这个党包含了他的全部的家人、朋友、同学和一切,所以打击固然是沉重的,但不可能动摇他的意志,他积极地担当起师长的职务。

  湖南省委命令他将部队开向湘南,配合湘南暴动,毛泽东却在途中把队伍停下来整训,上级的这种瞎指挥,造成红军主力外出,井冈山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

  这时候传来两条好消息:一是看到中共中央的文件,毛泽东只是被开除委员而不是“开除党籍”;二是在湘南暴动的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被敌人追着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

  这样一来,难题迎刃而解,毛泽东成了湘南暴动的接应者,他阻击追敌,掩护朱德部撤退。

  朱毛会师了,这一历史时刻后来被大大赞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支部队产生了许多的元帅和将军。最先上山的人里面就有朱德、陈毅、林彪、粟裕等人,毛泽东后来说身背盒子枪、师长见军长,就是说的这一段。合兵之后部队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主力是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有一批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习武军人,这就使得毛泽东手下多了一批将领,也使毛泽东有机会了解科班出身的军人们对战争的观点以及作战的方法。

  凡事有好就有坏。无条件地欢迎朱德上山,给毛泽东的事业带来了生力军和许多的帮手,但也带来了隐忧,那就是新来的人多势众,指挥权并不牢靠,毛泽东无法做主,这将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将持续很长时间,这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是毛泽东还没有找到必胜的路线图,他依然在尝试,尝试中他没有拒绝与别人合作,没有给别人讲条件,相当于在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下就获得了注资是好事,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拓展,但由于股份的稀释,决定权不在毛泽东的手里,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就失去了控股权,这是毛泽东在形成最终的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大合作前的必需的磨砺。

  朱毛会师后,他们打败了敌人第二次“进剿”。

  中央下命令撤销了毛泽东的中央委员职务,毛泽东可不会离开共产党。战斗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以第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向中央写报告,汇报朱毛两部会师后的胜利,解释他的行动,并建议成立湘赣边界特委。此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于6月4日写了回信,赞同这个方针,并确定成立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

  这是一封迟到的回信,由于交通不通畅,多半年以后才到毛泽东手里,就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丢了权力,革命受到损失。

  在这一阶段,毛泽东主要做了争取陈毅的工作。陈毅没有立刻接受毛泽东的召唤,陈毅更多的时候是倾向周恩来的。但毛泽东在这支部队中找到了自己的长期支持者,那就是建国后排在十大元帅第三位的林彪。

  朱毛兵合一处了,毛泽东的工作是试图在新加入的队伍中推广自己的主张。朱德对建军的贡献是很大的,这倒不是说他贡献了思想和灵魂,而是他贡献了人马和团队,并对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朱德具有高尚的情操,作为一名旧军人,朱德本来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他选择了追求更为高尚的事业,他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他是赞成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原则的,那就是党指挥枪,这一点在朱毛会师时体现得就很明显,毛泽东算是师长,但一见面就成了上级,所以说朱德是赞成毛泽东的党指挥枪的原则的,差别是毛泽东认为他就代表了党,但一旦中央和毛泽东有了不同意见,那么根据这个原则,朱德自然听从上级的,这让毛泽东很是搓火,也很受伤。对毛泽东来讲,朱德的到来壮大了毛泽东的军事力量,朱德总的来讲是有大功劳的,这一点是理解朱毛关系的关键,朱德的高尚人格对于实行新的纪律,也有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军队的总司令这一殊荣归于朱德是理所当然的。

  朱德身经百战,他同毛泽东总结了前面的战斗经验,把“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提升成“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

  但有迹象表明,朱德只是觉得这样的战术适合于游击战争,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通向最后胜利的法宝。朱德和其他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们一样,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革命将完全靠着自己的力量,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他们多是信奉列宁的道路,他们相信真理在手,只需要在某一个时机到来之时就可以获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所以作为真正的军人,面对这一战无不胜的法宝却表现出了波澜不惊的平静。

  同样,要是将朱德理解成就此服从和完全支持毛泽东也是不恰当的。朱德在军队的地位,主要是一种资格,几乎所有的军人都不可能在他面前挺腰子,所以即使是朱德没有无条件地支持毛泽东,是有限支持,对毛泽东来讲已经足够了,因为这让他能早点进行更大的实验。毛泽东不容易与强者相处,因为他想征服所有的人,但智慧和理想又促使他和任何人能够相处,这也是理解毛泽东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点。

  很多军迷对十大元帅的排名很感兴趣,各种争论不绝于耳,最有意思的就是十大元帅的战功并不显著,最明显的就是排在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战功极为显赫,却与元帅无缘,这叫人纳闷不已,要知道元帅作为军人的至高荣誉,却与战功不成正比,这一点叫人很难适应,所以争论将是无休止的。

  我们在这里提供另一种思路,也许更容易理解元帅的排名。我们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看作一个公司,首先说明,这种庸俗化的说法可不是笔者首创,而是来自毛泽东自己的比喻。毛泽东在后来给李达的召唤信中说:“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毛泽东这家公司,名号是自己起的,注册地点是井冈山,公司规则是毛泽东定的,自己的资本不多,也就是几百号人,但业务发展得不错,盈利模式也是已经确定的,表现了很好的发展性,这时候朱德同志参股了,由于他的资本很大,所以毛泽东当然十分欢迎,这一参股给这支部队带来了三位元帅和数位大将的董事会名额,同时也为参加南昌起义的其他的元帅们预留了位置。

  在井冈山初期时,在没有比毛泽东党内地位更高的领导者发令之前,朱德是遵循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的军事原则的,他们又接连打退蒋军两次“进剿”,两次进剿的敌军指挥官都姓杨,所以根据地军民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此时红军的力量已经可以消灭江西军阀朱培德的主力,地盘进一步扩大,控制的人口达到了50万,是井冈山斗争的最辉煌时期。

  共产党的上层人物中能够意识到毛泽东将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人不多,但基层的英才已经向着毛泽东靠拢,林彪、罗荣桓、粟裕这些后来的大人物在战火中被快速提升。

  林彪在军队的快速上升,主要原因被多数人忽略,人们常以为是由于林彪的军事天才,这是不完全的。林彪背后有政治力量,那就是林彪的两个哥哥,一般人不了解林彪哥哥在党内的地位,所以造成历史的盲区。毛泽东是兄弟三个参加革命,林彪也是弟兄三个,和他们相近的是杨尚昆,也是随着哥哥参加革命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我的奋斗 领袖们 随遇而安 林肯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 曾国藩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名人传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