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5章 千古一帝功过分明

  千古一帝功过分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即位时年仅13岁。亲政前,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烬档淖ㄈㄓ檬隆9元前238年亲政后,他镇压烬德遥次年,免吕不韦相职。旋即起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行统一战争。十年内,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毛泽东称他“了不起”。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

  如果说,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

  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不能大骂秦始皇。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讲秦始皇,开头一大段也是讲他了不起。——引自毛泽东1973年7月4日一次谈话,见《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第46页,红旗出版社出版。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

  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引自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他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460个儒。——引自毛泽东1958年5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只坑了460人,是孟夫子那一派的。——引自1964年8月30日毛泽东关于黄河流域水利建设的谈话。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引自毛泽东《读<封建论>呈郭老》一诗。

  这些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引自郭余荣《晚年时期的毛泽东》,见1992年5月8日《南方周末》。

  【秦始皇嬴政传】

  统一天下秦始皇,即嬴政,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其父子楚(又名异人)是秦宫中最不得宠的王孙。战国时,秦赵两国为表示和好,子楚被祖父秦昭王送到赵国做人质,在赵国受到冷待,生活清苦。

  一日,韩国巨商吕不韦无意中结识了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便以重金帮助子楚。他买通秦国华阳夫人,使子楚取得孝文王及华阳夫人的欢心,得到王位继承权。接着,他又将自己的美妾赵姬以祝酒为名献给子楚。赵姬隐瞒了有身孕的真情,后来生下一男,因是正月生,取名政,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嬴政9岁时,其父子楚继承王位,是为襄王。为报答吕不韦,拜他为丞相,封爵文信侯。嬴政13岁时,父王病故,他虽被立为秦王,但掌握秦国大权的是相国吕不韦和母亲赵太后。太后让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家庭的环境使秦王养成了孤僻、克制的习性和虎豹一样的“雄心”。吕不韦意识到自己的专权和与太后的私通会被治罪,便把心腹舍人诈为宦官,推荐给太后充当宠幸,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合掌秦国大权,得势后,胡作非为,他将封地太原、河西两郡改称“倒”,养食客1000人,家中婢奴数千,成为地方一霸。

  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后,先是果断地平定了宦官烬导团的叛乱,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大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从而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同时,他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六国战争的重大决策。他广招贤才,聚集了如尉缭、李斯、王翦、蒙恬等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然后,又审时度势,制定了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等一系列统一战争的战略和策略。在一切就绪以后,嬴政便调动千军万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谋士、猛将的作用,吹响了统一战争的号角。

  公元前230年,他首先消灭了邻近的韩国。赵、魏两国无力抵抗,也相继灭亡。不久,经过激烈的战斗,又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第二年灭掉了齐国。战国时代充满刀光剑影、马啸镝鸣的波澜壮阔的战争活剧徐徐落幕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时代就在史书上划了一个句号。这样,嬴政只用了十年时间,一举消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成为天下之主。此时,秦王政38岁。

  在削平六国的战争中,嬴政表现了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如灭楚战争爆发之前,以“年少壮勇”著称的将军李信说,灭亡楚国“不过用20万人”,老将王翦则说“非60万不可”。嬴政以为王翦年老胆怯,便命李信率军20万进攻楚国。战争一开始,李信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在楚将项燕的反击下却吃了败仗。嬴政听后大怒,亲自去见王翦,向他承认错误,并请他率兵出征。结果,王翦果然大破楚军,进而灭亡了楚国。秦始皇不愧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合”,一举统一天下,除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迫切希望统一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以下原因:一是商鞅变法在秦国比较彻底,商鞅虽死,但一百多年来其“法”已根深蒂固,谁不依法行事,会受到秦民的指责。故秦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士气旺盛。二是秦王嬴政善识人才,行事果断。为了实现大业,他求贤若渴,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谋臣猛将,在战略决策上基本采纳谋臣的建议,开展远交近攻的连横策略,如用重金贿赂对方权臣,献美人计破六国合纵等,战术灵活。三是秦处关中四塞之地,攻守自如。关中、成都两大平原是米粮基地,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四是秦已成为华夏族融合的中心,对东方民众来说,可谓人心所向。

  首创国制秦统一是划时代的大事。面对一切从头开始的新事业,秦王再次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政治家的才干。秦统一后,秦王嬴政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的专制主义制度。他所创立的各种典章制度,在这之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被各代王朝沿袭发展下来。

  开创皇帝及三公九卿制。全国大统一古所未有,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因而取两者之尊称“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嬴政称“始皇帝”,并安排好“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定为“制”,下达的文书称“诏”,皇印称“玺”。从此,他头戴“外黑内红”的天冠,身着玄衣绛裳,独掌了全国的军政财文一切大权。皇帝之下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佐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有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太尉管军;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监察中宫。三公之下设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少客、宗正、治粟内史等九位上卿,分管各行政务,他们与三公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官,全归皇帝任免调动,不世袭。

  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就如何巩固对六国地区的统治,在朝廷内曾展开一场争论。秦始皇最后同意了李斯的意见。李斯说:“天下人都苦于战斗不休,就是因为有了侯王。如今天下初定,再来建立许多封国,就是种下战争的根苗。”于是,秦始皇下令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来又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县下设里、亭。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里有里正,亭长管治安。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统治体系。郡县长官定期向中央述职,中央则通过“上计”考核地方官。峄山(今山东邹县)第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颁布封建法典《秦律》。它是一部较完整的国家大法,从人到畜,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行动都有规定,要求臣民无条件地遵守,违者依法惩处。此外,从秦始皇始,通过祭天拜物达到皇权神化的目的。封禅的举行,也象征着国家兴旺,政权稳定,它为后世君主所仿效。

  这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无疑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专政的工具。但是,它却对巩固和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有力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还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封建时代,地无统制,车不同轨,量各有制,文各有形,这对统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利,秦始皇特作统一规定:宣布土地私有,令百姓自报土地,承认土地私有。这是经济上的重大改革。土地私有,调动了耕者的积极性。同时土地载入户籍,也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和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车穷齐燕”,一条“南极吴楚”。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这是专供皇帝出巡所用的道路。车轨统一为六尺,一车通行全国。秦始皇先后五次出巡全国,所到之处,刻石颂德,以示不朽之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两项改革都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从此,布有标尺,物有定量,钱使一种,大大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是一统国家的必要措施。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文为基础,固定字形,写成范本,推行全国,形成今天的文字。

  为了维护秦朝的法统,秦始皇还兼用了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如秦得水德,水尚黑,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相应数为六,所以法冠高度为六寸,车轨为六尺;水主刑杀,故统治要严酷,不讲仁义等。秦始皇统一后,还下令拆除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和长城,掘开了阻塞水道的堤坝。这些措施,对于消除分裂割据,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南征北战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又在南方和北方边疆地区继续进行发展和扩大国家统一的战争。我国南方当时生活着古老民族——越族人。他们由于各自独立,互不相属,被称为“百越”。秦始皇灭楚后,接着派尉屠睢率兵50万分作五路向越人发动进攻。经过八年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在越地设立了闽中、南海、象和桂林四郡,把分散的越族基本上统一起来。在进攻越人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运兵运粮的困难,秦始皇命史禄设计开凿了一条长约30公里的运河灵渠,分流漓江和湘江,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一直作为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在沟通南北,维护统一上起了很大作用,对于开发珠江流域作出了贡献。

  在北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带兵30万抗击匈奴,把匈奴势力赶到阴山以北,收复了被他们占领的河套地区;接着设立44个县,建立了九原郡,并从内地移民到河套地区戍守和垦荒。为了防止匈奴贵族的南下,秦始皇还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是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长城的修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对保护北方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结束了六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秦朝统一的地域里,古老的戎族、狄族、夷族和华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最初的汉民族。南方蛮族、百越,加快了同中原民族融合的步伐;北方的匈奴族,与中原地区各族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秦朝时已经初步形成。

  秦始皇在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方面,是有重大历史功绩的。但是,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掠天下之美女充斥于后宫;他大兴土木,征民工70万人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他无限度地增加徭役,加重人民的负担,焚书坑儒,摧毁古典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远离政权;滥施酷刑,囹圄遍地;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不惜挥霍财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沙丘(今河北巨鹿东南),终年50岁。秦始皇一生很得意,他统一了全国;他又很不得意,他想长生不死,但仙人不至,仙药未得,他想将他的江山传至子孙万世,但最终仅至二世而亡。历史并不是哪个伟人手中的玩物,而是自有其发展规律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作者点评】

  在战国末年的诸国鼎立中,由于长期的发展,秦国最强大,具备了统一各国的条件。

  秦始皇嬴政亲政后,刚毅果断,顺应潮流,善于用人,勇于改过,终于成就了千古一帝的事业。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多民族人民的和睦相处,宁静而友善,远胜战乱纷争。这种价值取向,就成为秦以后百千年间既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根本成分。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华民族国家与民族观念的主流,也成为中华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而这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大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正是在秦朝奠定的。

  秦始皇所颁行的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沿袭不衰。而这样一种政治体制,直接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心态中的皇帝(帝王)观念,正统观念,政治迷信观念,尊君愚民观念等等一整套文化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国家,又是对中华文化的整合与熔炼,从而奠定了中华文化在此后两千多年发展的基本走向与情状,决定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基本面貌与基本的文化内涵。正如迈克尔·H·哈特博士所指出的:“虽然汉朝皇帝立即对秦王朝残酷的法律体制进行了更改,整个哲学失宠,儒家哲学成为正统的国家哲学,但是秦始皇所开创的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

  (刘卫国)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我的前半生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林肯传 领袖们 风雨张居正 拿破仑传 胡雪岩全传 野心优雅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