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8章 口蜜腹剑一代奸相(2)

  李林甫还善设圈套来陷害与他比肩的朝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登上相位的李适之与李林甫不和。李林甫便设计谋之。当时李适之还兼任兵部尚书,于是,李林甫便派人揭发兵部铨曹的所谓作奸犯科等事,把兵部吏60余人抓起来,让京兆尹和御史审讯。过了数日,没审出什么名堂。京兆尹萧炅便向李林甫推荐酷吏吉温来审讯。吉温把兵部官吏安排在院子外,只留两人在内,施以酷刑,呼号声达于外,兵部官吏听了很害怕,便一个个都屈打成招。这一冤狱使前后曾任兵部侍郎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但唐玄宗并未治李适之的罪,仍任用如故。李林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神秘地告诉李适之说:“在华山之下储有金矿,如果能开采的话,足可以富国,但皇上目前还不知道这一情况。”李适之为人忠厚,虑事欠周密,哪是李林甫对手,他不加思索地上奏玄宗,陈述了采金富国的设想。在玄宗征求李林甫意见时,李林甫不以为然地说:“华山有金矿,臣早就知道。但华山乃陛下之本命,系王气之所在,怎么能开采呢?所以我不敢在皇上面前提及此事。”玄宗连赞李林甫虑事周密,尽忠爱君;而李适之遇事轻率不慎。玄宗不满地对李适之说:“自今以后再上书言事,最好先与李林甫商议一下,免得轻率不妥。”李适之听了摸不着头脑,不知不觉中就被李林甫出卖了。当然,唐玄宗也蒙在鼓里。就这样,李适之不能遂唐玄宗之意,不久被罢去宰相职务。朝中百官都知道李林甫忌恨李适之,惮于李林甫的威势,不敢与李适之接近。

  户部尚书裴宽,文雅端庄,很有才干,李林甫怕他也有朝一日取代自己的地位。一次,李林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竟梦见一个面容白皙、胡须挺长的人威逼到他的官位,他尽力驱赶也赶不走。醒来后,他猛然发现这人像梦中之人,便寻机构陷他。而裴宽却不知他已莫名其妙成了李林甫的陷害对象。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十二月,刑部尚书裴敦复征剿海寇回京,受人请求,无原则地广序军功,裴宽略知其一二。李林甫觉得有机可乘,悄悄告诉裴敦复,说裴宽要在皇上面前告他滥序军功,裴敦复告诉李林甫,裴宽也曾把其亲故让他安排官职。李林甫挑拨说:“既然这样,你就立刻上奏皇上,免得让裴宽告在前面了。”裴敦复便以500金贿赂杨贵妃之姊,让她在皇上面前说这件事。唐玄宗知道后,便贬裴宽为睢阳太守。

  除掉裴宽后,裴敦复因平寇有功,受到唐玄宗的重视。这又引起李林甫的警惕,因为如皇上因功授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则裴敦复就与李林甫并肩了。于是,李林甫又利用裴敦复冒领军功之事,将他贬为地方刺史。李林甫通过制造矛盾,一下就巧妙除掉两个潜在的威胁,而他们竟然都不知道是李林甫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用这样的手段,李林甫前后打击排斥的大臣有十余名。

  光排斥潜在的威胁还不够。因为按照唐制,宰相是一个群体,总有人会与李林甫比肩。但李林甫也有办法,那就是把既无才学、又无能力的“伏猎侍郎”之类的人推荐上来,便于控制。如牛仙客即是一例。牛仙客为相后,根本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只能俯首听命。后来,李林甫又将崇尚庄老之学、专事神仙符瑞的陈希烈推荐为宰相。陈希烈入朝为相以后,专务玄虚清谈,不务实际,一切听命于李林甫。

  李林甫大权在握后,干脆将其私宅变成了处理朝政的中心,文吏之类的官员抱着大量的薄册、书诰,往来于相府和李林甫的私宅之间。凡军国大事,先由李林甫在家中裁定,然后再转到相府,由挂名宰相李希烈履行签名手续而已。李林甫采取一系列阴谋手段,清除了不顺从自己的将相,打击了一大批可能入朝为相威胁其地位的官员以后,又提拔推荐一批唯命是从的平庸僚属和宰相,利用玄宗日渐骄奢、迷恋床笫、怠于政事的时机逐渐把持朝政。而唐玄宗再也听不到忠谏之言,以为天下太平,可以做一个安享风流奢华的太平天子,便一切听由李林甫处置。由于李林甫能遍布耳目,了解玄宗的心思,故玄宗对李林甫毫不怀疑,放手让他为相历十九年。一次,玄宗曾对素所信宠的太监高力士说:“朕不出长安已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把政事悉委李林甫,你看怎么样?”高力士是了解李林甫的,于是对玄宗说:“天子巡狩,是古代的制度。且天下大柄,不可假手于人;李林甫威势已成,谁还敢在他面前发表不同意见来牵制他呢!”唐玄宗对高力士的话竟然大为不悦。高力士吓坏了,忙下跪顿首自陈说:“臣发狂了,说疯话,罪当死。”高力士自此以后不敢对李林甫的事发一言。高力士是玄宗的心腹,尚且不及李林甫,足可见唐玄宗被李林甫迷惑到何种程度。

  败乱朝政危机四伏李林甫靠权术执掌朝政,但却是个识字不多、不学无术之徒。他出言粗俗,常使闻之者暗暗发笑,为正直人士所不齿。他在宰相高位上,仅能抄录他人现成的奏稿应付差事。并且还不时读错字,写白字,每每在朝堂上出丑。

  李林甫不学无术而又邪恶,在宰相高位专权十九年,可以想见朝臣败乱到什么程度。天宝年间,忠直大臣纷纷遭贬,忠谏之言再也听不到,贪官污吏肆意搜刮,国力虚耗,边境地区连打败仗,而唐玄宗在蒙蔽之下还在“高坐无为”,认为“天下太平”。李林甫在任相期间,其几项举措造成恶劣影响危害深远,可以说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源之一。

  首先是府兵制的进一步破坏。以前,折冲府都设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兵发兵,下敕书及木契铜鱼,都督、郡府参验兵数与诏命吻合,然后遣发。自从募集骑兵以后,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日益堕坏,兵士战死及逃亡以后,有关部门就不再点补。其马车器械、粮秣,都耗散殆尽。以前府兵入宫宿卫者,称为侍官。其后也多冒额虚领,而且役使其如奴隶,人们再不以为侍官而感到荣耀,反而感到羞耻。这样,京城侍卫人数和战斗力大为降低。而戍边的府兵,又多为边将剥削压榨,边将们希望逼死他们以吞并其财产。由此府兵都纷纷逃匿,各地无兵可交。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李林甫干脆奏停折冲府核对铜鱼、木契,因此不再点验府兵,折冲府只剩一些文事官吏而已。而募兵制通行以后,唐朝兵力主要集中在西北边地,从而导致内轻外重,形成将领拥兵自重的形势。

  唐玄宗在位前期,朝廷的宰相多从边地有功将帅和节度使中提拔。李林甫为了堵塞边帅入相的道路,他竟堂而皇之地向玄宗建议,起用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将领担任节度使。其理由是:

  文人担任节度使或边帅,他们怯于战争,难挡矢石,因此不如用出身微贱的胡人。由于他们出身卑微,孤立无援,所以就不能结朋为党;由于他们骠悍强健,所以就敢于拼死,长于战斗。如朝廷再以推诚相待,结以恩义,他们就会为朝廷尽忠竭力。其实,李林甫的真实想法是少数民族将领质朴少文,只能领兵打仗控制军队,却无法入朝拜相。那么,李林甫的地位就可常保无虑了。但这种方针,却使边地少数民族将领握有重兵,又控有地盘,既掌财赋,又兼领民事,逐渐出现像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高仙芝等新发迹的地方分裂势力,在西北边陲尾大不掉,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唐玄宗采用李林甫提出的“推诚相待,结以恩义”的方针,对安禄山等人纵虎为患,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对李林甫的肆意妄为,也有不少反对者挺身而出,予以揭露。为了对付反对派,李林甫又网罗酷吏,将他们安排到司法机构,成为其亲信和帮凶。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伏猎侍郎”、后任京兆尹的萧炅向李林甫推荐酷吏吉温,李林甫大喜。吉温是一个狠毒残酷的人,他曾对李林甫说:“对于您这个知己,就是有南山白额猛虎,我也能替您制伏它。”几乎同时被李林甫网罗的还有酷吏罗希。吉温、罗希在李林甫的授意和指挥下,构织刑网,屡兴大狱,栽赃陷害忠良。当时的人们一听到吉、罗的名字就心惊胆战,称其为“罗钳吉网”

  。就连太子李亨也惹不起这伙恶徒,不得不将受诬陷牵连的妃嫔休弃废黜。许多朝臣身羁刑网。李林甫还特置推事院于长安,专门从事逼供刑勾当。在李林甫的冤狱中,刑部尚书韦坚、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等名士都惨遭迫害,或被贬或身亡。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咸宁太守赵奉璋告李林甫之罪,上书朝廷。但上书未达京师,李林甫就已知晓,他指使监察御史逮捕赵奉璋,竟以妖言惑众罪名而将其活活打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往事并不如烟 我的前半生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丰臣秀吉 苏东坡传 世界因你不同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领袖们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