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章 从韶山到长沙的求学生涯(5)

  天气转冷,冬训暂停。毛泽东利用空余时间,教朱其升他们读书、写字。在毛泽东的帮助下,只读过3年私塾的朱其升进步很快。解放后他还常说:我之所以现在能记账,写字,做生意,办工厂,多亏毛润之的帮助。

  尽管有朱其升、彭友胜两位好友相伴,但是军营里的生活仍然过得很呆板。每天三操两讲,点名训话,一切都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稍有辩解,就会遭到打骂,毛泽东很不喜欢这种生活。然而为了援助湖北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实现五族共和的理想,他坚持勤学苦练,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掌握了军事常识和基本训练。他盼望着队伍快点开到武汉去。可是,时间在流逝,军队却依然驻扎协草坪,不见动静。

  后来毛泽东才知道,就在他参加新军的前夕,以“水晶球”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搞了一个政治阴谋,派人暗杀了都督焦达峰和副都督陈作新,接着把大批革命党人排挤出去,谭延闿自己担任了湖南都督。他表面上拥护革命,内心却并不那么赞成革命,因此一直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局势的变化和发展。不久,毛泽东又从报纸上了解到,武汉的战局已经缓和,湖南新军不会开拔到湖北去了。他还知道,南京成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满清王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1912年2月中旬的一天,所有报纸都刊登了一条重要新闻:大清国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把末代皇帝溥仪赶下台,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与此同时,南方和北方议和,南京的临时政府随之解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登上了大总统的宝座,辛亥革命就以这样的结局而告终。

  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他对一个战友说:“……现在革命已经过去了,今后的革命,究竟要怎样‘革’呢?这里面还有很深的道理,我还没有搞清楚,我要去学习,要去探索。”就这样,1912年春,毛泽东结束了短暂的军营生活,怀着沉重的心情重新走上求学之路。

  3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省立一中

  年届19岁的毛泽东退出新军后,决心继续求学。但是,投考什么学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呢?毛泽东颇费心思。

  “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当时许多学校正在开办起来,它们利用报纸广告招徕新生。我并没有判断学校优劣的特定标准,也不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一个警政学校的广告引起我的注意,于是去报名投考。但在考试以前,我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的广告,它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这是一则吸引人鼓舞人的广告。它说制造肥皂可以大大造福社会,富国利民。我改变了投考警校的念头,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我在这里也交了一元钱报名费。”

  “这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成了学法律的学生,他劝我进他们的学校。我也读了这所法政学堂的娓娓动听的广告。它许下很多美愿,答应在三年内教完全部法律课程,并且担保三年期满学生可以立即当官。我的那位朋友不断对我赞扬这个学校,一直到最后我写信给家里,重述了广告上所许诺的一切,要求给我寄学费来。我向他们描绘了我将来当法律学家和做官的美好图景。我向法政学堂交了一元报名费,等候父母的回信。”

  “命运又进行了一次干扰,这次是通过一个商业学校的广告。另一位朋友劝告我,说国家正处于经济战争中,当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建设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他的议论打动了我,我又花了一元钱向这个商业中学报名。我果真被录取了并且在那里注了册。可是与此同时,我还继续阅读广告。有一天我读到一个广告,介绍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的优点。它是政府主办的,设有很多课程,而且我听说它的教员都是很有才能的人。我认为最好能在那里成为一个商业专家,就又付了一块钱报名,然后把我的决定写信告诉父亲。他很高兴。我父亲是很容易理解善于经商的好处的。我进了这个学校,但是只耽了一个月。”

  “我发现,这所新学校的麻烦之处,在于很多课程都用英语讲授。我和其他学生一样,只懂得一点点英语,说实在的,除了字母以外,几乎一无所知。另一个障碍是学校没有英语教师。这种情况使我不满,到了月底我就退学了,并且继续留心报上的广告。”

  毛泽东的“下一个求学探险是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湖南全省第一高等中学。第一中学是一所很大很有名的学校,他在校门前徘徊许久之后,最后还是慕名前往省一中应考了。值得庆幸的是,在入学考试中,他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省一中学校长符定一和老师们都非常欢迎毛泽东这位“头名状元”入校读书,但当毛泽东报名入学后,他们看了他粗壮的身材和土里土气的装束,却不相信毛泽东这个生长在边远山村、只读过半年小学堂、进中学几个月又退学入伍的青年,能考得出那样的好成绩。于是,便由符定一校长作主,加演了一场面试新生的插曲。

  次日,符定一让一位国文教师把毛泽东叫到一个单独房间,他们二人当面商定文章题目,要求毛泽东限时作文,符定一校长亲自监考、面试。毛泽东不知底里,看到先生这样重视自己,决心全力考好。写文章本是毛泽东的“拿手戏”,但见他略一思忖,便顷刻文思泉涌,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复试的结果证明,毛泽东这次所写的文章,比入学考试的作文还要好。

  符定一执教十余年来,还是头一次看到一个中学生写出这样文采斐然、妙笔惊人的漂亮文章,阅卷时他禁不住拍案叫绝!他欣喜若狂地对语文教师说:“了不得,了不得!我执教以来还尚未碰到文章写得这样好的学生呢。我们省一中可取了个栋梁之材呀!”说完,他来笔一挥,将毛泽东这个退伍的列兵正式录取了。

  就这样,毛泽东这位“秀才兵”在结束了半年多的军旅生活之后,终于进入湖南全省第一高等中学求学了。从此,他开始接受符定一先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给予的指导,开始进行比较严格的政论写作基础知识训练,同时也开始了他与符定一先生之间的师生情谊。

  在省第一中学,毛泽东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学生。这不仅是由于他在1000余名应考学生中名列榜首,而得到学校的格外看重;更主要的还在于,入学后他一直保持着“文章魁首”的美名,而备受符定一校长和老师们的青睐。

  毛泽东的班主任和国文老师柳潜,是一个颇有学问的前清秀才。他对毛泽东的文章十分赏识,常常在校长符定一面前夸奖自己的得意门生。符定一校长也认为毛泽东是位可塑之材,他希望柳先生着力培养毛泽东。于是柳潜把自己珍藏的一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借给毛泽东阅读。毛泽东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部116卷的丛书,感到收获很大。

  恰好,当时学校正准备举行一次全校学生作文竞赛,符定一让柳潜先生通知毛泽东,要他务必参加这一活动。为了使毛泽东能赛出好成绩,符定一要求柳潜督导毛泽东进行强化训练。由于作文比赛的文章体裁校方已明确规定为论说文,毛泽东就在柳先生指导下,全力进行论说文的写作练习。在参赛前的两个月时间内,毛泽东差不多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柳先生则认真批改,及时提出意见,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文竞赛如期举行,毛泽东果不负符定一和柳潜先生所望,他的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以刚健充实的内容,纵横捭阖的气势,严谨善辩的推论和新颖别致的立意,赢得了评委们的极高评价。

  毛泽东作文比赛夺魁,符定一校长满心欢喜,他更加喜爱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性格沉静的“小老乡”,决心认真栽培。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领袖们 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丰臣秀吉 史蒂夫·乔布斯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我的奋斗 蒋介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