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7章 凡立一法,总须常行 (1)

  曾胡治兵语录: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在任何时候,一种严谨的态度总更容易让人成功。这是个人能力的表现。而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严谨转化为严明的纪律,那这个集体就会非常有竞争力。在军队中,能做到纪律严明,那打胜仗将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在曾国藩的治军思想中,大量提出军队纪律要严明。在战斗中,曾国藩提出严明的纪律有时要依赖杀鸡儆猴的方式实现。的确纪律是一种力量,是兵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虽然曾国藩是个文人出身,但他在军纪方面丝毫没有马虎,甚至做得比刚烈的武将更完美。用心教育,以威立法,这是曾国藩治军的要诀。

  湘军与其他军队不一样,但它的不一样体现在哪方面呢?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便知道,在湘军中,曾国藩重视上下级之间的情感关系。他企图用一种家长制与军规结合的方式组织军队。在这两点的作用下,曾国藩提出一整套湘军的纪律准则。首先,他认为军人最起码的素质是忠诚。他以儒家经典思想“孝”、“忠”为基础,发展出湘军特有的忠诚精神。曾国藩觉得,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忠于君王的人,才能在军队里发挥军人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曾国藩不断地言传身教,这让湘军将士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而且可塑性比别人强上好多倍。

  还没有组织湘军之前,曾国藩就对绿营军的作风产生极大的反感。他清楚地看到,那时的绿营军士气低落、作风糜烂、军备松弛,必然会被太平军击溃。他的想法渐渐为世人所知,而当绿营大本营一再被太平军攻破之后,朝廷再也坐不住了。鉴于曾国藩对绿营军弊端的深刻认识,当政者决定让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团练,扬长避短,全力支持剿匪工作。

  曾国藩创立湘军之后,他努力避免绿营军的弊病。他知道,在平时,绿营军将士吃喝嫖赌样样不正之风都有,而在打仗时,他们个个是缩头乌龟,即所谓“胜则相忌,败不相救”。他们驻守在江南,却成为江南百姓的眼中钉。因为在当地,绿营军士奸淫掳掠,吸食鸦片,无恶不做。表面上他们是国家军队,实质上就是一群不入流的匪寇。与之对应,太平军在军事行动中纪律严明,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太平军的素质远远高于清廷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唯一的结局就是全军覆没。

  为了建立湘军优秀的管理系统,在一开始招兵买马时曾国藩就作了精心的设计。在任用身边将领时,他坚持将领要有治民之才、不怕死、不汲汲名利、能吃苦耐烦。这种既有文官气质,又能打硬仗的人才标准可谓“非常苛刻”。但是,曾国藩依然获得了像李续宾、鲍超、江忠源这样的智勇双全之辈。因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一种个人情感上的联系,因此曾国藩对他们了解甚深,合作起来几乎没有隔阂。在士兵运作方面,曾国藩也作了非常严格的限制,首先,为了实现高效的运行,曾国藩坚持熟人管理,即一支部队不得在两地招兵。这样,处于同一地的士兵在一起更容易沟通,管理效率自然提升。在兵士任用标准上,曾国藩要求招收山间农民,谢绝绿营士兵加入。因为农民都是诚恳做事的人,他们容易教化,上手更快。

  在具体招聘制度上,曾国藩看到绿营军的弊病,其制度复杂而且重叠,这导致绿营系统运转非常困难。曾国藩扬长避短,颁布了一个法令,要求军队内部人事任用制度实行分层管理,也就是一级任用二级,二级任用三级的方式。这也是出于优化管理的需要。在打仗中,由于各级管理者就是其下属的任用者,所以下属会更忠诚于他的上司,打起仗来会更卖力。

  军队建立起来了,但曾国藩一刻也没有停止肃整军纪。从咸丰八年开始,曾国藩就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法规。像《初定营规二十二条》,这个军规中无所不包,从扎营到开仗、军器管理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铁律是严肃军纪的手段之一。曾国藩的高明之处,也是湘军的特别之处就是:曾国藩常常带头在军中对将士进行口头教育。曾国藩常常向身边人讲述古人“严于自律”的故事,什么“商鞅立木施法”、“吕蒙诛取铠之人”等等,身边的高级将领受到教化之后,他们又逐层教导,效果显得非常明显。

  通过教化来严明军纪是曾国藩的特殊手段,这是一个文人的优势所在。但曾国藩现在是带士兵打仗,因此没有强硬的一面是万万不成的。温和的管理方式往往会通过湘军中同乡、同年、好友的关系维系起来。但曾国藩深深地感觉到,要是情感过滥,那军纪将是一具空壳,各种各样的堕落腐化便会滋生。为了严明法规,曾国藩也采取过不少强硬的动作。这就是他所说的“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但他带头执行,那这“难”也就变得“不难”了。

  曾国藩麾下有个叫金松玲的人,他是曾国藩父母的救命恩人,曾国藩对他敬重有加。一次,湘军与太平军展开激战。两军僵持中,罗泽南不听众人劝告,一意孤行要偷袭太平军。众人拦他不住,放他去偷袭,结果大败。此时驻扎在旁侧的金松玲部闻讯,不但没有前往救援,反而率领大军疯狂逃窜。罗泽南大军损失惨重。事后,罗泽南向曾国藩告状。了解事情原委后,曾国藩勃然大怒。金松玲慌忙跪地:“曾大人,看在我对你家有救命之恩的份上,就放过我这次吧!”曾国藩紧紧地握住拳头,果决地道:“我常常说各军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现在违背军法,我实难留你。”他轻轻一挥手,手下部将就将金松玲绑上了。任凭金松玲哀求,曾国藩毅然将金松玲斩首于辕门之外。

  这一事件发生后,整个湘军都震撼了,因为备受曾国藩宠信的金松玲被斩了,实在出乎于大家的意料。从此,军中纪律更加严明,士兵们几乎做到了秋毫无犯。

  对于湘军来说,无论怎么做,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最终的目标都是战场上的胜利。这是曾国藩和他的同僚永远追求的。靖港战役惨败,对曾国藩内心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写信回乡里,向父亲诉说自己的苦衷。他要他严于律己,精于军事。在父亲的启示下,曾国藩决定整顿营规。通过对太平军特点和其在战斗中优势的分析,曾国藩决定在自己的营规再加上几条更加严格的规定。在他与将领们商讨时,一些将领犯愁,这样严格的军规肯定很难实施。为此,曾国藩劝慰众将:“立法并不是难事,我深明行法难。但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必然能建设起一支比太平军有战斗力的军队。”会议中,曾国藩就具体实施方法也作了部署。

  曾国藩觉得,湘军之所以会一开始战败,是因为太平军过于勤快。他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五点开饭,黎明时分发起攻击。而湘军起床晚,所以会被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改革之后,湘军全部黎明之前起床,黎明时分操练。为了给士兵们一个适应过程,曾国藩暂时不改开饭时间,操练之后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吃饭时间被调整到操练之前进行。改革成功之后,湘军再没有在黎明时分吃太平军的亏了。

  第二个军规改革就是制定扎营标准。经过与太平军的几次战斗后,曾国藩发现了湘军的另一个弱点,那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差。认真分析之后,曾国藩得结论:营盘屡次轻易地被太平军摧毁的原因不是湘军战斗力不够,而是营盘扎得不牢实,甚至显得非常不专业,不是营盘的位置不对,就是质量有问题。因此,曾国藩与专人日夜商讨,最终制定出营盘安扎标准。

  曾国藩对每个将领申令,每到一地,必先择地势高者扎营,且要临近水源。两要素缺一不可。切不可在低湿处,或一片空旷之地上建营。他还要求,营垒建立之后,要在四周掘营壕,筑石墙。一开始只要求建立一道壕墙。后来细分为正墙和子墙。正墙高七尺,墙角宽六尺(包括子墙在内),墙顶宽一尺五寸;子墙高三尺五寸,顶宽两尺。正墙上须筑枪眼炮眼,子墙内要布置人防。营壕有内外之分,大小尺寸也有严格规定。这是曾国藩应对战争的重要举措,因此,他三令五申,要求军士不要推辞辛苦。筑起这些防御工事才能在战争中稳操胜券。

  最后一个重大革命性军规改革就是实施“站墙子”制度。顾名思义,“站墙子”就是站在石墙上盯风放哨。根据湘军最高管理层的规定:扎营完毕,在起床之后和傍晚掌灯时分两个时段分兵三成站岗放哨——站墙子。夜里派一成人站墙子。如果在非常时期,就增加到两成。这一来,敌军来袭,总有一部分武装在岗的士兵迎战,加上内外营壕的科学布置,敌人就是有万众之师,也不能轻易攻破湘军的营盘。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看见 林彪的这一生 拿破仑传 丰臣秀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因你不同 李嘉诚全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