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8章 硝烟弥漫的互联网市场(3)

  腾讯虽然贵为国内即时通讯老大,但是企业级即时通讯和邮箱技术却相对薄弱,Foxmail作为唯一能和微软、雅虎电子邮箱系统抗衡的软件,可以提升公司的技术,是一次扩展产品线的有益尝试。

  收购博大,不仅可以拥有Foxmail,同时也拥有了Foxmail的500万用户,而这些用户都是高端的商业用户。与MSN相比,QQ的用户群定位偏重中国本土化、年龄较低的用户,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愿意去结交一些陌生人群,而MSN的用户主要是和熟人沟通。

  腾讯收购博大后,开始实施在软件端给予微软打击的狙击计划。2006年春天,腾讯推出了免费邮箱MinFox,它是一种处理邮件的新工具,包括了新邮件的通知提醒功能,同QQ相似,只要用户有新邮件,就会第一时间看到弹出的小窗口。MinFox支持设置多个邮件账号,同时管理多个邮箱。

  腾讯的这款新工具初看上去和微软的MSN一样,但在设计理念上还是有区别的。腾讯MinFox的特色包括“对新邮件及时提醒,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邮件删除操作;提供对新邮件的快捷阅读、回复、转发”等等。而在开发的过程中,腾讯对MSN

  Messager所提供的Hotmail邮件工具有针对性的改进。MinFox是在Foxmail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但Foxmail侧重于本地邮件管理,而MinFox侧重于新邮件的及时处理,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符合腾讯的整体形象。

  但是,这款被改进的新工具虽然融合了微软软件的思维和以张小龙为代表的本土开发者的智慧,进入市场后,却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从目前来看,这款新工具将何去何从还无法定论。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是因为即使有张小龙和熊明华这样的技术团队加入,腾讯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成长为有深厚积累的软件公司。腾讯和微软的第一回合以腾讯失败告终,也在情理之中。

  腾讯和微软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拉开大幕。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形象代表之一,和微软的战争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实力。

  QQ对决MSN

  2006年5月,深圳逐渐热了起来。但是,一条消息就像一盆凉水浇下,让马化腾感到身上一阵阵寒冷。

  5月11日,微软互联网事业部——MSN宣布将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新公司,把MSN正式引入中国。一场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截至2005年,根据权威数据的调查,在中国,共有710万人使用MSN和Hotmail的中文版本。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的胃口岂止如此,微软在经过前期试水,反映良好之后,决定全面进军中国互联网市场,在即时通讯、邮件、搜索、网络游戏等方面全面发展。微软显然不满意目前中国门户网站三国争雄的局面,要来一次四方混战。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微软采用了在中国并不常用的策略:内部创业。它将MSN事业部独立出来,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并提拔有中国市场经验的罗川担任公司总经理。

  罗川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是他的英语口语非常好,在校期间多次为微软在北京的活动担任翻译。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过比尔·盖茨的同声传译,这次工作经历使他顺利进入微软中国分公司工作。当时的微软在北京只有一个小办事处,开展营销、服务、支持等业务。

  2000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罗川成为首个被选送去微软总部接受在职培训的中国员工。学成回国后,他开始担任微软大中华区总经理和中国区总经理的助理。2002年3月,罗川在微软内部创业,策划MSN的中国业务。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QQ曾经引领时代风潮。网络游戏风行之前,上QQ聊天几乎是上网的唯一理由。但是也正是因为QQ的这一功能太过强大,QQ经常被看成是只是上网聊天的工具,缺乏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特性。

  MSN相对于QQ的优势在于,中国企业对QQ的内部使用存有疑虑,这可以从很多企业规定员工不允许使用QQ中看出。MSN则不同,它的软件体验、国际化形象,吸引了大部分白领,这也给那些禁止使用QQ但需要和外部沟通的企业提供了另一个选择。正是因为MSN有这一优势,罗川才定下心来专心做MSN。事实证明,罗川的判断完全正确。没过多久,写字楼的办公桌面上的主导,已经从“加我QQ”转变成“加我MSN”。

  不过,中国市场的MSN仍然存在问题。由于服务器在遥远的美国,MSN登录不顺畅,甚至时常掉线,这让使用者感到苦恼。罗川领导的公司虽然并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也仍然让腾讯倍感压力。腾讯马上作出回应,2004年推出了一款Tencent

  Messenger(简称TM),并且邀请同样有微软、金蝶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从业经历的湛伟标担任部门经理。

  从TM的产品定位来看,它显然是针对微软MSN设计的产品。腾讯原有QQ和RTX两个即时通讯产品线,分别针对个人和企业市场,而TM针对的细分市场是商务人群,腾讯此举就是为了对抗MSN。

  推出TM的时候,马化腾信心百倍,但是没过多久,他便感受到了挫败感,即使腾讯在不久之后将它和Foxmail合并,也没有扭转不利局面,这个部门最终于2006年解散,转型成立了腾讯电子商务部门。

  TM失败后,有人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它只是QQ的改良版本。至于为什么不做新的即时通讯软件,马化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这就好像是火车头,给它换发动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只能从外部进行局部改进。

  在连续收购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对抗微软MSN均告失败之后,马化腾意识到,他所采用的对抗策略是错误的,不应该用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对抗微软擅长的业务。于是,他转变思想,开始用自己擅长的策略和微软对抗。

  腾讯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就,有一个法宝就是小步快跑快速滚动,马化腾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可以很快,比如星期六看到用户的反馈,下星期一就做好了,就可以推出去了,小步快跑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断传输这样的观念,一定要小步快跑,一定要在快速运营的方式上做产品。做互联网服务本身就有部分传统软件的性质,有大版本的不断更新,有主力部队,一旦用户反映不好,看到有什么好的创意,要抓紧去试。”

  转变了思路的腾讯首先从有把握的市场做起,在马化腾看来,一开始就细分用户群,分产品特点去做,是错误的思路。现在的思路应该是:用功能性的诉求赢得用户。

  腾讯首先从文件传输入手,这是所有即时通讯软件的最基础的应用部分,经过改进的新软件容量大、传输速度快,这两项优点使QQ文件传输赢得了足够多的口碑。

  腾讯还对用户群进行了逐步的区分,一点点的试验,用逐步改进策略将用户分群。比如在办公环境下不适合用的一些应用,腾讯就会去除这些服务;再比如,将一些QQ增值服务做成插件,用户什么时候想要使用随时选取,不要的话可以不安装。马化腾从创业最初形成的客户体验意识,让腾讯逐渐赢回了市场,逐渐赢回了部分对抗的主动权。

  经过和MSN长期的对抗,马化腾也逐渐找到它的弱点。MSN虽然拥有雄厚的资本优势和技术支持,但是它将所有的增值服务外包,这项措施虽然给它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却也使MSN陷入落地无根的境况。

  很多人认为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占有率,但马化腾从来不这样认为。他解释说:“其他企业可以通过一个新项目,把你的市场占有率弄低,但是随着中国即时通讯用户的增加,腾讯也可以从原有的用户群渗入其他公司的用户群中,从而增加自己的市场,从这一点上看,市场占有率并不重要。”

  马化腾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腾讯正是用自己的优势赢回了市场,成功地阻击了微软的全面进攻。

  MSN在国际市场的遭遇也说明了马化腾判断正确。MSN曾经迅速打败韩国最大的即时通讯企业,但是却败给了另一家韩国即时通讯公司——赛我网。

  赛我网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MSN,除了集合即时通讯大同小异的服务之外,还结合了社交软件、博客等几项服务。马化腾作为中国和微软对抗的先锋官,自然看到了赛我网的胜利。

  正是因为对增值服务的重视,使腾讯持续开发出很多新功能。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微软,由于对亚洲市场了解不透彻,总是在开发新项目上落后一步,这让马化腾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战胜MSM的希望。

  腾讯与千橡的那些事儿

  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市场。腾讯从最初开始便面临众多对手,在和对手交战的过程中,马化腾偏爱使用法律武器进行防卫。2006年,腾讯和千橡开始对抗。

  千橡网络的创始人叫陈一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大学二年级到美国特拉华大学深造,1993年进入麻省理工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97年,陈一舟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和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

  陈一舟在美国期间,曾于2000年和周云帆、杨宁回国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社区ChinaRen。9月,在将风险基金花光之前,陈一舟将网站卖给了搜狐。半年之后,陈一舟回到美国创业,但是先后三次创业均告失败。

  2002年初,一直关心国内互联网动态的陈一舟发现,搜狐的股票慢慢涨价,通过一番研究,他认定是短信业务带动了包括搜狐在内的国内诸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他判断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度过了寒冬期。2002年底,他拿着美国得克萨斯州三位天使投资人几十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金回到中国。

  回国之后,陈一舟将业务重点放在了SP业务上。虽然此时中国互联网市场前景乐观,但是陈一舟的新公司千橡进入太晚,所以单做SP很难做大。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做社区,用社区增加流量,用SP做收费通路。

  当时,中国正开始出现“韩流”,陈一舟重回互联网社区的第一战就是创办一个完全模仿韩国网站风格的DuDu网。但是,令陈一舟感到沮丧的是,这个网站流量始终很小,他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创业接连受挫的陈一舟并没有灰心,他想:既然从零开始做起,自己做得并不成功,那么可以试试收购其他的网站。随后,陈一舟先将手中的搜狐股票套现,然后携资本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炒股票。连续两次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使陈一舟手握大笔现金,他开始寻找合适收购的公司。

  虽然日后过多的失败为陈一舟赢得了“中国顶级域名收藏爱好者”的绰号,但是他的第一次收购却相当成功,他收购的目标是猫扑网。

  猫扑原本是个具有另类风格的个人网站,在员工的推荐下,陈一舟偶尔上了一次猫扑,马上被这个网站所吸引。陈一舟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回忆:“猫扑上的用户非常有创新精神,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他们回帖往往不按章出牌,有娱乐精神,符合时代的需要。我当时看到一个精品帖子,非常好,好的很,于是我想机会来了。”

  虽然被这个网站吸引,但屡次创业失败的陈一舟变得非常谨慎,他考察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才最终将猫扑收购过来。

  陈一舟收购猫扑后,励精图治,将猫扑变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网站。成功的陈一舟一发不可收拾,又将一些游戏网站、教育网站纳入千橡。

  一年半之后,陈一舟自称猫扑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互动娱乐门户”,它的注册用户数接近2000万,日平均浏览量7500万次,世界排名已经从第2000多位上升到40多位。千橡和猫扑就这样从暗处杀了出来,瞬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关注焦点。

  此时,腾讯才开始正视这个对手。猫扑的受众和腾讯基本重叠,所以猫扑的大踏步前进给腾讯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猫扑接连拿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腾讯更是感到芒刺在背。

  双方虽然都知道战争迟早要来到,最初却均按兵不动,直到腾讯网上一个名为《MOP七宗罪》的帖子公布于众。此时正值猫扑将要转型为门户网站,也正是猫扑将要上市的敏感时期。

  中国互联网市场虽然战况惨烈,但是正面交锋却不多。一个互联网公司直接利用手中的资源,对另一家公司发动攻势,这无疑是犯了忌讳。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帖子的发表居然受到了马化腾的直接领导,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虽然不能将他们怎样,但至少能坏一下他们上市的事情。”

  猫扑最终没有如期上市,但实际上这件事同腾讯的关系并不大。真正的原因是2006年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苛刻的短信新政,使猫扑的收入锐减,它才不得不搁置上市计划。

  但是马化腾为什么要进行不留情面的攻击?原因在于双方早有夙怨。

  2006年6月中旬,腾讯一纸诉状将千橡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删除网上的侵权文章,并向腾讯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腾讯公司写道:

  2006年5月30日,千橡旗下网站DoNews网站出现了标题为《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腾讯这样策划出来的》的匿名文章。该文章说原告委托德盛嘉会公关公司策划、实施了对淘宝网进行攻击。与此同时,DoNews网上还出现了《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佣“网络打手”攻击淘宝么》的匿名文章,内容和上述文章一样,并同时发起4个选项的投票。被告还将来过这两篇文章在网站首页“写作社区”栏目中建立直接连接并将其中的一篇置顶。6月1日,原告委托律师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被告立刻删除上述两篇匿名文章,其后DoNews网站管理员解除了置顶,但一直未予彻底删除。6日,DoNews网站又出现了一篇署名为“邓劲”,标题为《历数腾讯失踪罪,五马分尸马化腾》的文章,对腾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马化腾进行人身攻击。9日,原告委托律师再次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指出该文章同样属于捏造和散布虚假消息,要求立刻删除全部侵权文章,但两被告对于原告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腾讯公司认为,上述3篇文章已经构成了对被告名誉权的侵犯,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两被告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做最好的自己 杜拉拉升职记 富爸爸穷爸爸 海底捞你学不会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千万别学英语 一公升的眼泪 马云创业语录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厚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