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章 注重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口才技巧 (4)

  ②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人的语调是否热情,是否对你说的话感兴趣。谈话就像司机驾车过十字路口一样,要时时注意红绿灯。当别人表情冷淡、哈欠连连,你仍然滔滔不绝往下说,无异于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别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就会作出积极鼓励的反应,邀请你说下去。否则就是开红灯,你要赶紧刹车,适可而止。

  ③你如果要开口说话,就要把话说得有条理。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缺乏条理的谈话习惯,它会轻而易举地将人引到信口开河、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一再重复的泥塘里去。说话无组织、无逻辑是思想不清楚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和存在这种缺点的人打交道。

  ④不要把“我”当成谈话中的核心和重点,要引导对话者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即使你要说很多话,也不会让人觉得太冗长。在与人交谈时摆正“我”的位置,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你不是一个伟人,没有必要居住在地球中心。

  >>>树立自信,克服当众说话的胆怯心理

  生活中,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社交是展示个人风采的重要方面。你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或许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

  卡耐基指出,要想获得自信心、勇气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人们发表谈话的同时能够冷静而清晰地思考,这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难。这就如同你打高尔夫球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发展出他潜在的能力,只要他有想要这样做的充分欲望就行。

  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做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基本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当众站起并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富有哲理且又让人信服。”

  卡耐基认为,要达到这种效果,获得当众演讲的技巧,我们不妨借别人的经验鼓起勇气。不论是处在何种情况、何种状态之下,绝没有哪种动物是天生的大众演说家。历史上有些时期,当众讲演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演说方式。因而,要想做个天生的大众演说家,那是极其困难的,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

  当众演说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并不像许多学校的那样容易学到知识,必须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以及苦学修辞学多年以后才能成功。平常说话轻而易举,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就行。

  对于这一点,卡耐基有深刻的体验。1912年,他在纽约市青年基督协会开始教授学生时,讲授那些低年级的方法,同他在密苏里州的华伦堡上大学时授教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他很快发现,把商界中的大人当成大学新生来教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对演说家韦伯斯特、柏克匹特和欧康内尔等一味模仿也毫无裨益。因为学生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下次的商务会议里能有足够的勇气直起腰来,作一番明确、连贯的报告。于是,他就把教科书一股脑儿全抛掉,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学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们的报告词达意尽、深得人心为止。这一招果然奏效,因为此后他们一再回来,还想学得更多。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收到的感谢信可以堆积如山。它们有的来自工业领袖们,有的来自州长、国会议员、大学校长和娱乐圈中的名人们,有的来自家庭主妇、牧师、老师、青年男女们,有的则来自各级主管人员、技术纯熟或生疏的劳工、工会会员、大学生和商业妇女等。所有这些人都感到需要自信,需要有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好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达到目的之后,就满怀感激地抽空给卡耐基写信,以表示谢意。

  根特先生是费城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有一次下课以后,邀请卡耐基共进午餐。餐桌上,他倾身向前说:“卡耐基先生,我曾避开各种聚会中说话的机会,但是如今我当选为大学里董事会的主席,必须主持会议。你想,我在这半百之年,是否还可能学会当众演说?”卡耐基说:“先生,你一定会成功的。”

  三年以后,他们又在那个地方共进午餐。卡耐基提起从前的谈话,问他当初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他微微一笑,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小小的红色笔记本,给卡耐基看他往后数月里排定的演说日程表。“有能力作这些讲演,讲演时所获得的快乐,以及我对社会能够提供额外的服务——这一切都是我一生当中最高兴的事。”他承认道。接着,根特先生又得意洋洋地亮出王牌。他那教堂里的人,邀请英国首相前来费城,在一次宗教会议上演说。英国首相很少到美国来,而负责介绍这位政治家的不是别人,正是根特先生。就是这位先生,三年前还在这张桌边倾身问卡耐基,他是否有朝一日能够当众讲话呢?他的演讲能力进步如此神速,在卡耐基看来,就同他的心理素质及自我认识的改变密切相关。

  有一位叫考迪斯的医生,是位热心的棒球迷,经常去看球员们练球。不久,他就和球员成为好朋友,并被邀请参加一次为球队举行的宴会。在侍者送上咖啡与糖果之后,有几位着名的宾客被请上台“说几句话”。突然之间,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他听到宴会主持人宣布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座,我特别请考迪斯博士上来向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他对这个问题是否有准备呢?当然有,而且可以说他是对这个问题准备最充分的人,因为他是研究卫生保健的,已经行医三十余年。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向坐在两旁的人侃侃谈论这个问题,一直谈上一整个晚上。

  但是,要他站起来讲这些问题,而且对象只是眼前的一小部分人,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令他不知所措,他心跳的速度加快了一倍,而他每一沉思,心脏就立即停止跳动。他一生中从未作过演讲,而他脑海中的记忆,现在仿佛全长着翅膀飞走了。他该怎么办呢?宴会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但他这样做反而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纷纷要求他上台演讲。“考迪斯博士!请讲!请讲!”的呼声愈来愈大,也更坚决。他处在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他知道,如果他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他将无法讲出完整的五六个句子。因此,他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背对着他的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难堪,更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他回到布鲁克林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卡耐基的演讲训练课程。他不愿再度陷入脸红及哑口无言的困境了。像他这样的学生,是老师最高兴碰到的,因为他有极为迫切的需要。他希望拥有演讲的能力,他对这项欲望毫无二心,能彻底地准备自己的讲稿,心甘情愿地加以练习,从不漏掉训练课程中的任何一课。

  通过努力练习,进步的速度令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并且超越了他最大的希望。在上过最初的几节课后,他紧张的情绪消失了,信心愈来愈强。两个月后,他已成为班上的明星演讲家,不久就开始接受邀请,前往各地演讲。他现在很喜欢演讲的感觉及那分欢喜,以及所获得的荣誉,更高兴从演讲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纽约市共和党竞选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在听过考迪斯博士的一次演说之后,立即邀请他到全市各地为共和党发表竞选演说。要是这位政治家知道,在一年以前他所要欣赏的这位演讲家曾经在羞愧与困惑的情况下离开一个宴会,并且是因为他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害怕面对观众,那么,这位政治家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类似的奇迹在卡耐基先生的演讲口才训练班上很多。许多人由于参加这项训练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有好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远远超过自己所希望的擢升,在商业上、事业上和社会上达于显赫的地位。也因为如此,卡耐基认为,在正确的时刻,一场演说就足以使人大功告成。因为在这样一场演说中,受训者就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克服不良心理,获得演讲的信心、勇气和技巧。

  卡耐基指出,当众说话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其方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融于自己的题材中

  选好题材后,依语言的顺序加以整理,并在朋友面前“预演”。但仅这样的准备是不够的,你还得相信自己的题材具有价值,你应具备那些伟人们所拥有的品质——坚定自己的信念。如何才能煽动自己生起自信之火呢?深入挖掘题材,把更深层次的内容展现到听众面前,并且自问说:我如何才能让听众信服,如何才能让我的演讲对他们有所启发?

  第二,避免自己有反面的想法

  什么是反面的想法呢?举例来说:设想自己的修辞会出现错误、语句不通顺,或是在演讲中出现卡壳的现象,这都是反面的假想。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在你未登台前,就先将你的自信消耗殆尽。在开始演讲之前,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听众身上,这样就不会为登台的恐惧所击溃了。

  第三,给自己打气

  除非怀抱有某种远大的理想,并坚信自己可为之付出生命,否则,任何人都会有怀疑自己观点、题材的时候。他会问自己:这题目适合我吗?听众们会不会感到厌烦?甚至有些人会在惶惑之下,临场修改题目。这种疑惑实际上会毁掉人们的自信,使他们被恐惧所征服。当你也处在同样的情况下时,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上的鼓励。用简洁、直白的口吻告诫自己,这个题目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内心,是你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了你对生命的看法;告诉自己,你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来做这次演讲;告诉自己,你也确实将全力以赴,把它阐述得淋漓尽致。

  也许你要问,这种老套的方法真的管用吗?卡耐基会回答:“是的,也许管用。”现代的心理学家都认同这一点——由自我启发而产生的动机。即使你只是在自我催眠,但也是最强有力地快速刺激自己的好方法。那么,凭借着这种心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你的演讲当中去,又怎么会再被恐惧缠身呢?

  第四,临场抱定豁出去的心态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着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就自如了。

  第五,“忘记”听众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摆脱过去当众说话失败的阴影

  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着称于世。可他20岁初到伦敦时,却羞于见人,胆子很小。若有人请他去做客,他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时,而不敢直接去按门铃。

  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学者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作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当他讲完时,受到了别人的讥笑。他于是便觉得自己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此后,他每星期都当众演讲。人们在市场、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最后,他终于成了一名杰出的世界级演说大师。

  还有许多人深信自己的第一次演讲比萧伯纳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糟。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点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中结束了讲话。

  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作过细致准备,可一上台,“要讲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

  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话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人戏称他为“哑巴运动员”。

  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第一次试着作公开演说时,舌头抵在上腭,竟不能说出一个字。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他首次在公开场所演说时,也说那时仿佛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田径赛跑的奖杯……

  上面列举大量的事实,不外乎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成功者也曾经失败。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_说[_天.堂

同类推荐 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公升的眼泪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一辈子做女孩 人性的弱点 做最好的自己 富爸爸穷爸爸 厚黑学 马云创业语录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