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3章 经营有道——从上街推销到无形推广(6)

  李嘉诚做事总是说到就做到,只要有承诺,就一定会兑现。他在回答记者关于“这次股市大跌,(百亿)集资计划是否会有改变或暂时取消”的提问时指出:“这次集资,其中50%是由我认购包销的,和其余包销商的正式合同尚未签署,如果要暂时取消在法律上是可以的。但我不想给人批评为不守信用,因为股价跌落就取消包销,以避免损失,所以我个人承担的责任一定照数兑现。……我希望维持长实系的合理股价,老实说,原因之一,也是在求巩固长实系各公司的信誉。”

  事实上,李嘉诚本人按协议规定包销长实一半的新股共99888920股,现金103851亿元。仅是包销长实新股数,李嘉诚的账面损失达35亿元。他负责包销有关股票,也无收取分文包销佣金。

  结果在李嘉诚的努力下,长实系四家公司百亿计划大功告成。除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供股责任之一半50亿元外,其余50多亿元由上述五家包销商及数百个分包销商承担。由于这次集资行动大大巩固了这些公司的财政基础,从而保证了李氏家族在香港十大财团中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1987年度长江实业除税后之综合纯利为港币15.89亿元,较之1986年之12.829亿增加了23%。所以,李嘉诚在1988年元旦聚餐会上自豪地说:“在过去两个月来,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波动,但我们公司和联营公司,整个集团都做得很好,以智慧和辛勤争取得来的业绩,比去年更为有利,更为稳定。1987年的纯利,有一个良好的数字,而集团的一切,前途都是非常美好的。”

  这次李氏集团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49%股权,使香港“有线电视”之争形势微妙。李嘉诚透露,在这次所购入英国大东电报局股份中,和黄占50%,长实占30%,嘉宏占20%。

  鉴于当时香港对外通讯服务全由大东与电话公司所垄断,大东与电话公司的专利权分别至2005年和1997年才结束。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有关利润亦不断上升。因此作为和黄主席的李嘉诚早就有意进军电讯市场,同时发展通讯卫星,以分享通讯市场不断上升的利润。和黄对有线电视的经营权也很有兴趣。若要发展通讯卫星,则必须在地面建立通讯网络,这就需要打破目前由大东垄断电讯服务的局面。

  后来,和黄与英国电讯及香港有线电视公司合作,成立和记专线电视,目的就是争取有线电视经营权,借此建立通讯网络。由于有份参与收购大东的和黄亦是当时争夺开办“有线电视”的两大阵营之一的“和记专线电视”之股东(另一阵营为香港电话公司),因此李氏集团这次收购大东行动表明该集团有意染指广播事业。舆论一致赞扬李嘉诚深谋远虑,收购大东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电讯王国”。

  大手笔投资海外

  对于投资者来说,自己的投资能否有回报,关键在于自己的决策。决策,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张牌。李嘉诚打出投资海外的牌,可谓大手笔。

  李嘉诚等人于1988年以32亿的惊人低价,投得温哥华一幅比铜锣湾还大的地皮。物业计划全部完成,投资更在百亿以上,其中一半股权归李嘉诚持有。加拿大地广人稀,这种地方的地产既好做,又非常不好做,至少不会像香港这样地产巨富辈出。李泽钜推出的万博豪园一期一鸣惊人,给香港传媒炒成琼楼玉阁;赢利怎样,却不见报道。

  香港不少满腹经纶的评论家,曾为超人的海外投资击节叫好,现在纷纷反戈一击,指责李氏的海外投资判断失误,过于冒进。

  当年,正当李嘉诚海外投资风生水起之时,地产好友李兆基也挟资飞赴加拿大。他出师不利,收购煤气公司惨遭失败。其后,李兆基只好扯超人衫尾,在超人立的地产项目中分得少许股权,另外买个小地盘聊以自慰。至于郭氏家族,年迈的郭得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无力亲赴海外,其后代也未进军海外。郭氏家族在北美拥有10亿港元物业,但只是家族巨大财富冰山之一角。

  郭氏家族与李兆基都是低调人物,即使在公众场合,也多守口如瓶。所以,人们不明白他们是迈不开跨国投资的步子,还是不愿迈大步。他们都一心在港打理,栽下的每棵树,都结下丰硕的果实。

  和黄发展海外港口业务,由英国开始推展至欧洲德国和美洲。今日和黄在英国有3个港口,其中一个是全英最大港口货柜码头,而全球已有80个泊位。

  1999年,有消息说,李嘉诚控制的和记黄埔集团正积极接洽,准备收购苏哈托第三个儿子胡托莫所拥有的“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

  收购谈判工作由和记黄埔集团旗下“和记港务公司”进行,其印尼顾问为郭英喜领导的印尼资产管理集团公司(AM一GI),已先后同胡托莫等人商谈价格,可能以约1亿4500万美金成交。

  印尼《罗盘报》报道说,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负责管理、建设和经营的首都海港第三货柜码头,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欠下巨大呆账,奄奄一息,已处于破产边缘。因此和记港务公司有意买下,以便重新整顿建设,进一步发展印尼的进出口业务。

  和记黄埔集团已在1999年3月31日进军印尼港务业,当时通过哈比比政府的国营企业部长,和记港务公司买下雅加达国际集装箱码投(JICT)51%股份,实际上已控制了雅加达海港第一集装箱码头和第二集装箱码头的营运管理,成为李嘉诚集团继巴拿马运河营运权后,在全球控制的第17个国际集装箱码头。

  雅加达海港只有3个集装箱码头,如和记港务公司买下“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第三货柜码头)后,则等于李嘉诚的公司控制了全部集装箱码头,因此印尼有人以反对由外资垄断为理由,表示拒绝和记港务进一步收购行动。有人甚至利用此事,指责身为华裔的郭英喜,进而攻击其父郭建义。

  1999年年底,当美国将从巴拿马运河撤离时,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赢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管理权。美国一些人就此声称,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经营港口将危及美国安全。

  为此,李嘉诚赶紧向新闻界表示,他属下的和记黄埔集团不会通过在巴拿马运河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来控制运河的航权。

  据《解放日报》报道,李嘉诚说,和黄集团在巴拿马运河只是进行一项集装箱业务的投资,与控制权并不相干。他强调,和黄集团只是在巴拿马经营集装箱业务的公司之一,同一些美国和中国台湾的公司相比,和黄甚至不是最大的集装箱经营公司。

  李嘉诚是针对美国总统克林顿11月30日的谈话发表上述看法的。克林顿当天在白宫举行的吹风会上说,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管理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

  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投得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权,由于他和北京当局的特殊关系,在美国惹起很多风波。美国众议院的银行及金融事务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加州共和党众议员罗尔巴克尔指责和黄是北京的棋子,意图控制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投标,被美国国务院界定为“缺少透明度”、“非常不寻常”,克林顿政府竟予以认同。认为巴拿马政府贪渎,使和记黄埔取得了港口和邻近的战略性地产。

  该议员指出,在巴拿马运河港口的租赁招标时,中国人的和记国际码头公司出价1000万美元,而两家美国公司分别出价1100万和1160万美元。贪渎的巴拿马政府不接受这些出价。于是,和黄不但取得拍卖单上所列的港口,还得到了运河沿岸其他主要战略性地产。据说在这项交易中,巴拿马总统巴拉岱斯及其亲信收受了不少贿赂。与北京有联系的公司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使美国的安全蒙受更多危险。况且,他们控制了港口和货物装卸,也增多了敏感性技术(与武器相关)的双向流量。愈来愈多的中国人员进入巴拿马运河区,增加了破坏的可能性,而在台湾或南中国海问题上,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尤其如此。

  尽管在海外投资,横遭非议,但是,并不能阻挡李嘉诚拓展海外的决心和步伐。分散投资降风险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固然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但是潜在的风险也加大了,一旦篮子承受不了所有鸡蛋的重量,损失将是巨大的。装鸡蛋最好的办法,是不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种保险的做法。投资的原则有千百条,“组合投资”“分散投资”的原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分散投资虽然可能会使赢利减少,却使风险降低。投资的分散法也是符合不把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李嘉诚的“装鸡蛋术”是什么呢?

  1988年,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以及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世博发展公司(李嘉诚占该公司10%股权),以32亿港元投得“1986年温哥华世界博览会”会址的一幅204英亩的市区边黄金地段地皮,将在上面建筑加国规模最宏伟的商业中心及豪华住宅群,预计10~15年完成。李嘉诚约占50%股权,其余50%为各大股东分有。预计整个建筑费在100亿港元以上。

  李嘉诚等华商的大举扩张,引起当地一些居民的不满,有的地方还出现排华情绪。1989年3月,李嘉诚等华人财团投得世博会场址地皮后,卑诗省温哥华出现一张告同胞书:

  加拿大同胞们,请制止癌症扩散!

  醒来吧!否则太迟了!政府出卖我们,鼓励华人渗透,买光我们的土地,提高我们的税。中国人口超过10亿,正像野火般蔓延!我们的前途呢?我们下一代的前途、文化和机会呢?倘若我们不制止这种癌症的扩散,我们的孩子将一无所有!政府辩称这是有利于国家,怎样有利呢?中饱他们的私囊而已!谁得益呢?可以打赌不是我们!如果我们想维持一个民主国家,现在站起来,为着你们的权益团结起来,否则太迟!

  当地华文报章刊登这张充满火药味的告同胞书,引起华人的不安。一位华裔记者说:“我们的同胞花几十万元,买一张‘太平门’门票,来到加拿大是否又能买到‘太平门’呢?”

  卑诗省华裔省督林思齐博士(本人也是地产巨富),在温哥华市一次集会上,劝告当地居民善待华裔移民,并对移民同胞进行拜访安抚。

  在阿伯达省省府赫斯基大厦,当地商会和政要为李嘉诚一行举行盛大酒会。李嘉诚及长子李泽钜,左右手马世民、麦理思出席酒会。加国殷商和政要,热情洋溢称赞李嘉诚的投资伟业,殷切希望彼此间继续愉快合作。

  其实,有关赫斯基,李嘉诚还有许多心结。

  一次,李嘉诚在加拿大一家中国餐馆,吃饭至半途,老板拿出一瓶红酒,他对李嘉诚说,刚刚为你服务的是个博士生,他说他要送你一瓶红酒,又怕你不接受。博士生说,我们中国人听说你收购赫斯基(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一事,都非常兴奋,中国人不单单在这里开餐馆、开洗衣店,中国人来这里真的干了一番大事业。

  还有一次是在加拿大的飞机场,当李嘉诚的私人飞机要离开时,骤然看到一辆车,飞快地驶来,驶近后,司机交给李嘉诚一封信,他说:“几个Alberta省的中国学者一定要我赶在您离开前送到!”打开一看,这是一封有中国的学者、讲师、教授联合签名写的信,信上说:我们第一批中国人来,是建设从加西到加东的铁路,很多人都死了。虽然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高了,我们有职业,有很多的专业人士,可是我们的专业人士一升到工程师,就没有办法再升上去做行政管理者。今天,也有了中国人做大老板,下面有超过1000名的外国人是助理员工,我们感到扬眉吐气。”

  谈及此,李嘉诚说:“这些海外华人对我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其后那间石油公司业务发展理想,国际投资者也希望向我们收购,但当我回头一想以上种种,便舍不得卖掉它。”

  李嘉诚先后动用69亿港元全面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公司,虽然加拿大一些地区曾因华人移民的急剧增加而产生过抵触情绪,但奋斗至今为止,李嘉诚的海外公司无论在加拿大或英国,都从未有发生过工潮,原因是他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和坚持不分国籍、唯才是用的原则,对待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他的观点是:“世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老板也要讲义气。”

  继赫斯基与世博会两项重大投资外,李嘉诚在加国再没有推出轰动北美的大型项目。加国《财经月刊》说:投资的魅力在于环境,除硬环境外,软环境是否适宜这些华裔巨富呢?

  确实,面对激进的民族情绪,有许多非己力所能左右的事情。既如此,还是稳健为好。

  李嘉诚投资英国,几乎与投资加国同步进行。1986年,他斥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股权。该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并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该公司股东担心李嘉诚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组织反收购。李嘉诚随机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赢利1.2亿港元。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拿破仑传 名人传 金庸传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林彪的这一生 胡雪岩全传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