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6章 北伐与反共(7)

  蒋认为舍武力之外无法可以达到和平统一的目的。(《国闻周报》,第七卷,第七期:《国内外大事述评》,第1~2页。)阎则致电反驳:“治国之道,重在止戈,不再戡乱。”并说一切取决于中央之外的国民多数。又说止乱之法,是蒋介石辞职。蒋接电大怒,于17日电告全国军人,表示决心“戡乱讨贼”。19日又电复阎锡山,警告阎悬崖勒马。同日,阎电胡汉民、谭延闿,王宠惠三院长,表示反对君主独载,要求实行“民主集中制”。至于党争,当以全国党员投票解决;四个集团军的军权交给党,而不是交给个人。但实力在握,连连取胜的蒋介石,雄心勃勃,大有一口气吞下全中国之心,哪里肯听阎氏的良言相劝;2月21日,指使人暗杀二届中委王乐平,史称“第二个宋教仁案”。同日,汪精卫和上海二届中委发表斥蒋宣言,指责蒋介石和北洋军阀一个样。李宗仁和张发奎再次宣言必须打倒蒋介石,才能统一党国。

  2月22日,蒋不愿再和阎论战了,认为是浪费笔墨。要阎、冯一同出洋,不得留于国内。阎于2月23日,又发表对时局主张,要求以全党投票息争。并特别批驳蒋之“不妥协”三字。电云:“不妥协三字,乃对外适用之精神;若在同党宜先整个团结。”阎主张对外应为不妥协;对内要团结一致,以免内战连绵。

  至此,阎锡山认清了蒋的意图,于2月26日把囚禁于五台县建安村的冯玉祥释放出来,共商反蒋大计。28日,阎、冯等三十四人在太原召开军事会议,决议对蒋应战,全力出击平汉线。3月8日,冯回陕西。3月14日,第二、三、四集团军共同发表通电,请蒋介石下野。通电列举蒋介石十大罪状,主要是独裁、好战,兼并和对各军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次日,二、三集团军五十七将领推阎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20日,阎冯正式迎汪讨蒋。4月1日,阎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之职,冯、李就任副职。组织了五个方面军。另有刘镇华、樊钟秀两个方面军。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冯玉祥为第二方面军;阎锡山为第三方面军,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孙殿英为第五方面军。

  蒋介石于4月5日正式下达讨伐令,中原大战开始。以平汉、陇海线_为主战场,由冯军任主攻;阎军则于津浦线任主攻,《大公报》(天津),1930年2月26日。直指徐州,再与冯军一起合攻南京。

  5月11日,蒋下总攻击令,置重点于陇海线上。但蒋初战失败,于归德集车站险些被俘。6月15日,冯玉祥于陇海线展开全面反攻,追击蒋军。蒋军全线动摇。止在此时,蒋急调平汉线何成浚第三军团发动进攻,又于许昌用飞机炸死樊钟秀。冯玉祥突然受阻,又怕中蒋埋伏,立即放弃追击,向西退却。蒋得以重新部署战事于鲁西南各县。

  李宗仁桂军,6月5日占长沙,8日克岳州,直向武汉进军。蒋急命何成浚南返。又调粤军攻李宗仁桂军背后。而冯却不令张维玺部追击何成浚第三军团。结果平汉、陇海线呈相峙状态。7日,桂军退返广西。冯军孤立。

  在津浦线上,6月25日晋军克济南。27日继围曲阜。

  这时蒋将重点转向津浦线,组织反攻,以贺耀祖为总指挥。贺于8月6日攻占泰安。

  阎听说十九路军自津浦北上后,非常惊慌,即请冯玉祥率二、三方面军全力自陇海线东下,攻击徐州,以“同魏救赵”。但冯玉祥却一直不肯发兵,待汪精卫说情后,冯才答应发动总攻击,但已是8月初,晋军已败北于津浦线了。

  对柳河、民权等重要地区,冯、阎却用反复无常的石友三防守;而冯玉祥也未能把宋哲元的援军用于民权、柳河地区。使如此,8月6日冯下总攻击令后,蒋也心慌意乱,急忙在徐召开军事会议,准备撤退到安徽蒙城地区。陇海正面也向后退。

  这时杨杰和蒋的陆军署署长曹浩森,则劝蒋不要撤退。杨为战争中撤退,容易影响军心;曹曾为冯玉祥当过参谋长,深冯用兵求稳,从不冒险深入,因而力主不撤退;陈调元则自告勇,向石友三部反攻。蒋遂令陈反攻。陈军击败行友三部,蒋战局又转危为安。陇海线战事又呈对峙状态。

  津浦线十九路军协助韩复榘等部,于8月15日攻克济南,晋军退回河北,大势已去!

  蒋介石这时又大力拉张学良站到他的方面。8月21口,委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仅次于蒋。但张仍未敢贸然行动。9月4日,张氏才准许胡若愚就任蒋所委的青岛市市长,决心助蒋。13日,蒋赠张学良赈款二十万元。18日,张学良发表拥蒋通电,调兵入关,直指阎军背后。

  9月24日,阎发电声明退兵。并揭露蒋曾在陇海线战场和后方非军事区投放毒瓦斯。

  蒋经过一度紧张作战,于10月25日偕宋美龄回到奉化老家。次日回到溪口,游雪窦寺。并与宋在小桥上合影,浴神林泉,暂息征尘。27日又参加奉化县府为他举行的欢迎盛会。在盛会上,他发表了提倡节俭和决心走自己路的讲话。他说,选定了自己的路以后,就不要理会别人瞧得起或瞧不起,要坚定地走下去。

  10月27日,冯、阎军均退回河北和山西境内。阎、冯于太原声明,自11月5日起,取消陆、海、空军司令部。11月14日通电下野。11月30日,阎离晋抵天津;冯玉祥则息影山西汾水之滨。

  这次战役,双方死亡约在八万人以上,共伤约三十万人。

  蒋方军费开支月为三千万元;冯、阎方月为一千万元。共计二亿一千万元。加上其他各项费用七千万元,共计二亿八千余万元。加上私产损失七千三百万元,总计为三亿五千八百余万元。

  围攻红军

  蒋于1930年10月打败冯、阎和李宗仁桂军后,便把视线转入各主要红军地区。

  同年12月,蒋开始了对江西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蒋一开始很轻视红军,他在柳河东站对自赣援豫的谭道源(第五十师师长)说:“你马上开回江西去。江西之匪羽翼未成,算是地方事件,请你帮助泳安(鲁涤平字)负责肃清”。(李家自:《反共第一次“围剿”的源头之役》见《文史资料选辑》四十五,第76页)“蒋当时只把江西红军当成地方事件,并未放在心上。1930年12月19日蒋发动了对江西红军的第一次围攻。

  从1930年12月到1934年10月,蒋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后共用兵力约一百七十余万人。前四次蒋均遭惨败,这是蒋介石所未曾料到的。其原因是红军采用避短扬长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巧妙地打击了敌人。

  第五次“围剿”,从1933年10月到1934年10月。这一次“围剿”蒋介石胜利了。但这胜利,不是蒋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取得的;也不是庐山军训团开办的结果。而是第三国际,是斯大林心血来潮,令中央红军打阵地战,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使敌人进入红区。结果,红军被蒋以碉堡合围战术围在垓心。如不突围,就会全军覆没。

  斯大林为什么令中国的中央红军打阵地战?这是个历史之迷!因为斯大林在军事上并不外行,何以出此下策?!

  这次“围剿”中,因福建发生陈铭枢等反蒋革命,故蒋十分惧怕十九路军与红军联合,便决定迅速予以镇压。1934年1月,十九路军失败。

  镇压十九路军时蒋偕宋美龄,亲自赶赴稿建督战,驻在建瓯。1934年元旦,蒋赠美龄一只用腊梅装饰的花篮,颇得美龄欣赏,并称蒋同样具有诗人气质。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北伐成功,并未将东北拱手交给日本天皇。且张学良少壮爱国,也不肯受日本人摆布,终于在1928年12月29日,归服国民政府。东北易帜后,日本要求实施密约。蒋遂请日本方面携密约前来谈判。1929年10月,日使带密件来华谈判,蒋命人在列车上将其灌醉,并偷出密约毁掉,日方代表回国后便自杀,而日本天皇亦有口难言。土肥原贤二少将和松井石根中将,曾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李宗仁谈到蒋“太无信义”,当李问及详情时,二人又守口如瓶。此传闻之事,查无实据,姑妄存之。

  日本天皇和军方操纵实权者,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决定以武力先将中国东三省抢到手中。

  天皇裕仁于1931年5月,开始秘密部署军事行动。5日在延吉市租地一块,建造兵营。这时中国国内正值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抗衡时期。广州要蒋辞职,蒋则不承认广州政府。日军又于7月25日在沈阳秘密架起两门大炮。8月3日,裕仁召开关东军师团长会议,说明满洲作战问题。此后,裕仁又接见各司令官,暗示此事政府已经批准。但天皇和政府均不直接出面,而由少壮军人出面。9月7日,日军守备队第三大队向沈阳附近集中。8日,日军在沈西建炮台三座。同时,日军纷纷进入兵营,准备作战,并派大批密探,四处刺探军情。

  此时蒋介石因有默契在先,并不作军事准备。9月14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到长春检阅第三旅团和第四联队时,大放厥词,声称要为保卫日侨而战。15日,本庄繁又赴四平街、公主岭、范家屯等地兵营进行阅兵视察。

  在同一天,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少将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拍了第一封电报,电文称他将于9月18日晚7时5分到达沈阳,与本庄会面,这实际上是让本庄于建川到达前已经胜利完成对沈阳的突袭,然后迎接建川的暗号。接着,日本的外务省的中国科科长又拟好另一封电报,发给板垣征四郎,告诉他,建川系阻止。“沈阳事变而到沈阳的”。俄国科科长乔本,则干脆发第三个给石原的私人电报,明告关东军要于建川到达沈阳前行动:“事机已露,请在建川到达前行动”。但是在旅顺关东军总部的板垣、石原两人对电报的真意一时还猜不透,而本庄又正在奉天视察,两人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板垣的理解是立即占领奉天(沈阳);石原则认为时间太仓促,不可轻动,应等待东京的进一步指示。最后决定于建川到达沈阳前几小时行动。9月16日,正当板垣、石原在伤脑筋时,本庄自奉天返旅顺,到达辽阳站,在那里和闲院宫元帅的密友铃木老将军见面。当晚,板垣自旅顺匆匆赶到辽阳。铃木和本庄决定9月18晚行动。并由铃木指明,由板垣替本庄,本庄替建川。建川替闲院宫层层分担责任,共同掩盖天皇这个总后台。而具体指挥者,则是板垣征四郎这个关东军总部的参谋。

  但板垣仍不放心。他又于9月18日下午5时18分,在本溪站上了建川来沈阳的列车,在车上同建川面谈。在面谈中建川告诉他,要等他“好好地睡一宵再谈这些吧!板垣这才放下心来,决定立即发动对沈阳的突然攻击。攻击前夕,板垣又向本庄司令官打了长途电话,最后定准,可见板垣并无胆量自作主张。

  攻击前需要制造借口,于是板垣命日军假扮中国士兵,于9月18日晚10时30分,将沈阳至文官屯铁路炸毁,当作进攻借口。但是10时10分,日军第二师团已分三路由南满路向沈阳发起进攻。10时半,日军炮轰沈阳的中国飞机场和北大营。11时,日军攻进沈阳市中心。

  19日清晨6时许,日军侵占沈阳全城。然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贴出布告,说明侵占沈阳的原因是“中国军人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军守备队”。这完全是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当时的日人《盛京时报》则于19日将进开始进攻时间改为晚11时,以掩人耳目。

  至11月中旬,日军侵占全部东三省。

  蒋介石则对此一贯采取既不戒备,也不抵抗的政策。此前7月12日电张学良谓“此非抵抗之时”。次日,于右任也电张学良,谓“中央以平定内乱为第一,东北同志宜加体会”。7月23日,蒋向全国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电》,正式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策。8月22日,则更说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亦不可得。”(荣孟源:《蒋家王朝》,第51~52页)种意思的公开讲话,在1932年围攻红军时,经常谈到。他说亡于外国尚可有复兴之一日,亡于共产党,就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中共在“摧毁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消灭了,便永远无复兴的一天。(《蒋中正言论集》,第四辑第32页。)到9月12日,已临近9月18日,蒋又邀张学良到石家庄火车上相见,进行无第三人在场的密谈,再次叮咛张学良一定不要抵抗,而求助于“国联”。16日,又致电张学良,要他“切勿吾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这种坚决不抵抗的内幕,或是先前的默契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先安内而后攘外”,宁可亡于外国,不可亡于中共的政策。他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的武力,也是先安内,并未先对帝国丰义者争回国权。他的这种政策,实是曾。国藩的老洋务派的治国政策的继续,引起全国人民反对。本年12月平津等地学生代表到南京请愿,蒋亲自接见学生代表,表示一定抗日。

  蒋在1932年6月22日对豫鄂皖湘赣军政干部的一次讲话中,就叫大家学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精神,从而消灭中共和红军。

  从这时起,蒋介石与孙中山,在政治立场上,已经完全背道而驰了。孙中山为民主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和地主土地制度。而蒋介石,则公开自认为曾国藩的门徒,成为半殖民地的封建统治者和地主集团的代表。蒋就是据此来处理“九·一八”和以后的“华北事变”的。

  “九·一八”后,中国政府在9月21日向“国联”提出控诉,并提出派中立国部队进驻东北。日本则坚决反对,要求“国联”派调查团到东北调查,以拖延时间。12月10日“国联”派李顿组织调查团到东北调查。12月11日,若槻内阁辞职,犬养毅组阁。1932年8月30日,李顿提出了四百余页的《报告书》,谴责日本为侵略者。9月15日,日本竟宣布承认伪满洲国。1933年2月17日,“国联”接受李顿报告书,谴责日本侵华。并将此谴责向全世界广播了十个小时。24日,“国联”以42票比零,通过决议,不承认伪满洲国。

  “九·一八”后,日本天皇为转移“国联”视线和胁迫各国承认伪满,又于1932年1月发动对上海的侵略。于是爆发“一·二八”上海抗战。

  第二次下野

  蒋于1930年10月打败冯玉祥、阎锡山后,就飘飘然起来。着手准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新约法”,要当大总统了。当时的政界要人吴稚晖、陈立夫、刘健群等,均表示支持。

  惟胡汉民带头表示异议,反对召开国民会议和制定“新约法”,主张仍然实行训政。并于《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得到大多数政界人物响应。于是胡的提议在中央执行委会上被通过。蒋介石迫于大势,只得附和。但蒋已决意召开国民会议,制定“新约法”,当总统,便想用武力囚禁胡汉民。这在从前,他是不敢这样对待孙中山的同事和民国元老的。

  蒋之所以决定囚禁胡汉民,还有其他原因,主要就是胡经常批评蒋介石专断独裁,包揽一切。有一次就当着陈立夫的面批评蒋。类似之事不少。蒋到1931年2月,就对胡已“忍无可忍!了,决心逮捕和囚禁胡汉民。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领袖们 胡雪岩全传 野心优雅 苏东坡传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曾国藩 金庸传 李嘉诚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