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9章 刚正不阿为民请命(3)

  正当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踌躇满志的时候,朝野的许多官员对海瑞群起而攻之。给事中舒化认为海瑞做事“不达政体”,应召到南京任清闲之职,“以全地方,亦所以全瑞”。另一个叫戴凤翔的以“庇奸民,鱼肉缙绅”见《明史·海瑞传》。为名弹劾海瑞,虽然他们的这些指控无根据,但由于在朝在野的官僚视正直的海瑞为眼中钉,非把他排挤掉不可,结果,海瑞被免去应天巡抚一职而专督粮储。离职的时候,老百姓含泪,前来送别,都惋惜海瑞去得太快,许多事情都刚开了一个头,还没有来得及办。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的政绩,就连排斥他的官员已无法予以否认。张居正写信给继任应天巡抚的朱大器说:“海刚峰之在吴,其施虽若过当,而心则出于为民,霜雪之后,稍加和煦,人即怀春,不必尽变其法,以循人也。”

  应天巡抚的去任,给海瑞精神上以重大打击。不久,他又辞去南京粮储一职,心灰意冷地回到海南岛的琼山老家,陪伴着年过古稀的老母,守着祖辈留下的几亩田产,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上天好像是故意跟海瑞作对,几位亲人都相继离他而去,先是老母谢氏,接着夫人王氏和几个孩子相继病故,只有两个年轻的侍妾陪伴着他生活。出于生活窘迫,海瑞也写作一些应酬文章以获得一些生活上的补贴,然后便埋头整理编订自己的文集。

  海瑞乡居期间,也曾有不少官员替海瑞说话,荐举海瑞重新任职。但当时的首辅张居正是徐阶的门生,他对海瑞逼徐阶退田一事耿耿于怀,当然不希望海瑞复职。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去世,海瑞出山的呼声响起来了。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广东巡抚邓炼再度荐举海瑞,第二年,明神宗朱翊钧决定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赴任途中,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从南京督粮卸职到重新被任用,海瑞在老家闲居了十六年!

  岁月不饶人,七十二岁的海瑞头发已经只剩稀疏几根,牙齿也没剩下几颗了。他考虑过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想拒绝出仕。但又想到明神宗对自己的尊重,他毅然决定出仕。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二月底,海瑞穿着一身破旧衣服,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赶到南京赴任。岁月没消磨海瑞的锐气,一上任他便雷厉风行,首先便发布告示禁止向新任官员馈赠礼物,不久又查处了兵司马等衙门随便开票子向街坊索取物品的扰民事件。海瑞针对明朝政府官员贪污成风、吏治腐败,提出要用重典严惩贪官。海瑞语一出,便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诬陷海瑞是于“清平之世,创闻不祥之语”。提学御史房寰上书弹劾海瑞,说海瑞“一个寒生,常以圣人自许,圣上所居何位?”借以挑拔明神宗与海瑞的君臣关系。海瑞上书为自己辩护,却得不到明神宗支持。朝中一些正直官员以及京城太学生坚决支持海瑞,为海瑞申诉。最后神宗迫于压力撤免了房寰。但海瑞已经心灰意懒,他叹道:“七十有四非做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云何为。”海瑞又请求告老还乡,但没有被应允。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一月,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临终所言之事,无一语及私。死后清理海瑞遗产,仅只有银子十余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南京百姓得知海瑞去世的消息,奔走呼号,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明神宗朱翊钧也慨叹海瑞一生事迹,下令替海瑞举行隆重葬礼,加封太子少保,加谥号忠介。

  【作者点评】

  毛泽东历来主张下级要敢于批评错误,提倡党内各级干部反映情况,提出看法,都要讲真话,认为这是党内民主生活的基本内容。

  1957年6月,毛泽东曾对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说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即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1957年反右斗争后,党内党外出现了许多讲假话、不讲真话的现象,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重提五不怕精神,要勇于向上级提意见,敢于讲真话。1959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把五不怕精神与海瑞联系起来,希望党内干部向海瑞学习,倡导海瑞刚正不阿的精神,并把《明史·海瑞传》推荐给彭德怀读。毛泽东在1959年宣传海瑞,有特殊的背景。毛泽东曾反思,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为什么会那样一哄而起。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听到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反映,或偶尔听到真话也没有引起注意?他不能不感到党内迫切需要民主气氛,需要海瑞那种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他还说道:“我的缺点,你们也要批评。现在搞成一种形势,不大批评我的缺点,你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批评也可以嘛!”但是,毛泽东说这番话时,心里是很矛盾的,他曾对人说,讲海瑞,我很后悔,可能真正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

  在1959年7月至8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海瑞”出现了,他就是毛泽东当初推荐读《明史·海瑞传》的彭德怀。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的讲话,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前提下,提出要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错误,主要是“左”的错误。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及会议讨论的情况,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彭德怀肯定了1958年以来的工作成绩,同时分析了“大跃进”以来出现的缺点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希望“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辩是非,提高思想,一般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彭德怀的信整个内容基本上是正确的,对问题分析也是实事求是的、诚恳的,这种向党的主席写信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也是符合组织原则的。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犯颜直谏,大有海瑞风范,这是值得肯定的。

  此时的毛泽东对真出了海瑞受不了,他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意见。他把海瑞分成左派和右派。他喜欢“左派海瑞”,因为“左派海瑞”是站在马克思正义立场上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缺点,“右派海瑞”当然是指彭德怀等人。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毛泽东指责彭德怀的信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进攻,妄图篡党夺权的纲领”,并罢了彭德怀的官。几年以后,毛泽东重新冷静地思索了他与彭德怀的那场争吵,内心充满了愧疚。他决定让彭德怀复出,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毛泽东的理解和支持,使彭德怀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但不久后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彭德怀又被卷入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把吴晗写海瑞“刚直不阿”的精神与庐山会议和反彭德怀的斗争硬扯在一起,认为是替彭德怀“翻案”。彭德怀被迫害致死,但彭德怀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伟大人格为千秋景仰,万世流芳。

  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在南平教谕任上,见上官惟揖而已。在淳安知县任上,他敢于揭露朝廷大员贪赃枉法的劣迹,并提出“邑小,不足奉迎,至且见罪,愿取他道往”。海瑞不怕顶撞上级,不怕降职罢官,这和当时那些一贯阿谀奉迎的官吏形成鲜明对比。直言敢谏,死无返顾是海瑞的另一特点。他在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期间,为嘉靖皇帝深居西苑,日事玄修,求长生不老,不见大臣,不理朝政感到极大的忧虑,故而“以昧死竭哮衔陛下一言之”。他向皇帝呈上了轰动朝野的“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的《治安疏》。他在奏疏中本着“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的实事求是精神,一针见血地指出嘉靖皇帝“侈兴土木”,“一意玄修”,使得“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他“自知触忤当死购置一棺,诀别妻子,待罪于朝”,显示了他是一条不怕死的铮铮硬汉。但是,对于封建王朝,海瑞始终是维护的,他的上疏抨击朱厚Γ固然反映了农民、小地主和一般市民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是为摇摇欲坠的明朝统治设想缓和矛盾、挽救危局的办法。作为一个忠臣,他在被下狱死在旦夕时也没有反抗的想法。

  海瑞一生清苦自持,他“出没于声色贷利之场,不得已奔走于富贵利达之际,老死不休,蚁之附腥膻,蛾之投爝火,无以异也,视市井辈反为过之”。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应天巡抚任内,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勒令退田,反对兼并,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制止了大地主、大官僚伪造图籍,使农民和小地主的负担得以减轻,并有余力来发展生产,这样有效地抑制了大规模的逃亡和抛荒的发生。

  海瑞生活在十六世纪,他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官员,其进步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人民心目中,海瑞是深受称道的“清官”,是正义的化身。正如《明史·海瑞传》所评价的:“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

  (卜庆华)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苏东坡传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明朝一哥王阳明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风雨张居正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我的奋斗 曾国藩 野心优雅